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金作文300

巴金作文300(20篇)

篇1:巴金的介绍

巴金,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巴金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巴金 - 人物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

巴金 - 代表作品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 、 《春》 、 《秋》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巴金 - 笔名由来

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

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巴金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

巴金 - 忘年之恋

巴金的一生没传过一次绯闻,他与夫人萧珊恋爱八年,相守一生,成为文坛的楷模。萧乾曾经说:“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是她主动给巴金写信,约他跟自己见面的。她一辈子称巴金为“巴先生”。“文革”期间,萧珊处处保护丈夫,受尽皮肉之苦,过早地离开人世。萧珊没能看到巴金今天的辉煌,然而她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伟大的巴金自始至终只爱她一个人。她去世时,巴金不过68岁,30多年来,他对妻子坚贞不渝,他笔下的《怀念萧珊》一文,使这位善良的东方女子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读者心里。

相识笔墨传情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青年一代。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李芾甘)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约定,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味来,那女孩已像熟人似的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说:“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语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于是,18岁的萧珊(陈蕴珍的笔名)开始介绍自己。此后,两人开始了8年的恋爱。

相知忘年之恋

在巴金看来,萧珊主动爱恋自己是她的权利,是她纯洁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而自己对萧珊的爱,却出于躲不过诱惑,甚至有亵渎感情的嫌疑。因此,巴金仍然把萧珊当小朋友对待。而萧珊对巴金的爱,是为巴金作品中对生活的真诚、激情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而产生的。

一天,萧珊高兴地来到巴金的住地,不一会儿,却泪流满面地从楼上下来。同院的朋友好心地拉住萧珊问道:“李先生欺侮你啦,我去找他算账。”萧珊不好意思地说:“我爸爸要我嫁给一个有钱人,我来请他决定,他却说,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这时,随后下来的巴金解释说:“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如果她长大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巴金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更坚定了萧珊追求爱情的决心。

相守风雨30载

1942年,由于抗战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了当时共同工作的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这使巴金顿感悲寂。体贴入微的萧珊不等大学毕业,就来到巴金身边:“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说过在你身边的。”

姑娘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巴金为维持生计拼命地写书、译书、编书,他不能被经济问题所困扰,更不能影响自己的创作心境与创作质量。他写出了《火》第三卷,翻译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这样,他的侄儿、侄女的学费有了,结婚成家的费用也没问题了。1944年5月1日,巴金在桂林漓江东岸,借了朋友的一间木板房当新房,他们没有添置一丝一棉、一凳一桌,只有巴金4岁时与母亲的合影,作为祖传的珍贵家产。也没有什么可安排的,只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名义,向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

近30年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在“文革”的岁月中,萧珊和巴金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毒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患了直肠癌。手术前,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肝胆欲裂。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巴金 - 兄弟

巴金说过,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两个哥哥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巴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的愿望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更因为两个哥哥对人的真情。

《巴金的两个哥哥》收录了巴金讲述他两位哥哥的多篇文章和哥哥给巴金的信件。还有亲朋好友撰写的回忆文章。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巴金三兄弟的手足之情,更是那抹不去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

巴金 - 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译文集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 - 人物评价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后人评论巴金为中国的良心》

曹禺先生说:“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数十年前,曹禺先生书下此言,赞美巴金,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正是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并且长达数十年之久,无人可以替代,没人可以撼动。

篇2:心中的巴金

人生是一朵飘流不定的行云,任你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任你是经历雨雪风霜还是饥寒交迫,它都会在你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雨雪风霜、饥寒交迫,这都不算什么,因为他经历的不仅仅是这些,也不止这些。他穿梭于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每一处都留有他笔的痕迹。他用笔写出心中所被啃蚀的痛苦和无尽的委屈。他是历史的见证,是社会的批判者,更是指引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无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黎明的希望,哪里就有初升的太阳。他是巴金,是对黑暗和不理性社会的批判者,更是倡导光明和理性社会的文学家。

他渴望人间有爱,希望人人被爱。因为爱的世界,是温暖、快乐和幸福。祖国是爱的母亲,她把自已的爱传递给生活在她土地上的孩子。而他是祖国的儿子,他更爱他的母亲。他愿同他的母亲,他的兄弟姐妹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他追求光明,他恨那些带走光明的黑暗使者。他要与他们作战,用自已的笔,用自已的号召力驱除那一片没有人性、没有爱,只有残酷的欺凌与悲哀的黑暗。在他认为,人生不应这样,不应被受到控制,而应该勇敢的表达内心所向往的自由。自由不是他人所给予的,而是自已争取的,他拥有神圣的使命感,他是光明的使者。他永远在与黑暗作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他常将生比之流水,溅出爱与恨的水花,直至奔向那遥远的大海,不管有多远,他坚定不移,他绝不退缩。不管有多苦,他勇敢接受,敢于面对。他是一个巨人,一个身扛强大使命的巨人。在那些黑暗与痛苦的日子里,他点起了人性的烛光,送到所需的每片土地。在那里,人们重拾昔日的快乐,沐浴烛光的温暖,接受他给人民带来的希望,团结起来共驱那夺走自由的黑暗。

