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追求作文300字

精神追求作文300字(6篇)

篇1:物质追求 精神追求=美好生活

  初二要学一篇古文《陋室铭》。文章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也许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往往才能领略《陋室铭》。有些人家,没有古驰的盘子、红木,但进去后就是觉得说不出来的明净、雅致,让人坐下来就不想走。这是不是就因为主人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很“奢华”,从而产生了这种“场”呢?

  不过大多数人没有这种能让陋室迸发光彩的精神气场,所以要借助奢华家居商品打造一个奢华的物质环境。

  打造奢华物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往往迷失在这个问题上。物的功效是有限的,再奢华的环境,住久了也就那么回事。怎么办?很多富翁的办法是换。广东富翁里就有这样的例子,就有篮球场那么大,完全失去了居住的意义。

  我们提倡人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奢华,而物质上的奢华往往让人对物发生依赖,失去了构建精神世界的能力。

  人生,重要的是追求幸福。不过,幸福来自于人的精神世界,绝非物质世界。当然,衣食足方知荣辱。奢华品构建的优质生活环境无疑让人感知尊严、体面、成就带来的人生愉悦,但若迷失在奢华中,后果就是“穷得只剩下钱”。

  我认为,所谓幸福,就是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任何人其实都拥有幸福。一个富人可以得到幸福,一个穷人也同样可以得到幸福。对于一个家有孩子却穷得接不开锅的穷人来说,他不会快乐,因为他会因无钱供养孩子而苦恼,并抱怨上苍的不公:但他也许会快乐,因为他不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他还有个孩子……对于一个有万贯家财的富人,他会快乐,因为他衣食无忧:可他或许不会快乐,因为他还想得到更多,或许他的家庭并不美满……而对于一个因地震而失去双腿的人,他应该快乐,因为比起那些死去的人,他还拥有一条鲜活的生命!是的是的,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感到快乐感到幸福。而这就是精神追求。

  有人认为物质是值得他们献出生命的追求。在他们看来,生活的艺术就是抓住尽可能多的财富,尔后在作为证明其身价的财富中谢世。依照他们的标准,一个人的伟大只能根据其生前所积攒财富的多少去排定座次。

  “人类生命的价值在于其不断追求的恒定魅力”,这曾是一些大思想家的座右铭,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所共识。然而,当论及生活中要追求什么时,这一共识就不复存在了。

  另一些人认为他们生来追求的崇高理想是精神而不是物质。在他们的心里,浪费一生的时光去积聚终将变为粪土的东西是一种低级趣味,而追求使人类有别于动物的精神财富才具有永恒的价值。故此,按照他们的准则,一个人对理想的追求应坚持不懈,直至使其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我对两种偏激的观点都不赞同,我认为: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精神追求又使物质追求变得高尚。换句话讲,精神财富的挖掘基于物质财富,而物质财富的升华又受益于精神财富的指导。任何对两者之一的片面性强调,都将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威胁。正如无数事实所证实的那样,社会的进步来自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

  信佛的人常会说一个词——般若,为此我上网查了一下。所谓般若其实就是形而上的生命本性的大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是身与心俱修,因而求证到的智慧。我想修身养性一境界也应从此而得来的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想要的境界,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自我感受,言语不可表达的自我身心的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如:窗外天上的白云飘移,瓶中的花儿在窗台静静的开着,一个那么高远,一个这样的浅近,这就是一境界……老人坐在窗台前的书桌旁,看着花儿,回想想起年少的一桩往事,情不自禁的摇一下头,随之微笑一下……这就是老人回味那个境界,又譬如唐人诗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世间千条江水就有千个月亮映在江水之中;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那就是晴空万里……这就是大自然很美的境界。

  现在更多的人们将物质追求=精神支柱,其实对自己的身心都是极大的伤害,人生短暂,难道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住一所大房子?开一部好车子?左搂俊男右搂美女么?当下还有多少人能够安心于一勺饮,一箪食,居陋室呢?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却不珍惜已经拥有的!来世界走一遭,可以什么事物都感受一下,但不要成为我们的终极目的,否则一生就是为了一个房子,而做房奴;为了一部车子而做车奴;为了花销而做卡奴……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才是最重要的。李开复说:“做最好的自己”,是有很深的含义的,不要随波逐流,只要今天的自己高于昨天的自己就是好的,引用王石的话:“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我们可以不选择做房奴、车奴、卡奴、钱奴!不去和他人攀比物质高度,并不是不思进取!其实这些指点都是比较低的人生境界了,可是却有无数的人还在做这些,人的思想总是从众的、受左右摆布的……

  为什么?不看清你的生命来到这世界的真实意呢?为什么不寻找真实本我呢?为什么不回归灵魂的本源呢?我想如果有了这些答案的人们一定会远离痛苦和浮躁;远离贪婪和唯利;远离仇恨和嫉妒……

  幸福就是心灵的满足。《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故事中的渔夫的妻子在拥有很多东西后竟然越来越生气,因为她还要拥有整个世界!人的贪心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有了一个100多平米的房子还想着要一栋别墅,有了一栋别墅有要开名牌车,有了一辆还要好几辆,讲究穿名牌衣服、名牌鞋,吃高档酒店……这就是人的心理,永不知足的的贪欲!于是就是这样,人们便成了金钱的奴隶。

