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文明300字

传承文明300字(20篇)

篇1:传承文明

在中国十大古文明中,其中就有古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就有中国。可见,中国文明多么伟大,对世界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为之骄傲。

文明究竟是什么呢?怎么才能解释文明二字呢?这是我们都想弄明白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中华文明也历史悠久。我国的语言就多种多样,有多种方言,少数民族的语言等,它们都紧密联系,构成这个多语言、丰富的大家庭。当然,文化也是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我国还有十二生肖,每十二年为一轮,多么独特,关于它们,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呢。

我国有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四大名著并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应为它们的内容有史实,有意义,有哲理,对我们有启发,有影响,才堪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使我们丰富见识,知道历史,学会深思。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也数不胜数。如《诗经》、《孙子兵法》、《论语》、《春秋》、《史记》等,都是永世不朽的经典。我国还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诗人、词人,如“唐宋八大家”,他们都是杰出的人才,写的诗词更是琅琅上口,意味深长。这些无一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文法,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诗歌作品。

我国还有歇后语,说一句话,后面引申一句。虽然有时是在讽刺人,但很委婉,也不失礼。还有谜语,也很有趣味。它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加聪明。

中国是礼仪之邦,特别懂礼。在古代,礼仪很多,见到长者都要行礼,表示尊敬。吃饭时,长辈要坐上座,并且先动筷子。总之,时时处处都有礼仪。而现在的社会,礼仪规矩似乎少了很多。我们应该扬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中华悠久的文明。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它就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诵读经典,丰富知识,让我们变得更加充实。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华文明。让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去传承中华文明,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篇2:传承文明做谦谦君子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青山长青,碧水长流。水土滋养着百家姓,山川孕育着家园情。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黄皮肤是我民族的身份证,黑眼珠是我文化的密码箱。我们,谁不想做一位谦谦君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文明,做谦谦君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谦虚礼让的胸怀气度。“程门立雪”、“三顾茅庐”这些以礼相待,诚心相对的历史典故,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对内,是修养;向外,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人人若能谦虚礼让,那社会就会和谐温馨。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孔融4岁时,已懂得礼节谦让,大家都喜欢他。一天,妈妈买来许多梨,让他先挑。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见问:“融儿,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他笑着说:“我年纪小,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后十分惊喜,说:“那弟弟比你小啊?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是哥哥,我也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多么温暖,多么感人啊!

小孩子有让梨的童心,大人们更有让地的真情。在安徽桐城,有一著名景点,叫六尺巷。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出面保住地基。张英看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心宽了,气顺了,主动让出三尺地。邻居知道后连连称赞:“宰相肚里能撑船”,也主动相让三尺。

谦让,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礼让,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今天,建设文明社会,创建和谐家园。文明礼让更需发扬。礼仪之邦,万国景仰;谦谦君子,众人亲近。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寸,神清气爽。

同学们,谦,是一种心态;让,是一种境界。古人如是,今亦如此。传承文明,代代更新。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共同把谦让美德传承下去。努力吧,让我们一起做谦谦君子!

谢谢大家。

篇3:传承文明,唱响文明之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经典故事让我们感动。

然而,现实生活却令人深感遗憾。当我们身为游客时,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处乱扔乱画;当我们和同学相处时,总是不注意言行,不拘小节;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看看那些被损坏的公物吧,它们在无声的谴责;看看那些被践踏的花草吧,它们在痛苦的呻吟。这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其实,文明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心,就会成为文明的人。做文明的人,就要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真诚笑脸;文明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相助;文明是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文明是无处不在的礼貌待人。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品质。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管住我们的口,不乱说脏话;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赃物;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梁启超有句名言:“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同样,少年文明则中国文明。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文明,唱响文明之歌,争做文明少年,为成为有用于社会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吧!