他爱真理,忠实地生活。如果让他生活在一个没有真理却到处都为谎言的世界里,我想他会更加坚定自已的信念,追求真理永无止尽,对待生活踏实尽心。对他来说他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但他能够呼唤人们去创造整个大海。他只是石头上的一块小碎片,但他能汇聚人们共同的心愿去积累成雄伟的泰山。他只是一棵还未萌芽的小树苗,但他能够让人们去种成一片浩瀚的森林。他只是……

生命的警钟时刻在提醒他、激励他。直至生命的零点,他给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但他未给他的希望划上了句号。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他依旧相信爱,依旧让爱洒入每个读者的心灵。人生之光虽很短暂,但历史之光,成就之光却是永恒的。

篇3:向巴金学习

我成长巴金的一句话在我前年读了巴金的一句话,话是这样说的:“要做一个寒天送炭,再痛苦中安慰的人。来源:读了这句话,我深刻地知道巴金是一个非常爱帮助人的作家。让我联想其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人为失学儿童捐钱,把贫困大学生上学,还有许多患疾病但是没有钱治疗地可怜儿童伸出援手……就连五六岁的 小女孩在车上也东得让座位给老爷爷,太太……现在社会都充满了爱与关心。但是,我却犯了连三岁小孩都不会犯的错误。

在我上六年级地时候做了一件终生后悔的事。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同学去南禅寺玩,我朋友要去一地方买东西,让我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她。正在等她回来的我,突然,看见一个失明太太要过马路,她身边没有任何人,我眼看着她快要迈出第一步,我却没有去扶她,但是心里有点想去帮这位老婆婆,但是脑袋却闪出一个念头:“喂,吉敏别多管闲事了,小红马上就要过来找你了。”这样,脑袋和心里的想法不一,一直在那了挣扎 。老太太却已经开始走了。“嘟——嘟”一声刹车生,让我的心不禁一颤,害怕起来来,害怕老婆婆会被车撞。我抬头一看,心材安了许多:“啊,没事,真是万幸!”这时,这才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可是,这是我的心却有点在责怪自己,怪自己为什么不去扶她一呢?
直到前年,我读了巴金的话才正明白原来做人要做一个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我从读了那句话后,我就开始明白其中的意义,并开始弥补我那次烦的错误:我在星期天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和老人聊聊天;有什么大型活动我都会捐出自己的压岁钱;参加社区活动……到现在,我依然不停地做好人好事。
我要多多向巴金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并且永远记住“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与安慰的人。——巴金。”

篇4:​巴金的故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 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在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待)者底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辉煌的文学创作生涯。1922年冬,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3年到上海求学,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从事社会活动和编译工作。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思念着苦难中的国家和人民。他怀着这份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反抗黑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1928年12月,他从法国回到上海。在这期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高尔基的《草原的故事》等大量外国文学、思想文化作品;随后,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写下了长篇小说《家》、《春》、“爱情的三部曲”、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出版了《复仇集》、《光明》等多部短篇小说集。1933年参与《文学专刊》的工作。1934年至1935年在日本学习日文。回国后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许多进步作家的创作,为发展进步文艺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1938年后,他在广州、上海、昆明、重庆、桂林、成都等地从事出版工作,并发表了宣传抗战的小说《火》(三部曲),完成了长篇小说《秋》、《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的创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继续在文化生活出版社从事出版和翻译工作。1949年7月,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同志历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华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巴金同志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他先后创作了《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火》、《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长篇、中篇小说以及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散文、报告特写、游记、童话等等。他通晓英、法、俄、德、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翻译了十几部世界名著。 《家》对中国封建专制家庭罪恶的强烈控诉与反抗,曾经引起无数青年的共鸣,激励他们走出封建牢笼,参加革命和社会进步运动。《寒夜》反映抗战最困难时期底层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悲惨命运,为被践踏被蹂躏的小人物申诉,表达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良知。1958年至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这是他解放前创作成就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革命老区体验生活,两次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随笔,出版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根据他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

