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见字如面观后感600字作文
见字如面观后感600字作文(14篇)
作为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扫描和大梳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见字如面》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一:
黄永玉口中的节目是《见字如面》。2016年,关正文和他的团队从上万封信件中,挑出近百封信,由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何冰、蒋勤勤、林更新、徐涛、张涵予等明星,通过声音表演。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每周在视频网站和黑龙江卫视播出,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黄永玉和曹禺,朗读了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信——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黄永玉给曹禺的信写于1983年3月20日,信中,59岁的黄永玉对73岁的好友、兄长曹禺的批评直截了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谁也不说不好,总说,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莎翁《马克白》里的台词: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4月2日,黄永玉收到了曹禺的回信,曹禺在信中连连称惊奇,“你指责我近三十余年的创作,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我现在正在写一个剧本,它还泥陷于几十年的烂坑里,写得太实也陈腐,仿佛只知沿着老道跋涉,不知回头是岸……”曹禺后来还郑重其事地将黄永玉的信裱起来挂在家中。
2017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二:
11月28日,网综《见字如面》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机。录制现场,林更新与何冰每人读了12封信。林更新更是表示,他为《见字如面》贡献了从艺以来最走心的节目表演。
作为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扫描和大梳理。据悉,节目组目前邀请了林更新、何冰、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等8位友情出演。众星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表示,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信件,写作时并不是为了发表,所以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真实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动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而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触手可及。
2017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三:
《见字如面》团队功课量不小,在准备时期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大扫描,初选了千余封信。
节目组从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文学馆、博物馆、文史研究机构、名人故居、民间及私人信件收藏家手中,初选出千余封信件,而最终入选的只有百封。
如此所以选出来的书信就很有戏,如同一个个好剧本。
有战国时期军队没钱没粮向家里寄信的士兵;也有曹禺、黄永玉之间的书信交流,直言批评对方的作品失去了灵魂。
归亚蕾朗读的《让他活在我的歌声里》被誉为“史上最佳放手信”。是蔡琴对前夫杨德昌突然去世的释怀放手。
还有许多令人意外的信件,像将勤勤朗读的末代皇后婉容写给末代皇妃文绣的信。格外直白可爱,感觉就像小女生在聊微信耶。
见字如面大家看了吗?有什么感想?我们看看下面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见字如面2观后感1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
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见字如面2观后感2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面对人生困境,《见字如面》并不会用套话对人进行宽慰,而是会直面现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见字如面》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一:
2016年12月29日,极具观众期待的《见字如面》合集版第一期在腾讯视频首播,节目一上线,腾讯视频的点击量就突破了500万,主话题#在此见字如面#冲至新浪微博综艺话题榜第二。去年底,谁也没有想到当《见字如面》这样一档节目横空出世的时候可以获得如此的关注与口碑。目前节目已进入冲刺阶段,近日,总导演关正文应邀在清华大学进行演讲,从做《汉字听写大会》时的纯电视人,到现在踏入网台联动的模式,关正文有了新的感悟——市场是个好东西。
谈背后历程
提案受阻
百分之七十的观众在互联网上,这是关正文要去的理由。去年,当关正文拿着《见字如面》的方案去腾讯视频总部时,包括腾讯总部的领导、深圳前来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现场四十多人听关正文诉说《见字如面》的构思。“大家听完特别兴奋”,关正文回忆,当时节目在腾讯内部有个评价。“他们四十多人有一个不记名投票方式,这个投票方式以20分为满分,我说完了我就出去,人家自己评议投票,出来跟我说这个节目的方案得到了19.5分。”
当时,所有做内容、判断内容的管理人员都说关正文这个节目是一个很好、很有价值的节目,但当他提出希望和腾讯联合投资时,才得知腾讯要出钱需经过另外两个部门——流量评估部和广告部。关正文坦言,当《见字如面》走进流量评估部时评价推测的数据每单集大概产生20万的点击量。“20万!20万在整个互联网视频传播上基本上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所以不管内容群体如何喜欢这样一个构思,他们也没有办法再往前迈一步,而且这个评估没有太多广告价值,没有办法运营。”
联合卫视
关正文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虽然提案在腾讯受阻,但是自己仍然很有信心。“不是因为情怀,不是因为坚守”,在关正文看来,只要《见字如面》这个节目认真去做,效果一定会合乎团队的预期,也一定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另外,关正文也坦言,这件事情如果不做出来它的市场价值就永远无从验证。
而后,关正文与他的《见字如面》和黑龙江卫视一拍即合。“黑龙江说非常喜欢这档节目,他们当时的做法也感动了我,他们说我们要投,但是我们有个问题,我们所有季播的节目已经完成的广告销售最多不超过500万元,在整个电视节目广告市场份额里500万元顶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们只有这些,我们卖不过这个价钱去。”
而当时睿智的关正文也萌生了新的想法。“我说可以换一个思路,我们一起去征战互联网。你作为这个项目的投资人,如果我们在互联网上有收益,我们俩一起奋斗。”由此,关正文正式开启了《见字如面》的制作。