篇4:传承文明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古国之一,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玉内在的活力。中国丰富多彩,浩瀚广博的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可以更深的体会到。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到处洋溢充满了民族风情的地方。让我们对家乡一往情深。记得,自己最盼望的春节的到来,每年除夕夜,都会贴春联(汉族),放鞭炮。为了驱邪恶,求吉利还要包饺子,煮饺子。饺子煮的多,必须有余,意在余头。饺子里头包有钱、糖块、枣、豆腐等。吃到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早起干活、勤劳致富;吃到豆腐,意味着新的一年大富大贵;吃到糖块,就能生活甜蜜;吃到钱,就能发财。当然还有包辣椒面、花椒粉之类的,只是图热闹,无恶意。年夜饭不仅丰盛,而且必须有鱼,可取年年有余(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从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新年新气象,人们奋斗的新希望。节逢端阳倍思亲,又是一个传统佳节,端午要包粽子,门前插柳枝,戴香包等习俗。虽说,端午的娱乐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而被人慢慢遗忘。但遗忘不了的是留在童年的端阳记忆。最让人值得深人了解的是宗教信仰的文化,比如回族的男女服饰,男的要戴着白顶帽到寺里礼拜,女的要戴着盖头,都体现了本民族的人对真主的是至高至大的尊敬。清真寺是礼拜的场所,是告承伊斯兰教教义的圣地。还有黄教圣地塔尔寺,更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旅游的一大景点。它不仅是一座佛教寺,也是凝聚了佛教文化的精华,成为世人了解藏传佛教的圣地。里面有塔尔寺艺术三绝——田花、壁画、唐卡。

因此,正因为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奠定了文化大国的基石,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弘扬与继承,而不是渐忘它的流失。朋友们,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时,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时,当你们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时,请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的思考吧!思考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祖国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武术文化瑰宝——文字、节日、礼仪、服饰、饮食等文化。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我们对盛世中国的成就感到骄傲,但也不应忘记母亲饱经创伤,还应注意因经济利益的驱动,思想光年的异化而导致的文化传统的缺失。我们光明伟大的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新时代的征途上,远见卓识的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文化政策。

在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同时,发出保护性发掘传统文化的号召,以继承文化弘扬传统,我们家乡政府因地制宜,打造“八瓣莲花”品牌。开发群加原始森林公园,道教名山南朔山,昆仑神话之源——凤凰山。上五庄水峡等旅游景点。使家乡的文化传统走出家乡、走向世界。我们应在继承和弘扬民间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来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留给后人一片文化的净土,留住我们民间文化的根。关注乡土文化、传承地方文明。

篇5:经典传承文明

瞧!那底楼排练厅里为什么那么热闹?还有些紧张的气氛?哦,原来是四年级的同学在排练下个星期五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激扬生命。快看,二楼排练厅里又传出阵阵诵读声,三年级的同学又来了。快听,那声音饱含深情,那声音让外小的树更绿,那声音让池塘里的鱼儿更欢快;快看,那攒动的身影,那跃动的舞姿跃跃欲试,让外小的花儿更香、更艳。瞧啊!外小活跃了,外小快乐了,多美啊!一曲和谐的音乐。

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在排练厅里,个个精神抖擞,听从老师指挥。就是在休息间隙,你看:同学们有的低头沉思,好像在暗下决心;有的摩拳擦掌,准备趁此机会大显身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积蓄力量为接下来的训练作充分的准备。

我们四年级的表演很有创意,全年级240个同学人人上场。因为我们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所以安排了150人诵读,50人扮成将士。我有幸被选中了,训练可刻苦了,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到时候我们表演的时候要穿盔甲。我很期盼那一天的来到,我想我穿上那威武的盔甲表演,一定会很成功,一定很威风,老师和爸爸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我的。

“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激扬生命”,我们一定会颂扬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篇6:传承文明礼仪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有一次我和仲清蓉去我外婆家。乡下的汽车少,半天才有一辆。我们上了车,一看车上人非常多。我和仲清蓉立即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汽车在不平坦的砂石路上颠簸着,一车的乘客像在跳着街舞。

