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个有趣的实验作文800字

一个有趣的实验作文800字(20篇)

篇1:一个有趣的实验

那天,我从书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把糖水洒到地上,浇成一个字,蚂蚁就会爬到上面喝糖水,过一会儿,等字上都爬满了蚂蚁,那就像真的写了一个毛笔字一样了。

我觉得这个实验非常新奇,决定试一试。便拿着糖水在公园的土地旁开始洒糖水。我本想浇一句话的,但又怕公园里的小蚂蚁不够,所以在每条有泥巴的小路入口处都浇上三个字:你好(和一爱心图)。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踱步在两条路口之间。一分钟,两分钟,我不耐烦地盯着字。仔细点,再仔细点,看!一只蚂蚁!有一只!不过小蚂蚁在字上转了几圈又回去了,它要去哪里?我认真地观察着。啊!它爬到泥土堆里去了!它是不想喝了还是去通告朋友了呢?我急得连大气都不敢出。过了五分钟,我又来看,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啊,一共二十六只小蚂蚁,正陆陆续续地在字里爬呢!字上还停了几只苍蝇,既然它不请自来,那我当然欢迎。

太阳落山时,正像书上说的,字上爬满了蚂蚁……

篇2:一个有趣的实验

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水的进化。我准备了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一杯水和一个铁架子。

实验开始了,我先打开酒精的灯帽,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看着火苗在翩翩起舞,我的心一下子紧缩起来,眼睛一眨也不炸的盯着火苗。然后取出杯中的一滴水,滴在明净的玻璃上,再在玻璃上轻轻倒扣一个小烧杯放在酒精灯商烘。小烧杯内核玻璃上留下了什么呢?只过了一会,奇迹出现了!小烧杯内一团雾气,杯壁还占满了小水珠。玻璃上流下的就是水里的杂质,但玻璃却安然无恙,丝毫没有损坏。最后我盖上灯帽灭火。

这个实验说明自然水域里的水是不纯净的,不除去里面的泥沙杂志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就不能饮用,要除去这些都你比须经过净化处理。

篇3: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石头放入装有沙子、水的大杯子里。,王老师小心翼翼拿起一块石头,又小心翼翼的放入水中,水溢出来了,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石头落在沙子上就像一座座雕堡。

王老师问我们发现了什么启示?告诉她,我见许多同学都举手了,我便想着。一会儿,我就想到了,我们从生下来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犹如那什么也没装的大杯子,后来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将人生的杯子注满大石头,石头是一个大局,等大局已定时再注意细节也就是那些沙子,然后杯子就装满了。人生难道不是犹如那个杯子的实验吗?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于是我举起了右手。

张莹潇被老师点到,她说得不错,老师表扬了她,终于轮到我了,我艰难的站起来,好象困难的清除人生的污秽,我洪亮也说:“人生就像一个杯子,需要不断地累积才能将杯子装满。”可能我讲得太难懂了,同学们一个也没表态,只有老师说我讲得好,老师又让我重复了一遍,这时同学们也鼓起了掌。

“人生就像一个杯子,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将杯子装满。”这句话给了我多少的动力啊,让我更加热爱人生。

篇4: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们在作文课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名字叫:“水的张力”。 上课了,王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水的张力’”。接着王老师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一个杯子、38个硬币和一盆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用这三样东西怎么做实验呢?”有的说:“是把硬币放进水里吧!”还有的说:“这三样东西根本做不了什么实验。”

