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4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1:
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多。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耸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类发展史中,其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积极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
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
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也就是读研以来,才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思政专业的研究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2:
卡尔马克思,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著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多部作品。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是卡尔马克思挚友,与马克思一齐并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与恩格斯一齐一向致力于对于社会阶级斗争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分四卷,我尤其对第一卷颇为感兴趣,马克思与恩格斯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当时的贸易与对华战争等,马克思恩格斯都进行了详细分析。我选取了鸦片贸易史进行了详细的通读。那段闭关锁国,人民萎靡,遭人残害的岁月又渐渐从时间的消逝中渐渐在我脑海里恢复了原先的面貌。
鸦片贸易对于当时的中国无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已经陷入了落后的境地,而鸦片贸易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市场是个严重的打击,对于当时社会人民的精神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鸦片贸易的原因也如鸦片贸易史第一部提到的源于欧洲对于中国市场的占有欲望,幻想和企图。开头马克思引用英国人马利马丁的话:“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持续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但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牺牲者被献于永不知饱的摩洛赫,英国杀人者和中国自杀者竞相向摩洛赫的祭坛上供奉牺牲品。”鸦片贸易使得当时中国人付出超多白银购买鸦片,每一天烟雾妖娆,使得自己变得更加沉迷,却因为鸦片的上瘾性而使得不得不继续为之付出精神和金钱的双重代价。
当时的贸易市场也因此出现了极为不平衡的状态。马克思在那里也提到“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很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贸易受到阻碍并不是因为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或别国竞争加强花钱买鸦片消耗了白银从而大大妨碍了中国人的一般贸易;实际上就务必用茶叶和丝来偿付其他商品。”。这种贸易,无论就能够说是构成其轴心的那些悲惨冲突而言,还是就其对东西方之间一切关系所发生的影响而言,在人类历史记录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当时鸦片贸易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多么巨大。马克思在最后一部分结尾提到: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礼貌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是马克思对于这场鸦片贸易的深刻解释,中国一个占据着当时几乎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帝国,因为闭关锁国的幻想自欺,而上演这样的一出杯具,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我们是输是赢?马克思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启示,明白此刻都就应被我们所牢记。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自私自利终究会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破灭。
第二部分,马克思提到了鸦片贸易不断发展进化,英国政府在印度实行了鸦片垄断,和印度构成了有效的鸦片联合体,而中国也因此才去了禁毒条例,但是都丝毫不起作用。中国人的道义抵制导致当时的政府官吏,海关人员都被英国人弄的道德沦丧,中国当时的政法界也因此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正之风。从此刻看来,当时的鸦片贸易对我们来说是个教训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中国人在当时就有着极其容易动摇的心理,不管是对于鸦片的诱惑,还是海关等政府官吏对于英国人所给予的诱惑,马克思在此文当中直接指出了鸦片贸易对于当时中国的损害,也明确指出了在这场贸易当中中国人所存在的本质问题。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影响难道只是英国印度等国对中国的残害么?事实不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当时中国政府的不当政策和中国人的落后思想所造成的。
这场鸦片贸易乃至以后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从政治上独立自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逐渐走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后就是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读了马克思对于鸦片贸易史的解析,我对于鸦片贸易的更加的了解了。鸦片战争使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改变,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马克思在本文当中说出了中国人无论在鸦片贸易当时还是此刻都存在的某种本质性东西,那个时期的时间与此刻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根据当时的教训,我们不难得知,闭关锁国,终究会使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灭亡,所以对于此刻的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可想而知。此刻的国内或者国际贸易、政治等和那时也有着多少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十分的复杂。中国人就应引以为戒,以马克思为鉴,才能在今后的世界舞台上更加出彩强大。
卡尔马克思,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著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多部作品。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是卡尔马克思挚友,与马克思一齐并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与恩格斯一齐一向致力于对于社会阶级斗争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伟大的世界无产阶级领袖,这次读了两人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让我颇为感触,并且对于两人的思想上的前瞻性,与思维的缜密性都更加的钦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分四卷,我尤其对第一卷颇为感兴趣,马克思与恩格斯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当时的贸易与对华战争等,马克思恩格斯都进行了详细分析。我选取了鸦片贸易史进行了详细的通读。那段闭关锁国,人民萎靡,遭人残害的岁月又渐渐从时间的消逝中渐渐在我脑海里恢复了原先的面貌。
鸦片贸易对于当时的中国无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已经陷入了落后的境地,而鸦片贸易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市场是个严重的打击,对于当时社会人民的精神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鸦片贸易的原因也如鸦片贸易史第一部提到的源于欧洲对于中国市场的占有欲望,幻想和企图。开头马克思引用英国人马利马丁的话:“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持续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但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牺牲者被献于永不知饱的摩洛赫,英国杀人者和中国自杀者竞相向摩洛赫的祭坛上供奉牺牲品。”鸦片贸易使得当时中国人付出超多白银购买鸦片,每一天烟雾妖娆,使得自己变得更加沉迷,却因为鸦片的上瘾性而使得不得不继续为之付出精神和金钱的双重代价。当时的贸易市场也因此出现了极为不平衡的状态。马克思在那里也提到“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很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贸易受到阻碍并不是因为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或别国竞争加强花钱买鸦片消耗了白银从而大大妨碍了中国人的一般贸易;实际上就务必用茶叶和丝来偿付其他商品。”。这种贸易,无论就能够说是构成其轴心的那些悲惨冲突而言,还是就其对东西方之间一切关系所发生的影响而言,在人类历史记录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当时鸦片贸易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多么巨大。马克思在最后一部分结尾提到: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礼貌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是马克思对于这场鸦片贸易的深刻解释,中国一个占据着当时几乎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帝国,因为闭关锁国的幻想自欺,而上演这样的一出杯具,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我们是输是赢?马克思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启示,明白此刻都就应被我们所牢记。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自私自利终究会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破灭。
