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600字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600字(3篇)

篇1: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一

  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精心编造的作品起码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总书记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杀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杀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正道沧桑观后感二

  一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道尽数十年的尘封厚重,诉说着那段充满激情热血,定格思想,血腥残酷,追求真理,探寻革命道路的岁月。围绕杨,瞿两个普通的家庭?涎萘饲浊椋?侨夥直穑话?榫鞅穑?质痔旄饕环剑恍值芊茨浚??味钥梗煌?案值断嗉??阄艺匠。

  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细腻,有血有肉。杨家兄妹三人抱着共同的理想,投奔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劳苦大众的国民革命信仰;开始各自追求真理,实现真理的道路。

  当历史的抉择出现拐点,真理的探寻遭到挫折;当原先的思想产生蜕变,没有沿着有序的历程接受洗礼;当前进的道路改变当初的既定路标,走开了岔路。这一切的发生与改变虽然是政治上的大地动,但同时也是每一个追求者在原先的思想信仰与改变之后产生的思想信仰之间的选择。

  这种选择几乎是苛刻无情的,也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信仰产生改变,必然将产生对抗;不管是何种思想信仰,一旦选择,就意味着将与另一种信仰的斗争,不管是任何人,即使是亲人朋友信仰不同,也会走到对立的一边,甚至为了思想信仰血腥杀戮,战争决绝。杨家兄弟就是这样,信仰的改变,让他们重新选择了各自的信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兄弟之间,亲情在政治信仰上被抹杀,反目成仇,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同学之间,昔日的黄埔同窗之谊,在黄埔精神的宣洒下,钢刀归钢刀相见战场;师生之间,自己学生时期的老师戴着沉重锈迹斑斑的铁索,在上刑场前含笑地接受着对方曾是自己学生的最后敬礼,面色从容的死在昔日的学生枪下,血腥与杀戮,仇恨与泪水交织着。

  当民族的利益受到外在的损害,民族面临灭亡的境地时,双方的利益会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兄弟摒弃阋于墙而同抵御外辱。抗日战争的爆发,兄弟俩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又毅然的结合。民族利益大于意识形态,双方抛弃原先的对抗,共同投入到抵御侵略这个大的目标上来,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旦完成,就会重新产生对立,意识形态所体现的思想信仰会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依旧会再次操刀挥向对方。解放战争中杨家兄弟再次成为敌对双方,兄弟,同学再次反目,最终以一方的失败而结束。一个是站在离开大陆远行的军舰甲板上,海浪拍打船身;一个是挺立在和平解放的古城门前,接受着受降的仪式。两个不同的境遇,带来的是无限的沉思。对前者来说这是残酷的,是难以割舍,难以接受的!对后者来说,则是难以抑制兴奋,激动的!信仰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让一切追求的人为之牺牲的,原本的亲兄弟和黄埔同窗相见的距离越来越远。

  没有政治信仰上的介入,转为普通的家庭之中,杨家兄弟却没有仇恨杀戮,过多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睦,一起相互评头论足,亲情的流入;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叙旧同窗战友加兄弟的战场感慨。每个一人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彼此涉及着对方。

  家庭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是国家,国家之山是苍天。无论任何政治力量殊死对抗,但是都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都是有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根本。追求者他们个人之间是没有任何的仇恨,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原先的血腥纷争,决战战场都是为了各自所追求的信仰,所代表的利益。只要把自己融入信仰,追求自己既定的信仰之路,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决定中国多种命运的时刻,每一个追求者都有选择信仰的权利,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为实现各自信仰,追求各自信仰采取的要求和各种方法手段,不管信仰导致的结果对与错,这对信仰追求者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只要不违背信仰的既定目标,不违背历史大势之趋,顺应历史发展人心所向,就是人间发展的正道!

  沧桑的岁月,渐渐远去,客观的脚步却始终没有走远!最后一句话说的好,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篇2:《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央视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也跟着父亲一起收看,看不懂,就问历史系毕业的父亲,这才明白了电视剧的含义,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句出于伟大领袖毛主席,60年前,南京解放,蒋家王朝灭亡。共产党人历经28年浴血奋战,终于让我们的祖国换了人间,让我们的古城南京变了模样;在北京筹划建国的毛主席欣然写下著名诗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记得那是多么美好的少年时代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多少年青人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走进黄埔军校,走进革命队伍只为了拯救多灾多难的祖国。但是,革命刚刚取得进展,就风云突变,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怎么办?共产党人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又前进了。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无数像杨立青一样的共产党人奔向井冈山,那是一幅多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景啊:“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但是,敌人接连围剿,我们又犯了错误,红军被迫长征!一走就是两万五千里!那是一段多么艰辛的路途啊:“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可那又是多么豪迈的万里征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历经磨难,苦尽甘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成为了世界五大国!1949年,一个崭新的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看完电视剧,爸爸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前行!这条人间正道需要我们发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

我终于明白:我们的国旗为什么那么鲜艳!面对国旗,我们需要庄严敬礼!

篇3:人间正道是沧桑—读《西游记》有感

想必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吧,这些名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了。这本好书令我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孙悟空就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它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它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僧八戒饮水怀胎,读了以后我开始惊讶,就只是喝了河水,就怀胎了,真是太神奇了!当时八戒说了一句话:“我的妈呀!这孩子从哪里出来呀!”看到这句,我不禁捧腹大笑起来,我原以为西游记很古板,但看到这里,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所以,有时候当别人提到西游记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这句话,自己轻声地在笑。虽然我很喜欢故事中幽默的情景,但是更令我敬佩的是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不半途而废,勇敢向前走,就算跌倒了也重新站起来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妈妈买来一辆自行车让我学,我在骑的时候经常摔倒,弄得腿上全是乌青,我对妈妈说:“我不要学了,学自行车怎么那么难!”妈妈说道:“西游记里师徒四人还去取经哩,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啊,你想想看要用多少天啊!你才学了一天就轻言放弃了,你这叫半途而废。”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我好懦弱,遇到了这么点困难就退缩了,人生中还有很多的困难等着我,如果我这都越不过去,那我怎么面对其它人生中的坎坷?因此,我决定站起来,继续学。

人间虽然有许多的坎坷和沧桑,但是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越过这些“障碍物”变成一只“缩头乌龟”,而你越过了它,你就是胜利者,就可以取到“正真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