他与靳以创办、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之一,数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年近八旬的时候,仍克服巨大的病痛,用坚强的毅力写完了五卷《随想录》,使他的散文创作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90年代后又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他以一部部饱含激情的作品和一颗挚爱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饮誉海内外,他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他的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英、俄、日、法、德、意、瑞典、朝鲜和世界语等近30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巴金同志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的重要领导,重视团结广大作家,关心作家队伍建设,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巴金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全国解放后,他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1950年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1961年4月,出席亚洲作家东京紧急会议,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1962年8月,率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以后又多次去日本访问。1979年4月,他率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问法国,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巴金热”,极大地促进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1981年春,他率代表团出席在瑞典召开的世界语代表大会。同年参加了国际笔会里昂━━巴黎大会。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他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海内外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民主革命时期,他积极参加进步社会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热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皖南事变后,他参加签名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他积极拥护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为新中国的文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晚年虽病魔缠身,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他积极呼吁和组织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并将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稿酬和8000多册藏书捐赠给文学馆。他参与创建中华文学基金会,并一直担任会长。还多次为希望工程、社会慈善事业捐款。因其特殊贡献,1999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831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他连续五届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心人民政协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巴金同志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为文学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秉性耿直,识大体、顾大局。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把整个身心交给了人民,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巴金同志的爱国情操和高尚品德以及他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篇5:巴金的作品

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觉得一点也没有新意。巴金的作品从来都很朴实,朴实的让你看不出这是大文豪的作品。通读一遍,没有用到一个华丽的词语,也没有一处使你惊叹的文笔,只是一封普普通通的写给孩子的信。我真想象不出这竟是大作家的手笔!现代派的好文章层出不穷,看一眼就会让你流连忘返,那些美轮美奂的词句吸引了成百上千的读者,追逐潮流的人谁还会关注这“老掉牙”的文章?好吧,硬着头皮再读几遍。里面写着谦虚,写着爱国,写着奉献,写着珍惜时间,可是这些被重申过无数次的主题怎能给人们带来刺激?

可是,我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好在哪儿?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觉有一种力量越来越清晰的出现在我的内心,就像一股小泉眼,呼呼地在心底涌动。一句话,我明白了原因——“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那是蕴藏在文章中的感情,就像藏在石头中的美玉,不经过钻透,是用永远达不到的。我爱上了这篇文章,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它。我发现,原来巴金的文章不需要修饰,因为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是最好的诠释。我发现,原来巴金的文章不需要升华,因为字眼下包含的感情已经提升到了无法估量的高度。

或许你会觉得可笑,因为你觉得这一封信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去理解、去研究。但其实,你不知道这位大家对待这封信有多么认真,不知道这位大家的情感有多么深厚。许多人都是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待这封信,用普通的语言来解释这封信,但是一位大家的作品怎能用这世俗的眼光来理解?巴金写这封信时已是87岁高龄,他把整个人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态度都写成了最简单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巴金要告诉孩子们一种情怀,一种淡泊一切,尊重自己心灵的情怀。巴金在信中对孩子们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与享受,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是的,巴金一生都在追求心灵的宁静,这是对生命意义最好的感悟。你看那坐在轮椅上的巴金,欣赏着流动的一切,自己却停滞在时光之中。他的目光游离而专注,谁能解释此时的巴金内心有多么感慨!身在夕阳下,心在晚风中。正如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普通人看到大家的作品,会称赞;当走进大家的心灵,感受大家的情感时,会哭,会笑,会愤怒;而真正的大家心里充满着无尽的爱,领悟这着一切,感受着一切,大家的情感只有真正成为大家时才可以体会得到吧!

篇6:巴金的随想

一代巨匠巴金的陨落,多少让人哀怨。

初次接触巴金老作的文学是他的《寒夜》,让我看到了旧中国两个人的不同思想和命运,那种静谧与寒冷,不正是火山爆发的前兆?这次快学巴金的鸟的天堂》,正是巴金逝世的第二天10月18日,但我觉得这么一位人民作家的优秀作品,实在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那种随意的而又真挚坦然的文风,细细叙来却又精美的文笔,让我们仿佛又看到那个常写作往日的巴金,对生活充满爱意,对人民充满爱意。

一个人的伟大,不是谁说了算的,我想,巴金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默默无闻地实践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在为人民而艺术,他的人格熔铸在他的文学中,他用真情演绎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对巴今老作的了解,还从世界语言的接触中有所领悟,他是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他为世界语的推广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人类和平作努力的理想也不断地激励着人们。

巴金的过世无疑又让我们失去了一个文学泰斗,于是有人慨言:星星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尽管文学新秀层出不穷,胸怀文学抱负者比比皆是,有文学才华的也目不暇接,但文学并不是为名为利而来的艺术,妄图通过文学来造就自己的名望的会失望,妄图通过文学来发财的也不可不必。有犀利的文风、雄辩的思维者,用文学来抨击世事,却空泛内容,让人叹惋,有逻辑思维、有生活阅历者,用文学来记载历史、反映社会,却也情怀私狭,无酣畅淋漓之作。

我想,巴金老作虽然走了,我们学习巴金的精神是永远的事。愿巴金老作一路好走!

