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风度的议论文

关于风度的议论文(8篇)

篇1:风度的色彩

莎士比亚曾对人的风度作过一曲热情而诚挚的赞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风度则是智慧、情操、品格、修养为色彩,以言行举止为笔,绘就的美丽图画。

微笑,也是一种风度。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有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里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任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静的站在那里,脸上挂着笑容,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正向从人群中钻出去。卡耐基脸上仍然挂着笑容,走上去同他亲热地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到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和卡耐基成为好友。

这种风度,铸造人的宽容。宽恕是人最大的美德,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这种宽容的风度是人成功的基石,宽容还会给人们带来无线的机会。这时,风度以宽容为色彩,为那美丽的图画增添点睛之笔。

其实为人处世,最讲究风度,良好的风度令人赞赏,让人羡慕,具有不可否让的审美价值。风度也不一定是要博学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权重,更不一定是家产万贯。风度首先是一种涵养,一种内心的充实,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

平凡,也是一种风度。

时间如流水,大多数人是走不出平凡的,但也有乐于在平凡旅程上默默行走。人生中,平凡也有平凡的滋味,那是一种心灵的淡定,不用去理会世俗之事,不必为此而揪心,平凡也是一种幸福。平凡人也有自己的快乐,不用去理会纷争,不用去勾心斗角。平凡让人更加体会人生的趣味,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平凡让人更加珍惜那独特的自己。人生短短几十载,当一个平凡的人尚可可以体会各种快乐。

位高权重又如何,每天在阴谋诡计中求生存,却因此而失去了存活的意义;家财贯又如何,每天活在钱财带来的痛苦中,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有钱但同时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平凡是一种风度,平凡的温暖,能让我们战胜饥寒;平凡的心境,能让我们淳朴;平凡的精神支撑着我们的灵魂。这时,风度以平凡为色彩。

微笑是一种风度,它包含宽容,温暖人心:平凡也是一种风度,它包含着独特,沁人心脾。

篇2:风度的魅力

捧一壶清澈的泉水,掬一缕美丽的斜阳,记一抹班黛的记忆,悟一段独特的时光。

“老头子,今儿你买的菜都是沉货,也不挑挑好。”奶奶从厨房里出来对着看报的爷爷埋怨着。爷爷不语。“啊呦,你看看你,到现在买菜都不会,难怪干不成大事。”奶奶一直在旁边嘀咕着,爷爷只是摇头,无奈地笑笑。

记忆中,爷爷不爱说笑,奶奶总爱骂爷爷,可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奶奶又对他赞赏有加,两人又重归于好了。这次。莫非。

“爷爷,快说说今儿怎么了。”我小心翼翼地走到爷爷身边,匍匐在他身边问着。爷爷微皱着眉,渐渐舒展开来,似遇到了一位知心老友。“丫头,你不懂啊,今天早上下着大雨菜不好卖啊,那桥下卖菜的老李没怎么卖出去啊,啧啧,”还没等爷爷说完,奶奶却不知啥时已站在我们身后了。“哟,爷孙俩儿还有事瞒着我么,”我早已按捺不住那好奇的心,推了推奶奶,又拍了拍爷爷,让他继续。呵,谜底马上要揭开了――

“啊,人家生活不容易呀,上有老下有小,都靠他一个人养着哪,我想我们的日子现在都变好了,能帮人一点是一点呀!”爷爷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奶奶一听,双手一拍,“行啊,老头儿,你又做好事啦,这个月已不是一两次吧。没事儿,菜都一样吃。”说完,奶奶乐呵呵地走进了厨房,她的笑靥背后多少藏着分赞扬与得意。我竖起了大拇指,“爷爷,你可真有风度嘞!”“什么?”爷爷皱着眉,我又一次匐在他耳边说“你有风度,是个大好人呀!”

晨耀其华,微光独韵。我们做不了伟大的圣人,也可以不做光芒万丈的名人,但我们却要做一个有风度的平凡人。爷爷没成什么大事,但他却有一种众多人所缺少的风度。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风尘一路,几经彷徨,谁又是谁的曾经?风度不是假惺惺的体贴,不是矫揉造作的假动作,而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品质,难得可贵。时光荏苒,过去,已经或者离去,这种美将会伴你一生,流芳一世。

再多的轮回,也改变不了风度的魅力,独属于你的美晕开了一世倾城的光芒。身的限制无法禁锢心得翩舞,意的静谧渲染了心的祥和。我愿将你化作于心,因为你是我全部的依靠。

篇3:风度的故事

小镇上的人都认识宋二。他并不是什么巨商富豪,他只是一个拉二胡的叟子。

小镇上的人也不知道他的故乡在哪里,只知道他住在镇东的一个租房里,只知道他住在镇东的一家茶馆里靠拉二胡维持生计。

他并不需要别人的施舍。人们总笑着说:“宋二到哪里,就去哪家茶馆喝茶。”只因为他拉的一手好二胡。那声音凄凄惨惨切切,似秋风黄叶,静谧似清潭止水,仔细聆听会有一种拨云见月的感觉,

