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与实践作文800字

理论与实践作文800字(5篇)

篇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一、达尔克罗兹的生平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但他的国籍是瑞士。达尔克罗兹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7岁曾写过进行曲在维也纳居住了十年。中学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曾应邀到北非接触过阿拉伯音乐。1889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福雷作曲班并师从著名作曲家德里布。完成学业后回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史、和声、高级视唱练耳等课程也从事大量的音乐创作活动。他一生中创作了一千首左右的歌曲多部歌剧和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等是一个多产作曲家。

1893年发表第一部歌曲集;1894年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1906年出版由五个部分组成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1919年发表《节奏、音乐和教育》;1930年发表《体态律动、艺术和教育》等著作。

达尔克罗兹的整体教学方法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受到了激烈的反对有些人难以接受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达尔克罗兹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先在国外获得承认最后瑞士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达尔克罗兹逝世后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为后来的音乐教育家树立了典范也影响到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形成具有创新和先导的意义。

我认为达尔克罗兹的成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首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束缚了当时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必须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理论化这时就出现了滋养新观念、新方式的温床;其次他同绝大多数音乐家作曲家一样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并从小开始接触学习音乐;再次他后天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勇于抗挣的性格等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最后综上所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请给我不成功的理由?另外这里还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人的发展与社会、家庭环境、后天努力的联系犹为密切。特别是家庭教育既然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若能适时给孩子灌输音乐知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学习一些音乐技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种启蒙式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孩子往往可以在这过程中逐渐获得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甚至可以受用终生。

篇2:《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内容充实、理论丰富,同时具有可读性较强特点的教育著作。书中介绍了大批生动鲜活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虽然反映的是美国学校的问题,但对我们同样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它使我们比较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成为一次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它使我们从书中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里看到现实教育中的“自我”。不仅如此,当它帮助我们进入到“五彩缤纷”的教育世界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教会孩子们从学习中体验到其中的快乐。与此同时,该书还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众多的教育理论流派,以及如何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教育理论。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在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你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重新评价教育中的自我行为,这可能就是当前提出的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思想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教育的成功所在不是仅仅对知识的理解和将知识传授给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地进行“研究性反思”。反思性学习是当今教育改革中倡导的教师教育思想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我们必须对当代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学习,尤其是对“建构注意”思想进行“本土化”的思考。谈到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遵循着“尊重”与“信任”的基本原则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教师的辛苦主要是由于对教育本身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够,以及教师对成功的认识缺乏深刻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更要提高自主性研究意识;教师不应该是一名教书匠,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明确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以指导教育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富有生命力,更能充满激情。

篇3:理论与实践

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理论知识的世界,例如物理中,知识就是建立在理想的状态上,许多问题的有关因素都忽略不计,还有历史上的赵括很有才能和知识,而他的“纸上谈兵”终究是无用的,因为现实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

中国与美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不同,也在教育制度上有不同,美国是先培养学生们的实践,然后再重点培养理论知识,而中国,是先培养理论知识为主,后实践,这样看好像中国教育制度有明显的优势,但实际运用当中可能美国的教育制度更胜一筹,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动手能力,现在在的许多知识都是古人们的实践经验所得,这样一来,美国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许多真理,从而,在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中可以更加轻松,可以更有效率,而中国的是先则会有在大学中很像放松,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懒散,而此时,美国可能已经追上中国,但他们这时的实践时间比中国多得多,而中国实践开始是在工作中,这样就少了许多美好的精力充沛的时间去在实践中创造,而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发展比不上美国。

我们在报纸上会经常看到一些大企业的招聘启示,上面的招聘要求都是要几年的实践经验,这样我们中国的许多大学生将会被拒之门外,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只有冷冰冰的理论知识,而现实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

现实是理论与实践构成,这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军棋是一种战争策略的游戏,通过在棋盘上将战斗布局好,来赢对方的一种游戏,这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理论知识的优秀与否,但在真正的战场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有着许多因素来干扰战争的布局,例如:地形、天气、装备,人员配备情况等等诸多情况,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纸上谈兵终究是纸上谈兵,就像游击战是一种在森林里的战术你不可能在戈壁滩上打吧,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人们无数实践得出来的。

所以,我们的现实社会是理论加实践而来的,而并非理论单一构成的,也非实践单一可以的,我们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才能创造美好的社会。

篇4: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溪”。“不登”﹑“不临”是无法了解“天”“地”的情况的。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过分强调理论而轻视实践,人就会丧失实践的能力。理论是虚的,通过实践,理论才落到实处。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说的。可是却偏偏有人喜欢纸上谈兵,结果害人害己。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扩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赵国亡国。

虽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但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指导的战争才是胜算大的。像廉颇虽是赵国老将,理论知识也许不如赵括记诵丰富,但是廉颇有着攻城掠地的丰富战争实践经验,他带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从兵书上背的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的积累。而赵括缺少的恰恰是实践。谈起理论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实战中却落得大败者大多是像赵括等缺乏斗争实践的人

反之,那些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人,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往往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经有一位医生主持了一项十分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一千余年﹑曾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的病魔——天花被人制服了,而这位医生就是举世闻名的爱德华·琴纳。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乡村进行实践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又有哪些症状。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接种牛痘,再接种天花,实验成功。尔后又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实验,结果又是安然无恙。自此,人们终于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了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漫长时间的实践中才能造就成功。在近20年的漫长岁月中,琴纳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研究﹑实践,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取得天花接种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的成功。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理论起决定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所以说,实践与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

篇5: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