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分的溺爱作文800字

过分的溺爱作文800字(3篇)

篇1:过分的溺爱

有一天,我在家里百般无奈地走来走去。忽然,我看到了一本漫画书横躺在地面上,我好奇地把那本书拿了起来,在里面我看到了一组漫画:妈妈将好吃的鱼肉留给儿子,自己却吃没有肉的鱼头,但长大后的儿子却将鱼肉留给自己,将鱼骨头给妈妈。看了漫画之后我似乎意识到:小时候妈妈对儿子的溺爱,才造就了今天的儿子。

对呀,我们身边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吗?帮孩子背书包,帮上初中的孩子系鞋带,公交车上妈妈手拎大包小包站在过道,有个座位便喊孩子去坐,孩子理所当然的坐下。在这种溺爱下,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靠习惯、娇纵、任性等坏习惯。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任性鬼,他是我的弟弟。

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一起去商场里买东西。一进商场,弟弟就像进了羊圈里的狼一样,两眼放光,飞似的跑向玩具摊。我见状,立马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飞奔了过去,一把将弟弟给拉回来。可是弟弟人小脾气可不小,他倔强地将我的手一推,继续往玩具摊跑去,我急了,紧紧跟在后面。

他跑到玩具摊,抓起一个玩具就喊:“我要买这个。”我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想要这个?没门!”他一见我不给他买,便拿出了他的必杀锏:哭、闹以及喊。只见他往地上一躺喊了起来:“呜……呜……我要买,我要买嘛。”弄得商场里的人都围过来看,我一见尴尬极了,想把他拉起来。他不但不领情,哭得还更大声了。我被弄得走投无路,只好将那个玩具买给了他。

真正的爱有千种万种,可许多父母却过度疼爱儿女,把理智的爱变成了盲目的溺爱。只有在儿女们小时候就舍得让他们受点小苦,长大了才不会误入歧途,这样他们才会懂事,才会懂得做人。希望父母不要太溺爱孩子。

篇2:千万不要过分的溺爱

这本书叙述了活泼漂亮的少女让娜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不愿受教会的陈规陋习的束缚,具有民族思 想,热爱大自然。

母亲多愁善感,爱好浪漫。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他让娜心地善良、纯洁天真。做少女时,她与于连结了婚。可后来才发现于连是个脾气乖张、自私吝啬的无耻之徒。让娜对婚姻的美好梦想破碎了。这时父母的关爱给了她极大的安慰,她又一次遭到痛击,心中更感孤独,因为她生下了不折不扣的败家子,让娜为了替他还债,不得买掉心爱的白扬山庄。生活中需要爱,但这些爱并不是那些过分的爱——溺爱。俗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要过于的宠爱自己的子女。

我的一个兴趣班同学。她的家长就过分的溺爱她,她长的满可爱的,但她娇气、任性、小肚鸡肠。记得有一次上兴趣班时一时大意忘带了铅笔盒,可我在上课时才发现,我只好向我同桌借了,太不幸了,我的同桌就是同学眼中的她。我轻声细语地说:“借我一枝自动笔好吗?”她瞪了我一眼,恶狠很地说:“你自己没带是你自己活该,想向我借,门都没有。”

她的话使我火冒三丈,但后来平静下来想了想:这个女孩不好惹,还是自己在借借看吧!我默默地赞叹到:“看上这么一个同桌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幸好我运气还不错,在书包里找到一枝笔!我这个同桌什么都好,就是太娇气,太任性,太小肚鸡肠,太无理了。”老师表扬自己,她沾沾自喜,老师表扬别人,她一点也不高兴;老师批评自己,她一点也不情愿,老师批评别人,她暗暗高兴。就因为她这种性格很难跟他人融洽相处,所以她没有朋友。我突然觉得她也挺可怜的,连一个朋友也没,没有朋友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心里高兴 找谁去分享;心里伤心找谁去排忧解难;心里苦恼找谁去哭诉。要她愿意,我愿意永远做她的知心伙伴,跟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排忧解难,俗话说的好:有福同想,有难同当。

总之天下父母的,关爱、疼爱自己子女是好的,但千万不要过分的溺爱,你爱会影响子女的前程和未来,本来可以考上好的大学,就是父母的溺爱使子女的前程、未来和梦想破灭。溺爱害人害己。

篇3:过分的溺爱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溺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大敌

天真、幼小和“一张白纸”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经常性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溺爱成了家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同时,溺爱使大人不能给孩子以适当的批评,不能让孩子明白对与错、能做与不能做、好与坏的区别。

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