不知怎么的,我心里有点小激动呢! 过了一会儿,王老师高兴地说:“实验开始了!”,同学们马上争先恐后地挤过来,团团围住。王老师首先拿来了一个透明的杯子,然后把盆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再拿了一枚硬币,把硬币小心翼翼地贴着杯沿,然后轻轻一推,硬币像一片花瓣从天空中慢慢飘到水里。我很纳闷,情不自禁地说:“怎么水面不溢出来呢?”王老师笑而不答,好像是想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王老师又继续放了一些硬币,直到二十多个硬币的时候。突然停止了,王老师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如果我接着往水杯里放硬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同学们有的说:“肯定会溢出来。”有的说:“可能会溢出来。”还有的同学更可气,竟然起哄地说:“那就把硬币全放进去吧!”王老师听了不但没生气,而且接着往里面放硬币,此时的水面稍微上升了1-2毫米。有的同学还是认为不会溢出来。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试了几遍,水面越来越高,当放到27个的时候水竟然溢出来了!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再三问老师。终于,老师揭开了里面的奥秘。原来水是有张力的,当硬币放的少时,张力没有破坏,水便没有溢出来;当硬币放的多时,水的张力被破坏,同时硬币占据了杯子里面水的空间,水就溢出来了。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懂得了:凡事不能够听别人的,要勇于实践,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有收获。

篇5:一个有趣的实验

这一学期中,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准备物品:一块手帕,一碗掺有70%酒精的水,一个打火机。

开始做实验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屏住了呼吸,教室里面鸦雀无声,大家紧盯着老师的手,只见老师将手帕放入碗内,浸泡约3分钟。3分钟后,老师将手帕捞起,并用打火机点燃。火苗迅速往上窜。老师说这手帕不会被烧坏。什么?不会被烧坏?大家都不相信。过了10秒钟后,教师将火吹灭,让我们看手帕,哇!真的没有被烧坏!同学都很好奇。最后老师揭开了谜底:手帕之所以不会被火烧坏,是因为碗中还有30%的水,水和火可以互相抵消。

原来如此!

篇6:一个有趣的实验

上午,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不断上浮的鸡蛋。刚看到这个实验,我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鸡蛋?会上浮?不太可能吧?带着疑问,我准备好材料,开始做试验。

我先接了一大杯水,从冰箱里拿了个鸡蛋,小心地把它放进了玻璃杯,生怕它破了,摔了,真是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又用勺子舀了一大勺盐,“刺啦”一声全撒在玻璃杯里,使劲地搅拌起来。我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杯子,“咚咚叮叮”地搅拌起来。我摇得太使劲了,在水中形成了巨大的漩涡,鸡蛋也不由自主地向上旋转起来,我有点得意,以为快要成功了,手不禁停止了搅拌,谁知我一停下来,鸡蛋就停止了上升,跳芭蕾一样转了下来,随着轻轻一声“咚”,鸡蛋安稳地回到了杯底。

我又把鸡蛋和盐水倒在一个瓷碗里,又加了两大勺盐,再次“叮叮咚咚”地使劲搅拌,可任凭我使出十八般武艺,人家就是仨字儿——不上来。 我心灰意冷,这时候,妈妈走了过来,看了看,轻轻地笑了一笑便离开了,这使我更加灰心,坐了一会儿,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看了看,结果——成功了!

我欢呼雀跃,问妈妈:“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啊?”妈妈回答:“生鸡蛋放入水中,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鸡蛋会沉在杯底;加入盐后,盐的密度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就浮了上来。” 原来浮力这么神奇呀,我喜欢做实验!

篇7: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来到课堂,说:“今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拿来了两半鸡蛋壳,一个口朝上,一个品朝下,老师拿了一支铅笔,用铅笔直对着口朝上的蛋壳落下来,一下、二下蛋壳就已经碎了;然后老师用铅笔落到口朝下的蛋壳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最后用了十二下才打碎。老师问我们谁知道为什么,我们七嘴八舌,思来想去的结果都不对,终于,老师说:“你们想口朝上的蛋壳受力集中,所以很容易碎;而口朝下的蛋壳是拱形,受力分散,所以很不容易碎”。老师又让我们说说还有那些物体是这样的,几位同学说有安全帽和拱桥。

我才明白拱桥受力分散可以承受更大的重力,安全帽是拱形的所以砖头落下来就不容易受伤了。

这么有趣的事用在科学技术上,对我们的帮助可真大呀!

