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乡的议论文作文600
故乡的议论文作文600(20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的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我的家在东北,夏天不是很热而冬天却很冷,如果不去上学,除了那条曲折的小路,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出屋的。
春天的脚步迈进了,路旁的柳树发芽了,那一朵朵绿色的小芽可爱极了;野花也不甘示弱,奋力破土而出。温暖的春天时而有阵阵暖风,把芬芳传遍故乡,那味道是我总问不够的。
夏天的小路我最喜欢了。路旁姹紫嫣红的,还有阵阵芳香。在赤日炎炎的夏日,我最喜欢找几个伙伴在那曲折的小路上奔驰,我们欢呼,我们奔跑,在童话王国的小路上尽情释放童年的欢乐。
秋天的小路饱含诗意,片片树叶飘飘洒洒的落下,我经常去那里采集树叶,放在书里,每一页放一片,过一阵子,拿书便发出清新的味道,即使到了冬天,也能回味秋的芳香。
说到冬天更是别有一番情趣。一入冬,雪就挥挥洒洒的飘落下来,花儿怕冷,去冬眠了,柳树却不怕,冰冷的雪非常感动,用自己的身躯给它做衣服。那条路比较偏僻,一般很少有车经过,我们就在那打雪仗,堆雪人……,非常有意思。
而现在那些已不复存在,真想再次回到童年,回到那条曲折的小路。
我喜欢吃故乡的竹笋,因为那里的竹笋非常鲜,很嫩。放暑假时,我和妈妈,阿姨,表姐等,经常去奶奶家挖竹笋。我们拿上锄头和篮子向奶奶家出发了。
一进门口,看见了有几棵大树站在那边,一座座整齐的小屋外面,养了一群家畜,不停地叫着,那里的农妇扎着头巾,挎着篮子不停地忙碌着。
我们跟着奶奶上了山,沿着林寻找竹笋,我一边坚难地往上走,地边仔找过去,按大人们交给我的方法,用锄头翻着湿润的泥土和上面黄黄的落叶,终于被我找到了一株很大的竹笋,我喜出望外地叫了起来:"快来啊,我找到了一株很大的笋。"我刚说完,大家都跑了过来。妈妈把锄头往上一抬,用力地锄向竹笋的边缘,一提,啊,一枝鲜嫩的竹笋像一个可爱的娃娃,从泥土里蹦了出来。妹妹高兴地拍起手来。我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看着她们羡慕的样子,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但他们双急勿勿地去找新的竹笋了。
我看见大人们挖了起竹笋来很有味道,也学着样子挖了起来。我拿起沉重的锄头,用尽全身的力气挖下去,却不料只挖到了竹笋的一小半,竹笋像断了胳膊的人,躺在那里。我以为已经成功了,就和妈妈去说,妈妈遗憾地对我说:"你应该把整个竹笋都挖起来。"后来在妈妈心的教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挖笋。
我们满载而归,到了家里,用竹笋做了许多不同的菜,味道真是好吃,我们还用竹笋制作了许多笋干,一年四季都尝着它的美味。
故乡的竹笋令人神往,让我陶醉。
故乡,我心中的净土,它的一切都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即使是一草一木,也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迷人。故乡始终散发着淡淡的乳香,吸引着我回到那里。故乡的秋天,更是我心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现在在城里读高中,在这已经呆了两个年头了。对于城里秋天的判定,我只能从不断撕掉的日历和人们不断更换的衣物来看,其他真的是别无变化,一点都没有故乡秋天的热闹和真实,仿佛秋天在城市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配角,不值得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我的清晰记忆中,故乡的秋天是非常真实的,你可以看见漫山遍野的黄。走在小道上,随时会有枯黄的枝叶从你的眼前落下,你不会感到丝毫悲伤,因为你知道那是生命下一轮回的必经之路。抬头仰望天空,你可以看见一片干净的蓝天,上面漂浮这几朵白云,就像一副壁画,不时还会有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和几只飞鸟经过,给这幅静态的“壁画”增条了几分活力。
