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的春节400字左右

北京的春节400字左右(20篇)

篇1:描写北京的春节作文

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 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篇2:我爱北京的春节

我最喜欢春节,因为爸爸在北京工作,一到春节,妈妈就带我去爸爸那儿。在北京过春节可有意思了。

北京的春节是白色的。一到春节北京就会下雪,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外衣,房子白了、树木白了、草地也白了……我们在雪地上印了一个个脚印,还堆了一个大雪人,可爱极了。该吃年夜饭了,妈妈抬上来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心极了。

北京的春节是红色的。家家门口贴着红色的春联,挂着红色的灯笼,喜气洋洋的。初一那天,爸爸带我们去圆明园赶庙会,街道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人们穿着红色的新衣服,手里还拿着红色的冰糖葫芦,甜甜的。突然,爸爸说:“看,那是什么?”原来是“皇上”穿着龙袍,带着手下巡游来了,大家夹道欢迎,热闹极了!

北京的春节是彩色的,就像夜晚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美丽极了。我爱北京的春节。

篇3:北京的春节

这个春节,我们一家是在北京度过的,可高兴啦!

北京有我的表妹,她与我一样大,我们俩在一起关系可好了,别人都说我们俩是双胞胎,长得可像呐!北京还有我亲爱的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还有疼我的小叔、小婶,大家庭共十人,聚在一起可热闹了!

爸爸为了让我们能够亲眼看到奥运场馆,特意带我和表妹一起去看“鸟巢”和水立方。由于场馆还没有开放,我们只能隔着马路远远观看,大大的鸟巢很逼真,虽然隔了那么远,它还是那么的壮观!在“鸟巢”的隔壁,就是水立方,矗立在眼前非常宏伟,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淡紫、淡蓝的变换色彩,非常漂亮!估计我可是我们班第一个能够亲眼看到奥运场馆的真面目,我真幸运!

我在北京度过的这个春节,虽然没有看到我想看的雪景,但我过得相当开心,我可以放炮、尽情地吃奶奶做的面食、拿了很多红包、学了几种扑克玩法的游戏;回来的时候,爸爸还带我坐火车,从北方到南方,我可以一次性的了解到冬天里北方与南方的植物变化,真有意思啦!

篇4:北京的春节

学完了《北京的春节》,我在课外寻找了一些关于北京过节的传统。

腊月二十七杀只鸡: 这一天还是继续准备年菜,除了炖肉外,一般还要准备一些肉食,比如:炖鸡、炖肘子、炖牛肉等。各家各户都会尽其所能地准备些荤菜。除了准备荤菜外,还要特意准备四样小菜:芥末墩儿、酱瓜丁、豆豉豆腐、豆儿酱。

芥末墩儿是以大白菜为原料,把大白菜切成寸断,状似小墩儿。烧好一锅水,将一碗白菜墩儿放在笊篱上,用开水冲浇白菜墩儿,这样连浇三下后,趁热将白菜墩儿码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瓦盆内,盖上盖子,等码过一层后,撒上芥末粉、白糖,再码第二层,一直码到瓦盆的顶端,最后倒入米醋,注意保温。两天后,再放到室外,随吃随取。

豆儿酱的做法也很简单。先用猪蹄煮好白汤,再将适量的熏干、胡萝卜、水疙瘩、炖熟的猪蹄切成丁儿,和青豆一同煮熟,煮时可以放少许的红辣椒。捞出来后放入肉汤中再煮一开,再放入适量的葱姜、蒜末、酱油、盐等,然后拿到屋外放凉,冷却后在低温中自然会变成冻儿。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正月十五前不擀面: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正月十六夜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初一早晨不许打喷嚏:大年三十晚上小孩子要打着灯笼围绕自己家的树转一圈。而大年三十晚上,一个胡同的住户会汇集在胡同口,大家一起放鞭炮,并抱来玉米梗、树干等集中在胡同口烧,有点像篝火。

比较特别的习俗是,初一早上不许打喷嚏,如果非要打,只能对着墙打。初一早上大人要拜年,而且一定要在天亮前把村里所有长辈都拜完,否则就不显得尊重。所以初一一大早,路上到处是四处拜年的成年人。到了长辈家、或在路上碰到比自己辈分大的人,先要大喊一声:“某某大爷,我来拜年了”,然后就扑通跪下去。最有意思的是刚嫁进村的小媳妇,她们往往由一个亲戚陪着去拜年。亲戚手中拿着一个花布小座垫,如果新媳妇碰到长辈,亲戚把会把座垫往地下一放,新媳妇就需要跪在上面给长辈拜年。

瞧!这就是北京的春节,是不是与你的家乡有些与众不同呢?

