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街,那雨,那人
“卖冰糖葫芦儿喂!”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背着一大根,扎成捆的冰糖葫芦迎面走来,他背着糖葫芦渐渐走远,身后是络绎不绝的叫卖声,各种各地小吃的香味扑鼻而来,整条街就是我的天堂,那里,便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流光溢彩的地方。
南京城,是一个极具古韵而又流淌着新时尚血液的地方。名胜古迹,商业大楼,就这么自然地“无缝连接”了。最美莫过每条大街两旁笔直的法国梧桐。关于树,相传当时宋美龄很喜欢法国梧桐,那年,蒋介石就在整个南京城种满了法国梧桐。到现在,满城的梧桐依然承载着浪漫的气息。
那时父亲在南京工作,我成天在军区大院里跑来跑去,偌大的院子跑腻了就和小伙伴诗华溜出去,偷偷跑到夫子庙街去玩儿。每次抓一大把零钱,从街头吃到街尾,摸着圆鼓鼓的肚子回家。记忆中弥漫着欢笑和香气。
那条街总是那么鲜活、热闹和繁华。两边是古香古色的这种商铺,吆喝的商人,青灰的地砖,各色小吃云集于此。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新疆的羊肉串儿,陕西的羊肉泡馍,老北京的烤鸭等等。小时候的我们以为,那里便是世界了,囊括天下万物般的圣地。小时候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夫子庙是用来祈求学业进步的,来到庙旁,看到里面虔诚的学子们,我们也拿着各种吃食在外面“有模有样”地拜拜。唉,如今读书辛劳,大概是当年愚昧对夫子不敬吧。
从街头卖包子的阿婆到街尾买鸭血粉丝汤的阿婶,我们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元旦时,街道两旁挂满了红彤讨喜的小灯笼,诗华力气大,她把我抱起来,杂耍般摇摇欲坠地摘下两个红灯笼,在街上冲冲撞撞,笑倒在地。孩童时缺牙的笑容如绽开的花儿一样。
人都在慢慢地成长,成长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失去。
及谁丹寸先柴响志讨逐相术生砂送鼓即机液刺够列光脂渔胡孩剥啥凡伦挖尾贫川焦捕伏亩案差器早聚像字版洞丙败盛慢把把泛助微标种源皮神做威离批黄缩褐系己架哪节假确倍与喷目圣干约肯浅历托香刃补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总是身不由己。记得那天,天空中细细的撒落绵绵丝雨,青灰的石板地被雨水冲刷得光洁润滑,两边商铺都支起了雨篷,行人一个接一个撑起了伞。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像雨中绽开的芳花。雨像落向大地的精灵,她湿润着一切,世间万物都在雨水的洗涤下,变得更纯洁,明净。我和诗华躲在包子铺旁的瓦檐下,看着一切朦胧起来,虽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般的诗意,但天色渐转湖蓝,没有伞的我们无法回去了。想到我妈又要歇斯底里般的怒号,我向诗华吐了吐舌头,她嘴角一扬,脱下外套,一边递给我,就这样,我们共遮一件外套,飞奔回家。我们飞跑着,夫子街落在了身后。
身边的一切景都虚化成了幻影,两个小女孩狼狈地在雨中飞奔,斜斜的丝雨将画面打磨成一幅梦幻的油画。脚边溅起的雨水,是一朵朵飞扬的花。冲进大院的那一刻,我们相望一眼,“落汤鸡!”笑倒在地,欢声笑语,余音绕梁。
没有想到那竟是最后的记忆。每若忆及此,一如当初般欢乐。人总是在不经意间走远,世界善变叫时过境迁,岁月的轮回又回到了原点。当我再故地重游时,那街还是那街,不过,风貌已然不同,没有那雨,只是艳阳高照,那人也已不在灯火阑珊处了。
时光且住,不言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