篇7:巴金思乡之情

1923 年 5 月, 19 岁的巴金离开成都去南京读书,后留学法国。他虽然身处异地他乡却日夜牵挂他的故乡成都,浓浓的乡情挥之不去,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回家看看。他生前曾五次回故乡成都, 1941 年和 1942 年巴金两次回成都; 1956 年以全国人民代表身份视察成都; 1960 年 10 月至 1961 年 2 月回成都写作,巴老的《成都日记》从 1960 年 10 月 15 日 写到 1961 年 2 月 8 日 为止。其中记录了巴老在成都会亲友、品小吃、尝川菜、逛老街、啖三花 ( 啖,成都方言中意为品尝 ) 、祭诸葛的闲情逸致,以及四个月时间观看话剧和川剧达 30 余场的经历。

1987 年 10 月 3 日 巴金最后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一到成都他就急切地说: “ 我已经 26 年没有回成都了,我一直想闻一闻家乡的泥土味。到现在我仍要汲取家乡的阳光、雨露,跟家乡的禾苗、树木一起生长 ……” 这一次,在成都的 18 天时间里,巴金看了六场川剧,一场话剧,他不停地说: “ 过瘾,过瘾,这是乡音,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巴老不止一次地对家人说: “ 我近来非常怀念家乡,大概是到了落叶归根的时候吧! ” 甚至连一首平常的歌曲也会引起他的思乡之情。他非常喜欢《那就是我》这首歌,他说: “ 那首歌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 ”

篇8:说到巴金

说到巴金,相信很多人都不觉得陌生了吧!巴金,原名李尧棠,他是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随想录》、《春》、《秋》、《家》等等都是巴金的著作。

在我看来,巴金的童年是虚弱而多病的。当他十四岁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祖父的同意去上英语补习学校。看了一个月的书后,他因生病辍学。1925年,他去北京为北京大学做准备,但在身体检查中被发现患有肺部疾病。由于病情,巴金从未读过大学。但是巴金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作家。这不正说明他的自学能力非常强吗?

在我看来,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非常喜欢书。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家族的生活已经非常紧张。整个家庭都有衣食问题,但他仍然坚持要买书。就像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在巴金的心中就有这样的念头“饭可以吃一天,书不能读一天。”巴金认为就算不能吃米饭,也不能不读书。从这里可以看出,作家巴金对书籍的渴望非常强烈。

在我看来,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作家巴金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他的作品是一流的。他的作品,无论是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散文,内容真实、热爱,赢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他的作品赢得了许多杰出的奖项。2003年,国务院还授予作家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并在上海展览厅的宴会厅亲自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称他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从读者对巴金的热爱,从国家领导和领导人对巴金的肯定以及从其他国家对作家巴金的欣赏,巴金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在我看来,巴金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真”和“善”。“现实”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和核心。“真实”是指“真实”。作家巴金的作品只追求“真实”,“真实”来感动人,“真实”来取胜。他说:“我的写作就像生活。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和生活的一致性。这就是作家的一致性。”从他的作品《寒夜》可以看出,巴金作品的真实性尤为突出。“好”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本点和价值。巴金的文学思想的优势在于人类绝对自由的价值,这从他的著名著作——《家》中可以明显看出。

这就是我眼中的作家——巴金,他自学成才、他视书如命、他博学多才、他爱国家、爱人民,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善、美,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文学好榜样!

篇9:巴金散文

  船上只有轻微的鼾声,挂在船篷里的小方灯,突然灭了。我坐起来,推开旁边的小窗,看见一线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还在梦中,那噩梦重重地压住我的头。一片红色在我的眼前。我把头伸到窗外,窗外静静地横着一江淡青色的水,远远地耸起一座一座墨汁绘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着水面。我的头在水中浮现了。起初是个黑影,后来又是一片亮红色掩盖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头黑黑地映在水上。没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显得很低。有几颗星特别明亮。水轻轻地在船底下流过去。我伸了一只手进水里,水是相当地凉。我把这周围望了许久。这些时候,眼前的景物仿佛连动也没有动过一下;只有空气逐渐变凉,只有偶尔亮起一股红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红光时,我却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

  我把头伸回舱里,舱内是阴暗的,一阵一阵人的气息扑进鼻孔来。这气味像一只手在搔着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气,便把小窗关上。忽然我旁边那个朋友大声说起话来:“你看,那样大的火!”我吃惊地看那个朋友,我看不见什么。朋友仍然沉睡着,刚才动过一下,似乎在翻身,这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舱内是阴暗世界,没有亮,没有火。但是为什么朋友也嚷着“看火”呢?难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样的梦?我想叫醒他问个明白,我把他的膀子推一下。他只哼一声却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边的友人不住地发出鼾声,鼾声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

  我觉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变重了,老是睁着眼也有点吃力,便向舱板倒下,打算阖眼睡去。我刚闭上眼睛,忽然听见那个朋友嚷出一个字“火”!我又吃一惊,屏住气息再往下听。他的嘴却又闭紧了。

