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富清观后感

张富清观后感(6篇)

篇1:形形色色的人张富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们感动于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老党员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5月27日人民网)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张富清转业到湖北省来凤县后,就做了一方的父母官。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于人民,在张富清的记忆中,带着乡亲们修路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高洞管理区地处湖北与四川交界处,全部村寨都在四面悬崖的高山上,不通电、吃水难、路难走,是来凤县出了名的艰苦地区。每天一大早,张富清就和所有修路的村民一样,提着自家的农具,开始一点一点挖山修路。开始还有村民会特别留意这位“上边下来的领导”,可是没过两天,张富清就彻底和村民融为了一体。当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要大公无私,要与民相知,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为官一方不仅要造福人民,还要有奉献精神,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如果想当官又想发财,那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张富清同志隐藏军工,默默无闻六十载,正体现了这样的为官之道。

为官还要清廉。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但是,李甘霖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得知张老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嘱咐老人:“您是离休老革命,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后来老人做完手术回来,李甘霖发现老人只选了一个3000多元最便宜的晶体。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贡献了。医生给我推荐7000多元到2万多元的晶体,我听到同病房的一名农民只选了3000多元的,我也选了跟他一样的,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如果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上不成为榜样,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

张富清的为官之道不仅值得当代政府官员学习,也值得我们年青一代,正要踏上仕途的人学习,张富清精神将会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

篇2: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对党忠诚、信仰坚定、始志不渝的坚强党性,学习张富清同志不怕困难、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敢于斗争精神,学习张富清同志永葆本色、为民造福、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学习张富清同志坚守初心、公而忘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学习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隐藏功名、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作为社区基层党总支,要将学习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立足岗位争取一流业绩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


篇3: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学习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10页时所作的笔记。这是一位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老党员一生遵循的道理和奉行一世的准则。

  张富清,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可是意义却是深远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60多年,弹指一挥间,党员张富清在过去的60年里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才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才得以重现于人们的面前。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张富清从成为党员的那一刻起,心中装的始终是人民,他的胸中始终有一团火,要为人民多做点事,60多年从未改过“英雄意气”。秉承着一份共产党员“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襟气度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为民情怀,退役转业后的他选择服从大局,主动申请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同时为落实国家政策,给国家减轻负担,他还曾身先士卒让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张富清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得失,不怕非议,迎难而上,忘怀得失,宠辱不惊。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当代的“英雄”张富清一生秉承着“淡泊以明志,忠诚以致远”的意志,为人民无私的奉献着。这样的精神,是时代的丰碑,是所有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老党员张富清学习,学习他敢于担当,牢记使命,始终不忘初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品质。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当初在红旗下的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源自于、扎根于人民,是人民选出来的公仆。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事情无小事”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张富清从未强调过自己的重要性,从未张扬过自己的奉献,他一直默默的奉献着,仅仅只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他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他,六十年如一日的将服务工作落实到位、做到人民群众的心窝里,发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贴近人民、苦干实干,真真正正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惠事,用真心实意的60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

  英雄无言,60多年过去了,岁月爬上了他的脸庞,染白了他的两鬓。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亦是伟大的。从未张扬,从未诉说,只道是:“勋章箱底压,子女犹未白。整天一脸笑,只知是老兵。”

篇4:默默无闻张富清观后感

在地图上,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到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距离是719.2公里,如今驾车前往仅需要十来个小时。而对于张富清一家来说,这条回乡的路却那么长,走了那么久,久到乡音已改,他们已经从黄土原上的姑娘小伙,变成荆楚地的耄耋老人。

电视剧《功勋》之《默默无闻张富清》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创作者用最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深藏战功,扎根基层,奉献大半个世纪的不凡事迹;又以娴熟而高妙的艺术技巧令平实的讲述多了几分戏剧性,饱含诗意浪漫情愫的同时,更见深情。

电视剧《功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 也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该剧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领衔主演,用不同叙事风格讲述李延年、于敏、张富清、孙家栋、申纪兰、黄旭华、屠呦呦、袁隆平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故事。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0分。

