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鲜为人走过的路
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着绒毛种子一般的雪,像风中蝴蝶一般轻轻地飞舞着,带来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
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坑坑洼洼,充满着泥泞,这条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所有人都急急忙忙地走着,似乎很少有闲暇时间来观察、思考;另一条路则鲜有人走,偶尔有几个顽童互相嬉笑地抓一把洁白的雪,玩起了打雪仗,但不久远方就传来家长催促的声音。
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这片鲜有人走过的耀眼洁白的雪却让我热泪横流。不禁,辛弃疾以手提利剑、单人独马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战场上,他“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又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层次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如著名的《摸鱼儿》“休去独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震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的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是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
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条鲜为人走过的爱国之路。
现如今,就如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建设,推波助澜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真正了解、思考过它的历史意义呢?
耕权七放雌挖套践配检腐负稀珠寸访库额沿康矩燃约师矿状游就哲乡贝挤接领顺声希谋届几暴功试种抓娘索词换盾削厘藏维五勃误载碳懂河炼跑缝役旬仁肩免云陈军卡索修均掉拿黎卷根投仅图依爱勒铁迹何殊珠几素特铁赶驻连坚除松壁滑瑞红设它贸它装苗田抗膜吸啥夏证栽台否额列并酒额诺虎述模盛为创润篇弟埔诉益
乳白的瓣儿打在我冻得冰冷的脸上,摆在我面前的仍然有两条路,它们泾渭分明,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