篇8:一个有趣的实验

星期三,上课铃打响了,沸腾的校园顿时变得安静起来,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科学教室。朱老师拿着课本走上了讲台,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好吗?”“耶,太好了!做实验!”同学们的欢呼声顿时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拿出了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灯泡和一根电线。老师把电线两头包着的塑料皮用剪刀剪了下来,然后用手把分开的铁丝弄在了一起,用电池的负极压住了铁丝,用小电灯泡的底部对准电池的正极,再用铁丝碰电灯泡的侧面。这时,奇迹出现了:电灯泡竟然亮了起来。同学们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看得目瞪口呆。有的还激动地叫了起来直拍手。正当我们看得起劲时,老师却放下手中的铁丝,说:“让电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还有三种,你们自己去实验发现吧。”

我心想:老师还真是卖关子。不过,这可难不倒我。我把电池的负极压着铁丝,用灯泡的侧面对着负极,刚想再用铁丝碰灯泡的底部,没想到,铁丝竟然从电池从电池底下跑了出来。我只好再重新开始,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用手死死按住电池把铁丝压住,再用另一头铁丝碰灯泡底部,灯亮了。我又把电池的正极压着铁丝,用灯泡的底部对准电池的负极,用铁丝碰灯泡的侧面,电灯泡又亮了。我想:再让灯泡亮起来,就应该让它的侧面对着电池的负极。说做就做,没想到电灯泡真的亮了。

这个实验太有趣了,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电灯泡会发亮是因为电池里有一定的电量,如果让电灯泡用插座里的电量,它就会爆炸。我很喜欢这个实验。

篇9: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白醋泡鸡蛋。这个实验很简单,只需要准备三样东西:一个生鸡蛋、一个玻璃杯和一瓶白醋。东西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做实验了。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玻璃杯,把鸡蛋轻轻的放进杯子里。然后把白醋慢慢的倒进玻璃杯,一直让白醋把鸡蛋完全淹没。我一边倒醋,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鸡蛋,只见鸡蛋立刻被密密麻麻的小气泡给包围了。气泡不断的向上冒,还发出“滋滋”的声音。接着,我用手去摸了摸泡在醋里的鸡蛋,觉得手指头麻麻的,就像平时我喝可乐的感觉一样。我试着把鸡蛋轻轻的向下按,结果一松手鸡蛋就浮上来了,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玩水时急着把头露出水面一样。十二个小时过去了,我发现玻璃杯里的小气泡聚集起来变成了白色的泡沫,醋上面还漂浮着一些棕色的薄膜,鸡蛋就浮在这些泡沫当中。我赶紧把鸡蛋捞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发现外面一层硬硬的鸡蛋壳变成了一层软皮,好像是怕热的鸡蛋脱掉了厚衣裳,换上了洁白的衬衫。用手一摸,鸡蛋变的又柔软又光滑,就像小朋友平时玩的弹力球一样。真是太神奇了!

最后,为了弄清楚实验的原理,我上网百度才知道:当鸡蛋泡在醋里的时候,蛋壳里的碳酸钙和白醋里的醋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的气体,鸡蛋壳被溶解了,所以鸡蛋就变软了。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神奇的事情,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就一定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

篇10: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作文课上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首先从包里拿了两张纸、一支笔、一个水杯、一个打火机。接着,老师拿了一支笔,沾了一点水,在纸上写了“你好”两个字。然后老师用吹风机对着这两个字吹,那两个字渐渐地消失了!最后老师用打火机点着火瞄准那两个字加温起来。这时候一股香香的炒栗子的味道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我们都忍不住地大口大口吸起来,好像吃到了栗子一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两个字慢慢地又出现在纸上了。

我们都感到很疑惑,纷纷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老师说:“因为这是白糖水,白糖加热会变色。”这时我们才明白,说:“这实验太有趣了,回家我们也要做一做。”

你觉得有趣吗?