故乡的秋天在我的心中是收获的象征。你瞧:田野间的稻田一望无边,那金灿灿的稻谷在秋风的吹拂下个个弯下了腰,勤劳的乡亲们正在这稻海中“沉浮”,收获着成熟的庄稼。但是在这片稻海中,一块块绿油油的“碧玉”分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原来是那一个个像哨兵一样挺拔的甘蔗啊!紫色的躯干、绿色的叶,在秋风的抚摸下不住摇晃,就像在和你打招呼似的。不单单这田野间硕果累累,那山坡上的果园也同样如此,高高挂在枝头的柿子和石榴,悄然掩藏在树叶间的板栗……都沉甸甸的,圆滚滚的,看起来诱人极了。
不过故乡的秋天凉意袭人,有时午后你穿着短袖和小伙伴出去玩耍,傍晚回来的时候一阵阵冷嗖嗖的小凉风会将你的鸡皮疙瘩全部吹出来,此时的你只能双手抱胸,冲回家“避暖”去了。树上的叶子也落的更多了,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
故乡的秋天同时也是漫长的,乡亲们的播种已经结束很长一段时间了,开始乡亲们还能安慰自己在劳累了一个夏季和收割了这么多粮食后可以休息一阵子了,但后来休息的有些不耐烦了,就开始去田间转悠,看看种子发芽了没?长势怎么样?……
故乡的秋天就是这么的迷人,就是这么的美,就是这么的多姿多彩。我为我出生在这样的故乡而感到荣幸,正是故乡让我比城里的孩子多了一份别样的秋天体验。还有一年就可以毕业了,到时的我决定要再次感受一下故乡的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在我不在的三年期间发生什么变化。
在外漂泊许久,二十年的时光承载的不只是眼里的迷茫被慢慢清除后的深邃,也泛起淡淡忧伤。在老家这两天,在听老人们讲他们那些年代的故事,讲的是那些属于他们的幸与不幸。我常常听得入了神,好像这样就可以去触碰到他们的痛苦,以及更多的快乐。听的是属于我们这个地方的语言,自然也是属于我们这个地方的快乐。有时,吹着唢呐的年轻男子,站在高高的山岗,吸引着他钟意的姑娘。有时,山这头唱,山那头,自然有人在和。有着花样年华的农家女,唱着自己的羞涩以及内心隐隐的期待,就像翠翠。这片养育世世代代儿女的大山,有着别样的风景。这山的确是记录着,只属于这片故土的故事。
每逢过节,有来自远方的戏班子,挑着大包小包的道具,走在乡间田野。那时,是没有车的。走上许多里的山路,再寻一处开阔点儿的打谷场,又或者是哪家的大院子,就着开始唱。唱刘三姐,唱茶花女,但是更多的是在唱梁祝。那时的年轻人,对爱情,是与现在有极大的不同存在的。处于包办的婚姻,或许也是一种浪漫。黄昏,火烧云,戏班,还有那收工回家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抽着旱烟的大爷坐在草堆上,听着老戏,等着天黑。
正月十五,每家每户会请着舞狮的队伍,等在家门口,等着那象征吉祥与好运的,或许有些老旧的龙狮,从这户人家耍到那户人家。天真的孩童,穿梭在人群,跑过龙灯,也跟着从这家跑到那家。乡间,田地里,山谷中,留着一串串笑声,直到人群远去。
早已不是仅仅为了生存,享受的多了,开始说着生活。生活,却更是无趣的了。失却的那些单纯的、无知的快乐,不是物欲横流的今天能轻易找回的。我想它大概还在那片山里,静静的等待着,她的儿女,回家。
一、那路……
告别那高楼大厦,我和爸爸踏上了回老家的泥土路。风,轻轻地,斜着抚过我的脸颊,凉丝丝的带着煦暖。刚和妈妈吵了一架,心里好不自在,但现在感觉好多了,似如一杯清茶,不知怎的偶然之间注视到了脚下凹凸不平的泥路,呀,还是老样子,似乎一点也没变。想起儿时没读书那会儿,我总让大我十岁的哥哥用那很旧的脚踏车载着我在这路上跑来跑去,那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一会儿像是到了断崖绝壁,一会儿又像是到了高峰山巅,但是到了下雨天就没那么好玩了,一路上全是烂泥水,有的还杂着鸡鸭鹅粪,恶心死了。于是,我们要走的话就得从人家的菜地里走,日长夜久,人家的菜地也就被我们“开辟”一条弯弯曲曲的烂泥小道,就为这事,人家还和我奶奶大吵一架呢!幸好,我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吵架高手”。
树轻轻地,静静地唱着歌,唱什么呢?……看,到家了!——
二、那房屋……
奶奶家的屋子虽不大,但却积载了我童年的许多快乐的回忆。那是一个很老很旧且很破的房子,是一九八六年盖的三间瓦房,听爸爸讲,这样的屋子在当时已经很罕见了,那时候村里大都是茅草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张床,听爸爸说那张床的年龄比他还大,足有四五十岁呢!记得我小时候,很调皮,就喜欢在床上跳啊蹦的,结果不到一个月,床头那根木头就“退休了”。不过,我跟这床似乎也有那么点仇,我把它弄坏了也算是报了仇吧,因为小时候,由于我睡觉没品,床又高又窄,所以只要我一翻身,就会从高高的床上掉下来,好痛!