许多大茶馆的老板花重金聘请他去茶馆赏光拉几曲。但他不为所动,坚守在镇东的一家并不富裕的小茶馆里。是一位老妇人开的茶馆。他从不拿额外的工资,茶馆里有专门的一张桌子是为他准备的。每日下午三时,准时来拉两首。然后端起老妇人亲自沏的茶,一饮而尽,风度翩翩的离开了。他的琴声似乎很吝啬,从来只拉两首。

有人说,这大概是一种风度吧!

镇里的人见他困顿潦倒,几次捐钱给他,让他买几件新衣裳。可他总是笑着拒绝了。镇里有个巨商钱老爷,专门收集各种乐器。前后开了好几家茶馆,里面全是各种乐器,应有尽有。可他偏偏钟爱宋二的二胡。三番五次去镇东找宋二,想重金买下他的二胡。宋二当然是不肯答应。钱老爷似乎还不死心,一个劲的劝他:“你可真愚,你卖给我,也好缓解经济压力,添置几件家具,住的也舒坦,只要你说个价,多少我都买下来。”宋二淡淡的说:“这二胡是古人所赠,对我来说是无价,我不会卖的,您还是请回吧!”钱老爷无奈的摇了摇头,手背在后面,暗淡的离开了。

几个月之后,茶馆里的老妇人突然病危,茶馆里的积蓄也差不多用尽了。宋二带领全镇的百姓一同捐款,巨大的费用让宋二望洋兴叹。宋二坐在那张为他准备的桌子上,似乎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来到钱老爷府上,将二胡以三十两的价格卖给了他。钱老爷为此很纳闷,刚想张口,宋二便说:“我能在您馆上拉最后一次二胡吗?”“当然!”钱老爷答道。那声音似哭似诉,或缓如凝泉,或急于奔马。以致最后一音太用力,弦被拉断了。所坐之人无不惊叹。

只可惜命不由人,老妇人还是离开了。宋二厚葬了她。

从那后,小镇的人再也没见到宋二。他那种风度翩翩,永远流传在小镇上……

篇4:风度的韵味

碧云天,茶业店,西风紧,茶香四溢。

村里有间茶叶店,店主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个子不高却很精神。他总是一身青灰色长衫,茶叶是他最忠实的伴侣。

老人店前有颗大槐树,每每经过树下,一股槐花香便扑面而来,甜滋滋的。老人看见,便都招呼我到店中喝茶。

踏入店中,我的眼睛便进入茶叶的海洋。各式茶叶的芳香揉搓成一股气人心脾的天国之气,使人陶醉。

老人爱笑,客人来了,笑盈盈的。客人走了,笑意不逝。热情的笑容每每让我倍感亲切,如逢亲人。

老人邀请我到茶间坐下,木板地铺着毛茸茸的地毯,格外舒适。茶几是红木制成的,圆滑细致,雕刻有凤凰花纹。墙上的横幅显眼的写着茶道二字。坐进茶间,自有诗的意境,外界的浮躁喧哗瞬间大然无存。这片清静自然的天地散发着一个茶人的风度。

老人提来水壶,向茶壶中注入半壶清水,热气翻腾。老人知道我甚爱菊花茶,便拿出一个个菊花朵,灵巧可爱,逐个轻放入壶中,盖上紫砂茶盖。冥然兀坐,便进入禅的境界。

窗外树影斑斓,沙沙的树叶声中夹杂着微风的轻盈。老人的呼吸声清晰可辨,鼻翼扇动节奏柔缓。银白色的短发在阳光中格外光亮。老人面目安详,清闲自适,我想这是一位老人独有的风度吧。

一会儿,一缕淡淡的幽香飘入鼻中。老人从容地睁开双眸,淡定的端起茶壶,向茶杯中不紧不慢的倒入淡黄的菊花茶,透明清澈,赏心悦目。咽一口茶,老人意味深长道:“人生就如一杯淡淡的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清,第三口甜。只有经历了苦才懂得平淡对待人生,最终才能尝到甘甜的滋味。”我默默的点了点头。

