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清华作文

游清华作文(9篇)

篇1:游清华大学有感

说起清华大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清华大学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一所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大学之一,更是国际的知著大学。

今天下午,我来到了北京清华大学的校门前。从校门口望去,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整个清华大学就占地八千多亩。光从这个数字就深深地震撼了我。走进校门,顺着这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清华路,来到了清华园。

一走进清华园,我便被这美丽的风景迷住了。夏日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绿油油的小草也随风轻轻摆动。再往里走,就是非常著名的“荷塘月色”。夕阳暖暖地洒在湖面上,岸边的柳条随风摇曳。湖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紧紧地依偎着那些碧绿圆滚的荷叶。她们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据那里的资料显示,这个荷塘月色的美景是为了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时写下的《荷塘月色》而修建的。继续往里走,我来到了第二教学楼的脚下。走进教学楼,就看到了“自强不息”这四个书法字样挂在墙上。商量二楼,就是教室。走廊里非常安静,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透过每个教室的门窗可以看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吵到了那些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

突然,我的心中奔涌出了“我要上清华”的念头。当然,这不是我说上就能上的。这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留下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还有一点,就是要坚持。如果不坚持,这么多的努力也会功亏一篑,付之东流。我相信,只要努力了,都会有回报的。我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为我的美好未来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游清华大学

像东方圣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像孕育莘莘学子的一个智慧的摇篮。清华大学啊,你的容貌,永远深刻在我心中!

 ----题记   

今年暑假,我有幸跟着旅游团去了一趟北京,还游览了我心中的梦想之地----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的二校门口,放眼望去,校园内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校门的颜色十分质朴,不张扬,从里到外透着一股稳重的气息。门上有块大理石,上面刻着“清华园”三个大字。
   我们从西校门进去。西校门门口有两只威武的石狮,似乎在保卫着校园。校门上毛主席亲笔题的大字“清华大学”醒目极了!
 进了校园,我越来越感到这里充满着活力。学生们骑着脚踏车在校园里往往返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自信的笑容。我不禁心生感慨:假如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那该有多好!
   清华大学真得很大,绕了好几个弯,我们才来到了“近春园”。这里有一片荷塘,也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取材之地。这片荷塘出奇般地吸引了我。
满池碧绿的荷叶长得十分得高,宛如一把把天然的伞,又像小姑娘穿得蓬蓬裙。荷叶长得十分茂盛,重重叠叠地紧挨在一起,不给底下的池塘留一点儿缝隙。荷叶上点缀着一些荷花,有的早已展开了笑脸,粉红粉红的,宛如一个娇羞的少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纯洁美好。有的还只是花骨朵,但看上去却是胀得满满的,似乎一碰便会开出美丽的花。清风徐徐,满池的荷叶随风轻轻地摇曳,我这才可以隐约见到底下的池塘,似乎是尘封了已久了的一个匣子,对这突然的清新美妙充满了好奇,就像我一样……荷塘旁更是绿柳成荫。柳条儿将舒未舒,朦朦胧胧。放眼望去,顿叫人心旷神怡!
   我们还游览了“清华学堂”、“大礼堂”等地。总而言之,清华大学给我的印象就是“绿”和“清新”。不管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看见碧绿的草坪,成荫的柳树……是啊,这些生机勃勃的绿也不正是清华学子的象征么?他们勤奋刻苦,为梦想拼搏奋斗!
在这个无数人懂憬的校园里,他们为自己继续书写青春的篇章,活力的篇章,21世纪的新篇章!
这些生机的绿色不就是青春的颜色吗?   

走近了清华,体验了梦想。暂且把它作为我心中的圣地,为了走“进”这个圣地,我将会不懈地拼搏,向未来冲刺……

篇3:游清华

清华和北大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向往的大学,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便是闻名于世的百年名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最中心的地带是大礼堂,它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与图书馆、科技馆与体育馆合成为“四大建筑”,建筑面积约1840平方米,座位有1200个。大礼堂大草坪的南段有一种叫日晷的古典计时器,是1920届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礼物,下底雕刻有1920届毕业生的名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和拉丁文译文,而最下方雕刻的是建造的日期。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名言是大有来头的,它来源于《周易》“干”“坤”二卦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911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题目为《君子》,以此饿、二卦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奋发图强,此后,学校便以此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为流传。清华与北大最大的区别在于:北大是中国人建造的,而清华是美国人建造的,它是我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跟着清华学子游览清华大学,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深深爱上这座百年名校。当我们准备离开清华大学校门时,我再次回头看看这令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清华呀,我一定会勤奋学习,争取步入您的怀抱。江山文溪小学四(1)班 毛一平