现实笔法与浪漫情怀交相辉映

从表现形态来说,《功勋》是八位功勋人物的单元剧,在有人物原型的基础上,需要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准则。张富清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如何既向观众展现其为人熟知的功绩,又能开掘其鲜为人知的经历,自是为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创作要求。《默默无闻张富清》篇以现实笔法与浪漫情怀作为创作的经纬线,打破线性叙事,在现实和回忆之间游刃切换,找寻到了讲述功勋人物故事的叙事突破口。

首先是景真。《默默无闻张富清》篇的创作团队曾去陕西汉中采风,拍摄时深入张富清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湖北恩施下辖的多地实地取景,这两处对于张富清而言至关重要的“人生驿站”都通过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张富清以转业干部身份来到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工作,绵延的群山,泥泞的山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服饰、建筑,无声地述说着张富清肩头的担子之重——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艰苦的自然环境成为当地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再者是情细。作为外来干部,张富清如何为改善当地百姓生活水平出力,创作者没有选择“高举高打”,而是从细微处落笔,由小事着手,展现张富清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已至“忘我”“无我”的精神境界。张富清探亲结束,离家在即,母亲含泪的嗔怪“党员就不是他爹他娘养的”犹如一记重锤,落在观众心上,母亲对孩子的惦念,越发烘托出张富清及以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无私。张富清下村路上遇到孤寡老人,心中挂念,回到家中硬着头皮问妻子“还有没有多余的口粮”,从不往家里带,还总是问家里要的细节令人心酸,更叫人动容。除此之外,一条补丁摞补丁,年岁比儿子还大的黄色裤子;一碗没有油的“油泼面”,无一不在彰显这位外来干部个人生活的紧巴窘迫,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富清还是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无怨无悔。

表现功勋人物,没有爱与深情是讲不好故事的。创作者将真情和赞颂融于创新叙事和浪漫情怀中。《默默无闻张富清》打破线性叙事,以老年张富清的视角切入,将现实和回忆交织,情绪的串联熨帖而自然。不仅如此,全篇还有一条悬念线贯穿始终,展现张富清深藏过往军功,默默付出的高洁品行。在成为转业干部前,张富清曾是军功赫赫的战士,离开部队,他就将曾经的荣誉锁在高柜的箱子里再不示人。小儿子看到别人家养猪改善生活,偷拿了爸爸锁在箱子里的“牌牌”换小猪仔,却不曾想招来一向温和的父亲一顿暴打,观众心中自然疑惑:这是什么样的牌牌,能让爱孩子、对家庭心含愧疚的张富清如此冲动。真相到最后才揭开,直到国家开展退伍军人寻访,儿子拍下箱子里的勋章和奖状,张富清的另一面才为人知晓。剧中借用旁人的话来证实三枚一等功勋章的分量,“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坐着领,一等功家属领”,军功等身却不张扬,是为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魄。

更令人感动的是,创作者用浪漫的表现手法弥补了张富清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夹着铺盖走在山里的张富清,向故乡的方向眺望,看到的是母亲站在树下朝着他微笑的场景。“补偿式团圆”,尤寄托着创作者以此慰藉功勋的情怀,更与悲情中照见张富清无私为公的博大胸襟。

与当下互文

为奉献精神鼓与呼

何为功勋?为何要讲述功勋故事,弘扬功勋精神?

这也是《功勋》全剧试图向当下的观众做出的回应,《默默无闻张富清》篇回答问题关乎奉献,剑指无私。如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面对的诱惑也更多,心性难免浮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态度更不乏发生些许变化,难免有诸如“奉献精神过时了吗?”“大公无私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吗?”等质疑声浮响。

《默默无闻张富清》篇既是有力回击,又是现实互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发展振兴筚路蓝缕,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是无数个“张富清们”带头开路成就的。他们的眼里没有小我,他们的心中只装着大家,毋须问值不值得,奉献精神不是用交换的标准能够衡量的,张富清的故事让观众看到的是,我们如何走过艰难,走到今天。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新的脚注,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镌刻在我们的民族基因中。