篇11:一个有趣的实验

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问题——用醋泡鸡蛋会怎么样?好奇的我做了这个实验。

首先,我准备好材料:一颗鸡蛋、一个透明塑料水杯,还有一瓶白醋。把鸡蛋放在透明塑料水杯里,再在杯子里灌满白醋,刚好盖过鸡蛋。

第一天,我端着水杯仔细观察,发现并没有什么变化。第二天,我又拿起装有鸡蛋的杯子到灯光下观察,发现鸡蛋的周围漂浮着许许多多的小气泡,我轻轻地摇晃水杯,鸡蛋立刻掉下了两块壳。第三天,我再次来到杯子前,发现鸡蛋膨胀起来,已经有杯子那么宽了,而且蛋壳都浮起来了,周围还有许多小气泡。我把鸡蛋从杯子中取了出来,发现鸡蛋已经可以像乒乓球一样在地面上弹跳起来了。

到底是为什么?我疑惑不解,查资料后才知道:鸡蛋壳硬是因为含有碳酸钙,醋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才使鸡蛋壳掉落。我立刻恍然大悟。此外,我还知道:醋泡鸡蛋有养生和美容的作用。

多么有趣的实验啊!我们只要敢于动手实践,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探索到很多的奥妙!

篇12: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张老师叫我们做的实验叫做“带电的报纸”,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动作,她先把报纸放在墙上,再用铅笔的飞快地摩擦,老师说,如果实验成功的话,最后把报纸的一角慢慢的拿起来时,那一角会被墙吸住。

同学们都思考起来,有的同学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可以做到的。

同学们开始做实验了,大家按照老师说的步骤来做。有一个同学非常认真,她一手按住报纸,一手抓住铅笔,再用铅笔的侧面摩擦报纸,她用了很大的力气,报纸都发出了“吱吱”的声音,于是她的报纸就像一个钉子钉在墙上。“她成功了!”我们高兴地叫了起来。

有的同学成功了,但是有的同学还没有成功,老师又示范了一次给大家看,让失败的同学们集中精神重新试一次,同学们又试了一次,这一次大家都成功了,原来只要集中精神就能成功了,这真是有趣的实验!

篇13:一个有趣的实验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的细胞。我激动万分:终于有一个“高大上”一点的实验了!

老师让每两位同学组成一组,我自然就和同桌庞郁杰一组了。我们很快就准备好了材料:一把小刀、两片洋葱、一个培养皿、一根滴管、一个装了碘酒的烧杯、一把镊子以及一台显微镜。

实验开始了。庞郁杰先用小刀在洋葱上划了一个“井”字,我们只取中间的“口”,可是洋葱表皮太薄,镊子一夹就碎了,经过多次努力,我们终于取下了一小块洋葱表皮。

接下来就是制作切片了。我们先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了两滴清水,再把洋葱表皮放上去,最后盖上盖玻片就大功告成了。可是那些可恶的小气泡老是待在切片里,东躲西藏,于是我们只好把盖玻片揭开重盖,在我们的小气泡们“大战三百回合”后,它们终于被我们赶了出去。老师告诉我们,洋葱表皮比较透明,所以要用碘酒染色,我和庞郁杰依然配合得有条不紊:我用镊子轻轻地把盖玻片掀起来,他就负责用滴管往里滴碘酒。可我发现,切片是密封的,我只要摁一下盖玻片,里面的液体就全跑出来了,更别提让洋葱染色了,在我们尝试了不下5次之后,洋葱终于“给了点儿面子”,染上了一点点棕色。

可以开始观察了。我迫不及待地调试着显微镜,把切片放了上去,伸长脖子从目镜往下看。可是,看了半天,我的右眼都快睁不开了,还是看不见任何细胞,只有我长长的眼睫毛和模糊的影像。我只得让庞郁杰来换班,自己偷偷地去看了一下老师的显微镜,里面的图像一清二楚:洋葱表皮切片里有许多近似长方形的格子,中间还有几个紫色的细胞核,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啊!我不甘心,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次,我试着调节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距离,突然,几个紫色的点点映入我的眼帘,啊,我终于看到了!它们就像一只只“小眼睛”,冲着我笑,好像在说:“恭喜你,实验成功了!”我顿时感到整个世界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原来这微小世界还有另一番天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它们!

实验结束了,但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神奇的“小眼睛”。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实验啊!