篇4:游清华

今天,我来到了清华。清华是我的理想,是众学子的梦。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西北部,建于清朝皇家园林“清华园”的遗址上,占地360余公顷。清华大学创办于1916年,原名为“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清华学堂”,经过百年清华人的不懈努力,清华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理学、工学、管理学、人文科学、法学、医学及艺术等多科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

清华里空气很好,景也美。在清华,我亲眼看到了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就写的这里,叫《荷塘月色》。清华大学的二校门原来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1933年,校园扩建,院墙外移,有了新大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清华大学里的荷花也挺多,但不如圆明园的多,它们都挺漂亮秀美。清华的图书馆可大了,分新官和酒馆。新旧馆舍总面积为27800平方米。同事设置阅览座位2000席。这里的书一定不少!

游完了清华大学,我便有了自己的理想:考上清华大学,圆我的梦,给自己一个好的未来!

篇5:骑单车游清华湖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决定骑单车去清华湖玩。厉家寨的清华湖,四周的小松柏手拉手得环绕。我来到清华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湖面的小竹桥上。我边走边玩,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湖心岛。我回头遥望小竹桥,好像一条小龙盘旋在湖面。我踏在青石板小路上,看见草儿探出惊讶好奇了小脑袋,在四处眺望,这是哪儿的景色,如此美丽!迎春花儿吹起了黄色的小喇叭好像在迎接我的到来。蒲公英公主摇摆着身姿好似在向我招手。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像燃烧的小火把。可爱的小蜜蜂的在花朵间飞舞。树上的小鸟在枝间欢蹦乱跳,婉转的歌唱着。我坐在大石象上观赏湖面。湖水波光粼粼,帆船点点。

我靠近湖边,踩在石板岸上。湖水是那样的清,清的能看见湖底的砂粒,能看见鹅卵石上的一簇簇青苔。湖水是那样的绿,绿的好像被青苔染过似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之间冒出了尖尖角,在清澈透明的湖面上,照映着自己美丽的身影。我向远处望去,长长的石拱桥真壮观。我原本以为石拱桥只是个传说,今天让我眼见为实了,确实宏伟啊!它的栏杆好像用碧玉砌成的,在阳光中显得格外的耀眼。柳树姐姐飘着美丽的秀发悄悄地偎着它,陪伴它。我放眼望去,不远处那高高的楼群拔地而起,衬托着这美丽的清华湖。崭新的临港面貌,太有创意了。是谁把这儿装扮的这么美丽迷人?到底是谁规划的宏伟蓝图呢?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工程设计师啊!

篇6:游清华

暑假,爸爸带我随旅游团到北京旅游,其中有一个景点是清华大学。要知道,清华大学可是我梦寐以求想考上的大学呀!我要趁这次机会,好好了解一下清华!

这次的导游是清华大学大一的女学生。她说她高考试考了六百九十多分!——都不是状元。她还说自己当导游是为了勤工俭学。我们这个旅游团来了十个小孩子,她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称她为“学姐”,还说如果想上清华就紧跟着她走……总而言之,清华大学的学生就是不一般!

据导游介绍,清华大学一共有八千多亩,分成了许多科目。例如数学、化学、物理等。当然,清华大学最着名的科目还是水电力和建筑系。不是有一个词叫“水木清华”吗?我到底上清华大学的哪个系最好呢?算了,现在不想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脸贴在书上的铜像。奇怪的是这个人脸上没眼睛没耳朵。因为没眼睛只读书不能只用眼看,要用脑子想。没耳朵是指不要因为别人在旁边娱乐就影响读书。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还有清华大学的老校门:清华门。清华门上面的清华园三个字你知道是谁写的吗?一开始学姐问我们我们都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是那桐写的。在清华门,我还和学姐合了张影呢!

游完了清华大学即将告别的时候,她告诉我们这些孩子,以后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问问题。我想我一定也能做到的!

再见了,清华!七年后我要在这里与你相会!

篇7:游清华园

火车缓缓开动了,驶向了北京,驶向了那个遥远而又神圣的城市,同时也驶向了我梦开始的地方——清华园。

经过一天一夜漫长的路途,我们夏令营的队伍抵达了北京。看着这个繁华的大都市,谁能想到它曾经的沧桑。时间让这个城市改变了太多太多,想着电视画面中红墙黄瓦的故宫宫殿,看着眼前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让我这个小学生不禁感叹到历史的变迁。

穿越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别离身后的幢幢高楼,喊着“胸怀成才梦,走进清华园”的口号,走进了这个令无数学子都梦寐以求的学堂——清华园。

