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闪光的青春

闪光的青春(4篇)

篇1:不闪光的青春也美好

青春是一首诗,隽永的字句里流露出理想的渴望;青春是一首歌,律动的节拍间跳动着时代的音符;青春是一幅画,斑斓的色彩中描绘着未来的梦想。或许,我们的青春并不闪闪发光,但就在这样普普通通的青春里,依然会有很多令我们为之感动的小美好。

纯真的友谊是时光送给青春的礼物,真挚而且热情,它会在你最美好的时光里留下自己的印记。当你还在为心事无处诉说而苦恼时,友情便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女生之间最美好的就是属于闺蜜的那一份情感,一起逛街,一起出游,一起诉说心中的小秘密。短暂的青春,是友谊的温床,流逝变成永恒。时光是一只妖,是住在我们心里的美丽的妖。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将我们生命中那些感动的片段写进它的手心里,复制进那张无法改写的人生光盘里,并在尘世的荒漠里日渐丰盈,如一杯浓醇的老酒,一醉,百年。

时光飞逝,在青葱的岁月里,我们的一切都只是时光留下的匆匆脚步,或许是一份错过的感觉,或许是一次珍贵的友谊。但这些都只是回忆,因为真正的生活没有彩排,不会倒带。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教室里纯真的友情,是篮球场上拼搏的汗水,是一张没有署名的小纸条,是我们最美丽的时光,是心中那份不老的回忆,是我们年少时最美好的记忆。不能说我们的青春是完美的,它普普通通,毫不闪光,但它却是独一无二的,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味道……

多少次,年少的我们躺在床上,暗暗希望自己的青春能闪闪发光;多少次,午夜梦回间,我们偷偷做着瞬间变成公主骑士的美梦,可是现实总是这么残酷,我们的青春一点都不优雅。相反,它平凡而黯淡,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光芒万丈,可就在这样普普通通的青春里,依然有很多令我们为之感动的小美好……

篇2:踏上闪光的青春之路

——浅谈走好青春之路两三点生于忧患,奋于安乐孟子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忧患能激励人奋发而生存,安乐则使人萎靡而衰亡。 好一个“生于忧患!”你看,左丘明失明而著述《左传》,司马迁受宫刑愤而编撰《史记》,勾践卧薪尝胆而雪耻,韩信背水一战而后生。说到“死于安乐”,则不免令人感慨:秦二世糊涂失国,隋炀帝骄傲丧身,李后主沉湎酒色而导致之国之恨。陈叔宝耽于享乐留下笑柄骂名。无数的历史事实验证了孟子思想的博大深邃。新中国的青年,非但要求自己能“生于忧患”,而且要“生于忧患,奋于安乐”!即在似乎“风平浪静”、“康泰民安”中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勉力奋争。

这不仅是现代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祖国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先辈,于忧患中奋起,殊死抗争,才开创了崭新的天地,结束了任人宰割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祖国的中兴和发达,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既为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机遇,又为我们挑战世界提供了舞台。如果我们对于种种不利因素处理不当,甚至漠然视之,就会造成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的更大差距,就会被人家甩的更远。“位卑未敢忘忧国。”处在大腾飞前夕的中华民族,需要不断获得新的活力,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发展意识为旗帜。面临时代的前进和严峻的挑战,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一时舒适,而应关注于在对中华民族的崛起有所贡献。

我们惟有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时刻注意培养和保持危机感,时刻保持奋发不息的精神状态,才能维护和增强我们伟大民族旺盛的竞争力! “奋”则生,不“奋”则死。如果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那么,我认为“生于忧患,奋于安乐”则是当代青年的格言。永远不要说放弃 人的一生,不可能真正的一帆风顺。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世界之所以有强者和弱者之分,是因为前者在接受命运挑战的同时总是说:“我永远不会放弃!” 一个音乐家失去了最宝贵的听觉。但他对自己所衷爱的事业丝毫没有放弃,用自己的执着和勇气抗御着命运的打击,创作了一篇篇令世界惊叹的乐章。他就是德国音乐巨人——贝多芬。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自杀,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争论,而我却认为一个连自己生命都轻易放弃的人,在生活中怎能有勇气接受命运的挑战? 永远不要说放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是一种可贵的自信。任何人都不能陪我们一辈子,掌声,荣誉和鲜花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是,那种信念,追求和自信却能伴我们到天荒地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屈原的心迹照亮我们现代青年的灵魂,在任何时候,我们永远不要说放弃!理想在向我们招手 理想是前进路上的灯塔,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精神支柱。 有了理想,人们会感到生活充实;有了理想,我们的校园会充满欢声笑语;有了理想,工厂的机床会加速飞转,田野里的庄稼会更多奉献,我军的边防会更坚不可摧。 正是有了理想,刘胡兰横眉对铡刀;正是有了理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胸口堵枪眼,张海迪身残志更坚;正是有了理想,老山前线的战士才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伟大胸怀! 理想不是身上的龙衣,抹嘴的口红,也不是纸上的文字,无聊的空谈,更加不是挂在墙上的条幅和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夜空中的星斗,雾海中的灯塔,沙漠中的红柳! 不管我们有多么渺小,有了理想,我们就可以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无论前世的路上多么曲折、多么困难,有了理想,我们就能奋勇攀登!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将肩负起将设祖国的重任。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那么就让我们擦亮眼睛,昂首阔步,踏上闪光的青春之路吧!

