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海迪作文800字

张海迪作文800字(20篇)

篇1:读《张海迪》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张海迪》这篇课文只要讲:张海迪的生活非常艰难,她从小就瘫痪了,什么都不能控制。可是你别看她双腿瘫痪了就学不到东西,她从小依靠自学学完中、小学的全部课程。她不但学到这些,还学会了很多东西呢!

 她已经学会了什么外国的的国语几十种,还学会了医学和描写、画画等。她还有一个最大的希望:将来奋勇前进的文学作品。
这篇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中使我懂得了我也要向她这样好好地学习,光靠老师讲也没有什么用的,我也要靠自学学会课文。以后在上什么课都好,都要认认真真地听课。
读完《张海迪》这篇文章也使我想起了遗言件很愧疚的事情。有一次我的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几道题做,可是,我回到家里做了一点点还有一点不会做,我就放下笔到邻居里去玩了。到了深夜,我才想起有一道题还没有做,我就想明天老师应该不会检查吧,便无精打采地去看电视去。到了明天,糟糕老师正在说检查,这下我恍然大悟地拿出来给老师检查,老师说不完成作业的请跟我到办公室来。我的天啊!又要到办公室去啊!老师便审问我们为什么不做作业?我只好说,不会做。这时候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不会做不会问的呀! ”我没有回答,便把头低下来。
啊!通过数学老师那次的教育,使我深深地在脑海里刻着。

篇2:张海迪的人生

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1970至1983年一直生活、工作在莘县,她将莘县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张海迪,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张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篇3:张海迪的人生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篇4:说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篇5:读《张海迪》有感

张海迪,一个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的名字,就是这么一个传奇似的人物,给了人们无尽的激励。

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始终充满信心。就是在这轮椅上,她学医,学英语,写小说,读硕士……最终登上人生最高峰。

即使在最痛苦的,她都笑得很灿烂。正是这种自信与乐观作为她的支柱,她勇敢地生活下来,并好好地活了下来。

如果我是她,或许并没有这么坚强吧。不到六岁的她,在舞台上就这么扑通一声跌在地上,如被折断了翅膀的小鸟,面对无休无止的治疗,面对连大人也难以承受的疼痛的折磨,她都咬紧牙关挺过了。

如果我是她,面对一次次的痛苦,我只会失望吧。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接踵而来,失望也终将会变成绝望吧。没有像她那般的坚强,只会在轮椅上叹息吧……

如果我是她,或许并没有这么刻苦吧。在整个童年时代里,她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她认为,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如果我是她,在轮椅上,只会一味地去索取他人对我的关心与爱护。至于自学,或许我还不会想到吧。

如果我是她,或许并没有这么……

张海迪,一个顽强的生命,一段传奇的故事……

其实,湖南的吴琴与张海迪的遭遇和很像。她一岁多时,一场疾病夺去了她行走的权利,从此坐上了轮椅。到了读书的年龄,吴琴却因家庭贫困和身体原因没办法上学。于是在课余时间,她的同伴便教她识字。没想到吴琴学得比她们都快,很多字看一两遍就会写了。

她与张海迪一样,都自学成才,在吴琴的床头,有一摞书籍,有《说英语》、《说韩语》、《幼儿英语起步》、《学生汉语成语词典》、《分类作文大全》等。吴琴说:“她想做一个像张海迪一样的人!”她的眼里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她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湖南的“张海迪”!

21岁的她体重只有48斤,没读过一天书却自学了英语、韩语,并写下大量日记,她想做第二个张海迪……3个月前,为给父亲治病,她和父亲从安化一路乞讨来到长沙。

她在日记里写道:

如果为了给自己治病,我不会走上乞讨这条路,因为我的自尊大过于自己的生命,但是父亲的生命大过于我的自尊,所以我来了。乞讨不是我唯一想到的办法,我最初想过一种不需要出卖自尊的方法给父亲筹钱治病,那就是卖器官。在医院咨询过后发现,卖器官不是自己想卖就可以卖的,所以我只能选择乞讨……

乞讨,一个我厌恶的词语。可是,此时的我去厌恶不起来,也不能厌恶。

想想,如果我是她,我又会怎样?