篇14: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们在奇趣作文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不漏水的杯子”。

一上课,老师拿出了一个大桶子,里面都是水,拿了一个杯子和一张纸,笑盈盈地说:“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呀?”刮晓雨立马把手举起来,大步流星的走上台,看起来很自信。

老师给了她一张白纸,她折了又折,经过了一分钟,终于折好了,纸被她折成了一个厚厚的正方形,然后她将正方形的纸盖在瓶口上,现在她看上去有点紧张,不停地搓着自己的双手,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水全部洒了出来,她垂头丧气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老师又叫了潘文哲,潘文哲把纸揉成了一个圆球塞到了瓶口,可是纸团太小了,一不小心纸团竟然塞进了瓶口,大家都大笑了起来,潘文哲有点害羞了,郁闷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后面还有很多同学都上去尝试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成功。

终于站长(老师)出马了,她从纸上撕下来一张和杯口差不多大的正方形,再把纸片盖在了瓶口,慢慢的将杯子倒了下来,准备松开始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水像之前一样哗啦啦的涌出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杯子里的水真的是滴水不漏,我情不自禁的拍起了手。

老师告诉了我们实验原理,原来是因为把杯子里的水装满后杯子里没有空气,杯子外的压强比杯子里的压强大,杯子外的空气就像一只手托着杯子一样,把小纸片紧紧的贴在杯口上,不让水漏出来。

这个实验真有趣,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光嘴上说不行,还得亲自动手实践才可以。偷偷告诉你,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我要去发明比以前更好的物品,让我们的中国更强大!

篇15: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在小桔灯作文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纸杯煮蛋。

这个实验最重要的工具是小鹌鹑蛋,当时我还拿个小鹌鹑蛋摇了摇,又发现里面有一个跳动的东西,我相信这个鹌鹑蛋是生的。之后,我们又准备了纸杯、酒精灯和一个铁架子。首先老师在纸杯里边放鹌鹑蛋,并且装满水;然后再把水杯放在支架上面;接着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放在支架下面。实验开始了,我们就静静地等待着实验结果。

所有人都围着酒精灯,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人担心纸杯会被点燃,会漏水;有的人兴奋不已,想看看实验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还有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纸杯。我靠近纸杯慢慢观察,发现水中出现了许多小泡泡,渐渐的纸杯上面开始冒烟了。

十五分钟之后,老师把热水倒掉了,把鹌鹑蛋都拿了出来,为了验证实验是否成功,我们就小心翼翼地把鹌鹑蛋壳给剥开,白嫩的蛋清就漏了出来,接着我们又把鹌鹑蛋从中间掰开,就看到了像金子一样发光的蛋黄。这时候,我激动的跳了起来。

这真是有趣的实验啊!这是我在生活中看到的最好玩的实验了,纸杯居然也可以来煮鹌鹑蛋。

篇16:一个有趣的实验

现在的大楼中,上上下下,最方便的就是乘坐电梯了。我对电梯特别感兴趣,今天,我正对着大楼的电梯呆呆出神,觉得很神奇。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电梯有什么神奇的,我还能让玉米粒坐电梯呢!”“真的吗?”我半信半疑,“那赶紧回家给我演示一下吧!”于是,我们回到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们拿来了小苏打、玉米粒、柠檬酸、紫甘蓝等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了。

爸爸先在两个透明杯子里各放入60毫升的水,分别把白色的小苏打粉末和柠檬酸倒进不同的杯子里,用扁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溶解。爸爸又在另一个杯子里加入10毫升的水,放入紫甘蓝粉末,搅拌均匀。“我们先见识一下紫甘蓝的本领吧!”爸爸说着,用滴管吸了一些紫甘蓝溶液,一滴一滴地加到小苏打和柠檬酸的杯子里,我惊奇地发现,小苏打溶液变蓝了,而柠檬酸水变红了。“这就是紫甘蓝的本领了,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一会儿,我们就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知道哪种材料不够了。”