《默默无闻张富清》篇同时也让观众们看到了那些“藏于背后的背后”的中国女性的伟大与坚韧。张富清之所以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心投入工作,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母亲不舍孩儿受罪,仍忍痛目送一家四口离开,是深明大义;妻子埋怨丈夫不管家事甚至“大义灭亲”,却仍旧拿出省下的口粮救济老人,主动从供销社的岗位上退出来自己靠干杂活补贴家用,用化肥袋给越长越高的孩子做裤子……镜头所至,点点滴滴尽在诠释着智慧勤劳的妇女们的付出和荣光,更与当下追求女性独立的呼声遥相呼应,更具现实意义和当下性。

以影像为功勋人物立传,《默默无闻张富清》有新意,见情怀。


篇5:默默无闻张富清观后感

“这里苦,条件差,共产党员不去,哪个去?”当张富清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让人肃然起敬,也留给观众太多的感动和思考——电视剧《功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也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功勋》单元《默默无闻张富清》正在江苏卫视播出。

该单元由曾经执导过《士兵突击》、《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康洪雷导演担纲, 陈枰编剧,由郭涛、孙茜等联袂主演,讲述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不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一直在奋力前行的故事。其名“富清”,正是他一生的写照:精神富足、生活平淡,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最朴实无华的承诺与行动。

一辈子奉献基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已经播出的《功勋》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不同的是,《默默无闻张富清》并未截选张富清的某个人生片段进行讲述,而是将叙事跨度从1955年一直拉伸至2021年的今天——一位曾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选择用一口皮箱锁住那些曾经的军功,64年来扎根恩施来凤的偏远小县城,跟着社员一起干重体力活,带着群众下天坑找水,在绝壁上抡大锤打炮眼……

《默默无闻张富清》力图完整地展现一个共产党员在祖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选择与贡献,尽管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不像别的功勋人物有非常明确的大事件,张富清的身上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件,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当地造福,修水利、修公路,他一点一滴履行着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一脚踏三省的偏远山区奋斗了一生。”导演康洪雷表示,“张富清是不可以用一个阶段去概括的人,他一直‘默默无闻’,你拿哪个阶段来体现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初心和使命呢?后来我们发现只能用他的一生去写照这样一位基层共产党人为共和国,为民众所作出的丰功伟绩。”

因此在拍摄时,《默默无闻张富清》剧组遵循历史的真实,还原整个事件的几个典型性故事,“比如,张富清带着当地村民利用农闲季节,在高洞一个的高耸入云山顶村落修3.7公里的公路;比如,他带头用手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磊起大坝,利用一条河道,建立水力发电站;比如他带领社员们修路,摆脱贫困,努力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干饭’……这些事都是他努力做的事,我们作为影视工作者,更应该把这些事用影像表达出来、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把丰满而且可敬可信的人物形象呈现给今天的各位观众,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祖国就是有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扎根基层、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的人。他们始终秉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们撑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导演康洪雷与编剧陈枰说。

走遍来凤勘景,深刻理解人物

希望将震撼和感动传达给观众

为了更好地拍摄,《功勋》启动后不久,康洪雷就着主创到来凤县实地踩点。几乎走遍了来凤,去了所有张富清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包括当年张富清担任副区长的来凤县“穷窝子”三胡区,张富清带领群众把山坡变梯田的卯洞公社,张富清和工友们一起抡大锤、打炮眼,海拔1000多米、四面悬崖的高洞管理区和他们当年“入地”找水的天坑,更联系了不少张富清目前健在的当年同事,了解他们一起奋斗的故事。

编剧陈枰在写剧本时,对张富清充满着感情,“老爷子给我的感觉像我们自己的父辈一样,特别平和,跟他坐在一起觉得他是家里人,我写的时候特别能踏下心来。”陈枰表示,“拍摄张富清,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洗礼,人生的洗礼!我觉得自己跟张老相比差得特别远。”