一鸣惊人
当关正文12月初开始试放第一集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天晚上所有的预想都成了现实。“互联网非常可爱,在腾讯上线开始播出,立刻就是20万点击,然后是40万,我们跟腾讯朋友通电话,现在已经是你当初评估的翻倍了,结果第二天突破100万点击,然后人际的传播效应开始形成。”关正文告诉记者,腾讯是一个纯市场性的平台,当这个节目品种呈现出了它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的时候,市场机制立刻被启动。“没有人在意我们曾经出过什么评价、我现在是不是证明我错或者对,所有的市场资源就开始倾斜性的向这个节目投放。”
对于市场资源的倾斜,关正文举例称,比如一个视频网站某一个品种之所以产生高的点击量,是有开机画面引导、有竞选画面大图引导,分类里面又有图片引导,大图小图等等。这些引导系统决定了点击量,而这个引导系统在腾讯是一刻千金的。“腾讯一次性拿出6000多万价值的推送资源给了《见字如面》,市场真是个好东西,截止到上周我们单一合辑节目在互联网上点击超过4000万,我们的单曲在腾讯端,张国立和曹禺先生的往来信大概是2400多万,王帆读的那封信1300多万,这些实际上是我们现在传媒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力量和结果。”
谈互联网
互联网传播处于阶段性
在关正文看来,实际上现在整个内容生产产业的市场化步骤、市场化价值,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还需要新一代人不断去改革、推进、扭转。“事后我们跟腾讯的朋友交流,为什么当初会给出20万点击这样一个评估?腾讯的朋友说他们也很无奈,互联网就这样,互联网没文化,互联网只要娱乐、只要碎片化。”关正文说,事实证明不是如此。
对于互联网传播,关正文坦言,目前还处于阶段性,“我们首先要承认互联网传播在中国确实是具有内容意义上的特殊性,它确实给内容生产和传播带来了此前没有的空间,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事实,这只是阶段性的,我们要有一个更大范围的参照系。”关正文说,“很多人都在说网剧、网综、网感、网红,如果我们的视野稍微打开一点,你就会发现特别奇怪,因为这件事情在全世界、在欧洲、在美国没有人说网剧的概念,没有人说网综的概念。”
关正文举例说,《权力的游戏》在美国就是HBO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媒体剧,它通过传统媒体传播,在中国通过网络传播。“这是网剧吗,它是媒体剧,还有《纸牌屋》,人类社会只分好剧烂剧,不分网剧传统剧,或是什么网大。”在关正文看来,互联网平台对于传统媒体本质上是一个技术替代、也是一次技术革命,但这样的本质同时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带来内容的革命。“好戏就是好戏,好节目就是好节目。”
谈代际误读
阻碍互联网传播认知
在关正文看来,80后、90后、00后是中国人都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弄得好像每十年产生出来的人品种都不一样、精神特质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全世界都没有80后、90后的概念,只有咱们有。”关正文说,正是这样的误读,阻碍了我们对互联网传播的认知。“我后来跟腾讯的朋友说起起初20万点击评估,他们说没办法,大数据会告诉我们谁会被吸引过去。”
关正文坦言,大数据不过是一个我们刚刚开始使用、刚刚开始在学习掌握分析的工具,而在大数据里边指出最广大人群习惯消费的舒适区,这样的节目会火、会有人爱看,结论过于简单。“鱼香肉丝是所有饭馆里卖得最多、最经常的,于是所有人就只能吃鱼香肉丝,所有人看到的网综也好、网剧也好,都有一种非常高的同质化和趋同化,因为有大数据,大数据告诉你哪样舒服,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从中辨认舒适区里不舒服的人,那些人需要什么,那些人是多大的人群,其实大数据也没有办法辨认现在这些人对这些品种有多么的不满,因为大数据得一直供着。”
清华演讲经典语录
你的电影票房高,甭管你拍成什么样,你都是英雄,但实际上这是个经济英雄。
一个人他自己直接的经验永远是有限的,于是他要借助他人的经验,这个是我们读书的根本目的。
文化类电视节目这个归类方式本身就是荒诞的,这个荒诞我们自己是直接亲历者。2013年的时候我们推出《汉字听写大会》,它拿了全国无数电视奖项,荒诞的是没有一个类别可以标注这个节目。
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二:
关正文说,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以书信为内容的《见字如面》,就是一档直面大众需求的节目。它的自身定位就是一档大众型节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观后感一:
一个演员,一个讲台,一封信。一档读信节目,录制现场只有这些,却格外纯粹精致,收获了现场观众最由衷的掌声和喝彩声。
11月28日,这档名为《见字如面》、号称纯美网综的节目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机。
这是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这档新颖的节目由成功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的实力文化,联合黑龙江卫视和环球网等共同制作。
《见字如面》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人称“文化顽主”的关正文,继玩转汉字和成语之后,这次又将目光聚焦在书信上。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也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节目总导演
这一回,“文化顽主”带领他麾下这支国内顶尖的文化节目制作团队,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扫描和大梳理,开始了在书信文化领域新的征程。
关正文说,这档节目绝不是为了怀旧——尽管在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的今天,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肯定会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而是为了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让更多人的知道。
本季节目邀请了林更新、何冰、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等8位友情出演。记者了解到,所有明星都是抱着热衷文化传播的公益心参加节目录制。
他们用声音扮演那些写信人,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节目开机发布会上,由左二起,分别是人大家书博物馆馆长张丁、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环球网副总经理兼总编辑朱研、黑龙江卫视节目部副主杨巍
关正文介绍,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信件,写作时并不是为了发表,所以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真实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动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而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触手可及。