好不容易走了到外婆家的三分之一路程,司机突然把汽车停了下来,打开车门,上来了一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售票阿姨高喊:“哪位乘客让一座位?哪位乘客让一座位?……”一连几声,车上的乘客好像没听见似的。仲清蓉刚要站起来,我一把拉住了她,附着她的耳朵轻声说道:“离我外婆家还有好远呢,路又这么颠,站着可不好受,再说我俩又不是没给车钱,别人不让座,凭什么我们给她让座?”低头看见了胸前的红领巾,偷偷地将红领巾摘下,塞进口袋。正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脆生生的声音:“老奶奶,您坐我的位子吧!”这时我们才注意,这是一个坐在我们前面座位上的一个个子不高的小女孩,扎着小马辫,圆圆的脸蛋上堆满了微笑,胸前大大的红领巾,显得更外显眼。

汽车又开始颠簸了,扎着小马辫的小女孩,手扶椅背站在我们的面前,哪小马辫随着车子的颠簸,也有节奏地一摇一摆,似乎在对我们嘲笑。艰不容易到了我外婆家,我俩像做了贼似的,飞快地下了车。

文明应该在每时每刻,何时何地。然而,今天在这样的公共场合,我们俩的文明礼仪到哪去了呢,怎么连一个比我们小孩子都不如呢?文明礼仪应扎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会得以传承。

篇7:传承文明,践行美德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雷锋叔叔有着金子般的革命精神,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面率起中华儿女文明美德的一面旗帜。 中国,是一泱泱大国,在这张历史的画卷上,人才辈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现代的陶行知,许许多多的教育家前仆后继,在中国的大地上,播撒下文明的种子,开出了炫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其实,微笑也是一种美德。

微笑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家产万贯的大富翁可能每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的都揭不开锅的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勇敢面对,而一个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可能郁郁寡欢…… 再受身边环境影响而改变情绪时,你可以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为什么不呢?难道用苦瓜脸来面对?这样对处境又不会有任何的改变,那么为什么不笑一笑呢?这样则会增加亲和力,别人会更乐于跟你交朋友,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微笑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所以说,微笑也是一种另样的美德。 如果留心观察,身边的文明美德也会有许多:看见地上的碎纸片,你把它捡起扔进垃圾桶,使地球妈妈的笑容又舒展一些;一个人正要随手乱扔果皮,你立刻制止,也算是为环保效一份力……

在你见到不规范行为即刻制止时,也就成就了一桩文明美德。 去年夏天,我走在小区的羊肠小道上。见一群人围在前面,走上前去一打听,原来是有两个叔叔在吵架。围观的人在哪儿七嘴八舌的议论,但没有一人上前制止,大多是在那看热闹的。我人小,说不上话,只好离开。心里很是伤感。如果他们能互相谦让,岂会发生这档子事?岂会成为群众的笑柄?其实文明美德就在身边啊!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共有的财产,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我们必将会在历史画卷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弘扬文明美德、顽强奋进的华丽篇章!

篇8:信守文明,传承文明

如果你失去了昨天,你并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并不算失败,因为人生中它们并不重要;然而,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会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失去了人生的真谛。当然,文明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只有那些珍惜自我,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人才会有。

想要做一个文明人,首先要注意家庭文明。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广大家长朋友要做弘扬家庭美德、倡导文明礼仪的表率,努力提高家庭文明水平,做到城市文明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让文明创建走进家庭,以家庭带动全社会文明素质的共同提高,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其实,想要做到文明很简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见到一张废纸弯腰捡起,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分类丢弃,爱护动物,不乱踏草坪,不在树木上乱刻,真正把居民区乃至城区当作家来呵护,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美好。 文明不能只放在嘴里,更要放在心上,表现在行动中。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捡起前面的一团纸,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但是有人总是懒得去捡。文明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信守文明,传承文明,绽放文明!一句公益广告说的好:每个人跨出一小步,那整个社会就会跨出一大步。当行为规范支撑起中华13亿儿女的脊梁,那么中国这条巨龙必将腾飞而起,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篇9:读经典,传承文明

文明的语言,经典的著作,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语言与著作,也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成长。说到文明的语言,生活中处处都有,比如:“谢谢”“请”“欢迎”“您”……

