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我对袁隆平的感悟(10篇)

篇1: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钱。”

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篇2: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9月7日,是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再次祝袁老生日快乐,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而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篇3: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篇4: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在节目中,袁老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想来,我们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这8个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给在稻田里讲述里的人生一课,我们细细品味:这味道真甜。

用知识武装头脑。袁老的杂交水稻是智慧的结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只能“望洋兴叹”。一些党员干部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解不开难题、捋不清思路,做起事来毫无章法。这种现象不只在老年干部身上存在,同样也存在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干部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又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果恃才傲物,最终就无法成长成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不只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老同志、老百姓学习,更要从互联网汲取知识,这样才能担当大任,也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搞不好农业的。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乡间,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正的乡土中国,又怎么谈得上服务群众?书本里记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只是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全面。所以朱有勇才会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张桂梅才会把学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黄文秀才会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也没有白费,收获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需要铭记的。

用灵感突破创新。“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获得灵感的迸发。爱迪生的灯泡实验、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即是无数次的努力加一瞬间的灵感获得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期间可能会诞生很多独到新颖的想法。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之间,倏忽就可以烟消云散,此时就一定要及时记录,并且将它们用于实践的创新之中。当然有些灵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闭门造车产生不了灵感,不妨与老百姓和同事们多多交流,让灵感的火花烧出来熊熊火光。

用机遇实现跨越。因为抓住了杂交水稻研究栽培的机遇,我国极大地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可见,机遇是如此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低头赶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抬头仰望星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青年党员干部唯有通过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汗水砥砺人生、用灵感突破成长,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实现人生和事业的跨越。

篇5: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

袁隆平为我们中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2006年,他当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61年,当我们中国人正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时候,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经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发明出了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的优质水稻。1980年,袁隆平将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平为了我们大家的粮食,世界的粮食,他不顾自己去为别人着想。袁隆平在攻关的十年里,他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袁隆平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说《杂交水稻》等。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国的骄傲!


篇6: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在节目中,袁老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想来,我们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这8个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给在稻田里讲述里的人生一课,我们细细品味:这味道真甜。

用知识武装头脑。袁老的杂交水稻是智慧的结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只能“望洋兴叹”。一些党员干部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解不开难题、捋不清思路,做起事来毫无章法。这种现象不只在老年干部身上存在,同样也存在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干部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又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果恃才傲物,最终就无法成长成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不只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老同志、老百姓学习,更要从互联网汲取知识,这样才能担当大任,也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搞不好农业的。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乡间,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正的乡土中国,又怎么谈得上服务群众?书本里记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只是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全面。所以朱有勇才会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张桂梅才会把学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黄文秀才会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也没有白费,收获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需要铭记的。

用灵感突破创新。“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获得灵感的迸发。爱迪生的灯泡实验、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即是无数次的努力加一瞬间的灵感获得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期间可能会诞生很多独到新颖的想法。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之间,倏忽就可以烟消云散,此时就一定要及时记录,并且将它们用于实践的创新之中。当然有些灵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闭门造车产生不了灵感,不妨与老百姓和同事们多多交流,让灵感的火花烧出来熊熊火光。

用机遇实现跨越。因为抓住了杂交水稻研究栽培的机遇,我国极大地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可见,机遇是如此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低头赶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抬头仰望星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青年党员干部唯有通过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汗水砥砺人生、用灵感突破成长,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实现人生和事业的跨越。

篇7: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篇8: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

袁隆平为我们中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2006年,他当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61年,当我们中国人正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时候,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经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发明出了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的优质水稻。1980年,袁隆平将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平为了我们大家的粮食,世界的粮食,他不顾自己去为别人着想。袁隆平在攻关的十年里,他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袁隆平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说《杂交水稻》等。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国的骄傲!

篇9: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9月7日,是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再次祝袁老生日快乐,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而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篇10:我对袁隆平的感悟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钱。”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