参加第一天节目录制的是当红小生林更新和实力演员何冰。对于这档全新的节目,他俩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每人足足读了12封信。林更新更是表示,他为《见字如面》贡献了从艺以来最走心的节目表演。
林更新深情读信
开机当天,还举办了新闻发布会,环球网副总经理兼总编辑朱研、黑龙江卫视节目部副主编杨巍,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馆长张丁,演员何冰、林更新与节目总导演关正文一起出席了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媒体参加的开机发布会。
据悉,共有一百余封经过精心挑选的书信陆续在《见字如面》被朗读。
2017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观后感二:
很多来自名人或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的私人信件,携带的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及社会风貌,可以为人们带来超越虚构故事的更加真切的认知效果,并进一步带来与真实人物直接交流的文化享受。
显然,以书信为内容的《见字如面》,就是这样一档直面大众需求的节目。它的自身定位就是一档大众型节目。
关正文认定并有信心这档节目在互联网会有高的点击率,在电视上播出时,会拿到超高的收视率,《中国成语大会》超过2000万的点击量,《见字如面》要谋求的目标比这要高得多。
现场观众的反应证明,关正文气势如虹,并非狂妄。那些发自如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欢呼声和投入聆听的表情,以及那些不知不觉闪出的泪花,让记者在录制现场明显感受了节目的大众感染力。
现场看过实力文化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节目的观众就纷纷表示,这档节目很可能会像那两档“国民文化节目”,引发亿万受众广泛热议。
2017年见字如面何冰观后感
11月28日,网综《见字如面》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机。录制现场,林更新与何冰每人读了12封信。林更新更是表示,他为《见字如面》贡献了从艺以来最走心的节目表演。
作为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扫描和大梳理。据悉,节目组目前邀请了林更新、何冰、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等8位友情出演。众星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表示,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信件,写作时并不是为了发表,所以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真实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动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而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触手可及。
据悉,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
关正文表示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秦国将士的家书,末代皇后婉容写给末代皇妃文绣的信都在其中
面对节目组的设置,林更新喊话这是他从艺以来最认真最走心的一档节目。他表示:“以前参加节目只要带肉体过去就行,参加《见字如面》,必须肉体和灵魂同行。”
录制现场,何冰用绝对专业的表现,震撼全场。据悉,从不参加任何综艺节目的他,看到《见字如面》的节目形态,立马决定参加。如何拿捏每一封信的表演尺度,对他这样的老戏骨都是新的挑战。他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它。
2017年见字如面何冰观后感
何冰曾在节目上读过蔡春猪(畅销书《爸爸爱喜禾》的作者)写给自闭症儿子喜禾的信《那天,你被诊断为自闭症》。这段很感人,有WiFi的可以看看
何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一度是拒绝读这封信的,因为太难读了,处理不好蔡春猪那种“难过到极致的戏谑”反而会糟蹋人家的信:
何冰:“我说这封信太难读了。蔡春猪很爱他的儿子,因为我也有孩子,你想想孩子得了这个病,做父母是很能体会的,可是他写信的时候,是用非常戏谑的口吻写的,他把那个很悲伤的心情尽可能地掩藏,可是你还是能看得出来。 我觉得他是难过到头了,就用了一些很痞的话,但我知道,他不那么写就写不下去了,就只能把这个事写得好像厚着脸皮说,特无所谓,但实际上那真是往心里扎。”
正是因为懂得了这种痛苦的故作戏谑,何冰怕糟蹋了这封信,也会很微妙地觉得不愿意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从信中领会到的痛。
最后还是读出来了。
他的情感随着书信起伏,读到蔡春猪带儿子去医院检查的段落,“书上写每打一个勾,都是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何冰也随着哽咽。
书信里五味杂陈,何冰克制着情绪来读,是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书信里平复下来后语句中又不时插几句玩笑话,设想起孩子以后追女孩子的样子,苦难中更是乐观坚强。
看演员不同的读信方式也能看出他们的表演习惯来,比如《朗读者》最新一期的徐静蕾和王千源,都是演惯了生活戏的,就会不自觉地在朗读时改一些词。
2017年见字如面何冰观后感
天天求仁求义,老惦记着教育百姓的,是当官的心思,天天求财求利,老害怕受苦受穷的,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您凭什么拿当官的路数,批评我一个平头百姓呢?
——关正文译、何冰朗读版《报孙会宗书》
“你们这个节目让我有一种很大的陌生感。”黄永玉开门见山地对导演关正文说。
黄永玉口中的节目是《见字如面》。2016年,关正文和他的团队从上万封信件中,挑出近百封信,由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何冰、蒋勤勤、林更新、徐涛、张涵予等明星,通过声音表演。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每周在视频网站和黑龙江卫视播出,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黄永玉和曹禺,朗读了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信——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黄永玉给曹禺的信写于1983年3月20日,信中,59岁的黄永玉对73岁的好友、兄长曹禺的批评直截了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谁也不说不好,总说,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莎翁《马克白》里的台词: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4月2日,黄永玉收到了曹禺的回信,曹禺在信中连连称惊奇,“你指责我近三十余年的创作,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我现在正在写一个剧本,它还泥陷于几十年的烂坑里,写得太实也陈腐,仿佛只知沿着老道跋涉,不知回头是岸……”曹禺后来还郑重其事地将黄永玉的信裱起来挂在家中。
2016年12月29日,《见字如面》第一期,视频网站点击量2000万次。黄永玉也看到了,他主动邀请关正文和张国立来家中做客。
“这事你还要记仇?”