  我动着放在枕上的头向舱内各处细看,我的眼睛渐惭地和黑暗熟习了。我看出了几个影子,也分辨出铺盖和线毯的颜色。船尾悬挂的篮子在半空中随着船身微微晃动,仿佛一个穿白衣的人在那里窥探。舱里闷得很。鼾声渐渐地增高,被船篷罩住,冲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舱里,把整个舱都塞满了,它们带着难闻的气味向着我压下,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无法闭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静。我要挣扎。我开始翻动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没有用。我感到更难堪的窒息。

  于是耳边又响起那个同样的声音“火”!我的眼前又亮起一片红光。那个朋友睡得沉沉的,并没有张嘴。这是我自己的声音。梦里的火光还在追逼我。我受不了。我马上推开被,逃到舱外去。

  舱外睡着一个伙计,他似乎落在安静的睡眠中,我的脚声并不曾踏破他的梦。船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水青白地发着微光,四周都是淡墨色的山,像屏风一般护着这一江水和两三只睡着的木船。

  我靠了舱门站着。江水碰着船底,一直在低声私语。一阵一阵的风迎面吹过,船篷也轻轻地叫起来。我觉得呼吸畅快一点。但是跟着鼾声从舱里又送出来一个“火”字。

  我打了一个冷噤,这又是我自己的声音,我自己梦中的“火”!

  四年了,它追逼我四年了!

  四年前上海沦陷的那一天,我曾经隔着河望过对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烧的罗马城。房屋成了灰烬,生命遭受摧残,土地遭着蹂躏。在我的眼前沸腾着一片火海,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火,火烧毁了一切:生命,心血,财富和希望。但这和我并不是漠不相关的。燃烧着的土地是我居住的地方;受难的人们是我的同胞,我的弟兄;被摧毁的是我的希望,我的理想。这一个民族的理想正受着熬煎。我望着漫天的红光,我觉得有一把刀割着我的心,我想起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这样的几分钟会激起十年的憎恨,一生的复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发誓:我们有一天一定要昂着头回到这个地方来。我们要在火场上辟出美丽的花园。我离开河岸时,一面在吞眼泪,我仿佛看见了火中新生的凤凰。

  四年了。今晚在从阳朔回来的木船上我又做了那可怕的火的梦,在平静的江上重见了四年前上海的火景。四年来我没有一个时候忘记过那样的一天,也没有一个时候不想到昂头回来的日子。难道胜利的日子逼近了么?或者是我的热情开始消退,需要烈火来帮助它燃烧?朋友睡梦里念出的“火”字对我是一个警告,还是一个预言?……

  我惶恐地回头看舱内,朋友们都在酣睡中,没有人给我一个答复。我刚把头掉转,忽然瞥见一个亮影子从我的头上飞过,向着前面那座马鞍似的山头飞走了。这正是火中的凤凰:

  我的眼光追随着我脑中的幻影。我想着,我想到我们的苦难中的土地和人民,我不觉含着眼泪笑了。在这一瞬间似乎全个江,全个天空,和那无数的山头都亮起来了。

  1941年9月22日从阳朔回来,在桂林写成。

篇10:巴金散文

  我们在陈的小学校里吃了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我们划船去!”陈提议说。我们正站在学校门前池子旁边看山景。

  “好,”别的朋友高兴地接口说。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河边。那里有—个茅草搭的水阁。穿过水阁,在河边两棵大树下我们找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三个朋友划着船,我和叶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那里就是朋友叶的家乡。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拨动。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我说许多棵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给朋友们纠正了,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了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只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里时,我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道。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在河边田畔的小径里有几棵荔枝树。绿叶丛中垂着累累的红色果子。我们的船就往那里流去。一个朋友拿起桨把船拨进一条小沟。在小径旁边,船停住了,我们都跳上了岸。

  两个朋友很快地爬到树上去,从树上抛下几枝带叶的荔枝,我同陈和叶三个人站在树下接。等到他们下地以后,我们大家一面吃荔枝,一面走回船上去。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叶的家乡去,就是那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陈的小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个“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我们的船也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走吧,”叶催我道。

  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的时候,我还回过头去看留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有一点的留恋的心情。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933的6月在广州

篇11:巴金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捧着你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我看到了您对他们的爱。您是一位安详的老人,从您那苍白的头发和憔悴的面容,我看到了您经历的沧桑与坎坷,从您平静的眼神,我又看到了您的智慧与感情。


  巴金爷爷,您安详地坐在小院里,虽然,您表面看似十分孤独,但您的内心却在燃烧,因为您面前的那叠信就是您最好的陪伴,这些信就像小鸟从四面八方飞来,它们给您带来了温暖,让您的心中充满希望,把您的生活装扮地多姿多彩,因为它们都是用爱写成的。


  巴金爷爷,您在信中写到“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这句话,让我十分感动。但有些人也许不会这么认为,反而会说您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他们认为您重新活一次是为了享福,可我却不会这样认为,因为您重新活一次,是为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现在,我知道给别人一个小小的帮助是一朵花,一句感谢的话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多彩而付出的人是伟大的人。巴金爷爷,我一定会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巴金爷爷,您就是我生命中的“灯塔”,照亮我的成功之路。