这些语言就是文明的语言,我们常常会用到它们,听到它们。为什么“雅言”这么重要,用得这么广泛呢?语言就像一条项链,而雅言就好比项链上的一颗颗装饰品,把语言变得更优雅了,我们说话、办事都要用上。文明用语也是一种对他人和尊重,更是人们和平共处的一大因素,因为有了文明用语,人类文明才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忘记雅言,要时时刻刻记住雅言的重要性,继续说雅言,把人类的文明传承下来,使文明行动遍布全球。生活中,经典也随处可见,人们也一直诵读经典。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典就犹如一颗晶莹灿烂的明珠。经典有哪些呢?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这些都是经典, 人们常常读这些书。人类一直不断提倡诵读经典,可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意何在?经典故事中总能有许多的道理。三字经中,有一句名言叫:“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这一名话告诉了我们要孝敬亲人、长辈。弟子规中也有一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教育了我们要和平共处,不要吵闹,应该互相帮助、关爱。古诗里、千字文里……也有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经典诵读不仅使我们更加文明,还使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诵读经典真有用!雅言与经典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我做起,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去说雅言,读经典,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篇10:让我们一起传承文明

“人之初,性本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从小我们读着这些经典名句长大。孔子、孟子、韩非子。。。。。。,他们的名言伴随着我们成长。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不再是那个嘴里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小女生,我们已经成长为懂事理、知天地的中学生了,时间并不能证明我们长大,而我们的学识让我们感受到成长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无数经典作品带我们感悟人生,我们要在经典中学习自己所缺少的优秀品质,记得有一次,我漫不经心的吃饭,边吃边玩不小心把饭撒了一桌子,然后奶奶就开始批评我,我还不以为然:“不就是撒了一点么,收拾收拾就好了呗,大惊小怪不至于吧!”奶奶听我这么说更生气了:“天天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知道珍惜。。。”在奶奶的批评声中,我明白自己错了,在饭桌上从此没再玩过,是中华的文化让我明白,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遨游在经典的海洋,读出人生的哲理,感悟出人生的美丽。

当然,我们学习好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讲文明,电视上经常有许多关于小学生扶盲人或者老人过马路之类的公益广告,我就很喜欢看,每次看完心里总会很愧疚,自己虽然想到了,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付诸行动。正如电视上的广告语:“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是啊,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让我们快些行动吧!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让我们一起传承文明!


篇11:让我们共同用雅言传承文明

中国是文明古国,我们自古以来便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礼仪,于是我们的文明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我们的文明大国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也正因为这些经典的存在,我们才能滋润我们的人生,更好地传承文明。作为一名中国人,讲好普通话识必须的。在校园里我们更应多说普通话,无论在学校的那个角落,课堂上老师讲普通话,课后同学聊天讲普通话。但学校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仅不讲普通话还满嘴脏话,让原本美丽的校园变得十分“脏“。有时老师和同学提出来,他们只是表面同意或干脆一副不屑的表情,这样怎能让学校变成文明校园呢?所以我们不仅要讲普通话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文明待人,用自己的文明礼貌举止来创造我们美好的,文明校园。雅言传承文明,不但体现在校园内、课堂上,更遍布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说声“谢谢”,在想得到别人帮助时用“请”,朋友、同学以及家人分别时说声“再见”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雅言”,要想用好雅言,传承文明,必须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语言,常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用好文明礼貌用语是多么重要,尤其在当今社会,全国上下都在创建和谐社会,用好雅言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友善互助的和谐关系,社会也将更加和谐了,社会也会更加文明了。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都成为我们很多人的座右铭,催我们奋发奋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要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多读经典著作,能使我们变得睿智、严谨。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亮点和瑰宝,读中国古典名著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汲取更多的营养,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读《三国演义》,让我们明白历史上群雄争霸以及尔虞我诈的历史事实;读,《西游记》,让我们看到善与恶,勇敢与智慧,也让我们明白要想干成一番大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培养敢于与困难作斗争和不怕艰险的意志;读《论语》,让我们明白了老祖宗的教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么多经典著作以及历史上无数的经典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万千道理,懂得要有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对人有善,还让我们懂得要奋发向上,回报社会。文明就像一颗幼苗,只有扎根在每个人的心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用我们高尚的语言去传承,用心去呵护,她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世代传承。经典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我们变得坚强、变得正直和勇敢,他将滋润我们的人生,激励我的一生。让我们共同用雅言传承文明,用经典滋润人生吧,她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篇12: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名人的话,长辈的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我的印象中,老师的一句话,使我难以忘怀。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感恩是一对荷花,清净淡雅预约人心,感恩是一朵纯洁而美丽的花;感恩是迎春花,滋润人生,感恩是对所有美好的回忆,感恩又是爱的回馈。父爱如山,爸爸天天在地里干活,我天天上学爸爸很累又要天天接送我上学,对我非常好,每回吃什么都会想着我。