见面那天,关正文、张国立和黄永玉,从下午三点多一直聊到晚上八九点。黄永玉家里有十几条狗,好多只猫,他端着点心,靠在沙发上吃,三四只猫都跑到他身上来,抢盘里的点心,黄永玉也不在意。
给曹禺的那封信,起初真在抽屉里搁了好几天,后来黄永玉觉得,不管了,就送出去吧。寄出后,他对好友、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说了此事,吴祖光:“你这回完了,曹禺再也不会理你”。没想到,曹禺回了信,而且如此诚恳,一来一往两封信由此变成一段佳话,后来,这两封信被全文刊发在了《收获》杂志上。
“这在当时是少有的率真交流,在今天,这件事情同样少有。现在当官不是艺术家们努力的方向了,但更多的人可能会为金钱所累,又有几个人心在戏上呢?而且我们今天依然没有那种健康的文艺批评环境。”关正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那个下午,黄永玉反复聊起一段段关正文不知道的历史。
关正文在《见字如面》中选了一封叶君健对萧乾的批斗发言。1957年,在一个批判会上,叶君健说萧乾“崇洋媚外”。他讲了萧乾和一只猫的故事:在英国,萧乾养了一只猫,为了讨好一个英国编辑,就把这只猫送给了他,还为猫编了一个故事,说这只猫是他从中国带来的,中间还跳到海里救回了这只猫,编得很是传奇。
这件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叶君健和萧乾的关系,两人一直没恢复到过去的样子。叶君健也委屈,说那个情况下,我不站出来,肯定也得牺牲,我站出来,又没说你政治上的事,说的只是一只猫的事。
其实萧乾很挂念叶君健。萧乾后来和巴金交往多。有次,叶君健摔了,骨折,萧乾给巴金打电话,提醒巴金:你注意不要摔着。
关正文向黄永玉提起了叶君健的发言。凑巧的是,黄永玉就是那个会场的亲历者,“我也上去了,我说他(萧乾)乱搞男女关系,爱了这个爱那个……”他对关正文说。
后来,黄永玉给萧乾写了一封信,“这个事情你还要记仇吗?”他在信中对萧乾说。萧乾回信,大意是我可以不记仇,但必须是你来看我,不是我去看你。黄永玉说,那可以。黄永玉去找萧乾,两人和好如初。
与黄永玉的见面,是关正文做《见字如面》的意外之喜,他从黄永玉口中“挖”出了许多旧书信故事,计划放到第二季中。
要“最意外的那封”
关正文的个人履历中,有两个醒目的身份,一个是导演——他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导演,也是《幸运52》《非常6 1》《挑战主持人》《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创始的策划人之一;另一个身份,则跟文学有关——他曾是作家出版社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副编审、事业部主任,《民族文学》杂志社副社长。他执导的节目,因此或多或少总有些文学烙印。
关正文最初想做一档读书节目。但后来他否定了这个想法。“读书节目实际上都是用评论的方式介入的,但评论其实很难真正引导读书生活。”另一方面,文学叙事常常牵扯前后文,很难独立成章进行传播。
偶然间,他看到一个英国的阅读会《书信朗读会》(Letters live),它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在2013年发起,每年办一次,请名人们朗诵从世界各地找来的书信。最初在伦敦一间临时房屋进行,后来被搬上电视。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就朗读过“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写给友人的书信——他也曾在电影《模仿游戏》中扮演过他;《魔戒》“甘道夫”伊恩爵士,朗读过一位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印度领袖甘地写给希特勒呼吁和平的信、伊丽莎白二世写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司康饼配方、泰坦尼克号沉没前发出的电报、古巴领袖卡斯特罗写给“我的好朋友罗斯福”的信,都在朗读清单中。
这让关正文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信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具有独立传播价值,对我们来讲,是技术层面的解决。”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6年初,编剧总监张子选带领八个人,历时半年多,去各地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私人收藏家手中找信。复旦大学“中国人生活资料研究中心”成为供信重镇,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有三十多万封普通人书信,每次会推给张子选上千封,筛完一批,再推一批。
关正文有一个基本的选信配比:古代的信近四分之一,近代、现代、当代的信占四分之三,内容要多元,科学、军事、情爱、文娱、政治,都要有。
选中的信必须值得许多人看到。“我们做了些细化规定:它应该是直接打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经典历史场景的窗口;它应该是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极致状态的精彩表达;它必须有趣。”关正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名人书信公开发表的不少,关正文希望找到最让大家意外的一封。编剧总监张子选回忆,在找溥仪书信时,节目组首先找到的是溥仪的三封退位诏书,但这三封诏书都是皇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的,比较公文化,没有个人的生命形态。
追随溥仪的历史轨迹,后来他们发现了溥仪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件写于1949年7月,溥仪身为战俘流亡苏联时。信中,溥仪极为卑躬屈膝,带着乞求,表示“我最希望能居住在苏联”,并要求能加入苏联红军。这背后,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恐惧。
读信有什么好看的?《见字如面》背后的故事
关正文是电视综艺导演,也曾做过文学书刊编辑。他做的节目,总和文化有关。(节目组供图/图)
最后一封情书