三、那片菜地……
奶奶家的屋后是一片空旷的菜地,是不长谷子的,但奶奶却硬是要在后面的地里种些果树,家里人反对也是无动于衷,但过一些日子,这些果树居然活了,大家都佩服奶奶,之后不久,奶奶又在果树旁栓了头大黑猪,是公的,又不能生猪娃,爷爷说养也白养。那头猪特凶,我们几个兄妹都特别怕它,猪一生气就要顶人,后来那猪把哥哥弄伤了,一气之下,奶奶把它卖了,不过从那以后,那地方好像空荡荡的,失了生气!过了一段时间,养猪的地方长了些小蓝花,好美,我没事就采了些小兰花,在里面放了些小虫子什么的来吓姐姐。我顶喜欢那棵桃树了,它是奶奶载的桃树中结的果实最多的一棵,一到果子熟的时候,我们几个就会一窝蜂去抢,爱美的二姐学做电视上的那样,用桃子美容,反正果子多得很。收的果子,到集市上卖点,家里吃点,左邻右舍分些也吃不完。那菜地上还有一条田沟,以前沟里还有些清水,现在连水的影子都看不见,不知怎么的全干了,爷爷就挑些干草去把沟填满,省得我们这些淘气蛋玩的时候又陷进去,记得那个大年三十的中午,日上三竿了,但三叔他们还没有回家,我们几个饿得晕头转向,贪嘴的二哥从人家的菜地里偷了几个大红薯,我们来到沟边,准备烤红薯吃,谁知大哥把刚点好的火柴给掉了,沟里的干草烧着了,连着沟边的两个大草堆和奶奶辛辛苦苦载的小杨树一块烧了,几个草堆没什么,只是那杨树给烧的半死不活了,奶奶气的把我们几个从“大”打到“小”。
故乡,记载了我多少儿时之忆,像是一场美丽的梦!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自己故乡。是啊,一转眼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年了,是该回去看看了!
清晨,一踏上故乡的土地,到处是葱郁的树木,空气清新,不仅把我长途旅行的疲劳彻底消除,还让我浑身充满了活力。环顾四周,原来狭窄的山间公路已变成了宽阔平坦的高速路,路旁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中午,我来到小时候常去玩耍的波海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人造音乐喷泉。喷泉喷出的水花足有三四米高,不同的喷点随着音乐起伏摇摆,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梦幻般的七彩光环,仿佛仙境一般。公园的湖边种了一排高大的垂柳,那长长的柳枝随风轻轻飘动,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潇洒。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场景,真是太令人感慨了!
吃过晚饭后想去看看母校。走出房门坐上太阳能环保车,很快就来到了母校,到了母校我不禁叫出声来。这是原来那个只有2栋教学楼的学校吗?现在都变成了一座大花园了。校园里到处是花草树木,教学楼就座落在花草丛中。教室里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台电脑,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同学们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同学们则通过网络听课、写作业,交作业。原来那个简陋的操场呢?原来它已改建到地下,地下操场里面有太阳能照明灯,各种体育器材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同学们在这里锻炼、娱乐、玩耍,既舒适又安全。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在我耳旁响起,我正真真切切地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真诚祝愿家乡的未来更加美好!
我的故乡在蕲春,我爱故乡的辣椒。
五六月间是辣椒成熟红火的季节。辣椒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的胖乎乎的形似圆球,有的脑袋尖尖的形似利箭,有的则像把镰刀。辣椒不光样儿可爱,而且颜色也很逗人,瞧那水灵灵的青椒,青里透亮,似乎闪着微光,红椒则像一团火在燃烧。
青椒和红椒都富含维生素,还有锌、铁、铜、钾等。青椒大多数不辣,红椒的味道则大多像它刺目的颜色一样,辣得呛人。青椒、红椒各有各的吃法,青椒可以用来炒肉丝,炒土豆,炒红腿肠,都是我爱吃的。红椒可以先做成辣椒粉,用做调味料,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菜,口味重的人可喜欢了。
我爱故乡的辣椒。我想,辣椒可以健胃,是不是因为有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在里面呢?