爸爸很心疼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玩耍,不小心摔倒了,腿摔掉了一块肉,我大声哭了出来,这时爸爸听见了,两步并一步走到我面前,轻轻地把我抱回家,帮我涂上了药,非常的心疼,爸爸问我:“痛不痛?”我说:“不痛,爸爸你真好”爸爸笑了。大师爸爸有时候也对我非常严厉,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玩,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坏了,邻居找上门来,爸爸非常的生气,把我痛打了一顿,这次爸爸真的生气了。第一次打我这么狠,把我的屁股都打坏了。虽然爸爸把我打坏了,但是我还是不生气,因为这是爸爸对我的爱,加我疑惑怎么能不淘气,不惹祸了。是啊!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不同,所以以后要努力学习来报答自己的父亲,来报答父亲对我这份温暖的爱。


篇13:传承文明,践行美德

中国自古以来誉有“礼仪之邦”一称,从华夏民族一代一代创造出的辉煌灿烂而又独特的文化中,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文明美的不仅是我们华夏民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统,更是我们一个个小小的行动。所以说,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其实文明就是弯下腰,拾起垃圾,并扔进垃圾桶这么简单。但是现在的社会上,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些人宁愿少走一步,也不多走一步去爱护我们的环境。以至于现在处处都可以看见垃圾的踪影。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那些人乱丢垃圾,我们的家园定会淹没在垃圾之下,到时候想后悔的来不及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不乱扔垃圾,并且要拾起乱扔的垃圾扔进垃圾桶,还要时时提醒我们周围的人不乱扔垃圾,做一个环保文明的小公民。当然做一个环保文明的小公民不仅要爱护环境,还要勤俭节约。地球的资源已经被我们耗费的太多了。比如土壤,空气,水,矿产,森林,草地等自然界的物质,就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但自从人类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这些自然资源便在一点点地减少,逐渐消失了。你也许想要说,可以再找一个地球呀。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科技上,只有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才能给我们生存的条件。所以我们不仅要不乱扔垃圾,并且要保护地球的资源,使我们每一个人幸福地生存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上。

文明的一个个行动不仅是要让我们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还要让我们做一个讲礼貌的小公民。讲礼貌,最基本的就是尊重他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或是一个陌生人都应该去尊重。因为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程门立雪”讲的就是尊重老师的事,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睡觉,便在寒冷的天气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候老师。从这件小小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杨时尊重师长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对待老师,对待任何人都是这样的。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看来讲礼貌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更是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尽管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誉有“礼仪之邦”一称,但是现在呢?在公园中,有的人占用整张长椅在睡觉,有的人对工作人员大吵大闹,更有人乱插队不讲秩序。在一个公园

人们都如此不讲礼貌,那我们的祖国还称得上“礼仪之邦”吗?为了我们的祖国,讲礼貌吧。让文明行为传递给每个人,让我们成为“礼仪之邦”的代言人,为祖国,为自己增添一份独特的光彩。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文明需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为了祖国,完成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为祖国谱写一首首壮丽的华章!行动起来吧!

篇14: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却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端午节的放假表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觉和对民俗的'尊重及保护。也为端午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仅有放假还是不够的。

  抢端午,争遗产,传承费思量

  之争——韩国端午胜过中国端午?