篇3:闪光的青春

关于感悟,无疑是一个大的题目,不少人都竭尽全力把它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像草一样朴实无华的散文。草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马路像贴在海浪上般起伏不止。车就像被浪头推动着前进的船一样颠簸。

通过车窗能看到升起缥缈烟雾的乡村房屋,感受着来自乡间雨后空气的凉爽,里面夹杂着青草与泥土的味道,清新而湿润。恕我文词稀缺,只能借助“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玉生烟。”来形容这一片景色。

下车步行,放眼观望。一片舒服的青色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片草地,被雨水冲刷过的青草像醉汉一般被打翻在地,其中也不缺乏使劲挺住雨水的蹂躏顽强不倒下的草,它们看起来跟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很相似,凭借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力牢牢控制着自己,也控制着局势。可见,在他们弱不禁风的瘦小躯体里,隐含的是一颗强大的心。

同伴见我望着草地出神,过来和我围绕着倒下的草交流了起来。我们逐渐把话题从草转移到了人的身上,人不是草,草不知道能不能重新站立,但人却有改变困境的可能。据说古希腊人把所有能呼吸的分成三类:神明、人和兽。好也罢坏也罢,人既不是神明,也不是野兽。人既不能像神明一样,将所想的东西轻易变成现实;但人也不是走兽,人不会甘于被束缚在一个自己改变不了的现实里——现实是有这样那样的让人不满,所以人总想对现实作这样那样的改变,最奇妙的是,很多东西真的可以被人的力量所改变。只是很可惜,总有人无法逆转的事物,人毕竟不是神,同时也不是走兽。人虽有灵魂,但也有和走兽一样的肉体。

“没错,”同伴笑道:“虽然我们不是神,但我们也要打破困境的权利不是吗?像它们一样。”

随着他的手指的方向我回头一看,身后的草其实全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个笑话,把这一滩草全惹笑了,虽然它们身上还附着大大小小的水珠,但已挺直了腰杆。

像塞弗尔特说的:它们即使筋疲力尽,仍然昂扬奋起;针尖铭刻出我们的命运:不要哭泣,不要悲伤。

阳光总在风雨后,希望的花环要用痛苦去编织。

我希望像华兹华斯一样在有生之年,永远怀着赤子的虔诚。在困境导致的忧虑中,打开身心的篱笆,放飞心情。像草一样努力使自己的躯体和心灵充满阳光,让自己充满强有力的生命气息,找到自己闪光的青春。

像塞弗尔特说的:不悲恸也不气馁。当一个未实现的梦突然毁灭,另一个更美好的梦必将出现。

篇4:闪光的青春逐梦时光

理想这个看似高大而又遥不可及的字眼,贯穿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从萌生到坚定,付出汗水和精力,奋斗无数个日夜只为实现理想。不是我们所有的理想都会有沉甸甸的回报,但我们逐梦的过程才是最闪耀,最有意义的。

在黑暗中摸索着度过了儿童时期,在上初中时才渐渐明白了理想的含义,对于理想,曾模糊了不少日子。

画家?老师?作家?亦或是总统?一个个职业在我脑中不断更换,却一直无法明确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再大些,依旧摸索着,却逐渐迎来了光亮——音乐。

小时候,就对音有敏感的反应,也许只是听个一两次,再一次便记住了旋律;被小学的音乐老师推荐加入合唱团以及面试椒江合唱团取得了名额;歌唱比赛屡屡获奖。快乐与满足油然而生,在乐的世界里,我享受着。梦,便在那时的某一刻,消无声息地来临,心中便多了一块不可取代的位置。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我的理想,是歌手。

这似乎是一个不切实际且不成熟的想法。我也曾怀疑过自己,自卑过,动摇过。我不敢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展现给大家。我怕被大家嘲笑,仿佛歌手这个梦想就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我用其他所谓“正经”的职业掩盖了我真正的理想,每当人们问起:“诶,你长大想干嘛?”这句话却问得我哑口无言。没受过专业的培训——因为不敢和父母坦白内心的梦,他们只期望我能好好学习,长大后有稳定的好工作。曾经暗示过父母,结果也不了了之。

可是,谁说的准呢?谁又能知道自己未来一定能做什么,又一定不能做什么?没有去尝试,去追,又怎可以断章取义?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也许从未想过自己能功成名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勇敢往前走,结果总不会差。

没什么值得隐藏的,理想本就是闪亮的,它散发出的光芒溢出心灵,照亮未来与生活。我们自然向往美好的理想,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若总是不付诸行动,梦想终究只是梦。我们应做些有意义的事,尽可能地去追逐理想,未来才不会太过苍白。在追梦的日子里,日日都会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