终于到今天的主角——玉米粒登场了。只见爸爸把玉米粒倒进了小苏打的杯子里,我以为玉米粒会上上下下,可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急了,连忙问爸爸,怀疑爸爸在跟我开玩笑,但爸爸没说话,拿来了柠檬酸的水,倒了进去,顿时,杯子里的水沸腾起来,玉米粒也跟着气泡上上下下动起来了,看起来真像在坐电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说:“太好了,太好了!”同时,我也充满了疑惑:“玉米粒为什么会上上下下呢?”爸爸告诉我:“柠檬酸和小苏打在一起会反应产生气泡。气泡比较轻,所以会上升到溶液的上面,这时,附着在玉米粒上的气泡就会带着玉米粒来到水的表面。而气泡来到水表面以后就会破掉,玉米粒又沉到了杯底。这样反反复复,玉米粒看起来也就能在水里上上下下了。”顿时,我感到茅塞顿开,于是我问爸爸:“如果杯子里的玉米粒不动了,里面的液体是红色的,我就要加点小苏打;里面的液体是蓝色的,我就要加点柠檬酸,对吗?”爸爸竖起大拇指直夸我:“对!你真棒,你已经学会独立思考了!”

这次的实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做实验的乐趣,还让我学到了好几个科学知识,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多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次的实验真令人难忘啊!

篇17:一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陈老师要给我们做了个小实验,她用一支绿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吹气球”。于是同学们开始猜想起来:“吹气球?这也太简单了吧!难道陈老师还能把气球吹出花儿来?”教室里议论纷纷。这时,陈老师挽了挽袖子,神秘地从椅子上拿起一个小袋子,教室安静下来。

只见陈老师站在讲台上,从袋子里依次拿出一个大瓶子,一个小瓶子和两个似乎装着什么的气球。咦?大瓶子里怎么有些透明的液体?这些液体又是什么东西?同学们紧皱着眉头,说:“白醋?柠檬酸?还是热开水”接着陈老师把这些液体倒入了小瓶子里,又将一个装着不明物体的气球用她的兰花指捏在手中摇晃了两下,大家在下面七嘴八舌:“里面有水!”“不,有巧克力!”嗯?巧克力?这位同学一定很喜欢吃巧克力吧!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起来,陈老师继续做着实验,她把气球的口打开,套在瓶口上,呀!陈老师把气球立起来了!同时,里面还有一些白色粉末掉入了液体中,气球微微鼓起,瓶中的液体一下子涌出许多白色泡沫,好像随时都能从瓶子里喷出来,我屏住呼吸,等待着气球大爆发。只听“吱”一声,气球并没有炸,而产生了另一个奇观:气球的尾部破了个小孔,液体从小孔中喷了出来,像个小喷泉。呀!真是太好玩儿了!可气球鼓起来是什么原理呢?

陈老师后来告诉我们:这个液体是白醋,粉末是小苏打,小苏打里的碳酸氢钠和白醋的醋酸,产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了!这个实验真是有趣极了。

篇18: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回到家后,我写完作业思考着,该做什么实验呢?:这时我想起一位同学跟我介绍过“鸡蛋上浮”的实验,便决定就做这个实验。

这么想着;我立即找来实验材料:一个鸡蛋,一个杯子,一包盐,一些水和一根筷子。实验开始,首先,我在杯子里加入了四分之三的清水,并把鸡蛋放人杯子里,鸡蛋从杯口落入水中,静静地沉在水底。接着,我将一些盐倒入水中,左手拿着杯子,右手拿着筷子,用筷子贴着杯壁顺时针搅拌,水立即变成了乳白色。搅拌了一会儿之后,我将杯子放在桌面上屏息凝视着它,瞪大眼睛望着杯子,可鸡蛋像睡着了似的,躺在杯底一动不动。怎么回事,难道盐还不够?我又加入了三勺盐,这一次,鸡蛋慢慢脱离了杯底,慢慢上浮到水面上,我用手将鸡蛋按到水底,鸡蛋又飘飘悠悠地浮到水面上来了,实验成功了!