一封民国时期各界人士联名为一名女死囚求情的求情信,是节目组最早选定的信件之一,打开的是民国传奇女侠施剑翘的故事。施剑翘,也是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章子怡所扮演的“宫二”的原型。
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前敌总指挥。1925年直奉大战中,施从滨兵败被俘,直系军阀孙传芳将被俘的施从滨斩首示众,暴尸三日,极尽侮辱之能事。施剑翘决意为父报仇,她先将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身上,但堂兄不肯帮忙。后来,她遇到了阎锡山的一个下属,时任谍报股长的施靖公,对方表示愿意承担此事。施剑翘于是嫁给了他,并生下两个儿子。等了十年,施靖公步步高升,报仇之事却一拖再拖,施剑翘最终与其一刀两断。在得知孙传芳寓居天津后,她只身前往,近距离枪杀了孙传芳,随后,当场散发传单自首。刺杀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各界呼吁当局予以特赦,求情信由此而来。施剑翘最终获得特赦,在北京生活多年,还当上了北京政协委员,最终死于1970年代。
“这是非常难得的人生样本,包含着中国侠士的文化和精神。”张子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封请愿书背后,又体现出一种价值转弯:“西方的法律系统和中国人情的纠结。”
在复旦教授张乐天推送的信件中,张子选曾对一组长达六十多封的往来信件感兴趣。信写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两个婚外恋情人长年互通的情书。
“那时出现这样的信特别让人奇怪,它能拧开那个年代里一扇非常怪异的门。”张子选说。但最终,在这60封信中,并不能够找到特别敏感的焦点来打开人性,通篇都很日常、琐碎,于是只好放弃。
同样是情书,著名散文家冯亦代和妻子、著名演员黄宗英两人的情书,文学性显然要高得多。黄宗英和冯亦代是黄昏恋,两人相恋时年事已高,总要分别住院,难得相聚,于是你来我往,写了五百多封情书。
《见字如面》现场,80岁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朗读了冯亦代写给黄宗英的最后一封情书——1999年,黄宗英生日前一天,病榻上的冯亦代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下了这封信。“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没有别的了……我又得去检查,虽然只有两个星期,那总是不在一块儿的,我所希望实现的,是永远永远不分离……从现实讲,我是十二万分的爱你,比爱自己更多……我得了你,用我的余生来爱你,这是我的智慧,也是我的幸福。”
拆信嘉宾、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在听完这封信后点评道,“你以为是浪漫,其实是写实”。另一位拆信嘉宾、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表示同意:“浪漫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很浓郁的生命的悲情。”
一对普通父子,来自浙江丽水的摄影家郑国强和儿子郑艺写于2010年的家书,成为为数不多入选《见字如面》的普通人书信。
儿子23岁生日时,郑国强写了这封信,开篇是:“在你四五岁的时候,你特别喜欢把小鸡鸡往插座里塞,我就用了个用完了的打火机,电了一下你的手背,从此你真的不再把小鸡鸡插进插孔里了,而是迷上了拿这个废打火机去电别人的小鸡鸡……”
张子选原本将这个很有趣味的开篇去掉了:“1980、1990年代的时候,这个器官是不轻易在文章中说出来的。”他解释。信交到导演关正文手中,他决定恢复。这个有趣的开头,很快在网络走红,顺带着激起关于亲情、理想,以及教育价值的讨论。
“你去努吧,跟你没话”
关正文常对选出来的信进行改造,这在古文书信中尤其明显。
演员何冰在节目中朗读了《报孙会宗书》。这是西汉政治家杨恽在公元前54年5月回复好友孙会宗的一封信。杨恽最知名的身份,是司马迁的外孙,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把它藏在女儿家中,正是杨恽有胆量使《史记》得见天日,公开示人。
杨恽曾官居平通侯,他生性耿直,目睹朝廷中贪赃枉法成风,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谏。后来因言获罪,被汉宣帝贬为庶人。当老百姓三年间,杨恽携妻儿在家种地、经商,还招呼四方朋友聚会,以财自慰。好友、安定郡太守孙会宗写信劝他闭门思过,不应宾客满堂,饮酒作乐,杨恽回信,嬉笑怒骂,驳斥了孙会宗,文字风格狂放不羁。结果,这封信再次给他招来横祸,杨恽最终被判腰斩。
关正文先将《报孙会宗书》非常“标题党”地改成了:《这可是大汉盛世,你去努吧,跟你没话》。接着,又以市井腔改写了这封信,只是在字幕中打出了原文,其中几段是这样的:
我位高权重的时候,也没能有所建树,推进思想建设,也没能团结广大干部,同心协力给朝廷干实事,尸位素餐的时间长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就是因为老惦记着能拿工资,贪恋权势,不愿意主动离开岗位,所以才摊上事。
……我觉得自己是犯过大错,造成过重大损失的人,当个农民,过完这辈子,就完了。所以我就带着老婆孩子天天种地、浇园子、置产业,也能给国家做点贡献。没想到,您还拿这事挤对我。
……董仲舒大师不是说过吗?天天求仁求义,老惦记着教育百姓的,是当官的心思,天天求财求利,老害怕受苦受穷的,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您凭什么拿当官的路数,批评我一个平头百姓呢?
节目中,何冰用市井腔朗读了这段文字。关正文坚持读古文一定要翻译成白话文,否则观众根本听不懂,影响情感进入。但他翻遍白话文译本,没有合适的。“几乎所有白话文译本,核心功能都是辅助你读懂原文,而不是建立它自己的阅读价值。”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见字如面》所有文言文信件的白话译本,全是关正文完成的。
“翻译”工作延续到节目播出后。节目曾朗读过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由此牵扯出陆小曼与徐志摩、前夫王庚之间的感情纠葛。王庚是高级军官,英俊潇洒,学识也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又去西点军校深造。年纪轻轻当上中将,有钱、成功。而徐志摩,不过是个潦倒诗人,不断谈恋爱,又管不住自己。节目播出,节目组在网络发起讨论:徐志摩和王庚,谁更配当“国民老公”?