不知为什么,我对故乡的水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至今未能忘怀。
小时候,母亲总会带我去井边挑水。那清澈的水一望就能到井底,一览无余。那时,我总会用手捧着那透彻的清水,任它滑过指缝,亲吻我小小的手心。
妈妈打完水,挑着它向前艰难的走着,木制作的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在一旁看着桶里的水,泛出层层涟漪,总忍不住伸出小食指在里面捣鼓捣鼓,才开心的咧嘴一笑。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的舀一碗清水,顺着喉咙流下,那种透彻心扉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嘴中常常会发出自豪的满足感。
长大了,我仍对故乡的水情有独钟。
那淡淡的水,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沁香飘入我的鼻中,它没有浓香淡若的茶香,更没有刺激人体的气味,只有那微微的,似有似无的香味,令我忍不住轻轻酌一口。君子之交淡如水,故乡的水,正给我那种情怀。
因为要上学的缘故,使我不得不离开故乡,我舍不得故乡的人,故乡的清,故乡的山,更舍不得的是,那飘着细细香味的故乡水。
又是夜,我独自一人坐在桌子前,望着银光耀耀的一轮明月,忽的,鼻中又闻到那似有若无的故乡水,淡淡的,清清的,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故乡水,你叫我怎么将你忘怀,如何将你深埋?你的沁香总让我忆起。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只能在心底慢慢品味。
故乡的水,故乡情。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告别。”这是席慕蓉在《乡愁》中发出的感叹。它道出了多少北漂们的心声。在凄清的夜晚,怅惘着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遭遇,面对各种位置的将来,只身闯荡,无依无靠,一种乡愁思绪涌上心头。故乡的歌在呼唤,故乡恬淡的生活样式在呼唤,故乡淳朴人情在呼唤。
乡村城市化进程正加速前行,求新与图快成了乡村发展的主旋律。回乡的游子看到了稻田被征用为经济开发区,重新规划的村庄建房都使用同一张图纸。他怀念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铺在地上的石板条。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一切美好的回忆已不复存在。那汩汩的溪水溜走了他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他深深的记忆平日里喧嚣的焊接,锻造声不绝于耳,他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如今只是失去了色泽,黯淡的天际。
他努力在混杂的味道之中,试图品尝和鉴别出乡愁,忧思,迷茫,哀伤,惆怅,愤懑,无语渐渐的,在脑海深处,似乎隐约地感到:陶潜笔下的乡村图景,正电光火石般,迅速地离他而去,甚至毫无故乡可言。
刹那间,我恍然顿悟:这里的“故乡”,已经不单纯是物质的,具体的,它同时还蕴含着一种生活样式。它是宁静平和,有张有弛,闲适写意的;它是与天地融合,呼吸泥土清香,享受青山绿水之乐的,而不是掠夺资源,用钢筋水泥筑起工作坊或巢居,为了响应城市化的号召而以环境牺牲作为代价的。
今天这种生活样式或许只能在理想的彼岸去寻找,谁还能像“局外人”似的,漠然的说:自己的“故乡”没有沦陷?这已经不仅仅是乡村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沦陷了,这更是一种生活样式的沦陷了。
故乡的沦陷,在相当程度上,是城市化思维作祟的结果。城市化非要以环境牺牲为代价,以生活样式破坏为代价吗?城市资源有限,于是大肆掠夺,从本来已处于弱势的乡村全方面地掠夺。矿产,森林及至水源,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交易自由”的幌子下被拿走越来越多离乡的进城者,回乡后一次比一次失望。故乡,已非记忆中那样温馨了,熟悉的日渐衰老,一栋栋房子空空荡荡,无序的开发和污染吞噬着广大乡村,传统农业社会,“田园牧歌”景象,一定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而消失。试问,城市居民回乡何以找寻精神的慰藉,何以找寻有活力的文化的“归乡”,何以找寻亘古不变的生活样式,何以使后代信服父辈们口中的故乡?
没有故乡,何以有根基,何以谈发展?“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的呼唤,让我们将匆忙,疲惫的心灵慢下来,倾听故乡喃喃的心语。
夜晚,我倚傍在阳台上,仰望着星空,透过点点星光,思绪又飞落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清晨,蒙雾还未全散,家家户户的土屋上已炊烟袅袅,不久,这清静的山村便热闹起来。吃完饭的的孩子们在小巷里嬉闹,那小脚踩在光滑的石块上的声音与欢快的笑声一起,组成了动人的乐曲,在山村上空环绕。
溪边,勤劳的妇女在洗衣服;石桥上,淳朴的农民扛着农具,赶着牛走向田间的间地头;溪水中,孩童们正嬉水。一切是那样美好。这片乐土,就像陶渊明笔下的那片世外桃源。
思绪戛然而止,心中多少带着遗憾,因为我看到的仅是冰山一角,所以我极想再去。七天长假时,我终于有机会去了。
清早,我随父母座上了直通家乡杨雅的班车,过了许久,我下了车,金色的阳光撒在我身上,我俯瞰这片使我魂牵梦萦的土地,心里不禁多了几许激动,许久未归,这里还是那么祥和,那么美丽。目光投向远方,溪水泛着金色的波澜,阳光在田间回旋,远处一排排的新房落入了我的视线,那是?那是新房!什么时候建的?我看着这变化惊异极了。
清晨时漫步村落是最好的,那时的家乡是最有吸引力的。
清晨,随着鸡鸣声,这儿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我早早起床,想去漫步小巷。院子外山雾还未散去,太阳就已撒在田间,婉转动人的鸟鸣回荡在山间,我看到这儿迫不及待的地向外走去,我要去寻家乡的美。
小巷中的房屋依旧,只是有些破败,我有点好奇,想到到昨天的新房,应该是搬到那边的新房里去了吧。看着脚下的水泥小道,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好久没有回来了。忽然,我听见巷子深处穿来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与我记忆深处的笑声重合,吸引这我向深处走去。一群孩子正追逐着,他们穿梭在这小巷中,脸上天真的笑容使我幼时的记忆清晰起来,我微笑的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继续了我的漫游。