篇5:仿编北京的春节

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外婆还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番薯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除了腊八粥,爸爸还说在新疆,他们过春节是要杀羊羔,吃烤全羊的,肥嫩的小羊,架在火堆上,一边转一边烤,考的时候撒点调料,盐、辣椒……吃起来可香了,没有一点羊腥味!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

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还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除夕夜降临了,这夜,家家灯火通宵,爆竹声连绵不绝,大人小孩们个个都欢歌笑语,又唱又跳,好热闹。我最喜欢除夕,因为除夕这天除了主人给个红包外,家人还要给,父母各要包红包,叫压岁包,并且这天晚上还不用睡觉,玩通宵电脑。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也是喜气洋洋。

篇6: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

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名族的风俗,文化传统。

篇7:仿写北京的春节

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外婆还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番薯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除了腊八粥,爸爸还说在新疆,他们过春节是要杀羊羔,吃烤全羊的,肥嫩的小羊,架在火堆上,一边转一边烤,考的时候撒点调料,盐、辣椒……吃起来可香了,没有一点羊腥味!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

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还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除夕夜降临了,这夜,家家灯火通宵,爆竹声连绵不绝,大人小孩们个个都欢歌笑语,又唱又跳,好热闹。我最喜欢除夕,因为除夕这天除了主人给个红包外,家人还要给,父母各要包红包,叫压岁包,并且这天晚上还不用睡觉,玩通宵电脑。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也是喜气洋洋。

篇8:北京的春节

  虽然北京是个大城市,是我国的首都,但是,它也和我们一样,过着热闹非凡的春节。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橘、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等供品,供桌前面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

  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受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萝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末墩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

  北京的春节过得真热闹呀!

篇9:北京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在春节期间,我能放下沉重的学习,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每年最盼望的就是春节能早点到来。北京的春节更是让人期待。

我期盼春节,春节的北京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欢腾。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空缺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它们把北京装点的绚丽夺目,整个北京城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而今年的春节我尤为盼望,因为我将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因为我要到我们祖国南端的圣土香港,在迪斯尼乐园里过一个奇妙的春节。我想:那里的春节一定是充满了童趣,那里有神话故事里的城堡,还有漂亮可爱的米老鼠,和它们一起过陈老师,一定很快乐。听妈妈说迪斯尼里的烟花漂亮极了,我想它们冲上天空一定很亮丽,那是一幅幅米奇的笑脸和维尼熊的舞蹈图画。它们在欢迎我的到来。

我期盼着春节,春节充满了亲情。每到春节,妈妈做了一盘又一盘的美味佳肴。也许妈妈已经忘记了连日加班的疲惫,忘记了她两鬓又多了一丝丝白发,妈妈您辛苦了,我真想用双手抚平您眼角的皱纹。今年的春节妈妈满足了我的心愿,带我到香港旅游,为了让平时紧张的我彻底放松一下心情,我非常感谢妈妈,感谢她一年来辛勤地工作,感谢她灯前伴我学习的身影,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今年的我将不会再让您为我操心为我劳累。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大的节日,也是每年最热闹的,最团员的节日。还有许多好吃的。

篇10:北京的春节习俗

大家都有过过春节吧?春节是热热闹闹的节日,我是非常喜欢过春节。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很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除夕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除夕晚上。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放烟花,我们也开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烟摆好烟花,不紧不慢的燃放了。我连忙把耳套带上,这才开始了“节目”。在持续了3秒后,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发出一条条彩带,接着又是一束火花冲上天,在许多烟花同时上升时,天空立刻映出焕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们才休息,这一天真累啊。

篇11:北京的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我们和舅妈一家人早早地起来,坐着地铁去天坛公园玩。

