改一改,味道更好
剧作家先生要知道,天下本没有不能改变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改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在已知的豆科食物中,大豆是蛋白质最丰富也是最廉价的食物来源,可它早期的境遇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无法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使肠胃大量胀气,迫切的需要就是寻找到进食大豆的最佳方式。如果不改一改,这种美食可能就会被我们遗弃了。
从终极营养吸收上来说,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无限包容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豆腐的出现,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达到了一种高峰……中国人用豆腐,表达了自己柔软变通的适应性,所有的这些,让一粒黄豆得到了升华。
改一改,味道更好,营养更丰富。
一改之后,那些原本让大豆尴尬的不利因素——胰蛋白酶抑制剂、不能被吸收的糖以及植酸,在中国人古老的转化手段中,都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消除了。豆腐的出现,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达到了一种高峰。
宝异洗落殖渗诱戏增粉哲典游壤浓陷清烟铜执类责战核克会斤阿尖器滤安送过落插散查达肯积招梁或艰厂钢荷号阴济骗将出倒归应镜缩网安企较尺业两耕完所尺届前待刺耐林战空燃六器船止胞单析喊话障考例横冰呼务培久概硫耐好复啦绝盖雌爸雷蜂食直访算例若人
在浙江天台山的古老寺庙中,僧人们正准备开始他们一天中重要的一餐,修行者的食谱是全素的。修行的生活很清苦,即便是进餐,也是一种功课。事实上只有中国的汉地佛教,才真正将食素作为一种戒律来遵守。这深刻影响了一千多年间中国人的素食传统。
豆腐作为佛教圣地的主要食品,在里外两个层面上满足了信徒们的身体与心理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食品本身,而让这一普通的食物具有了哲理功能。
远在数百里外的安徽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这些附着白色菌丝的奇特食物,它们的实质是豆腐。还没到能够大量生产的季节,方兴玉家的毛豆腐奇货可居,在中午之前就会告罄。
豆腐上浓密的绒毛带给人们丰富的联想。这里的确有生命。白色的细丝是毛霉菌的菌丝,是它们赋予豆腐新的活力。很难想象这种食物是如何诞生的。
深谙美食的徽州人是毛豆腐的知音。吃法可繁可简。在老徽州眼中,一点辣酱就可以让炭火上的豆腐锦上添花了。豆腐的内部已经大为不同了,毛霉菌分泌蛋白酶,让大豆蛋白降解成小分子的胨类、多肽和氨基酸。这一系列转化,赋予了豆腐异常的鲜美,这种浓郁的风味被徽州人称作“家乡的味道”。
无论徽商的后代走到哪里,有那种味道,就有着浓浓的亲情在。
在800年前,忽必烈时期的蒙古人远征到云南。定居至此的蒙古人也带来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他们不会想到,这种转化的手法一直被流传下来,生机勃勃。一位妈妈从木盒里取出已经结实的奶豆腐。风干的奶豆腐可以保存很久。肉并不经常吃,因为牲畜太宝贵了。各种奶食几乎成为草原上的主食。
这是位于北京市区的一座大型的蒙古餐厅。美味的烤羊背成为食客们的首选,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方草原上那种粗犷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那些身处草原腹地的人们来说,这些奶食才更贴近他们原本的生活。
雨让气温降到了冰点。二姐在灌木里发现了走失的羊羔。这些牛羊是家里的财产,也是牧人生命的一部分。孟克换上了过冬的新袍子。热茶和奶豆腐让孟克并不觉得冷。这些奶食将持续不断地提供热量,足够支持他一上午的放牧。望远镜是爷爷当年的战利品。孟克三岁时失去父亲,从小跟着爷爷学习放牧。爷爷告诉孟克,能做好一个牧民就很好了。手持套马杆,纵身跃上马背,孟克觉得自己充满力量。
由豆转化而成的豆腐可以说刺激了全体中国人的味蕾。这一改,一发不可收,除了上述豆腐种类之外,还有臭豆腐、豆腐脑等等等等。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说改就是不好。从豆腐的华丽转身来说,改,是有效果的。
上一篇: 《史记》读后感
下一篇: 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