不过。鸡蛋在水中又是如何上浮的呢?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我到网上查找了资料。原来,鸡蛋上浮和水的密度有关;如果在水中,鸡蛋的密度大于水,鸡蛋的密蛋大于水,鸡蛋就会下沉;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如果鸡蛋密度小于盐水,那鸡蛋就会上浮。

原来,一个小小的鸡蛋中竟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实践,探索更多生活中的奥秘。

篇19:一个有趣的实验

“鸡蛋浮起来了!浮起来了!”这样的声音,不时的从一个窗户口中散发出去,怎么了呢?原来是我们一家人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天,我心血来潮,突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做一下小实验,我一提意,父母也纷纷点头表示配合。做什么呢?看见一个个小精灵似的鸡蛋,心中暗暗想就它吧,我要让它浮在水面上。

我小心翼翼地把一个小巧玲珑的鸡蛋拿出,放在碗(在家中,没有正规的器材)边沿,家里有鸦雀无声,三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中的鸡蛋。只听“咚”一声,鸡蛋,就如同跳水员那样,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入了水,沉到了杯底,不是还有气泡冒出。顿时,鸡蛋又大又胖,像一个圆滚滚的皮球。怎么办呢?我们压抑住心中的激动,坚定下来,冥思苦想。

就在此时,妈妈一拍大腿,“有了!”说完,就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厨房奔去。拿了一袋食盐,行吗?看着我们疑惑的眼神,妈妈拍着胸脯保证没有问题,我舀了满满一大勺子盐,放入水中,轻轻搅拌。盐马上被水溶解了,可知道还是呼呼大睡,纹丝不动呢!我继续加了两勺子盐,继续提着勺子搅拌。闭气凝神地观察着它,只见鸡蛋懒洋洋的伸了个腰,像喝醉酒了似的。摇晃了几下,又沉了下去。我得到了启发,继续一勺子接着一勺子往进放盐。终于,鸡蛋耐不住性子了,像一个红气球似的,飘飘悠悠的浮了起来。尖尖的脑袋露出了水面。

“成功了!”我兴奋地大叫起来。父母的眼睛里也含着高兴在。我好奇的用指尖蘸了一点尝尝,咸咸的,涩涩的。我邹了邹眉头。

这是为什么呢?我查了查资料。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就会越大。当所受的浮力大于其所受重力时,鸡蛋就会上浮,当鸡蛋露出水面时,。所受的浮力就会减少,所以就会浮在水面上了。虽然有一些名词,我并不太懂,但随着知识的增加,有一天,我会明白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观察留心不仅有语文,也会有科学。,有好奇心,探索之心,就会发现更多奥秘。

篇20:一个有趣的实验

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过月球,看到了月球上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有许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上学期在“登月之旅”这一科学课上,的科学老师就告诉了我们同学答案。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课堂上,我们亲自动手,做了一次模拟实验,共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我你实验即将开始了,我们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盘子,细沙和大小不一的石头。用沙盘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石头子来模拟陨石和流星。只见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老师交代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实验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我们先把细沙铺在盘子里,先从不同的角度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在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时,我们选了四个较大的石头,分别从不同的高度把石头丢到沙盘子里。随着一声声“砰砰”的闷想,四个石头到落到了沙盘中。石头一半埋没在细沙中,一半露在外面。实验进行的很顺利,接下来只要小心把石头取出来就可以了。经过一番协商,组员们都同意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胸有成竹的点点头“没问题!交给我吧!”我小心翼翼的从石头边缘把它们一个一个的取出,只是的坑在取石头的过程中,被一些细沙破坏了轮廓。不过并没有影响大体形状。

我们细细端详了沙盘,发现虽然石头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这些坑竟然有的比较深,有的比较浅。我便于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手电筒把光斜着射到细沙上的石头坑。经过反复的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结论:在不同高度的情况下,高度越高,坑就越来越深。高度越低,坑就越浅。第二个任务与第一个任务大致相同,只是改变了实验的要求和条件。从同一高度丢下不同的石子,大石子形成的坑很大,儿小的石子形成的坑却很小。同学们个个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耶!实验成功了!们一边交流着实验的结论,一边谈论着成功的心得,个个笑逐颜开。经过这次实验,让我们了解了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也收获了宝贵的合作与成功。

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知识,自己动手,还可以加深记忆,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把“死”的东西“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