地铁里面人不多,地铁像火箭一样就到站台了,我和哥哥们拼命地快步走向出口,大人慢慢地跟在后面。我急得大叫:“快点,快点,我等不急了。”

终于,到了天坛公园。里面有很多参天古树和松柏,在寒风中摇摆枝叶,好像在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旁边还有很多枯萎的小草,也使劲向我们点点头,好像也在说:“在这里面好好玩,玩开心一点。”

我朝松柏林那边走去。里面太大了,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书名片,上面写了树龄和名称,我一棵一棵看过去。走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课文里说的邓小平爷爷种的那棵松柏树。爸爸问别的带团导游阿姨,阿姨也说不知道在哪里。

接着,爸爸带我们来到了祈年殿。这里是明朝,清朝皇帝用来祈天用的。外殿以棕色,绿色为主色。殿高只有3层,一层比一层小,顶部是金色的圆球,可是看起来就是很雄伟。殿里面的结构很特别,没有我们现代的楼房的梁来承受重量,就用四条刻着龙凤图案的大柱子支撑着,像雨伞那样。周围还有别的木头交叉,像搭积木那样。最奇怪的,整座殿没有钉一枚钉子,但经历了这么久的年代,却依然那么坚固。

这次,虽然没有看见邓小平爷爷种的树,但是参观了祈年殿,我觉得收获也非常大!

篇12:仿写北京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前肯定要做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腊月二十八和二十九是最忙的两天,要准备充足的鱼、肉、菜、零食和饮料,因为超市要关好久的门,到初五才开门。而且,春节马上就到了,必须要加大马力。

春节来了,忙碌的一天也来了。吃团圆饭之前,我们总会朝着饭桌拜三下,大人们说是祭祖。饭后,人们开始干活了,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干活。眨眼间,晚饭吃完了。看春晚时,桌上摆满了零食和饮料。哦对了,年饭之后我们就早早地洗澡,换上了新衣服。我年前都不舍得穿,就是为了这美好的一刻。不过话说回来,春晚节目还真是丰富多彩,有小品、唱歌、相声等。除夕要守岁。除了婴儿,就连三岁的小孩也陪着守岁。可能是因为周围那一座座“零食山”使他睡不着,毕竟我困了的时候,我就会抓一把零食塞嘴里,让头脑保持清醒。“噼里啪啦……”听着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新年也缓缓向我们走来。放完鞭炮后,我们进火坑屋里吃茶叶蛋,大人们说,“吃了可以今年平平安安!”这也是祭祖。

初一,新年的第一天,“红包雨”也来了。早上两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们就会客气的分发红包。初一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做的,用过的水不能泼在地上,不能洗衣,不能扫地,也不能洗澡。因为忙了一整年,初一到初五就好好放松休息下。

时间过的真快,初六时,就已经是残灯末庙了。春节,马上就要和我们告别。尽管满是依依不舍,但也只能到此为止了。我们不得不和春节告别。

篇13:仿写北京的春节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南宁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居住着壮、汉、苗、瑶等36个民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季如春,整个城市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南宁有许多大桥,有邕江大桥、葫芦顶大桥、永和大桥等。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南宁有许多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南宁人热情好客,定会拿出美酒佳肴招待你,让你流连忘返。

我爱美丽的南宁。

篇14:仿写北京的春节

按照我们这里的老规矩,元宵节都要着吃汤圆、看花灯,等等。

每到这一天,大街上就会热闹起来,忙着张罗庙会、花灯。在家里呢,也很热闹,从中午开始,我们就会帮着大人做元宵,可没包几个就给朋友打个电话,一溜烟儿去找朋友玩儿去了。虽然我们什么忙都没帮上,可晚上一回到家,总能看到一碗一碗热腾腾、白嫩嫩的汤圆。这汤圆在碗里看着像极了一个个泡温泉的小娃娃,夹起一个来就要送入嘴中,可看到这白白的,滑顺如珍珠的小汤圆,就舍不得咬了。但奈何这汤圆太香了,让我们顾不了它好不好看,就“哧溜、哧溜”下肚了。

饭后,自然少不了去看花灯。来到看花灯的地方后,只见人山人海,还有几个小孩子提着小灯笼,许多人都穿着红衣裳,花灯也是五光十色,到处都呈现出一番红红火火的景象。

灯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灯,有纱灯、有彩灯,还有一些用小的电子灯组成的大型灯,有的连树上都绕着小灯呢!