篇12:巴金

  暑假中,上海旅行的第三天,妈妈说:“我带你去走走武康路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到了秋天特别美。”“可现在是夏天啊。”“那儿不止有漂亮的法国梧桐,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听妈妈说得那么神秘,我就快乐出发了。


  走在幽静的武康路上,两旁的法国梧桐伸出翠绿色的手臂,罩住中间不宽的马路。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风格各异的小洋楼,这条路虽然只有一千多米,却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难怪妈妈说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我一路走马观花,来到了巴金故居门前。


  这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卧室里放着简单的床和桌子,还有很多看起来很旧的书。其他似乎没什么好看的了。我拉着妈妈刚准备走,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退回屋子里避雨。


  这时,巴金故居里的一位讲解老师走过来,指了指楼梯墙上的一幅画儿问我:“你读几年级了?来,你看看这幅画,知道是谁吗?”“知道,是巴金。”“对,可是你仔细看看,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头发丝能做成画儿?”我一听来了兴趣,走上前认真地看了起来。果然!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巴金笑眯眯的眼神和开怀大笑的神态,栩栩如生,就像是一副素描画。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啧啧称奇。


  因为下着大雨我们又没带伞,我索性走回屋内仔细参观起来,这里是一个书的世界,一排排书架上布满了各个国家的书籍,据说藏书有好几万册。再看看简介,原来这位巴金爷爷是一位文坛巨匠。获得过无数荣誉,意大利“但丁国际大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还有诺贝尔文学提名。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在一楼有一处被巴金爷爷称作“太阳间”,其实就是一楼的走廊,加装了几扇窗户,阳光可以透进来。我们坐在那走廊房的椅子上,从落地窗往外望去,院子里的花园枝繁叶茂,雨打在树上,哗啦哗啦地响,滋润着树叶,给周围的空气增添了一丝湿意。我不由得想要看看他写的书。


  回到家,我便去书店买了这位了不起的人写的一本书—《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篇13:巴金的故事

  一日,几位友人光临寒舍。小酌之后,大家围炉而谈。聊着聊着,一位朋友突然问起,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顿时,在座的各抒己见,可谁也说不清真正的朋友该是什么样的。

  过了一会儿,一位朋友讲了一件文坛往事:

  1962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突然,电话铃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当电话中传来汪琦母子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萧珊专门前来陪伴他。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听完这个故事,小屋里安静了许多。大家心里明白,在巴金夫妇心细如发、体贴入微的行为面前,所有关于朋友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最沮丧、最无助、最困顿、最黑暗的时候,那个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篇14:巴金摘抄

  1、你们都有明天,我哪儿还有明天呢?我只有昨天。昨天的事固然很使人伤痛,但是只有它可以安慰我。

  2、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3、世界本来只有一个,你从悲观方面看,所以多愁善感;琴妹从乐观方面看,便觉得一切都可为了。

  4、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5、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6、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7、街上是一片静寂。爆裂了的鞭炮的残骸凌乱牠躺在街心,发散它们最后的热气,不知道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低微的哭声。

  8、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9、“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10、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头了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11、但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12、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13、这小女孩的整个生存的悲哀有力地压迫人,使人自然地给与同情。但这同情只是暂时的,一瞬间的,因为在个人的前面都横着那个未知的将来,那个带着阴郁的样子的将来,各人都想着自己的心事,而且都为着自己的前途充满了疑惧。

  14、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15、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他并不一定要流仇敌的血,却能更有把握地致敌人的死命。

  16、他突然感到寂寞。这一切似乎都跟他隔得远远的。他被冷气包围着,被一种莫名的忧郁压迫着。没有一个人同情他,关心他。在这个奇怪的环境里他好像是完全孤立的。对于这个奇怪的环境,他愈加不了解了。这个谜的确是彵的年轻的心所不能解开的。

  17、天气很好。蔚蓝色的浩大天空中只有淡淡的几片白云。阳光留恋地挂在墙头和檐上。

  18、有一个时期我的确相信别人所宣传的一切,我的确否定自己,准备从头做起,认真改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后来发觉自己受了骗,别人在愚弄我,我感到短时间的空虚。这是最大的幻灭。

  19、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角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扳路镶了两道宽边。

  20、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只要他有决心。所以我用“做一个战士”的话来激励那些在彷徨、苦闷中的年轻朋友。

  21、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

  22、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把自己的感情放迸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的年轻女人叫了一声:‘冤枉’。

  23、我承认自己是个懦夫,我不敢面对生活我没有勇气。我只好让自己变得糊涂点,可以在遗忘中过日子。

  24、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这正像是使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腐烂一样。

  25、夜死了。黑夜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凉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处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及其低微的哭泣。