张海迪,吴琴,两个遭遇相似的人,两段不一样的命运……


篇6:张海迪的故事

10月11日晚上,第8届全国残运会在黄龙体育中心开幕。在开幕式上,我看到了一位坐着轮椅的阿姨在会上作致辞。

我问妈妈:“这位阿姨是谁?”妈妈告诉我:“她叫张海迪。”同时妈妈还告诉我许多有关张海迪的事迹……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听了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自强不屈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她的“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格言,充分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学习张海迪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好好学习,不断进步,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篇7:坚强的张海迪

张海迪这名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她自学成医,翻译文字。但谁能想到,她是一个残疾人。幼年时的张海迪梦想成为一个舞蹈演员。

但在5岁那年,不幸悄悄降临了。在一次文艺演出时,张海迪突然倒地,经过医生诊断为脊髓血管瘤。从此,一直到10岁,她接受了3次大手术,摘除了身上6块椎板,身体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一次,医生想给张海迪做脊髓穿刺,怕她承受不了,父母也十分心疼,而张海迪懂事的对大家说:“只要能治好我的病,我什么都愿意。”在场的人听了都泣不成声。出院后,张海迪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学习了针灸。张海迪学习针灸时一边看着书,一边在自己的身上、脸上、胳膊上练习,常常把脸扎肿了,手也扎肿了。然而她想:只要能给别人早一天治好病,炸扎得再疼我也不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终于能给大家治病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姓耿的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没有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并且还会走路了。张海迪不顾病痛的折磨,为大家服务,是多么伟大。

一位残疾人从小就承受着斌痛的折磨,他是多么的勇敢啊!这需要的是多么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力啊!如今,张海迪在斌膜的折磨下度过了漫长的56年。在此期间,张海迪阿姨经历了多少次折磨,可她一次又一次的挺了过来。张海迪阿姨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我的心灵没有残疾。”张海迪阿姨虽然身患残疾,却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她就像一颗善良的明星,为下一代的人照亮了道路。

她用惊人的意志力和坚强不息的精神,给其它人做了榜样,他是一个多么让人敬佩的人啊!我也要向张海迪阿姨一样,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谢谢你张海迪阿姨,是你让我懂得用强大的毅力去面对、去战胜现实中的困难。我也要学习你的精神,相信以后的我也会成功。

篇8:身边的“张海迪”

我经常读到张海迪阿姨的文章,她在幼年时就患高位瘫痪,但她从没有因此而气馁。她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病榻上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又修完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许多外国名著,并出版了《轮椅上的故事》等小说。张海迪阿姨是多么伟大啊!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张海迪”。

那是“国庆”假期的一天,我们六七个小伙伴为了完成我们班正在研究的小课题——《竹篮子怎么不见了》,决定到照相馆买一卷胶卷准备一边采访一边拍摄,真实地记录我们的研究过程。于是,我们几个结伴来到了新华路上,选择了一家名为“美影照相馆”的店,因为看上去这家照相馆挺正规的,门口那自然、漂亮的照片更是赢得了我们的好感。我们几个进了店,刚要开口问有没有人时,一个人就从里间出来了。只见这个人怪怪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歪向一边的头和歪向一边的嘴,走起路来还一瘸一瘸的。这下大伙都乐了,尤其是徐轶尧更是忍不住低声说:“哟,是个残疾人!”还有一些同学不由得“哧哧”地笑起来。“小朋友,你们要拍照吗?”正笑着,只听那人和蔼地问道。“我们想买胶卷!”伶牙俐齿的赵琪抢着说。“哦,干嘛用?学校里搞活动吗?”他边说边转身去拿胶卷。

看着他那一拐一拐的模样,又有同学忍不住轻声发笑。可他好像根本没听到似的,马上拿来了胶卷,还说以优惠的价钱卖给我们学生。大家在推推搡搡中,在“哧哧”的笑声中出了店门…… 晚饭时,我把今天这可笑的一幕告诉了爸爸,爸爸的话却令我震惊不已:这个残疾人叫包寅昌,是美影照相馆的摄影师,是一位三级肢残的残疾人,可是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掌握了高超的摄影技术,在华舍、柯桥等地小有名气,而他的生活也因此日渐富裕,还买了汽车,这一些很多健全的人也无法与他相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全县特困残疾人的“一帮一”活动中,向王坛镇的特困残疾人孙华军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向他资助700元……

爸爸接着还讲了些什么,我已听不进去了,因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白天看到的一瘸一瘸的摄影师的样子。只是这一次,我不再觉得好笑,相反,我觉得他在我面前慢慢地变得高大起来……