走过一排排的房子,我站在原地,总感觉少了什么,什么呢?对了,那家家户户做饭时的炊烟少了。印象中,清晨每家每户瓦上都会飘着那轻盈的炊烟;有风时,它便会像舞女一般在风中展现它妙曼的屋子,然而现在少了,我带着些遗憾向前走去。我到爷爷家院子外时,看到爷爷家盖起了漂亮的新房子,这让我甚是惊讶。我推开门发现爷爷与一群人正在聊天,旁边晒着谷子,那金黄的谷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爷爷一群着我眼里满是喜悦。“爷爷。”我笑着喊道。“小月啊,什么时候回来的?吃了早饭没?”我走前说:“昨天回来的,吃早饭了”其他人。我看着这热情的乡民心里一阵温暖,想起以前回来也是这样,家乡变化大但热情、淳朴、勤劳的民风一直没变。“咦,晓晓呢?”我问道。“她在厨房洗碗”叔叔说。我便向厨房去了。站在厨房门口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看到的炊烟少了,应该是大部分的人家都向爷爷家一样都是现代化厨房了。我与晓晓聊了会儿天便向溪水边去了。
溪水边热闹极了,妇女们在溪边洗衣聊天,孩子们打着水战。突然,不知是谁家的孩童把衣服弄的湿淋淋的,引来一阵笑声。溪上的小石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大的水泥桥,还有了护栏,我看着那村民开着拖拉机去耕田,开着小车去运粮。站在桥上眺望远方,一片良田与鱼塘尽收眼中。咦,那是果园吗?什么时候种的?没想到已久未归果树成林。
脚步依旧不停,我向这宗祠走去。宗祠的大门打开着,门匾上的“理学名家”四个大字依旧闪这金光。听爸爸说,宗祠是一座古祠,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但是这儿在文革时遭了破坏,所以有些破败,所幸的是还有一些壁画留了下来。那栩栩如生的画仿佛在向我诉说它往日的辉煌。我拜了祖先便离开了,可出了祠堂我发现祠堂西边记忆中的土坯房变成了平地,我并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不过后来我从家乡人的口中得知那是政府要建设新农村所腾出来的土地。
清晨,一轮红日升起,我踏上了回家的归途,村庄又在那热闹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那一片良田、美丽的村庄、秀丽的山水、爽朗的笑声。在我的脑海里又有了新的景象。
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记忆,尤其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故乡的小木屋。
小时候,我和奶奶住在小木屋里,春天到了,我和小伙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木屋前的空地上玩摸瞎子的游戏,我们的欢笑声在木屋上空回荡,到了夜晚,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说故事,木屋里有时会有神笔马良,有时还会有妖魔鬼怪,我常常会幻想自己成为奶奶故事里的人物,在这木屋中变身,转眼间,夏天到了,我和小伙伴跑到木屋后面的竹林,我们躲在竹林中,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像一群小猴子在竹林中蹦来跳去,东躲西藏,不知不觉中,炎热的夏天过完了,秋天来了,这是成熟的季节,土地像金子一样,还有,各种各样的果子成熟了,我们一齐跑到木屋前的果树下摘果子,那金黄的桔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了枝头,我们笑着,吃着,一个个肚皮都快撑破了,紧接着就是那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老实起来,乖乖的坐在小木屋里,围着火炉,唱歌给奶奶听,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真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可是后来,爸爸妈妈把我接到了城里,这里有许多的高楼,而在我梦里,在我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的还是那故乡的小木屋,每每想到它,我就会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之中。
我出生在南京,但是听爸爸说,他出生于苏南的一个小城市——溧阳,于是除了南京,溧阳也是我的故乡了。每年的春节、中秋、清明等节假日,爸爸经常带着我回溧阳的爷爷家。渐渐的,我感受出爷爷家发展的日新月异。
首先是交通。南京到溧阳100公里,听爸爸说上大学的时候,他每次乘长途汽车,没有高速公路,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现在我们全家都是开汽车回家,宁杭高速宽大的马路,两旁漂亮的树木,一路风景看过去,不知不觉1个小时多就能到了。农村的水泥路直通村里,汽车能停到门口,每次爷爷都大包小包,把我们的后备箱塞得满满。有的时候不想开车,我们还能从南京南站坐高铁去溧阳高铁站,只要20多分钟,真是打瞌睡都来不及,比以前便捷的好多。
其次是农村的设施。爷爷家在水乡靠河的村子里,爸爸说小时候没有水泥路,没有有线电视,没有自来水,上厕所用马桶,洗澡在大锅里。我还担心去了没有电视看,没有热水澡。去了一看,村子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有自来水和有限电视,卫生间有抽水马桶,洗澡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些都和南京没什么差别。
最后是田野里。爸爸说以前都是种水稻油菜,大人们人工下地插秧、锄田、收割,既辛苦又效率很低。现在,我看到田野里成片的鱼塘,那是养殖鱼虾的地方,田埂上种满了桃树、西瓜。剩下的农田也全部是机械种田,拖拉机、收割机,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我和弟弟还坐在拖拉机上体验了一把,真是印象深刻。
正是祖国70年的快速发展,带给爷爷小村庄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定要从小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没有回家看看父母,我该回去看看了。我坐在火车上,心想:故乡的变化大不大,故乡的玫瑰还好吗?故乡的……还好吗?