对于此次拍摄,康洪雷坦言并没有对情节设置等有过多的“设计技巧”,而是在体验张富清生活过程中凝聚的拍摄力量之下的自然流淌,比如:张富清下村路上遇到孤寡老人,心中挂念,回到家中硬着头皮问妻子“还有没有多余的口粮”,从不往家里带,还总是问家里要,这样的细节令人心酸,更叫人动容。除此之外,一条补丁摞补丁,年岁比儿子还大的黄色裤子;一碗没有油的“油泼面”,无一不在彰显张富清作为外来干部个人生活的窘迫,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富清还是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无怨无悔。

对于拍摄主创们来说,“默默无闻”这几字是难点所在,魅力所在,也是拍摄的价值所在。

在选定张富清的扮演者时,康洪雷最终决定启用郭涛。“我们做电视剧,就要选跟张富清接近的人,‘接近’不是形象接近,是整体气质形象、内心世界、美学爱好接近。郭涛是一位低调的演员,这跟剧中的人物很接近,有接近就有可能塑造好人物。”

被张富清平凡的一生深深打动的郭涛,为了更加接近人物,拍摄时几乎每天都与导演康洪雷、编剧陈枰沟通,努力找到一条唯一可信的,更好地表达之路。他从中年演至老年,将其“平实的人生态度与人格魅力”演绎地令人动容。最令他难忘的一场戏,是张富清老人从手术室里出来看到自己的腿被截肢,“从那一刻开始,可以说我自己真真正正地进入到张富清老人的内心。”郭涛表示,以往只在电视或书里看过英雄事迹,这是第一次用自己的身体扮演英雄,“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不一样,很受感动,对自己除了是塑造角色专业能力的提高,更是一次思想的净化!”

康洪雷还特别提到,《默默无闻张富清》摄制组528名人员,从筹备开拍到杀青时的变化,“尤其是组里的青年,他们最早跟我们去采访,踩点,到后面拜访张富清和孙玉兰时,眼神里充满了真实的敬意和爱戴!拍摄本身对我们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就是巨大的震撼和感动,和共和国功勋在一块充满了荣幸和幸福感。”


篇6:默默无闻张富清观后感

“这些事情,七十年了,我没有给别人讲过,今天讲出来,像昨天一样……”

“那些奖章,我为啥珍藏在箱子里这么些年?那是因为,我还活着,但那些跟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都牺牲了……”

近日,正在热播的重大现实题材纪录片《功勋》,用6集故事,以《默默无闻张富清》为题,讲述了我省“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事迹。当故事中的“张富清”第一次在家人面前,说出压在心头近70年的过往时,网友哭成一片。

英雄隐藏功名70年感动万千观众

10月2日晚,《默默无闻张富清》在荧屏和视频网站正式开播。故事选择从1955年张富清主动放弃更好的安排,向组织要求,前往偏远山区恩施来凤工作讲起,还原了他30年默默为群众办实事的历程。

从前往最偏僻的来凤县三胡区驻村驻点,带着群众下天坑找水抗旱,到身先士卒下悬崖背大石点炸药修水库修路,完成“让农民吃上满满一碗干饭,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在来凤工作的30年,张富清总是冲到最难、最苦、最没人去的第一线。他把一条黄色军裤穿到补丁摞补丁,退休后始终住在单位分的普通福利房,做白内障手术时坚持选择“更便宜”的方案……直到10月5日晚播出最后一集,张富清多年来的“轴”和“坚守”,其谜底方才揭晓——他竟然是一名隐藏功勋近70年的战斗英雄!

豆瓣网网友评论说,这个故事看似不像李延年、于敏的故事那样轰轰烈烈,但结尾部分更像是一枚“惊雷”,“再回首去看,张富清的默默无闻真的太伟大,太感人,请这样的主旋律故事再多一些,这些人确实担当得起国家功勋的称号!”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说,剧集播出这几天,几个兄弟姐妹都聚在家中,陪父亲和母亲一起观看。

这陪伴背后其实不乏担心。张健全说,两位老人曾经过得太苦,剧中奶奶去世时,父亲没能回家见她最后一面的过往,更是父母内心最大的隐痛,“这些事情我妈妈到现在说起来还会流泪,所以我们起初很担心他们看到这部剧会难过。”

不过,目前97岁的张富清和妻子孙玉兰的耳朵不是特别好,视力也不如往昔,张健全说,电视剧播出时,父母亲知道这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但具体怎么讲的他们不是特别清楚,从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松了一口气。”