篇9:谈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篇10:张海迪的春天

冬天花凋谢,春天花又开。花如此,人也一样,只有经历挫折和失败,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古往今来,不也有许多名人也是这样成长的吗?如:张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然而,张海迪并没有被这残酷的命运之神吓倒,反而将着巨大的挫折转化为转化为一股动力,不断地激励着自己,努力前进。 有一些人,根本说不好自己的母语,就更谈不上去说外国语言了。可是,张海迪不仅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还掌握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呢! 张海迪就是这样一朵饱经风霜、欺压而不肯折节的花儿。

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题,忽然,一道难题像下山猛虎将我难住了,我绞尽了脑汁,怎么也想不出来,将那本书扔在了地上,拼命在那儿大喊大叫:“我不做了,不做了,再也不做了。”还在那踩来踩去。像挫折低头,连再去把书拿起来好好想想都不。 还是妈妈帮我解决了问题,才没让书本继续让我糟蹋下去。

还有一次,我去学骑自行车,刚骑几步,就摔倒在地,受了伤,便坐在那,怎么也不肯起来,还在叫:“破自行车,烂自行车,谁稀罕骑啊!” 我与张海迪相比之下,简直是天壤之别啊!张海迪在困难前,毫不低头;我在困难前则甘拜下风,真是无比汗颜啊! 让我们记住张海迪,记住像张海迪这样的人!

篇11:优秀的张海迪

”优秀共青团员“ 张海迪1955年9月生于济南,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却发奋图强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硕士和研究生的课程。

1983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作出关于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和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

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当选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

2013年3月当选政协12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海迪和霍金

张海迪虽然高位截瘫,但他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情助人,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不会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

而霍金也是和张海迪有着同样情况的乐观的人,他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他唯一能动的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吵嘴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很正很别人把他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绝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他们都是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他们以乐观的心态而努力。

坚定的意志

张海迪身上有许多的良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海迪珍爱生命咯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张海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张海迪奉献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轻易放弃。

篇12:读《张海迪》有感

当代的中国,有一个人的名字增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她不到六岁就不幸患上了脊髓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可她不怕困难,勇敢地同病魔斗争,实现了轮椅上的梦想,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人生她的名字就是张海迪。

《张海迪》这本书中记述了张海迪的种种感人的真实故事,可以说,张海迪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张海迪在得病之前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命运却在捉弄这纯洁的小天使,在一次文艺表演的排练中张海迪整个舞蹈一般,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他想挣扎着站起来,却用尽了全身力气也抬不起腿,她大声地哭着,叫着,老师和她的父母立即将她送入医院,经过大夫、专家们的反复诊断,最后得出了结论:张海迪患了脊髓血管瘤。医生的宣判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年轻的爸爸妈妈吓呆了,但他们不忍心让女儿就这样倒下,于是便下了最大的决心,一定要给孩子治好病,要找遍天下名医大夫为张海迪治病,就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有一段时间张海迪一直被很多苦恼所缠绕,但是不久之,后张海迪终于又振作了起来,她,要向命运挑战!从此,张海迪把家当做课堂,在家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海迪在病魔的折磨下,热爱上了书籍,写下了《我是船,书是帆》的短文读到这,我已有很深的感触,张海迪的这种乐观好学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换一个逆向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张海迪,在疼痛难忍的病魔的折磨下,我们绝不可能和张海迪一样,可以顽强乐观地生活,在疼痛中奋苦学习,在痛苦中以书代药来缓解病魔所带来的痛苦,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自暴自弃其实,张海迪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书,是药,比医药更好的药!要多读书,读好书,向张海迪学习,我们不一定能像她一样成功,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有像她一样的意志!

篇13:张海迪的事迹

学了张海迪的事迹,看到了报纸上对她的各种称赞,我默默地沉思着。她的经历太感人了,可我并没有流泪;我只说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人们爱生活,是因为生活无比的美好,是因为生活中有花的芳香,鸟鸣的宛转。然而,人们的这种爱是没有根基的,他们的爱只是倾注到生活明快的一面。一旦残酷、艰辛替代了诗一般的鸟语花香,他们的爱就会象风中的羽毛一样地飘去,而代之以诅咒、沉沦。 但是,年轻的张海迪却不然。生活给了她什么?我们都很清楚,她从生活的手中接过的是连续不断的残酷,脊髓的搏动减弱,双腿丧失去了知觉,以至现在的高位瘫痪。