我想,只有像这样一位与茶叶打交道了一辈子的老人,才能懂得这样的韵味吧。

泡茶,品茶,悟茶,只是一位老茶人独有的风度。

呷一口清茶,品生命的醇厚,静坐一身清净,享分度繁华。

篇5:风度的故事

青瓦白墙,清幽小路。

老人孤身一人居住在这里,周边仅有几户人家。这里的环境清幽简朴,唯独显得寂寥了些。有人问老人,为何不搬家呢?老人笑着摆了摆手说:“我觉得这里挺好,还清净,何必劳神搬来搬去的呢?”老人喜欢清静,总是一个人喝喝茶,打理打理小院儿。老人身上透着一股隐士的风度,清幽闲雅。

老人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学过不少技艺。要说他最拿手的,还是木匠活。别看老人一头白发,精瘦的样子,但干起活来的样子让你无法联想到他的外貌。

老人为人坦诚,性格豪爽,要是有人托他做些桌凳之类,他总是很爽快地答应。

院子里,老人种了棵桂花树。等到入了秋,金桂飘香,老人经常独自坐在树下,一边喝桂花茶,一边雕木。

老人在清静的环境里琢磨着他的手艺。

拿起一块木料,先是顺着纹理仔细地端详,用指腹摩挲着纹路,然后刨木。清风拂过,桂花的香气和着原木清香,弥漫在整个小院子里。

完工了,老人放下手中的活儿,拍拍身上的木屑,喝一口桂花茶,抬头看看桂花树,满足地笑了。老人的笑容饱受沧桑,像极了那桂花树的树干,在风雨中吹打了这么多年,依旧挺拔。在岁月的无情摧残下,老人的容貌渐渐老去,但是老人的精气神依旧饱满,当年走南闯北时的风度还在,就像这桂花树,时光飞逝,花香依旧。

老人将做好的桌凳送到人家里去。拿到桌凳的主人总是会大加赞美。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答谢老人,也因为老人的手艺确实不俗。老人在细节之处都留心处理,纹路、线条都十分优美。

人们感到奇怪,老人身怀技艺为什么会甘心待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一个小院子里呢?

对于人们的赞美和疑问,老人笑而不语,摆摆手,有回到自己的小院子里,喝着桂花茶,赏着桂花雨。

望着老人的背影,人们都怀有一颗敬佩的心。

不求名,不求利,活在当下,安稳一世,这就是老人的风度,举手投足间都笑对人生。

青瓦白墙的小院子里,老人与桂花树演绎着风度的故事……

篇6:风度的气息

风度在不计得失中开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承蒙时光不弃,微风轻轻唤醒我沉睡的记忆。夹杂着一丝风度的气息,吹了八百里,不问归期。

阴天过后,阳光满地。街道又热闹的像一首摇滚乐。即使路上的积水还未蒸发,也已经有很多“商人”摆起了地摊。

难得周末,表弟要来吃饭,妈妈让我去买菜。我穿好衣服就直奔菜市场,途经一家小吃店,买了点早饭顺路吃,“挪用”了公款。

边走边吃,不知不觉到了菜市场。

还未踏进菜市场,就已经被一股提神醒脑的“香味”刺激了。犹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再一看,这气势犹如排山倒海,每一个摊位门口都似乎爆发着价格大战。只听见着各种讨价还价的声音络绎不绝。

我随着人流挤了进去,各个商家的叫唤声齐聚一市。似乎谁的声音响些,买的人就多些。各个摊位的人多得像蚂蚁搬家。我竭力寻找,终于发现了一个清静的摊位。我快步走去,原来,摊位是位年过半百的奶奶。满头找不到一丝黑发,岁月的伤痕在她的面颊毫无保留显露出来。上身穿着一件单薄,已经发了黄的白衣,下身穿着已经修补了很多次的黑裤。踏着一双鞋底已经发烂的布鞋。

我轻声说了句:“奶奶,我来买菜。”她似乎重返十八岁,眼中闪现一丝生机,急忙用力站起来,“孩子,我这儿菜都是自己种的,没有农药,价格又便宜。”我一听,价格便宜?那我就多买点。我一时只顾买菜,却忘了自己的钱带的不多。到最后结账时,我掏出身上最后的积蓄,她双手捧着接了过去,数了数,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帮我把菜小心翼翼放进袋子里。正当我领取袋子准备走时,旁边一位好事的摊主说道:“小朋友,你还少阿婆五元呢!”“阿婆你怎么能这样呢,要是我的话,我一分钱都不肯少,何况你还没儿没儿没女呢!”另一位摊主道。

一阵清风吹过来,夹杂着一丝风度的气息,似乎赶走了浓浓的刺鼻味。风度在不计得失中开花。谁的风度,恰逢花开。她那种不计得失的风度,犹如一阵微风吹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篇7:怀有风度的心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青石泥瓦,老屋依旧。

小城以木梳闻名,所到之处木梳器品店,个个拥在大路两旁,装饰华丽。但好像看上去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更谈不上风度了。