真实剧情让子女想起儿时生活

张健全和哥哥姐姐们看剧时,都落泪了好几次。因为细节真实,让他们回忆起儿时的生活。

剧中,张富清因工作常年在外,妻子孙玉兰在纺织厂打零工,艰难抚育4个子女。孩子们一放学就在地里捡洋芋、捡煤渣。为了省米到月底有饭吃,孙玉兰煮粥时,只用手浅浅抓5把米,最后一把还要放掉半把等情节,都是张健全儿时的亲身经历。

不少观众对剧里“买裤子”的戏份印象特别深刻——剧中,张家孩子穿的裤子前襟总有着两个大大的“尿素”字样,这裤子都是孙玉兰拆了尿素袋子改造的。

张健全回忆,其实他们小时候连这种尿素袋缝制的裤子都很少,“我印象中只到供销社买过一次尿素袋,当时一个人只能买一条口袋,我们三四个兄弟姐妹就一起去排队,可买几个口袋回家。”他说,“除了前面的‘尿素’字样,屁股后面还有几个大字:含氮量70%。”

至于剧中大哥张建国为了运动会想要一条新裤子,在码头打工之后好不容易买了布料,却被孙玉兰拿去给张富清做裤子的剧情,则是艺术化处理的。张健全回忆,现实生活中的大哥比故事里“懂事”,他们兄妹几个曾晒了一夏天的辣椒,卖给合作社之后去买了几米黄色的确良布,“那块布料做成了我父亲的裤子,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爸爸在外面很苦。”

张富清在一线吃苦,孙玉兰带着孩子在后方吃苦。张健全说,作为儿女,他们从来没有责怪质疑过父亲,“根本不存在不理解的问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当时想的是多帮妈妈,再就是想父亲,因为他常年不在家,我们特别想他。”他说,父亲的付出值不值得,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剧里我和姐姐去山里找父亲,老乡给我们吃洋芋,点火把送我们上山是真实发生的,现在想起来,那顿洋芋很可能是别人从口里省出来给我们的,老乡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就是因为父亲。”

剧组踏遍来凤山沟

还原英难真实生活

《默默无闻张富清》单元导演、曾经执导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作品的康洪雷数次提到,相比《功勋》中其他单元,张富清的故事因为讲述时间跨度大,成为了拍摄难度最大、拍摄环境也最复杂的单元。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摄制组相关人员也表示,从2019年12月在武汉、恩施、来凤采风,到2020年6月底主创团队到利川、来凤正式勘景,再到2020年9月该剧开机,10月底拍摄完毕,大半年时间里,《默默无闻张富清》的美术、场景、道具团队,走遍了来凤大大小小的山沟。

据介绍,《默默无闻张富清》在来凤8个乡镇取景200多处,“很多地方GPS都无法定位,加上去年从勘景到拍摄恩施几乎一直在下雨,拍摄过程非常艰难。”摄制组人员说。

即便艰难,为贴近真实展现历史年代感,《默默无闻张富清》在场景上,力求还原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恩施小镇。

工作人员提到,剧中出现的供销社、铁匠铺、照相馆、医院和张富清家在三胡区居住的那间漏水木房,都是在来凤独石塘村的一个村子里拍的,“村子里有一些老房子,剧组进行了外貌改造,那间漏雨的房子是从隔壁镇上买了别人家不要的木房子,找了老工人拆了再运到独石塘村装上的。”

张富清后来在建行的家,则是剧组按照张富清真实的家专门搭建的,“一针一线都是还原他们家的尺寸,老人第一次到现场来看的时候都惊呆了。”工作人员说。

所有的用心,都是为了呈现张富清真实的生活。采访尾声时张健全提到,《默默无闻张富清》里所有演职人员的付出他们都感受到了。他说,父亲那一代共产党人承受过艰辛,但内心有信仰,“那个信仰就是,苦难一定会过去。因为这个信仰,父亲那代人才能一头扎进苦难中带领群众跟苦日子搏斗,感谢这部剧还原了父亲内心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