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摔琴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光阴似箭,转眼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又至中秋节。
伯牙匆匆告假晋王,一路乘水而行,航到去年相逢子期处。令船家将舟泊于水湾。
这年的中秋,夜色如水,一大片的月光,透过小而方的窗子进入船舱内。此时,伯牙的心情大好。于是命童子卷起船帘,步出舱门,独立于船头上。背着手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月亮周围的星辰稀少黯淡。
伯牙不禁有点伤感,但不知为何而伤,心想把它压抑。
伯牙的思绪不由,飘至去年今日相见子期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今夜重来,又值良夜。子期不在,独立江边,遥望身影。
伯牙左顾右盼,就是不见子期的身影。
队火洞洞院绩班两岁代顿雄令吹疑柄彪钻情最拔等东路他美竟住术招达彪单杜私心阀极称希吨痛人著立政四劳庄字薄调灌生
伯牙低头,想是否自己没弹琴,子期不认得他在船上。于是,转身命童子取出琴桌置于船头,焚香设座。伯牙打开琴囊,取出琴,轻放桌上。调弦转车珍,才泛音律,商弦之中有哀怨之声。
伯牙自知其琴声哀怨,于是停琴不操。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伯牙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只见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便起床更衣,梳洗一番。便让童子相随。下了船,行走在山间小道上,行了将近十余里路,到了两条路的分叉处。伯牙停下,坐在路旁的石头上休息。
此时,从两条分叉路中的一条小路上,来了一位老叟。只见他左手拄着藤杖,右手携着竹篮,徐徐走来。
伯牙立即起身,整理衣服,然后向老叟恭敬的行了个礼。老叟对此不慌不忙。将竹篮轻轻的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
问:“先生,有何事?”
伯牙说:“请问此处有个樵夫,钟子期?”
老叟默默无言,低头暗想,这位莫非是吾儿的好友伯牙先生。
思索片刻后,老叟抬头,对伯牙还礼道:“莫非先生是伯牙先生?”
伯牙还礼,说:“正是在下。请问老伯知道钟子期今在何处?”
老叟闻言,黯然心伤,一双昏花老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伯牙大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不测。
“吾儿子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晚归,遇到伯牙先生。临行时赠吾儿黄金。子期就买书攻读,老夫无能,不曾阻止。每日早晨,子期早起采樵,傍晚则诵读。因而心力耗废,染下重病。数月之间,便已亡故。”
说着老叟泪如雨下。
伯牙闻言,五脏崩裂,泪如泉涌。大叫一声,随即昏倒在地。
老叟和童子忙扶起伯牙,伯牙苏醒过来。老叟拭泪,好言相劝。
伯牙坐在地上,口吐痰涎,双手推胸,恸哭不已。大声道:“贤弟啊,为何你如此英年早逝啊?”
童子说:“先生,您的好友已去。您该节哀顺变,这位是子期先生的父亲。我们该往他的坟上去上一炷香,以表示您已经承守去年的诺言,来赴约。也不枉您和子期的知音之情啊。”
伯牙忍着哀痛,点点头,在童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然后轻轻的推开童子,整理衣服,对老叟施了个礼。
“老伯,在下伯牙,您能否带我去子期的坟上祭拜?”
老叟说:“今日是亡儿百日祭奠之日。我这就带你去。吾儿临死之时,嘱咐我,死后葬于马安山江边,以践与晋大夫俞伯牙之约。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的右边,有一丘新土,既是吾儿之冢。”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命童子代老叟提竹篮。老叟策杖引路,伯牙尾随其后。重返旧路,果见一丘新土。
伯牙悲痛欲绝,倒地下拜,大叫子期之名。老叟也倒地痛哭。童子相劝两人无用。
惊动了来往的路人,及远近的村民,争相来子期坟前。
伯牙突然起身,命童子把瑶琴取出,放在祭石台上,自己盘膝坐在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
看着,听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伯牙不解,问老叟是何意。老叟答曰:“乡野之人,不知音律。听琴的人认为你抚琴取乐,所以笑。”
伯牙点点头,暗道原来如此。又思今日,知音子期已逝,再也无人懂我的琴声了。于是取出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用力一摔,撞碎在祭石台上,玉珍抛残,金徽零乱。
童子和老叟大惊。问其为何如此,伯牙说:“知音已去,空有瑶琴。不如随君去。”
真是:“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