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与命运抗争作文800字
与命运抗争作文800字(9篇)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
这个故事主要讲:贝多芬受了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就表现出极强的音乐天赋,4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钢琴和小提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从来都没有停过。
后来,贝多芬来到维也纳学习作曲。正当他准备在音乐的世界里一展拳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慢慢的还更加严重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贝多芬也消沉过,但是对音乐的向往与追求,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1824年,他在维也纳进行了《合唱交响曲》的首演,到演出结束的时候他都还没有停下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拉了拉他的衣角,他才知道演出结束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贝多芬面对命运的捉弄,没有消沉,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之抗争。这不像如今的我们,一遇到问题就只知道退缩。
我一定会改正这个缺点的!
说起命运来,相信许多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尤其人到中年或老年理解的会更透彻。记得有本相术书上写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看起来似乎把一个人的命运阐述的很清楚。这里把读书学习放到了最后,把一个人的自我奋斗放到了次要位置,只要生的好 “八字”好,说命里有,前途无忧啊。
我并不认可上述的观点,但我更崇尚的还是人要自我奋斗与读书学习,这才是一个人进步成功的首要条件。
历史已经证明,凡成功者离不开自我奋斗和努力读书学习,当然这个读书学习有许多含义,古时的读书学习并非是目前的在室内看书读报,它包括实际生活中的向群众实践学习,包括联系群众。
三国时诸葛亮,可说是在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当时他辅佐刘备建立的蜀国与曹操建立的魏国,还有孙权建立的吴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达几十年之久。诸葛亮少年起便努力学习、发奋图强、自我奋斗,最终形成渊博的军事、文学知识储备。刘备以“三顾茅庐”的诚意邀请他出山,最后成功辅佐刘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辅佐刘禅主政蜀国的一段时期里,他善于学习,重视农业,大兴水利,有些问题向群众讨教,学习了不少方法,最终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用于解决当时农民的吃水、种田问题。当时的蜀国一度出现“政通民和,百废俱兴”局面。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离不了自我奋斗与学习,与命运抗争这一主元素的。
目前刚刚当任为中国残联主席的张海迪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出生在国家贫困年代,幼年出生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导致她身体大部分瘫痪。她的命运是那么的差,这可说,命运对她太无情了!她的成长、发展,前途堪忧。但是她走了出来。她克服了痛苦、战胜了消沉。她走出了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在战胜病魔的基础上,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课程,她还将自己的战胜疾病的故事写成小说,激励着年轻一代,成为当时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她从一个残疾人到国家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和国家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履历昭示着,人的命运靠自我奋斗和学习是能够改变的。
我并非不承认有好的命和运,当然有个做官的爸爸、妈妈并非不好,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更好的成长发展;有亿万家产的祖业能带给人的以光荣与荣耀,那样有更好的物质基础向前发展,更容易成功。因为那是更高的平台,在那个基础上,人的成就就更大。但是如果自我不努力、放弃奋斗,那千万家产和再高的平台也会“落花流水东逝去”,最后成为过往云烟。有再好的条件也是“温室的花草”是经不起户外的风吹雨打的,最终成为“凋谢的玫瑰”。君不见目前社会出现的“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政协主席”的主角吗?那是生动地例子。
也许与命运抗争,最后争不到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的有目标、有方向、有劲头、有意义。人的一生发出了绚丽多彩的光芒。
所以,提倡不认命,与命运抗争。
站在落叶飘零,秋风萧瑟的渡口,我不禁打了个冷颤,对天仰望,我该走吗?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呢?渐霜风凑紧,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苏轼在权奸当道的仕途中苦苦挣扎,怀才不遇的李白在排挤与失落中仰天悲歌,才情满志是屈原怀着不甘和绝望毅然决然的转身投入江中。我还需要前行吗?冷风吹乱我长发,荆棘划伤我衣裙,踟蹰于长满野草的渡口,任凭亲友的呼唤,船笛的轰鸣。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苏轼的幸与不幸,李白的遇与不遇,都将变成卷卷藏书藏之高阁,代表过去。就像大海对沙滩的馈赠,每次的潮起潮落,潮水退却后,一切都恢复平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又仿佛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唯有遗落在沙滩的贝壳透露了大海的秘密,这是在时间的冲刷下唯一过不去的过去,我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像无法抓住指尖滑落的水滴,唯有拾起遗落的贝壳坐在沙滩顾影自伤。古人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而我,已失去了前行的勇气,任凭远航的船把我远远的抛在身后。
夕阳西下时,贝壳竟闪出耀眼的光芒,我分明看到几块屹然伫立的礁石,竟然不惧风雨的洗涤,连时间也无法磨去他的痕迹。千年万年始终如一,是什么使他如此坚强呢?哦,我想起来了,是中国无腿勇士陈州在登上五岳之巅留下的印记。是历史“扣留”的屈原转身的身影,是藏之高阁的卷卷藏书,是使人回味悠久的不朽诗篇。古人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我呢?我呢?