第二部分,马克思提到了鸦片贸易不断发展进化,英国政府在印度实行了鸦片垄断,和印度构成了有效的鸦片联合体,而中国也因此才去了禁毒条例,但是都丝毫不起作用。中国人的道义抵制导致当时的政府官吏,海关人员都被英国人弄的道德沦丧,中国当时的政法界也因此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正之风。从此刻看来,当时的鸦片贸易对我们来说是个教训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中国人在当时就有着极其容易动摇的心理,不管是对于鸦片的诱惑,还是海关等政府官吏对于英国人所给予的诱惑,马克思在此文当中直接指出了鸦片贸易对于当时中国的损害,也明确指出了在这场贸易当中中国人所存在的本质问题。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影响难道只是英国印度等国对中国的残害么?事实不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当时中国政府的不当政策和中国人的落后思想所造成的。
这场鸦片贸易乃至以后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从政治上独立自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逐渐走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后就是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读了马克思对于鸦片贸易史的解析,我对于鸦片贸易的更加的了解了。鸦片战争使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改变,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马克思在本文当中说出了中国人无论在鸦片贸易当时还是此刻都存在的某种本质性东西,那个时期的时间与此刻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根据当时的教训,我们不难得知,闭关锁国,终究会使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灭亡,所以对于此刻的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可想而知。此刻的国内或者国际贸易、政治等和那时也有着多少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十分的复杂。中国人就应引以为戒,以马克思为鉴,才能在今后的世界舞台上更加出彩强大。
从小就开始被灌输马克思的一些思想,但从为读过他的原著。不想为他人所左右自己的思维,着读了一下,谈谈自己的感想。当然有许多没读懂的,也不可能全读懂。
马克思讲“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他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尤其最后一句我最有感触,此刻大多数地方庙会的火爆,人们的疯狂,整得很可怕。同时也说明人就应有点信仰,但是庙会的火爆可能和这个社会没有信仰,充满功力有关吧。那里的每个人都有很明显的目的,而不是来寻求心灵的解脱。那里还有中国官场的味道,那些神仙好像给的越多他越保佑你,给人有种行贿受贿的感觉,神仙好像也不太纯洁了。
马克思说“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这对我这些年轻人很有用,不要就批判而批判,要明白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单纯的用道德来显示自己的清高,更需要用理智来需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说“关于教育和环境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必须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把社会分成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这句话我不是十分理解,但很感动。我觉的许多人在批判别人是,总是自立清高,好像自己高人一等。把别人称为俗人,好像自己不是俗人,是天才,是外来之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存在许多精神病人,总是为那些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放着许多他们该干的事不去干。而当你去说他们时,他们总是振振有词,显示出自己是多么清高,多么伟大,别人是那么可鄙。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不知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许正因此次人际关系才那么重要吧。正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我们要扮演很多主角,学着去适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但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用分工来阐述了等级无处不在,这一点我以前没有注意。使我明白等级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不只收了多少年的骗。如封建主与臣仆,行会师傅与帮工、父母与子女等,这些不是l历史课本上讲的,用来批判封建社会的,就在我们中间。只要人类从在,等级就不会消失。他还谈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而“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且我们还会发现“每一个新阶级已实现自己的统治的基础,总比他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靠的基础要宽广些。”在那里我们没有人会说自己的是错误的,每个阶级都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更普遍些,即使恶人行恶也要打着善的名义。再就是发现大家之所以叫做大家,就在最普通的事情中发现一些别人没注意的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我们都有所感觉,但并没用文字几下,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没的眼睛。
读完《共产党宣言》我对资本主义的贡献有了全新的认识。资产阶级“它无情的斩断了人们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在没再也没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诚、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大师的冰水中。他把人的尊便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子力争得的自由。总之,他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宗教幻想和政治的幻想想掩盖的剥削。”这段指责资本主义的话,也许是当代中国的写照。在没有上帝的国度,金钱成为唯一的上帝。
对资本主义开拓的世界市场,我一向只注意了物质世界的影响,却忽视了意识和文化的影响。他说“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构成了一种世界文学。”这就是说如何民族的优秀文化也都是世界的,无东西之分别。
在谈到消灭私有制时,他说“我们要消灭私有制,那么久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这说明马克思是站在最广大人们的利益上的,是进步的。在那里他说资本主义“谈到古代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谈到封建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一谈到资本主义所有制你们就再也不能理解了。”的确,我们批评别人是是那么振振有词,到自己就什么也不动了。我们的指责历史事件是那么振振有词,应对现实时却......
《共产党宣言》对我来说是弱者再不堪忍受强者欺压的反抗书,共产主义社会是弱者基于现实的渴望。马克思、恩格斯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往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体现,我尊重你们。
也就是说我们误解马克思、恩格斯。我们没有必要要求百年前的学说来解决此刻的问题,此刻我们依然把它奉为真宝,当做《圣经》,言必马克思、恩格斯,这是我们的悲哀。同时与其说我们对他们的不满,还不如说我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其说我们对他们的批判,还不如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多。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资料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忙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耸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类发展史中,其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用心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推荐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用心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用心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带给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带给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务必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我只明白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修改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必须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也就是读研以来,才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思政专业的研究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