截至2017年2月28日,《见字如面》共播出八期,每期平均点击率在1500万次左右。这很出乎平台方意料:在最初看到方案的时候,他们的评估结果是,单期传播不会超过20万次。但关正文并不满意,他的心理预期是:单期累计点击率超过5000万次,并对此抱有信心。
“我们得承认,《见字如面》有一定门槛,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没有一定的人文产品消费训练,是没办法感知这种节目的乐趣的。另一方面,现在的全民教育水平,实际上是前所未有地普遍提高了。”关正文说
太白贤弟: 见字如面。
昨日家童已将你书信并诗集送上,见后深有感慨,特写此信,聊表谢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实属佳句,让愚兄忆起当年征蓬入大漠的边塞往事,遂写下一句小有意境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之事令人振奋,览大漠同日月争辉,风猎猎兮将士舞戈,你我若能同戍边关,提携玉龙,杀敌千里,当无愧男儿七尺之躯矣。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读此句,倒让我想起了咱们寄情山水的日子,你忘了吗?富春江上同钓鱼,明月下共赏花,元宵佳节,众人忙着看灯,你我却在家中品评美酒!哈哈!女儿红一坛坛摆上,你我纵论天下!由盘古轩辕到武帝,由三分天下到鼎定乾坤,好不乐哉!唉,也不怕你笑话,我甚想你的鲈鱼宴,至今一闻酒味,就想起你的鱼来了呢!但是,你我何时再见? 听说杜甫贤弟日前与你相见,至今还在你那里吗?你要转告他,酒多无益,让他多去野外散散步,说不准会有灵感突现,写出一篇美文佳作来。
旦夕祸福不可测。自半年前偶染微恙,现在仍觉病体沉重,连笔也握不得了!幸好有你的诗集,兴趣来时,品读一二,亦是人生乐事! 现在窗外秋色渐浓,枯叶飞舞不止,夕阳西下,雁已南归。若能鸿雁载我,就到你处去了。不知是年老了,还是怎么,一忆起你我往事,就怅然若失,禁不住老泪纵横。我这把老骨头,再不能行万里路,游九州河山了!我心系之,托你替我走遍,了我半生心愿! 雨下起来了,大约大去之日不远矣。当铭记,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当常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愚兄摩诘 天宝三年九月初三满分点解密: 1.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本文以书信的形式为文,体裁新颖;另外作者借用想象的手法,借唐代诗人王维之口直接与诗人李白对话,语言符合历史特点,符合诗人身份,可谓构思巧妙。 2.情感真切,语言生动。真切的语言,恰当的环境烘托,古诗名句的引用,三者结合,巧妙地表达了王维与李白真挚的友情。 3.骈散相间,富有文采。本文骈散结合,适当运用文言词汇,恰当引用古诗句,写得流畅自如,足见小作者丰富的积累和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
我不知道,我和你的人生会不会有交点,哪怕只是一个直角的顶点。也许,可能永远都是平行线。但我想说的是,见字如面。
喜欢你的文章,喜欢你的语言,不知道为什么,对于你,我总有一种亲近感。觉得你成熟,稳重,睿智。我不知道怎样表达那份情愫,但它切切实实的存在我的心里。
看你的文字,都觉得心里踏实。那真是一种极度奢侈的享受,我沐浴在其中,不知归路。
我也幻想过,你在真实世界中的样子,但想来想去,也没有大致的轮廓,只有一颗细致入微的心和满载智慧和学富的大脑。也许你很深邃,是我望不到底的深水。即使风过也无痕,不起涟漪,平静如初,能容纳百川。
也曾期待过,与你的邂逅,将以什么方式开始,又以什么模样结束?也失落的想过,茫茫人海,你我相遇的概率,到底还是很渺小的,或许,以一辈子的时间用来碰面,都不足。那么,我可以请求老天让我下世为男么?继续寻觅你的踪迹。我们说好,不见不散好么?这一世若无缘相见,下一世定要和你把酒对盏,彼此谈天。
看过一篇作文,名为《双生花》,觉得在尘世中,寻到理解自己的人真的很难。她有自己的影子,彼此志同道合,心照不宣。
你对于我,就是这么的一个存在。
在人世生活了十几年,多少人曾在生命中留存过,相处过,但都是曲终人散。彼此都只是对方的过客,不曾留下浓墨重彩。而你,不同,虽然我们不曾谋面,但你对于我来说,却似故人,只叹相识恨晚。
是不是会有一天,在哪个转角,我们不期而遇,短暂的擦肩,彼此形同陌路?我想,或许我会用特异的感知,发现你身上的流淌的熟悉感。
如果没有可能,请记住,见字如面。我会珍藏着这段过往,直到入土为安。下一世,再见。
尽管手写书信的时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见字如面》仿佛文化界的一股清流,将书信最纯粹的一面展现在了大众面前。带领的观众重新温习书信里不为人知的感动与记忆。《见字如面》以书信的方式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书信的那份情愫。
节目入选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封信,不分时代、人物,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中国各个阶段。从春秋到民国,一直到现在,人性的善恶交织,时代的重檐迭荡,在书信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季的《见字如面》邀请了娱乐圈的诸多明星,例如林更新、张国立等人,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各大媒体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把信件一封封读出来。这些信件里饱含着太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当每读一封信是,我都感觉是在重温一个历史场景,使自己置身其中,国破家亡、羁旅悲愁、盛世王朝一一通过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当时的社会气象以及历史人物,仿佛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一大成就之一,守住传统,匠心以成。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里,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太多太多的生活时间,书信仿佛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这样一、一档的综艺节目,仿佛又唤起了我对书信的热爱。心急的我立马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书信仿佛就是通往心灵的快递列车。每当落笔写信,或者读信,都能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情感之中不能自拔。
书信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嬉笑欢腾,但它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打开人们的心灵。
我爱《见字如面》,更爱书信。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无疑是带着些冒险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节目中以拆信为表、窥探家庭丑闻为实的做法,《见字》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读信人不仅有时下热俏的鲜肉林更新,也有演艺界的泰山北斗张国立、归亚蕾老师等。