不公平呀!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是被生活任意地揉弄,她的生命犹如一棵在风雨中飘摇的草,可是她,没有叹惜,没有咒骂命运的残酷!相反,她在拼搏,她在战斗!她在热爱生活! 这,就是张海迪与众不同之处。她不被表面的狰狞迷感,她那双锐利的眼睛透过迷感,而认清了生活的本质。是的,我佩服她的洞察力,生活并不过分地辉煌灿烂,也不过分黑暗。生活还是美的,但更需要无数的人去创造美! 张海迪客观地看待生活,发现了其内在的美,子是,便以被压抑很久的热情,胜过别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顽强地去装饰和改变自己的生活。

她学弹琵琶,学绘画,学外语,读i}"国的文学名著,她就这样不懈地努力;她学针灸,先后治疗八千多个病人,她用对别人的服务来安慰内心。她一定流r许多汗,在学习中,在治病中,在为他人服务中。这些汗水聚集在一起,从而使张海迪这个名字闪闪发光。 她所做的一切努力,成功地证明了她自己心中的信仰,热爱生活。 她的生命也许不能长久,她的大脑也许很快对这个世界失去知觉,但被她残废了的身躯唤起的热情,足以使社会一片灿然。 我赞美张海迪,赞美她对生活执着的爱,赞美她超人的意志和信仰。 我要扔掉人们给与她的一切桂冠,而只重申我的主旨:我赞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篇14:读《张海迪》有感

有人说,生命是一枝珍奇的花,你只有好好爱护它,才能让它绽放;有人说,生命是熟睡的宝宝,你只有真正了解他,才能唤醒他;也有人说,生命是时间,你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向它获取更多。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在张海迪五岁的时候,因为患脊髓血管瘤,全身瘫痪。张海迪从来没有上过学,便在家里自学,并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在张海迪十五岁时,跟随父母到山东省聊城莘县的一个山村,张海迪并没有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乐观的去面对艰苦的生活。张海迪还给村里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学习各种医学知识,为村里的乡亲们治病。在莘县里,张海迪无偿地为人们贡献无数多次,并收到了乡亲们的赞扬。

像张海迪这种坚持不懈、热爱生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她面对的困难,不低头叹气,有着一股攀登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股勇于攀登的精神鼓舞着张海迪勇敢前进。因为,她相信光明,她热爱生命,不会被自己的生活条件而绊倒,所以,我们应该热爱生命,不能因为被自己的绊脚石给绊倒,我们也要热观地面对生活,不能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篇15: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篇16:张海迪名言

1、面对生活的天空,即使翅膀断了也要飞翔。

2、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

4、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5、我们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

6、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7、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诞生的。

8、对勇气的考验往往不是去死,而是要活。

9、即使跌倒100次,也要第101次站起来。

10、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11、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12、最深处的孤独,是你明知内心的渴望,却得对它装聋做哑。

13、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14、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15、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只要爬起来,就要有进无退。

16、人不仅仅要活着,更要好好的活着,要活出诗意来,要追求完美的人生。

17、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

18、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19、在困境里,要树立信心,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还要自我鼓励,以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

20、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

21、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需要澎湃的**,一个人有了才会热爱生活,才有生活的动力。

22、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23、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24、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25、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必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26、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们,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27、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愿意一生无所作为,做一个无聊的人。不多学些东西,我就不舒服。我愿把我的一生献给我喜爱的事业。我的腿虽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样的乐观,对美好的生活充满。

篇17:张海迪的成长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报纸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篇18:张海迪的故事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一道算术题,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第13次终于算对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

篇19:张海迪名言

1、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2、一百次倒下,就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3、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诞生的。

4、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5、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6、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需要澎湃的激情,一个人有了激情才会热爱生活,才有生活的动力。

7、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8、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9、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10、在困境里,要树立信心,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还要自我鼓励,以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

11、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必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12、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3、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14、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

15、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16、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

17、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

18、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愿意一生无所作为,做一个无聊的人。不多学些东西,我就不舒服。我愿把我的一生献给我喜爱的事业。我的腿虽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样的乐观,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激情。

19、如果我能站起来的话,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篇20:张海迪的名言

1. 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必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2. 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3. 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4. 一百次倒下,就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5.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6.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7.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8.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愿意一生无所作为,做一个无聊的人。不多学些东西,我就不舒服。我愿把我的一生献给我喜爱的事业。我的腿虽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样的乐观,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激情。

9. 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

10.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11. 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12. 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

13. 在困境里,要树立信心,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还要自我鼓励,以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

14. 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诞生的。

15. 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需要澎湃的激情,一个人有了激情才会热爱生活,才有生活的动力。

16. 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17. 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

18.  如果我能站起来的话,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19. 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20.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

21.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22. 有志者事竟成 ——张海迪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