走了一段路,百般无聊,想寻求新颖。

穿过小巷,穿过明亮而喧嚣的店面,有间老屋。

进去一看,门楣上置着一块匾,上面刻着“梳法”二字。觉得挺有风度。

可能我们脚步轻了,进来时老人依旧坐在桌旁,盯着手里的“玩意儿”。

见我们已经进来了,连忙起身上前来:“各位,想要什么样儿的梳。”我就只看着柜台上老人刚那手里的的。

老人把那把梳子拿来,说:“以此梳为例,木材是我早春去山上挑选的,转后制成模具,并将梳齿雕磨成型,随后在梳柄出进行雕刻,最后是将棱角磨得圆滑,上色。但此梳尚未完工,仅雕一半,还有诸多后续。

老人的这番话引起我种种刻板场景,不禁问道:“能否见识一下这梳纹是如何雕刻的?”

老人退回柜台,招手示意我们走近,拿出一板凳,点亮一盏灯。

只见他左手轻按住那梳柄处,右手从桌角拿出一柄刻刀,开始刻描,所刻之处很轻,像绣花一样,木丝从锋利的刻刀下缓慢剔出,像根根发丝般细长。木梳质地坚硬,雕纹易花,花则毁木,前功尽弃,所以不容丝毫分神。老人用力十分均匀,如同呵护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途中,老人交替更换了几把大小不同的刻刀,纹路深浅分明,不会调皮的跑到别处。

刻了整整钟头,梳柄上已经诗意流淌,线条如流水般纵横,顺滑。我的心早已被老人优雅的风度所吸引。

老人见我们正要走,连忙吩咐道:“人要养梳,梳可养发。平时多用方能长久。”

可见老人这一风度并不是一日即成的,这风度是潜心工艺,别具匠心,是怀着文人之心的一名老者才能拥有。老者刻梳如同文人练书,刻刀如同他的文房四宝,雕刻出他独一无二的“梳法”。令人叹为观止。

可谓是:“做有风度的人,刻有风度的梳,怀有风度的心。

篇8:风度的真谛

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清溪泠然,石板夹泥。

青苔密布的溪边石板透着淡淡的泥香,身着整齐布衣的老人端坐于此,手弄陶胚。

纵青烟飘离,鸟飞兽散;任花作尘泥,叶落归根,老人自有一番从容风度。

清音婉转,鸟鸣瑟瑟。翠竹微掩着小溪,却难掩溪旁石阶上的粗布衣,糙手掌。

老人老伴已去,唯余门前陶泥与之相依相偎。目光,已无意间被那布满粗茧的双手沾染着的碎泥屑牵引到石阶上—半旧的模具平躺其上,干瘪的泥屑沁出裂缝,悄然滑落在地。老人嘴角紧抿,指尖裹着淡淡的泥香,似颤了一下……

老人的一天,都沉浸在沁凉溪水与陶胚模具的世界,慵懒的岁月之河在俯仰之间悄然滑过,将往年的轻狂、浮躁冲刷殆尽。

老人享受着竹林间洒下的细碎阳光的抚弄,坐看云起时,从容生活,风度翩翩。

“又散了”他略摇头看向手中散掉的那团泥,语气中满是无奈,又似乎,有些期许?

从未想到过,农民的目光也能如此柔和,就像老人,用绅士般的分度对待陶艺制作。

老人的这种分度,仅对陶瓷。

他叹气,就像父亲对待撒娇的小孩般,无奈地笑,这一叹,黯淡了时光,却点亮了我内心的灭烛。

陶瓷是他的爱人,陶艺如初恋般美好而又青涩。老人用那绅士的风度,做出了不尽的陶胚。然,并无成效。

他的风度,暖了时光,融了烛蜡,却始终难以浇铸一个完美的陶制品。

“没事,做陶瓷就像种菜,没点儿耐心,哪能成?”他笑着说到,岁月的褶皱爬上眼角,两髮如雪的白发衬得他格外的黑。

我不语。想到年前因一次失败就摔磨具,原以为,今生再也不会学陶瓷……

静坐于他身旁,仔细端详。细密的汗珠埋藏在深深的皱纹里,他微微地笑,用农民特有的固执,从容,抚摸着地上随泥土一起干瘪的由心血凝聚而成的废陶,兀地伸手,又从旁捏起了一抔泥……

曾天真地认为,所谓风度,便是绅士的谦恭,淑女的优雅,从未想过,有一种风度是平凡的农民对陶瓷制作的耐心,对待生活琐事的从容。

身居幽溪之畔,用尽半生的时光去爱陶瓷,用平和的心态体味人生。老人,在光阴尽头体味人生,领悟风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