到了故乡,我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变化最大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头发、眼睛、脸、双腿、双脚……都变了。原来那年轻父母的头发都变成了白色,脸上也有了皱纹,双腿都比原来那年轻漂亮的大腿都不一样了,双脚也一样。
故乡的玫瑰变化也大,在我小的时候,故乡的玫瑰是多么的香,而现在的玫瑰却是一点也不香。我好回忆我小时候的玫瑰。我小的时候,总是坐在玫瑰花的前方,有时候还会摘下来一朵玩。妈妈总是说不能摘,我也没有听,还是摘下来玩。有一次,我还从花盆里摘下一朵放在另一个花盆里。
故乡的树也变了。原来的树,春天是绿色的,她能帮助我们眼睛。夏天的树也是绿色的,她也能帮助人类保护眼睛,秋天的树是金黄色的,她能奉献给人们果实,冬天的树是白色的,因为冬天的雪下到树上时,大树就像戴上了簪子一样。可是,那漂亮的树早已变了。
故乡的风景也变了。故乡的小河干涸了,故乡的鸟儿也不唱歌了,故乡的花朵也没有以前香了,故乡的大树也没有以前美丽了。这里的景色的变了,原来的景色就像一幅画,而现在的景色什么也不是。
哎!一切都变了!
我爱我的故乡,更爱故乡的秋色。
秋风来了,吹走了炎热烦闷的夏天,吹来了一个清新怡人的季节。
爽人的秋风徐徐吹过,吹弯了稻子的腰,吹红了高粱的脸。秋风用她那巨大的梳子,给田野梳理,那么温柔,那么慈祥,像位慈母给就要出嫁的女儿梳妆,无限疼爱地轻抚着女儿的头发……你瞧,那些就要出嫁的红高粱“女儿们”正低着头,羞红了脸呢!
秋雨来了,细细的、斜斜的、闪着光、带着声,轻轻地飘落下来,给人们送来了阵阵清凉的气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你看,那农家小院里早已果实累累,馥郁的果香,远远飘溢。沁人心脾。海棠果摇动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
故乡田野的秋色是迷人的,但令我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秋天的月色!
当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明镜般得月亮已垂悬在天空上,如冰的清辉瀑布般倾泻在广袤的大地上。夜空像一只巨大的深蓝色的玉盘,几颗时隐时现的小星星像钻石般点缀在玉盘四周。月光下,树林、房屋、田野和山峦,都仿佛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温顺地躺在硕大无比的摇篮里。
秋月轻盈地升着,像一位披着轻纱的仙女,在几朵洁白云絮里,飘飘悠悠地穿来穿去;又像是新娶的媳妇,羞答答地在云絮里藏来藏去……
哦,多么迷人而又令人难忘的秋色啊!