根据撰信者真实身份的不同,读信人的选择也兼顾了性格、年龄等考量。另一边,因着信件年代久远,节目组还将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准确又保留意蕴的白话翻译,观众理解方便,也更易将思绪沉浸在信件诠释的过程中。而在第二现场,还有主持人翟毓红与杨雨、许子东两位文化嘉宾进行对谈,分享信件由来或解读深层涵义。这么看,倒有些《锵锵三人行》的意思。
说起《锵锵》,儿时最爱看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三大才子指天说地、谈笑风生,而今再见许老,脾气稍敛,但论事更为透彻直接。许是担心审核问题,主持人小翟与杨雨总是强加打断,观众与许老皆未能尽兴,十分可惜。另一位嘉宾杨雨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对纳兰容若偏爱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学者,解读时除偶尔掉书袋外,总不免将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于此,有观众戏称道:“杨雨读了很多书,而许子东读明白了很多书。”也是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静深沉的第一读信讲台,混搭着嘈杂急切的第二抒发现场,总归显得突兀。毕竟节目初衷,不过也是为了交待一句:我们总说得太多,却察觉不到想得太少。
尽管第二现场略有缺憾,但读信现场却是诚意满满。三期里,个人最喜欢何冰和归亚蕾老师的演绎。何冰其人,二度摘得中国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表演功底自然不容多说,但令我讶异的是,他打动我的并非慷慨激昂的情绪张力,而是在诠释一封由普通父亲撰写、以表达为子前途担忧的家书时,那份面对孩子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真切。那封信的名字叫《其实爸妈也是装的》,拿捏“装”,多一分则油滑,少一分便拘束,幸而是何冰,让“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显得并不那么生硬、悲戚。
三期节目里,我曾为两封信落过泪,一封是萧红在临终前写给弟弟的《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另一封是张晓风作为母亲写给全社会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而两封信的演绎者,都是归亚蕾老师。此处,原谅我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她声音的力量,只得截取她读张晓风的片段,让大家聊以感受。
如今,《见字如面》在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3了,但我深知,与其他消费着颜值、笑料、绯闻的节目相比,《见字》注定只能是小众的狂欢。可我却期望它能撑得久一点,有第二季、第三季,有更多的人知道它,愿意停下小驻,并被它打动。笺短情长,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我曾多次幻想未来的我是什么样子的,是医生?是公司职员?是老师?无数次的对自己说,要是我已经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了那该多好。我也曾幻想着看见未来的我,和未来的我对话。
夜色朦胧,皎洁的月光洒进了我的房间,睡梦中,好像有人在拍着我头,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又揉揉我的眼睛,睁大了仔细一看,真的跟我一模一样,我楞了几秒,问:“你是?”她笑了笑,说道:“我?我不就是你咯。你不会连你自己都不认识了吧?”我自言自语道:“我?不会吧?有鬼?”她有点气愤的说:“什么鬼,我是未来的你!”“未来的我。”我小声嘟哝道。
“既然你是未来的我,那我问你,我考取了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又做了什么职业?……”我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给她。可是她却只给了我两个字:“秘密。”“你…。怎么能这样呢?”我无奈得看着她。“可是我很想知道,你就告诉我把。”我用哀求的眼神直勾勾的看着她。她依旧很淡定的说:“你知道了以后呢?”“当然是要……”一时间我却无言以对。“看吧,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知道了以后有什么用呢?”她语重心长得跟我说,“其实,你不需要知道我现在的情况,因为你会经历以后的一切,那会是充满挑战的,如果我就这样跟你说了,你以后的生活会没有乐趣,你会就此而变得颓废也说不定。”
可是,我还是不想罢休,接着说:“那你告诉我之后,我就当没听过,还是会好好读书的,行不行?”“你觉得你真的能做到么,人的心理总是会不一样了,因为你知道了你以后的生活,当你想偷懒时就成了你安慰自己的借口,当你想认真学习时成了你的绊脚石,它会成为你心里的疙瘩,很难当它没有发生过。”她用真挚的眼神看着我。
我依靠在床头,思忖着她的话,心里又冒出一个念头,我轻声地对她说:“那我有么有潜力?我有没有这个可能有好的成就?”我望着她,等待着她的答复。“其实,潜力每个人都有,这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好的成就不是靠吹出来的,用嘴巴吹谁都会,重要的是看谁会用手做。信心是靠自己激发出来的,只要你对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和自信,那么不要去管别人的看法,相信自己,你就是有潜力的,你的硕大成果就在不远处向你挥手。”她再一次地教育了我一遍。正当我思索着她的话,再抬头,她已经不见了。
“叮铃铃……”伴随着闹钟声响,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房间,我这才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原来我昨天做了一个很美的梦,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和未来的我对话,既神奇又觉得是那么的真实,我觉得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的未来由我来主导。
“想乘坐时光机,多年以后的我可爱依旧,怀里的小小熊换作了你……”我看着手机里这段小清新的文字,不禁闭上了眼,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突然,一个震动使我晕了过去,当我醒来时,发现周围如同被大雾包围一样,全是白茫茫一片,我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远处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靠近,越来越近了,我终于看清她了,是一个穿着休闲,外貌清纯的一位小阿姨。
“你好,请问你是谁呀?”我满脸的疑惑,那个阿姨微笑着说:“我就是未来的你呀。”“那这里是哪里?我们又怎么会相遇呢……”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我的脑子里蹦出,那个阿姨,哦,不对,未来的我向我解释道:“这是时空转换站,我们之所以会相遇,是因为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并和你好好谈一谈。”
