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读后感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读后感运动(5篇)

篇1: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同志所写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著作,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胡绳同志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上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他在1954年发表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那篇文章首先提出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 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 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篇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也许是前段时间读《曾国藩传》的影响,让我渐渐对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了兴趣。为了更加透彻、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便又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翻阅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历史,那段历史让人触目心惊。列强们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人民群众生活水深火热,仁人志士们殚精竭虑。“1840”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这个数字,曾经强大的王朝开始走向衰败。那年,列强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仍然没有打开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愚昧之心。他们依然沉浸在“天国上朝、地大物博”的狂妄自大中,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别人眼里的“碗中餐、盘中肉”,实属可悲可恨。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每逢乱世之中,总有才人涌出。谭嗣同,站在了时代的逆风口,主张维新变法,力行改革。他深知中国要强盛,只有向列强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终于在1898年,他领导了历时百日的“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他力辅光绪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终仍回天无力,在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歌中,愤然离去。变法失败,但却为日后的辛亥革命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不管前路多坎坷,中华民族绝对不惧分毫。13年后,腐朽的封建王朝终于推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华民族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弱国无外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被拒绝,而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此消息一传回国内,当时的学子们无不捶胸顿足,愤慨不已,当日便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全体学生临时大会。他们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第二日他们便开始示威游行,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就此展开。

  回顾往昔,艰苦岁月,我无法用一篇简短的文字将这厚重的历史一一道尽。只能以史为镜,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可是偏偏有人忘记了今天的一切是如何的来之不易,甚至不惜成为跳梁小丑。看看如今的“港独废青”们……历史上,只有民不聊生见革命,未曾有自称革命而搞得民不聊生!原本繁华的“购物天堂”,却被废青们弄得乌烟瘴气,可悲可叹。

  现在的中国已非往昔的“大清”,中国的发展速度正令世界瞩目,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正如先辈们用青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一样,如今我们也要用自己的青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此才能不悔青春。

篇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被列强侵略的那段时光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作为各个时期的革命主体,都先后在政治的舞台上有过惊艳的表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光辉时刻。

      而最近,我仔细地阅读了由胡绳所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该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总结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本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的著作,富于创见,颇具影响,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得到学术界一致很高的评价。

       纵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一方面,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近代史的画卷。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这说明了农民阶级在反帝反封建中的运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本书中,既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同时又毫不留情地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等史实时,总会不知自觉地激起我们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义愤。三次革命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不禁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并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也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拯救中国!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时时刻刻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作者写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文字让世人回顾历史,永远记得那段屈辱的艰难岁月、黑暗历史,以警醒世人,即使生活在在和平的年代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篇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也许是前段时间读《曾国藩传》的影响,让我渐渐对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了兴趣。为了更加透彻、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便又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翻阅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历史,那段历史让人触目心惊。列强们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人民群众生活水深火热,仁人志士们殚精竭虑。“1840”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这个数字,曾经强大的王朝开始走向衰败。那年,列强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却仍然没有打开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愚昧之心。他们依然沉浸在“天国上朝、地大物博”的狂妄自大中,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别人眼里的“碗中餐、盘中肉”,实属可悲可恨。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每逢乱世之中,总有才人涌出。谭嗣同,站在了时代的逆风口,主张维新变法,力行改革。他深知中国要强盛,只有向列强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终于在1898年,他领导了历时百日的“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他力辅光绪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终仍回天无力,在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歌中,愤然离去。变法失败,但却为日后的辛亥革命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不管前路多坎坷,中华民族绝对不惧分毫。13年后,腐朽的封建王朝终于推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华民族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弱国无外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被拒绝,而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此消息一传回国内,当时的学子们无不捶胸顿足,愤慨不已,当日便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全体学生临时大会。他们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第二日他们便开始示威游行,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就此展开。

  回顾往昔,艰苦岁月,我无法用一篇简短的文字将这厚重的历史一一道尽。只能以史为镜,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可是偏偏有人忘记了今天的一切是如何的来之不易,甚至不惜成为跳梁小丑。看看如今的“-废青”们……历史上,只有民不聊生见革命,未曾有自称革命而搞得民不聊生!原本繁华的“购物天堂”,却被废青们弄得乌烟瘴气,可悲可叹。

  现在的中国已非往昔的“大清”,中国的发展速度正令世界瞩目,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正如先辈们用青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一样,如今我们也要用自己的青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此才能不悔青春。


篇5: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完后我感到非常难过,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使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鸦片战争》这部影片,它主要描写了1838年鸦片在我国泛滥成灾,道光皇帝派遣两广总督林则徐去虎门禁烟的事。片中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那一幕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他把从英国商人那里缴获来的两万多箱鸦片全部销毁。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他的精神令我感动不已。熊熊烈火烧掉了给人们带来灾难的鸦片,也烧掉了英国商人的嚣张气焰,看得老百姓拍手称快,林则徐那高大的身影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肃然起敬。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政府打了败仗,从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自己的领土――香港割让给了英国,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这些事例又给我们带来了反思,当时我国腐败的清朝政府实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不向其他国家学习知识、技术。而在这段时间里,别国的科技飞速发展,可中国仍在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仍在使用长矛和大刀等兵器,这让拥有先进武器的侵略者有机可乘,致使我国人民咽下种种惨痛的苦果。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不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令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