史铁生曾言:“此岸定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将会坍塌”。我怎能被困难吓倒,失去了前行的勇气呢。明天我将要远航,今夜在烛光摇曳处翻过句句诗行,字字渗透我前行的勇气和不惧风雨的坚强:人生不会太凄凉/就算偶尔受了伤/就当他为了成长/生活太需要阳光/现实辜负了希望/也不要绝望/别怕成长的路太长/你可有太多的梦想。
或许,一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注定了,要与命运对抗……
活,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而活。记住,我们的命不是自己独占的,这很自私,我们的命,不可能随意浪费,因为,这条命,是因为别人的爱,才会闪闪发光。我们的,命……还属于爱自己的人……
许多人,会认为这并不可能,当在孤单绝望出徘徊时,生活遍没了意义,这样的生活,没人会眷恋,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于命运对抗!袭云过后是艳阳,明天,总会有希望!
每个人的命都是宝贵的,可当这个人没了活下去的信念,没了与命运抗争的纯洁灵魂,这个人……不过是一只瑟瑟发抖的可怜虫。
猪,是大多数人眼中最为卑贱的东西,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比得过这小小的猪喃?猪的命运或许是可悲的,可,它却会和命运抗争!!!在板凳上,它在不停地挣扎,它深知,就算我命中注定葬身,可是,我也要做最后一丝拼搏,我不是一个懦弱的生命体!这,是活下去的信念,是与命运拼搏的勇气!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求生本能,没什么好了不起的。哼,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生物面前,又有多少这些高贵的人们能抵抗?在遇到困难时,又有多少人站出来,大胆得说:“没问题!”
困难,挫折,是肯定会有的,不过,要学会和命运抗争,只要还有值得自己活下去的人,只要还有支持自己活下去的信念,有坚持下来的勇气,你永远是生活的强者,你永远,都会在希望和阳光下奔向前方的曙光!
“只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他总是那样说。
没错,他,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然而,谁又知道这位被后人称为乐圣,音乐天才,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人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与磨难?
我比贝多芬年长几岁,从他出生的那天开始,我便注意到了他。不是因为他的音乐才能在那么小的时候就显现了出来,而是因为他那长年酗酒的父亲。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练琴,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而我,作为他的一个邻居,常常在夜晚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每当这时,我都会不由得替他感到难过。然而,生活在这种严酷的童年下,我却渐渐看到贝多芬变得越发坚毅,越发倔强了。同时,他也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
随着时光的流逝,贝多芬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愈发得显现出来了。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几乎是一夜之间,他成为了我们那里人人敬仰的音乐大师。每一个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以能听到贝多芬的作曲而自豪。
然而,幸运之神似乎总是很难眷顾到贝多芬。他在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而快到50岁时,他就已经完全耳聋了。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
享年56岁的贝多芬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成功了,他成功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最强大的意志来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磨难。虽逝者已矣,可他的精神却已然长存于每个人的心中。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他总是那样说。
“只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他总是那样说。
没错,他,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然而,谁又知道这位被后人称为乐圣,音乐天才,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人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与磨难?
我比贝多芬年长几岁,从他出生的那天开始,我便注意到了他。不是因为他的音乐才能在那么小的时候就显现了出来,而是因为他那长年酗酒的父亲。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练琴,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而我,作为他的一个邻居,常常在夜晚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每当这时,我都会不由得替他感到难过。然而,生活在这种严酷的童年下,我却渐渐看到贝多芬变得越发坚毅,越发倔强了。同时,他也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
随着时光的流逝,贝多芬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愈发得显现出来了。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几乎是一夜之间,他成为了我们那里人人敬仰的音乐大师。每一个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以能听到贝多芬的作曲而自豪。
然而,幸运之神似乎总是很难眷顾到贝多芬。他在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而快到50岁时,他就已经完全耳聋了。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
享年56岁的贝多芬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成功了,他成功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最强大的意志来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磨难。虽逝者已矣,可他的精神却已然长存于每个人的心中。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他总是那样说。
或许,一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注定了,要与命运对抗……
活,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而活。记住,我们的命不是自己独占的,这很自私,我们的命,不可能随意浪费,因为,这条命,是因为别人的爱,才会闪闪发光。我们的,命……还属于爱自己的人……
许多人,会认为这并不可能,当在孤单绝望出徘徊时,生活遍没了意义,这样的生活,没人会眷恋,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于命运对抗!袭云过后是艳阳,明天,总会有希望!
每个人的命都是宝贵的,可当这个人没了活下去的信念,没了与命运抗争的纯洁灵魂,这个人……不过是一只瑟瑟发抖的可怜虫。
猪,是大多数人眼中最为卑贱的东西,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比得过这小小的猪喃?猪的命运或许是可悲的,可,它却会和命运抗争!!!在板凳上,它在不停地挣扎,它深知,就算我命中注定葬身,可是,我也要做最后一丝拼搏,我不是一个懦弱的生命体!这,是活下去的信念,是与命运拼搏的勇气!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求生本能,没什么好了不起的。哼,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生物面前,又有多少这些高贵的人们能抵抗?在遇到困难时,又有多少人站出来,大胆得说:“没问题!”
困难,挫折,是肯定会有的,不过,要学会和命运抗争,只要还有值得自己活下去的人,只要还有支持自己活下去的信念,有坚持下来的勇气,你永远是生活的强者,你永远,都会在希望和阳光下奔向前方的曙光!
1、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
2、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3、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 ———高尔基
4、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司马光
5、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
6、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7、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富兰克林
8、我们惟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但丁
9、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塞涅卡
10、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11、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
12、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雨果
13、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足以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罗曼·罗兰
14、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
1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象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舒尔茨
16、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着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着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着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