好奇心促使我问道:“什么事呀?”未来的我突然换了一副样子,严肃地对我说:“你现在的梦想是当作家对吧?”“嗯,怎么了?”我更疑惑了。“那我告诉你,我现在就是一名作家,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命运被改变的话,请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每一次投稿的机会,在这成为作家的途中,我经历过太多的挫折,被别人瞧不起,甚至语言攻击,每一次的作品都石沉大海,修改过无数次的文章,在别人眼里也可能一文不值,但你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好好写作,写作这件事带给我很多乐趣,再苦的路我也走了下来,请你一定要坚持!”未来的我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我点了点头,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加油的,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未来的我对我笑了笑,然后转身离开了,那背影越来越小,这个封闭的空间装载着我的梦想和未来……
突然,一道闪光闪过,我又回到了家,手里依旧捧着手机,看着“想乘坐时光机,多年以后的我可爱依旧,怀里的小小熊换作了你……”这段怀揣梦想未来和远方的文字。
我的理想像满天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有时想当个画家,有时想当个老师,还有时想当个舞蹈家。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未来的我拔打时光电话,叮叮叮,叮叮叮,电话接通了,我惊喜地握着电话:“喂,你是盖梓涵吗?”我兴奋地问。“是,听得出,你是小盖梓涵。你是不是想知道未来的你是干什么的?”我焦急地说:“想,当然想了。”“那好,你就听我介绍一下:未来的你,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在你多项发明中,变幻衣裳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深受人们喜爱。”
“冬天穿得像个大棉花包,夏天热得让人不想穿衣服。这个问题很让人烦恼,你发明的变幻衣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寒冷的冬天穿上它既轻巧又暖和,炎热的夏天穿上它顿时感觉很凉爽,变幻衣的样式有很多种。可是是马夹、背心、短裙,短裤,它也可以随时随地变换颜色。今天,你想穿红色的,它就会变成红色的,明天你想穿黄色的,它就会变成黄色的。你想穿彩色的,它就会变成彩色的。这说这种衣服像不像变色龙?”听到这里我不禁拍手叫道:“好!好!”
未来世界真让人羡慕呀!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独自一人乘飞机去看望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没想到竟买错了机票,搭错了班机,坐上了通往未来的航班。
大约过了6个小时,飞机到站了。一下飞机我就十分纳闷,这是哪儿呀?旁边的一位女士告诉我,这是16年后的今天。这可糟了!虽然焦急,我也只好先找了一家宾馆住下。
闲着没事,我打开电视;电视中正播放着“快乐唱起歌”的节目,只听主持人介绍自己:“我叫徐枫媛……”什么?徐枫媛?和我同名同姓,再一看,她长得确实和我长得很像。电视中怎么会有我呢?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我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
这时候,主持人正在台下休息。我问她:“你是叫徐枫媛吗?”她看见也我十分惊讶,问:“你怎么会在这里?”
经过一番交谈,我才明白,她就是16年后的我,我很惊奇:“我连上课回答问题都吓得脸红,现在怎么会当上主持人呢?”
16年后的我说:“你怎么不会当上主持人呢?自从你知道自己胆小的缺点后,便努力锻炼自己,上中学的时候你就是学校的文艺部长,经常上台演讲、表演。经过努力,你被哈佛大学文艺系免费录取。经过4年的学习,你掌握了英语、日语、韩语。后来又被中央电视台看中,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
听了她的话,我十分高兴。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没想到竟然梦想成真,真不可思议。
她的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原来只有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就能够成功啊!我的心里充满了激情,当即乘飞机回到了家里。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能力和胆量,取得了一个有一个进步。每每静下心来,16年后的我就浮现在我眼前。虽然我俩只有16年后才能见面,可她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会向着她指引的方向努力冲刺的!
2017年12月23日的下午,烘着暖暖的冬阳,我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题记
今天,突发奇想,想给自己写封信,写给未来的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提笔写字了,现在也是如此,键盘哗啦啦地敲打着文字,也敲打着我今天的心情。
人的一生大多都在坎坎坷坷与平平顺顺中行走,我是个例外,例外的有些离谱,走完的半生竟然没什么波澜起伏,平静的似一面镜子。也许,我不太在意生活给予我多少,我想要的就是这种自然而然的安静。
敲下这些文字,我不知道我所说的未来是多久,我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还是否会这样的一帆风顺。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一切随缘,岁月的长河,自有摆渡我的人。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再次打开这封信,应该是迟暮之年了。那时候,年老的我,带上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念着,然后望着窗外和今天一样的阳光,让心情发呆一会儿。
敲完文字,附上一张年轻的照片,向未来的自己炫耀。和自己窃窃私语一会儿,告诉未来的自己,曾经的我,也在年轻的路上走过。那时候,我一定会照着镜子,拿着照片,问自己:这还是我吗?
半辈子的无所作为,在平和的心态中,我不知道该记下些什么给未来的自己。既然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那么就让我胡乱地敲下这些文字,就当是一篇日记留给自己吧。
或许,那时候我已不记得曾经发生过什么,不记得就不记得吧,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就这么坦坦然的活过一生,何尝不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呢?
想对自己说,漫长的光阴其实真得不算漫长,只不过是年轻的心在作祟而已。人过中年,日子都是掰着手指来过的。曾经的四季更迭,在未来却是屈指可数的日子。
那时候,我会问自己:还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吗?还会委屈自己吗?我想,未来的我一定会笑呵呵地说:我只在意我余下的时光该怎么过了。如果每一天都能在阳光下发呆,打盹儿,就足够了。
我相信,现在的我,也许离死亡有些遥远,从未认真去想过。将来也一样,等我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我依旧会对未来的自己说:生死是自然法则,没什么可怕的,只不过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罢了。
正如我喜欢阳光,喜欢蓝天,所以我希望未来的我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窗外依旧阳光灿烂,心情依旧蔚蓝晴朗。
如此,就好!
信尾,我祝现在的我一切安好,祝未来的自己,更加洒脱。
2017.12.23
16:0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