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如其人作文800字

文如其人作文800字(3篇)

篇1: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

  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通过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认为,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比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所以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可以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所以说,与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欢迎追捧。无论如何,请记住,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篇2:文如其人

如果文如其人,那么我想薛涵的文字就应该是那种含蓄却顿挫有力的纯纯的文字。

他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腼腆的男孩子,我最记得的是那一双清澈的明眸,闪动着秀气的灵性;还有他令女孩子都羡慕的白皙皮肤,笑起来毫不张扬,像春风中轻轻摇曳的柳絮,柔和而明媚,有一种灵动的洒脱。他的文章也是这样,从来都寻觅不到那种很粗犷放纵的字眼,很含蓄,一点一点,溢出来淡淡的幸福。所以看他的文章我不担心受到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不会大起大落。相反,我会很舒适,平稳地感受他的实在,不晃动,真的。他的文字虽然含蓄,但绝不是小气,当然也说不上大气豪迈,可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息,涌动着跳跃的灵性。那些文字也不暧昧,棱角分明、脉络清晰,让我觉得他的笔划还是很干脆有力的,丝毫不粘糊,完满着他的章节。

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纯的男孩,不复杂,从不会有什么纠葛什么心眼,他一直单单纯纯地做着最真实的他,写着最纯的文字。所以我有的时候看到他的文字,就会开始莫名地感动。其实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年龄的,有些是成熟的,带着陈旧潮湿的气息,和泛黄的忧伤;有些是稚嫩的,像涂着一抹懵懂的奶油,甜腻,浅浅的味道。可他的文字却没有年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他的文字是白色的,很纯,纯朴、纯真、纯洁,就是这样纯纯的感觉,可以随时随地让我毫无防备地被感染,随时随地……他的文字相当清澈,像极了他晶亮的瞳仁。他写的都是一些平实无华的文字,很亲近生活。他可以记录生活中最细微却最令人感动而又令人忽视的东西。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却又难以在记忆中捕捉到清晰的镜头,我想这就是我莫名感动的原因。我说不出时光停留在哪一刻,没有年龄,因为这不是有年龄的文字能做到的。那种感觉我至今都无法形容,或许是像一束婀娜在油画中的白百合吧,四季都盛放着,而我每一次看到都会感叹于它的纯美气质中。我曾经试着想过他的文字到底像什么,后来我终于得到答案:像云,很白很软的那种云,虽然永远都只是单一的纯白,但它总以不同的造型出现在苍穹中,可以缠绵出云丝,可以爆发出云朵,可以排列出云层,可以澎湃出云海……这些造型,总用一种纯白的格调,给我带来视觉上的微妙震惊……

我一直觉得为他写序是个很艰巨的任务,是因为他的文风太过特殊,我的确难以把握。他的文章是那种看上去和一般孩子没有区别,但细细回味,就发现有一种心灵深处的东西萦绕着你,像一只乱舞的白蝴蝶,捕不着也挥不去,但你终会发现,蝴蝶翅膀上,细腻的纹路,真的很美,真的……


篇3: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