  端午节源于中国,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的节日,2005年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曾引起国人哗然。

  简单地说就是“彼端午非此端午”。韩国的端午“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也不纪念屈原”,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它的出现可以算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本身是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地方的保护神和英雄等,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中国很少有如此规模群众性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陆续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地。日本的端午很多习俗如吃粽子、喝菖蒲酒、沐菖蒲浴等均和我们一样。而韩国则发展为以“山神祭”为核心的节日。“江陵端午祭”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彼此朝夕相处,须臾不离。正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

  之忧——粽子唱“独角戏”?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在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走进大大小小的商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粽子在提示着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很多人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有关端午节的其他风俗,知之甚少。作家冯骥才表示,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节日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

  而每逢传统节日,精明的商家会挖空心思做文章。端午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金夺银”的机会。于是,动辄上百一只的粽子被生产出来,摆上商场、超市最显眼的位置。

  正是因为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

  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

  之思——全民参与充实端午内涵

  节日民俗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端午节。像韩国的端午祭,当初也衰落得很厉害,后来一些学者进行发掘,弄得影响很大。日韩两国都是全民参与过端午节,作为端午节的起源地,中国更可以全民参与。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应当一起努力,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和文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如果连前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篇15: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因为他是楚国人,可是楚国的灭亡让他悲痛万分,决心与国家共存亡,便跳江自刎而死。他就是太爱自己的国家了,值得后人赞美他、崇拜他,就连他的代表作都抒发了他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所以后人便用优雅的语言赞美他,把他的代表作传承下来,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也能热爱自己的祖国,传承下历史上爱国英雄的高尚品质。而这些习俗呢,也都和屈原有关,人们为了让屈原的尸体永存,让屈原的精神永存,才需要我们好好传承下去呀!

  啊!除了端午节,还让我想到了童年,让我想到了经典作品。童年是美好的,是让我们尽情玩耍、好好学习的重要阶段。童年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在心中播下美好、健康的种子,让将来的人生更有意义。童年时的我们,当年要从读书开始啊!好多好多经典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法布尔昆虫记》《感恩自然》……都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懂得不屈不挠,永远坚强,富有爱心、助人为乐;《法布尔昆虫记》让我们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试验;《感恩自然》让我们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一切……我们的人生是否精彩,全都靠优秀书籍中的深奥的道理啊!怎么会不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呢?

  朋友们,知道了吧!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多读经典作品,播下美好的种苗,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让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希望的种苗即将开出美丽的鲜花、长出硕大的果实呀!现在,我们要谨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篇16: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却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端午节的放假表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觉和对民俗的尊重及保护。也为端午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仅有放假还是不够的。

  抢端午,争遗产,传承费思量

  之争——韩国端午胜过中国端午?

  端午节源于中国,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的节日,2005年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曾引起国人哗然。

  简单地说就是“彼端午非此端午”。韩国的端午“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也不纪念屈原”,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它的出现可以算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本身是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地方的保护神和英雄等,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中国很少有如此规模群众性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陆续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地。日本的'端午很多习俗如吃粽子、喝菖蒲酒、沐菖蒲浴等均和我们一样。而韩国则发展为以“山神祭”为核心的节日。“江陵端午祭”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彼此朝夕相处,须臾不离。正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

  之忧——粽子唱“独角戏”?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在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走进大大小小的商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粽子在提示着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很多人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有关端午节的其他风俗,知之甚少。作家冯骥才表示,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节日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

  而每逢传统节日,精明的商家会挖空心思做文章。端午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金夺银”的机会。于是,动辄上百一只的粽子被生产出来,摆上商场、超市最显眼的位置。