庙会更热闹。随处可听见有唱戏的,里面卖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还有卖冰糖葫芦的在叫卖:“卖甜甜的冰糖葫芦喽!”随即便听到:“老板,来一串”!

过了这一晚,元宵节就算是过完了。它虽然短暂,可给人留下的,满是像冰糖葫芦那样甜甜的味道!

篇15:北京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莱州,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可谓五花八门,听我介绍一下吧!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那是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各种豆类米类放入锅中熬。那粥色味俱全、热气腾腾,让人忍不住就想上去尝一口,在大饱口福之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有了腊八粥,当然缺不了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制而成,等到过年的时候蒜泡成了翡翠绿,醋也酸甜可口了,蘸着饺子一定会让人想多吃几个。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家那边都会大扫除一次,让人有着焕然一新的感觉。到了晚上,鞭炮声也会响起,噼里啪啦,象征来年红火。

除夕那天,我们会贴对联。中午,父母忙着做午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要准备过年的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里面放钱象征着来年发财,有的糖象征着甜甜蜜蜜……到了晚上,我们会放鞭炮,左邻右舍,鞭炮声不间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正月初一,我们在四面八方传来的爆竹声中起床,爸爸到外面放鞭炮,妈妈在里面下饺子,饺子做好了,我们开始吃饺子,饺子十分香,再沾上点腊八醋,让人大饱口福,吃饱了,到邻居家,朋友家,亲戚家拜年,下午召集亲朋好友,唠嗑聊天。

元宵节到了,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元宵盛了上来。到了晚上,处处张灯结彩,我们开始了逛花灯,猜灯谜,猜中了,就会送一些精美的小礼品,让我更加起劲。

这就是我的家乡莱州的春节习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想体会浓浓的年味。

篇16: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篇17:北京的春节周记

我的家乡在莱州,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可谓五花八门,听我介绍一下吧!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那是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各种豆类米类放入锅中熬。那粥色味俱全、热气腾腾,让人忍不住就想上去尝一口,在大饱口福之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有了腊八粥,当然缺不了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制而成,等到过年的时候蒜泡成了翡翠绿,醋也酸甜可口了,蘸着饺子一定会让人想多吃几个。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家那边都会大扫除一次,让人有着焕然一新的感觉。到了晚上,鞭炮声也会响起,噼里啪啦,象征来年红火。

除夕那天,我们会贴对联。中午,父母忙着做午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要准备过年的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里面放钱象征着来年发财,有的糖象征着甜甜蜜蜜……到了晚上,我们会放鞭炮,左邻右舍,鞭炮声不间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宵节到了,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元宵盛了上来。到了晚上,处处张灯结彩,我们开始了逛花灯,猜灯谜,猜中了,就会送一些精美的小礼品,让我更加起劲。

这就是我的家乡莱州的春节习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想体会浓浓的年味。欢迎继续阅读下面的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 过年啦过年新鲜事 500字作文厦门元宵节灯会作文

篇18:仿写北京的春节

我们冬天快要到了之后,春节也要如约而至了,春节会有很多不同的风俗。“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 到了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就要开始酿米酒,准备过年的时候喝。米酒也分很多种,辛辣的米酒,喝起来却一点也不呛;甜甜的米酒就像甜酒酿一样;更有微辣的红色米酒和令人略带醉意的白色米酒。 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

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 一转眼,就腊月二十三了,这时候便开始了新年的彩排,孩子在村子里面放鞭炮,跳呀,叫呀,好不快活。小孩子们还可以吃各式各样的糖。大人们要在家里打扫卫生,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让人有新年新气象的感觉。 除夕喽!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走到哪里,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新的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子里头有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晚上,家家灯火辉煌,放鞭炮、包饺子、看联欢晚会,可热闹了,有的人半夜12点就去庙里烧香,准备好亮哥年头之间的接岁。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吃团圆饭。 过了除夕,迎来了正月初一。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要出去拜年,回来时往往是满载着压岁钱、红鸡蛋、糖果以及许多的水果。大人们也在村子里互相串门,村子里面充满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 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是也十分的开心

篇19: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篇20:老北京的春节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