从北门进去,感觉园子不大,环顾四周,得一幽僻小径,花木丛生,透着一股浓郁的文人情致,无雕琢,无华饰,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可能正值假期,始终没见到仰慕已久的清华学子。直至绕过清华大礼堂,终于见到了他们的风采:有的小亭里捧着书,忘我地在书中寻觅;有的三三两两[注: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的与朋友们聊天,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时刻;有的则在小路上骑着自行车,显得行色匆匆。是啊,即使是在暑假,那些清华学子们却仍在努力学习着,奋斗着。

再环顾四周,一旁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另一旁则是学生们住的公寓楼,雪白的楼面衬托出清华园的威严。就这样,我们一边沿着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一边品味着清华园的独特风情。或许是天意,或许又是巧合,当我们漫步来到荷塘边时,蒙蒙胧中,天空下起了小雨。偶尔,一阵凉爽的微风吹过,岸边的柳树随风飘荡。那来自天空的小水珠嘀嘀嗒嗒地落在了柳叶上,有了绿叶的衬托,显得晶莹剔透,格外美丽。瞧,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那小水珠大概是蹦到湖里去找小鱼玩而留下的痕迹吧。荷塘上,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挨挨挤挤十分显眼。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虽然现在不是夜晚,但我分明已感受到了那种气氛:宁静而又美丽,令人心旷神怡。继续在荷塘边漫步着,我抚摸着岸边柳树的的片片细叶,希望能感受到涤荡在其间的朱先生的情怀,感受那一花一叶总关情的文人情致。

就要离开清华了,站在二校门前,我们拍照留念。的确,能与庄严神肃的二校门合影,那是多么令人光荣的事呀。我们站好队形,只听“一﹑二﹑三茄子”这一刻就被永恒地记录下来了。

走出清华园,脑海里仍然不断呈现这样的画面:清澈蜿蜒的万泉河,宁静清灵的荷塘月色,繁茂如茵的大草坪,古朴精致的清华学堂,洁白神圣的二校门……这一切让多少莘莘学子为之魂牵梦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七年之后,我一定要再重游清华园,只不过那时,我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以清华学子的身份度过我一生中最美丽的金色年华。

篇8:暑假游清华

暑假时,我去了北京,来到了清华大学。世界著名的清华大学建立于1911年,开始叫清华学堂,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

当我们走进学校的大门时,我便震住了。“哇!这是大学吗?明明就是个大公园呀!”这里有各种树木、花丛、草坪、雕像,各异的教学楼……居然还有马路。学校真是太大了,喜欢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还是最喜欢荷花塘。

沿着曲折的小路,我们来到荷花塘,各种树木围绕的荷花塘里有各种各样的荷花,形态各异,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几个花瓣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孩没有睡醒。有的已经绽开,粉嫩的几片花瓣张开,露出里面黄色的花蕊,散发出了淡淡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荷花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仙女,它们在酷暑中挺立着。翠绿的荷叶上亮闪闪的水珠,它们就是荷花天然的阳伞。不禁让人想起杨万里的一段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里游着的小鱼更使人陶醉在美的仙境中,这时几只蜻蜓落在荷花上,这可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这种美丽的地方,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了一篇美文——《荷塘月色》于是,我还想到凤凰传奇唱的一首歌曲“荷塘月色”可能也是写这里吧。

当我恋恋不舍走出校门时,我在心里发誓,等长大后,我一定以一名清华学子的身份再次进入清华园,希望再次一睹荷花塘的风采!

篇9:游清华大学感悟

说起清华大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清华大学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一所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大学之一,更是国际的知著大学。

今天下午,我来到了北京清华大学的校门前。从校门口望去,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整个清华大学就占地八千多亩。光从这个数字就深深地震撼了我。走进校门,顺着这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清华路,来到了清华园。

一走进清华园,我便被这美丽的风景迷住了。夏日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绿油油的小草也随风轻轻摆动。再往里走,就是非常著名的“荷塘月色”。夕阳暖暖地洒在湖面上,岸边的柳条随风摇曳。湖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紧紧地依偎着那些碧绿圆滚的荷叶。她们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据那里的资料显示,这个荷塘月色的美景是为了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时写下的《荷塘月色》而修建的。继续往里走,我来到了第二教学楼的脚下。走进教学楼,就看到了“自强不息”这四个书法字样挂在墙上。商量二楼,就是教室。走廊里非常安静,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透过每个教室的门窗可以看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吵到了那些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

突然,我的心中奔涌出了“我要上清华”的念头。当然,这不是我说上就能上的。这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留下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还有一点,就是要坚持。如果不坚持,这么多的努力也会功亏一篑,付之东流。我相信,只要努力了,都会有回报的。我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为我的美好未来而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