  正是因为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

  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

  之思——全民参与充实端午内涵

  节日民俗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端午节。像韩国的端午祭,当初也衰落得很厉害,后来一些学者进行发掘,弄得影响很大。日韩两国都是全民参与过端午节,作为端午节的起源地,中国更可以全民参与。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应当一起努力,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和文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如果连前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篇17: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篇18: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展望历史的动人画卷,感受中华的五千年风采,那些传统节日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常绕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样,我照例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还没进门就感受一股喜庆的气氛。进入园内,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许多外国人,我心里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来到长街上,巨大的条幅跃入眼帘长跑庆端午,万人齐报名,这么盛大的节目,我当然踊跃参加了,本自以为跑的很快,但结果只得了一个鼓励奖粽子,还蛮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真香。

  我们又来到了江边,一列列龙舟像将要离弦的箭,跃跃欲试,舟上有黄头发的美国人,他们露着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定会胜利,其他外国人也都满意急切的盼望着比赛开始。我看到中国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经胜筹在握,心里暗自为他们加油打气,随着锣鼓的响起,龙舟奔涌而出,我扯着嗓子为中国选手呐喊着,终于他们不负众望,赢得了比赛。外国人虽输掉了比赛,但依旧伸出了友谊的手,相视一握,传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无限赞叹与喜爱,端午节,真自豪。

  我们又来到大桥上,这里有许多人都拿着粽子向江里投去,眼里满是怀念与赞叹,我知道了他们是在怀念屈原,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演绎了一曲曲生动的爱国史诗,我拿出粽子深情的抛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们新时代的英才应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端午节,充满回忆与追念。

  最后,我们乘着车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俄国人,我们顺便搭他们到宾馆,下车时他们用不怎么标准的中国话说:中国的端午节真热闹,中国人真热情,将来我们还会来中国过端午。我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品味端午,只那浓浓的粽子;品味端午,只那浅浅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忆;品味端午,是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风采,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

篇19: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又是粽子飘香时,端午佳节味道多。苦、辣、甜传承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吧。

   苦

  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屈原立志要为人民造福,虽“吾将上下而求索”,无奈佞臣当道,壮志未酬,只能离开朝廷,他感到愤恨、无助,只能将自己交给这滚滚江水。但他着作的《离骚》被诵读千百年,他的爱国精神和清正、勇敢的品质将永垂不朽。端午是苦的。

  辣

  端午的太阳火辣辣,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着一场火辣辣的比赛。队员们虽头顶烈日,但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始”,伴随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人们呐喊助威,“冲刺了!”龙舟冲过终点线,队员们举起划桨庆祝胜利。太阳是火辣辣的,但火辣辣的太阳下到处是胜利的喜悦。端午是辣的。

  甜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妈妈从锅里拿出了粽子,我顺着香味“飘”了过去,哇!深绿的苇叶包裹着白白的粽子,算放出浓浓的香气,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真香,又吃到了一颗枣,真甜!给妈妈剥一个、给爸爸剥一个,我自己来一个,很甜美。端午是甜的。

  端午节的味道还有很多,我们慢慢品尝吧。

篇20: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因为他是楚国人,可是楚国的灭亡让他悲痛万分,决心与国家共存亡,便跳江自刎而死。他就是太爱自己的国家了,值得后人赞美他、崇拜他,就连他的代表作都抒发了他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所以后人便用优雅的语言赞美他,把他的代表作传承下来,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也能热爱自己的祖国,传承下历史上爱国英雄的高尚品质。而这些习俗呢,也都和屈原有关,人们为了让屈原的尸体永存,让屈原的精神永存,才需要我们好好传承下去呀!

  啊!除了端午节,还让我想到了童年,让我想到了经典作品。童年是美好的,是让我们尽情玩耍、好好学习的重要阶段。童年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在心中播下美好、健康的种子,让将来的人生更有意义。童年时的我们,当年要从读书开始啊!好多好多经典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法布尔昆虫记》《感恩自然》……都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懂得不屈不挠,永远坚强,富有爱心、助人为乐;《法布尔昆虫记》让我们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试验;《感恩自然》让我们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一切……我们的人生是否精彩,全都靠优秀书籍中的深奥的道理啊!怎么会不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呢?

  朋友们,知道了吧!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多读经典作品,播下美好的种苗,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让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希望的种苗即将开出美丽的鲜花、长出硕大的果实呀!现在,我们要谨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