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后生可畏议论文800字

后生可畏议论文800字(4篇)

篇1:后生可畏的详解及造句

后生可畏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后生可畏是不是褒义词,欢迎阅读。

后生可畏是褒义词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示例】:~,非虚言也。

◎宋·朱熹《寄陈同甫书》十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后生可畏造句

一、这几个年轻人见解独到,勇于创新,真是后生可畏啊!

二、经理拍着小李的肩膀说,“后生可畏,你的成绩比我做业务员的时候还好,继续努力吧!”。

三、小小年纪竟创造出这样奇迹,真是后生可畏啊!

四、教学比武,青年教师教学才艺展示后生可畏。

五、我在他这个年纪可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真是后生可畏呀。

六、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

七、专家出席会议并称赞年轻人的文章是后生可畏。

八、经理拍着小李的肩膀说“:后生可畏,你的成绩比我做业务员的时候还好,继续怒力吧!”。

九、他的画从前是我教的,现在他得奖了,真是青出于蓝,后生可畏啊!

十、这些小朋友个个都能应对如流,真是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成语接龙

畏缩不前 前因后果 果刑信赏 赏奇析疑 疑误天下

下乔迁谷 谷马砺兵 兵无常形 形只影单 单鎗匹马

马前泼水 水碧山青 青蝇染白 白鱼入舟 舟水之喻

喻之以理 理屈词穷 穷鸟归人 人财两失 失魂荡魄

魄散魂飘 飘瓦虚舟 舟中敌国 国家栋梁 梁孟相敬

敬陈管见 见兔顾犬 犬马之劳 劳燕分飞 飞蓬乘风

风行雷厉 厉精更始 始终若一 一语双关 关怀备至

篇2:后生可畏

人们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话不假,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晚辈甚至往往超过前辈,不就有一个词:后生可畏吗?

今天,在考场上,我便读到了一篇名为《后生可畏》的小文章。它主要记述了“我”与爸爸争论“小孩子在大人说话时能不能插嘴”。“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并有理有据,使爸爸心服口服。

为什么“我”能辩过爸爸?因为“我”不惧怕,观点大胆,所以爸爸连连称赞“真是后生可畏啊!”这同样说明,不要以为晚辈年少,便一定不如前辈。

“自古英雄出少年”。很多名人在年少时便创下旁人所不及的成绩。当曹植写《铜雀台赋》时不过十九岁,当莫扎特写成脍炙人口的183号交响乐时,才十七岁,文中写下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王勃,当时不是才十四岁吗?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人在年少时便发出光芒?他们虽没有过人的功力,却有前辈所没有的精力,没有足够的学识,却有惊人的胆识,没有深思熟虑的计划,却有飞扬想象的创意,他们有上一辈所不具有的优越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年少,不为各种是非所累赘。

记得有一次,爸爸拿着一张报纸出现在我眼前。“田田,做做这几道题,我没做出来,你试试。”爸爸将一张报纸递给我。哦,是微软公司应试的三道题。我有些犹豫,微软公司的考题,肯定很难,连爸爸都不会,我能行吗?犹豫一阵,我拿起了笔。因为,爸爸不会做,我做不出来也很正常啊!

我投入了紧张的“习题战斗”。虽然那时我还不会分数、百分数,但爸爸告诉我这题目许多过五关、斩六将的应聘者没答上来,像我这样的孩子却有做出的。时钟嘀嗒的响,十多分钟后,我将答案递给爸爸,三道题我做出了两道,看了我的解答,爸爸惊讶:我怎么没想到呢?

谁说少年无知?我胜利地笑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能小看少年!当你为一颗巨星坠落而惋惜时,几颗更璀璨的新星已发出了光芒。

篇3: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学习啦】心得: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篇4:后生可畏

  出处《论语·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