聆听缙云聆听故乡,聆听小城无尽的美好,聆听缙云聆听故乡,聆听先祖不老的辉煌。
——题记
念·岩下村
谈起缙云,首先让我想到的便是众人皆知的“岩下石头村”,每逢小假,这个地方便成了“人的天堂”,老老少少,全市的人都聚在了这个舒坦的“生态小村”。遥望,村庄山水交融,如诗如画,村东是突兀挺拔,悬崖似削的“百丈岩”,仰望绝顶似平峰一片,苍松郁郁。而村西就是“双狮山”,峰峦叠嶂,千峰凝翠,两山夹峙,平峡幽古,令人赞叹不已!低头,又见里坑溪,百丈前溪和岩下溪穿村而过,沟涧瀑布壮奇,山泉清澈灵动。村落内古树参天,石桥横卧,蜿蜒的溪水为古村界限空间增添了几分和谐与灵动,古老的石屋,石桥,古道,古树与古祠,更是让岩下村独树一帜,呈现出朴实平凡的精神和深刻的文化意味。更令人兴奋的是这座舒适的小村现已成为“丽水学院岩下原生态艺术写生基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譬如一个充满原始气息的石头城堡,一个浑然天成的石头世界。让旅客感受到了岩下石头烙印出的无限静美……
念·平安戏
相信来过缙云的人都知道,这个小城中有一种习俗从妈妈的那个年代到现在一直广为流传,那就是——看戏。之所以戏剧家喻户晓人人喜爱,就因为它从头到尾用的是地道的方言,说和唱又都是串话连篇,不仅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每逢什么大节小节,村委便会找来戏班子,后在大会堂里立架子,搭苫布,拉电线,安灯泡,一天不到就把戏台搭好了,接着夜晚时敲锣打鼓声一传,全村的爱好者与空闲者便搬来自家小板凳,直奔戏场子,戏台前转眼就是黑压压一大片,把戏场围得水泄不通,有时候恐怕晚上抢不着位子,老人们就会早早前去占一天的位子,有些身手敏捷的小孩为了图好玩,三番五次地爬到会堂的窗子上,通过已经生锈了的栏杆来“赶热闹”,让父母看了哭笑不得,更奇特的是,每每看戏。总会有三五成群的大小孩偷偷地钻到后台去看演员们化妆,去看那垂于脚后跟的长发,看那新鲜的蟒袍,乌纱帽,大刀小箭等等……日子一长,对剧中人物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台上“戏骨子"们穿着红绿的戏袍,脸部画着浓浓的妆,折折回回,衣袖飞舞,瞧!女主角们步覆曼妙,款款上台,水袖一甩,两个眼珠子一转,咿咿呀呀地唱起来,演的有悬念,有起伏,扣人心弦,使观众们不禁一次次拍手叫好,陶醉其中,就如着魔一般。
念·敲肉羹
不知你们曾否听说缙云的一种特色小吃——敲肉羹,缙云啊,无论城乡婚庆喜宴,还是逢年过节,亲朋待客都离不开这道小吃。它是由番薯粉磨细,晒干制成的,用旺火滚过,再加上点儿香菜后,便变得色如琥珀,肉质脆嫩,一勺入口即化,所谓鲜香滑爽啊,真不输古书之称“羹者,五味调和。”啊,至于究竟味细到哪种层次,还是你亲自去品尝一次吧!
聆听故乡,念故乡,道故乡,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谢这如此美好的故乡,让我再次拥抱故乡的风光,因我是缙云人而骄傲!
我从来没有去过什么旅游胜地。没有见过漓江水的静,清,绿;没有见过张家界山的高,耸,险;没有见过故宫的辉煌;也没有赏过敦煌的神秘。在我的心目中,最美的是家乡的秋。
家乡的秋没有香山那么美,没有西湖那么秀,没有黄山那么奇,没有庐山那么峻。有的只是片片落叶。
美丽的落叶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它像一位秋天的使者,最先感觉到秋的气息。
秋像一支神奇的画笔,饱蘸寒露,一夜功夫,把碧如流水的树丛染成金浪翻滚的海洋,十分壮观。而黄叶也在一天天的衰落,凋零,最终变为落叶。每当秋风一起,便是叶黄枝枯,万木萧疏之时。
夜里刮着清爽怡人的秋风,深沉如海的夜色,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有悠长的蟋蟀的鸣声催你入眠,让人连灵魂也安静了。
在我的眼里,秋天是一个和谐安适的季节,它没有春的蜂鸣蝶舞,没有夏的蝉声阵阵,更没有冬的寒风刺骨。有的是一片片温柔的落叶落在我们的肩头。轻轻的,柔柔的,生命虽然即将结束,但它们还在努力的完成他们的最后使命。正所谓:“
走过乡间的小路,捡起一片落叶,沿主脉撒裂,左右一叠,叶柄一弯一插,手中的叶子立刻成为一个精致的玩艺儿。迎风一掷,有的穿来穿去,像燕儿飞舞,有的上上下下,像蝶儿盘旋……如果一阵小风拂过此地,会将它们带到天上,成为一朵朵吉祥的白云。
故乡的秋啊,我会把你的美永远记在心中,愿心中的故乡永远安宁和平!