  26、读了这些书,犹如一个乞丐站在富豪花园墙外听见里面的欢声笑语,或是走过饭馆门口,闻着里面的肉香饭香,心里不知道如何的难受。

  27、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

  28、过去我吃够了“人云亦云”的苦头,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动脑筋思考。虽然收在这里的只是些“随想”,它们却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

  29、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30、这时候在房里,鸣凤还跪在椅子上,她没有听见什么声音,以为觉慧已经去了,便偷偷地把纸窗帘卷起半幅。她看见他还立在那里,她很感动,连忙把纸窗帘放下,用手揉了揉自己的两只眼睛。


篇15:巴金名言警句

1、街上是一片静寂。爆裂了的鞭炮的残骸凌乱牠躺在街心,发散它们最后的热气,不知道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低微的哭声。

2、深深的脚迹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动一动,直到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他们才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被压碎成了奇怪的形状,于是在这一白无际的长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脚印了,在那里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

3、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

4、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5、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6、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7、世界本来只有一个,你从悲观方面看,所以多愁善感;琴妹从乐观方面看,便觉得一切都可为了。

8、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9、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0、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11、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12、然而她总是很谦逊的,便是在幻梦中,她也并不十分大胆,她甚至想不到跟他平等地生活在一处,她只想做他的忠顺的奴隶,不过是他一个人的奴隶。

13、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14、夜是很柔和的。月亮被暗灰色的云遮掩了,四周突然暗起来。桥亭的影子带了烛光在水面上微微地摇动。花草的幽香缓缓地从斜坡那面飘过来,一缕一缕地沁入了人的肺腑。

15、这个可悲的真实就是:这般人是没有希望了,是无可挽救的了。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使他们睁开眼睛看见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这正像使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糜烂一样。

16、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17、有一个时期我的确相信别人所宣传的一切,我的确否定自己,准备从头做起,认真改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后来发觉自己受了骗,别人在愚弄我,我感到短时间的空虚。这是最大的幻灭。

18、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19、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20、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泉源。

21、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谎言。

22、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23、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24、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25、青春是美丽的东西,那么就让它作为我的鼓舞的泉源罢。

26、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27、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28、夜来了,它却没有带来黑暗。

29、他把她当作在自己的夜空里照耀的明星。他知道这样的星并不是为他而发光的。但是他也可以暗暗的接受一线亮光。他有时就靠着亮光寻觅前进的路。这亮光时他的鼓舞和安慰。这是她的天空中的第二颗星了。从前的一颗仿佛已经升到他差不多不能看见的高度,而照耀在另一个世界里。他能够正眼逼视而且把他的憧憬寄托在那上面、能够在那上面驰骋他的幻想的,就只有这一颗。

30、现在梦醒了,可是什么也没有,依旧是一颗空虚的心。

31、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

32、然而在今年六月号的《河北文艺》上就出现了这样的话。文章的题目是:《“歌德”与“缺德”》。用意无非是拿起棍子打人。难道作者真以为“社会主义”就是靠吹牛吹出来的吗?不会吧。“四人帮”吹牛整整吹了十年,把中国国民经济吹到了崩溃的边缘,难道那位作者就看不见,就不明白?

33、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

34、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35、他们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这不仅是天色的黑暗,这还是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黑暗。他们带着年轻的心跟这一切奋斗,在这一群好像漠不关心的市民中间。

36、本来要做一件开端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37、我自己造了一个希望,我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向这个希望走去。可是一旦逼近这个希望时,我却有点胆怯了。顾虑也多起来了。我不敢毅然前进了。

38、我从小爱发牢骚,但决非无病呻吟,而且我不善于言辞,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嘴讲不出来的,我只好靠笔帮忙,因此走上了写作的路。我不是经过刻苦钻研,勤奋读写,取得若干成就的。我不过借用文字作武器,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不管拿着笔,或者放下笔,我都是在生活。

39、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40、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41、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不必要的,对谁都没有好处,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

42、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43、我有一种愿望,想使自己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

44、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充当开门揖“盗”的内应。

45、有时候几声比较高亢一点,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接着又慢慢地低下去,差不多低到没有了,就好像一阵微风吹过一样,但是人确实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空气中震荡,把空气也搅动了,使得空气里也充满了悲哀。

46、贴别人的大字报也不见得就是发扬民主。民主并不是装饰。即使有了民主墙,即使你贴了好的大字报,别人也可以把它覆盖,甚至可以撕掉,也可以置之不理。只有在“四害”横行的时期大字报才有无穷的威力。一纸“勒令”就可以抄人家、定人罪,甚至叫人扫地出门,因为它后面有着“四人帮”篡夺了的一部分权力。

47、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

48、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49、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

50、这个靠旧礼教维持的大家庭,突然现出了它的内部的空虚:平日在一起生活的人,如今大难临头,就只顾谋自己的安全了。

51、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

52、别后我也常常想念你们。这几年好像是一场凄楚的梦。现在梦醒了,可是什么也没有,依旧是一颗空虚的心。

53、“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54、巴金幼时,一次帮家里的轿夫老周烧火做饭,老周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巴金晚年对记者说:我几百万字的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