我的老家“青云桥”,是一个淳朴的小镇。在我最初的记忆中,那里有凌乱的菜场、泥泞不堪的小路、杂草丛生的操场,这些画面组成了我留恋的老家。我总是希望,这里永远不要变,即使不完美,也有如同秘境一般的力量。
外公外婆在小镇上住了大半辈子,比我更熟悉也更喜欢这里的一切。外公喜欢推着双轮车,沿着山间崎岖的小路到竹林里挖笋。过年回家时,我们都是乘着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了小镇,发现路被占去大半,摆满了过年用的红纸、鞭炮和假花。这就是农村乡土的年的味道。
六年级那年,小镇上突然开始改革。菜市场被拆掉,记忆里和外婆手牵手逛菜场的场景瞬间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一片废墟。
老家门前的碎石子路也变成了水泥路。我很难过,因为留恋这里开出的蒲公英,还有那一份独特的诗意。
农村小学的操场也很快被拆,变成了塑胶跑道,散发着难闻的塑胶味。
偶然,我看到一个故事:梁思成夫妇为了保护老北京古城不被拆除,东奔西走,但还是无可奈何地看着古城被毁。梁先生愤然对北京市市长彭真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不知怎的,我竟有点同仇敌忾。我也想守住记忆中老家的一砖一瓦,但我没有梁先生的这一腔热血,只能任其发展。
半年后回老家,我震惊地发现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菜场的原址上建起了一个宽敞整洁的公园,而菜场,被移到了一个交通更方便的地方。
水泥小路边,渐渐长出了雏菊花,和水泥地面相映成趣。外公得意地说,现在水泥路就要修到竹林里去了,很方便。
操场的异味儿散了,总有学生在上面奔跑着,操场看着还是挺顺眼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的改革,都源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这个改革是中国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的必要过程,给无数的农民带来了福利。
当年梁思成先生保护古建筑,是因为人们对古建筑的肆意拆毁是蒙昧、愚蠢的,梁先生为了文化的传承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而现在,政府对小镇一切的改变,都是有组织、有规划的,我的担忧,实在是杞人忧天。
其实,我所眷恋的,并不是小镇原有的景观,而是小时候那些温馨的时光。但是,在漫漫的逐梦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总是留恋着过去,往往会看不清眼前的道路。我想我们都愿意毅然地做改变和抉择,让自己能更快地向前追去。
现在,外公、外婆和我依旧熟悉和喜欢这里的一切。外公喜欢开着电动三轮车,沿着平坦的小路到竹林里挖笋。外婆在每天晚上,和一群老伙伴到小广场上跳舞。过年回家时,我们都是开着自己的小车,小镇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路边的小店摆满了过年用的红纸、烟花、鞭炮和假花。这就是农村乡土的年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所深爱的小镇独有的味道,家的味道。
我喜欢故乡的秋天。忧伤,快乐,生气的秋天我都喜欢。她在我心里定格在最美风景。
如果说,春天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那么,秋天无疑是一个成熟的少女。
火红的枫叶,果树的硕果累累,树叶的落英缤纷。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告知着秋天的到来。
夏天的是炎热的,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而秋天又别有一番趣味。当田野染上一层层金黄,一眼望去,金色的大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成熟的庄稼也等着丰收。呀!我好像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大人物”嗯,是哪个“大人物”呢?
噢,原来是是我们可爱又梦幻的雨啊!真是粗心大意,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大人物”给忘了呢!
雨,密密的斜织着,落在人家屋顶上,果树上,如梦幻般美丽。雨,渐渐变大了,滴滴答答地窗户上,雨伞上,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就这样奇妙的产生了。
雨后的天空,一贫如洗。七色的彩虹桥挂在了天上,淡淡梦幻让人赞叹。
秋雨走了,可果树的已被风雨吹弯了腰。农田里也积满了水。哦!人们又要怪这该死的秋雨了。
故乡的冬天,有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有冰冻三尺、北风呼啸。
在故乡,冬天的夜里,当你正要进入梦乡的时候;当你睡意正浓的时候;当你正在梦中畅游的时候——风吹落了老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唯有青松正与大地一同迎接着雪花的妆扮。接着,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了、飘落了——似仙女的轻纱渐渐飘落在屋脊上、树梢上、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已结了薄冰的湖面上——一切都覆盖着一层洁白无瑕的雪屑,在夜光中晶莹闪烁。
这时,你忽的醒来了,冬日里的清晨,天色还没来得及蒙蒙亮,你睡眼惺忪的回忆着睡梦中的美景,你无限轻松的回忆着,漫天的星斗尚且还未来得及褪去,此时的雪景是那么的美,美的虚无飘渺、洁白泛着青色,你可以尽情的欣赏,不必担心会刺伤眼睛,你缓缓地走出了房间,走进了庭院,徜徉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噢!田野里、高山上激流、小溪——梦中的景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在画里吗?还是在梦中?
不,这怎么会是在梦里?梦中怎会有如此美丽的雪景呢?
雪花一刻不停的飘落着、一刻不停地飘落下来,掩盖了世间万物、即使是肮脏的泥潭也变得纯洁美丽。
故乡的冬天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