55、梦见你哭了,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56、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57、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

58、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59、我都是并非为了增加知识,我不过想多知道一点别人(从前的人和现在的人)怎样生活的故事。

60、街灯已经燃起来了,方形的玻璃罩子里,清油灯的灯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

61、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62、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63、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64、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65、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

66、箫的如泣如诉的低鸣,被悠扬的笛声盖住了。笛声飘扬地在空中飞舞,屋里四处都飞到了,然后以轻快的步子,急急地越过栏杆,飞过水面,逃得远远地。歌声更响亮地升起来。淑华姊妹的清脆的声音和觉民高亢的声音一起在空中飘动,追逐着笛声,一点也不放松,于是它们也跟着笛声跑到远方去了。

67、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68、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

69、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70、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声音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71、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72、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73、她明白她的事情并没有绝望,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她自己努力。总之希望还是有的,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

74、许多的人生活着只是为着造就自己的灭亡,或者造就别人的灭亡。

75、琴穿了一件淡清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整齐的前刘海下面,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双大眼,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她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76、外国朋友对大字报有不同的看法,以为大字报就是“民主”的化身。谈论大字报,难道我没有资格发言?整整五年中间,成百上千的“大字报”揭发、肯定我的罪行,甚至说我是“汉奸卖国贼”,在大街上、在大广告牌上长时期张贴“大批判专栏”揭发我的所谓罪状,随意编造我的所谓罪行,称我为狗,连我的老婆、兄弟、儿女都变成了狗群。我记得最清楚:我的爱人第二次被揪到“作协分会”去的时候,人们在我家大门上张贴了揭发她的罪行的大字报,倘使不是我的儿子晚上把它撕掉,一张大字报真会要她的命。

77、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

78、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79、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别人高举,我就紧跟,别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即使我有疑惑,我有不满,我也把它们完全咽下。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钻进魔术箱变脱胎换骨的戏法。正因为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谎话才有畅销的市场,说谎话的人才能步步高升。

80、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树木、禾苗一同生长。

篇16:巴金哲理名言

  1)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2) 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3) 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4) 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5) 过去我吃够了“人云亦云”的苦头,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动脑筋思考。虽然收在这里的只是些“随想”,它们却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

  6) 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7)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8)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9) 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10)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11)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12) 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

  13) 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14)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15)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16) 钱并不会给我增加什么。使我能够活得更好的还是理想。钱跟冬天的雪一样,积起来慢、花起来快。

  17) 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太远了。

  18) 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19)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20)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21)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22)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23)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24)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25)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26)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27) 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28)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29)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30)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31)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32)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33)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34) 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

  35) 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样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篇17:巴金读书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篇18:巴金读书格言

  1、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巴金

  2、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

  3、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巴金

  4、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5、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

  6、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巴金

  7、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巴金

  8、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巴金

  9、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巴金

  10、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11、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巴金

  12、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巴金

  1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巴金

  14、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巴金

  15、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巴金

  16、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巴金

  17、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巴金

  18、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巴金

  1、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2、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篇19:巴金简介

 姓名:李尧棠外文名:Li Yaotang别名:巴金、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5日逝世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个人背景 职业: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毕业院校: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2005年10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颁证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仪式并向巴金的家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国务院称: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之一。 他在近一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中,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大众。他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抒情优美,塑造了许多性格独特而丰满的典型人物。 巴金的作品中,影响较大的有:《随想录 》、《萌芽》《灭亡》、《新生》、《寒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 巴金是人民的作家,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为贯彻落实发展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弘扬巴金的崇高精神,国务院决定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以及散文集和回忆录等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深喜爱。我们熟悉的《海上日出》《鸟的天堂》就是他写的。 国务院号召全国广大文学工作者以巴金为楷模,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深入生活,把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努力创作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我国文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诗经·国风》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即念fèi又念fú)甘棠”。而“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并非误传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然后成为了他的笔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笔名命名的。泉州黎明大学有全国首家巴金研究所,并编辑出版《巴金研究》季刊。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正因如此,他在文革期间受到了四人帮的非人道迫害。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表示要求安乐死。

篇20:巴金哪儿去了?

  作家巴金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厌恶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常常跑到仆人、马夫、轿夫等“下人”中间谈天玩耍。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巴金家的堂屋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地敬神拜祖,可唯独少了小巴金。在这庄严的时刻他跑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巴金正在马房里听周轿夫讲故事哪!别看周轿夫是个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此刻,周轿夫又在给巴金讲一个新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遭遇很惨。他到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苦头。
他的老婆因饥寒所迫,跟着人家跑了。他的儿子当了兵,后来又死在战场上。
如今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关切地问。
  “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了一下,慢吞吞地回答道。
  “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时,周轿夫抚摸着巴金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给了巴金很深的影响。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周轿夫看作他人生的第二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