  幸福就是安于平穷。《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只有古书几时册,日夜诵读自娱。最后连这些书都买掉买米。冬天吴敬梓缺衣少食,当然谈不到买酒御寒。他便邀请5、6个好友,陈月色走出南京城门,绕着城墙走,一路唱歌吟诗,直到天亮,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几十里,全身就暖和了,吴敬梓幽默的称之为“暖足”。

  何谓幸福?幸福就是忘我的快乐。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地光明当作我心中的太阳,把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人生是在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改正、不断创新、不断进娶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这个生命长河上航行我们有两个包裹——精神与物质。如果要在急流中扔掉一个包裹,使自己得以生存,你会扔那一个?不错,幸福源于精神,源于心,让我们为幸福而努力,追求更高更远的精神之光……


篇2:精神追求

  现在的孩子,有迷恋网吧的、早恋的、离家出走的,甚至自杀的。或许许多人都不理解,我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在此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常常听到大人们讲,他们小时侯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吃上两个白馒头,新年时能吃上肉包子。许多家长常常说:“有得你吃,有得你穿,有得你学,有什么不快乐的?真是不知足!”当时的他们有这样的环境,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对于我们呢?也有的家长会给不少钱孩子,让他们自己“独立”,对孩子很少过问。现在,亲子沟通已成了一大难题。

  我们这代已经从对物质上的追求,转变到了对精神上的追求。许多孩子会被家长认为很独立,在孩子独立的另一面,却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于是,许多对自己失去自信心的孩子走进了网吧,希望通过游戏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一面;于是,没人安慰的孩子找了自认为是的男(女)朋友,希望在自己伤心的时候能听到真诚的安慰;于是,许多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希望在自由的世界里找到快乐;于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孩子,选择了结束自己认为很痛苦的一生。

  表面在怎么独立、自强的孩子,背后总会有一颗脆弱的心需要人去安慰。现在的我们只需要精神上的补给,而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奖励。人的精神是支撑人活下去最大的勇气,只要精神上快乐,再残酷的现实我们都是可以面对的。家长们,你们是该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了!


篇3:精神追求

  中国人的“大”情结似乎古已有之。阿房宫北构而西折,一宫之间气候不同,这怕是古时大的典范。如今更不用说广州塔、上海中心直冲云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楼也越造越高。但就是在这大城市之中,高楼大厦之间,人的心却越来越小。

  中国人的“大”情结不能只局限在对于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更应当追求精神之大,心胸之大。

  大有什么不好?长城大得令人叹为观止,绵延不绝,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壮语;故宫大得气势恢宏,处处透着皇家威严,才令人肃然起敬;莫高石窟大,众多洞窟无一不透着千年文化的绚烂。中国文化大气磅礴,久经历史的洗礼而不褪色。

  古有竹林七贤不畏强暴,坚守节操,这是精神之大。司马迁受宫刑,却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经典,这是精神之大;文天祥视死如归,“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迈,这是精神之大。

  可见中国人的“大”情结自古以来便不止于外在形式之大,对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也有“好大”情结。

  在城市化规模空前巨大的宋朝也是宋词鼎盛时期,有豪放词人的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大胸怀,如苏子瞻,如辛弃疾这是文化之大,精神之大。

  反观当下,城市规模变大却没有带来文化之大。学术抄袭之风屡见不鲜,学历造假等令人不齿的事件频发,更有令人震惊的肖传国买凶打人事件。似乎人心变小了,都向“名利”看了。再难见如国学大师季羡林那样沉醉于国学研究,也难见像钱学森那样放弃优厚待遇,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巨人了。更逞论文化之大,精神之大,哪还有当年“踏破贺兰山缺”的气概?

  中国人的大不能再只有对于物质财富追求之大,对于城市规模的追求之大,而要更看重精神之大。

  当流行歌曲都在哼唱爱情苦痛,故作儿女情长姿态,“神”曲泛滥,会有谁曾想到“丹青卷,书岐黄,锦绣一册翰墨香”?又有谁还记得“文为圣,儒宗皇,春秋百家自登场”?当懵懂的孩子们学唱着《忐忑》时,还会有谁想起“昔我往,杨柳垂;今我来,雪霏霏;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大有什么不好?大气磅礴,多有气派!而这“大”不能仅仅是城市之大,更是精神之大!

 


篇4:精神追求

  现在的孩子,有迷恋网吧的、早恋的、离家出走的,甚至自杀的。或许许多人都不理解,我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在此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常常听到大人们讲,他们小时侯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吃上两个白馒头,新年时能吃上肉包子。许多家长常常说:“有得你吃,有得你穿,有得你学,有什么不快乐的?真是不知足!”当时的他们有这样的环境,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对于我们呢?也有的家长会给不少钱孩子,让他们自己“独立”,对孩子很少过问。现在,亲子沟通已成了一大难题。

  我们这代已经从对物质上的追求,转变到了对精神上的追求。许多孩子会被家长认为很独立,在孩子独立的另一面,却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于是,许多对自己失去自信心的孩子走进了网吧,希望通过游戏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一面;于是,没人安慰的孩子找了自认为是的男(女)朋友,希望在自己伤心的时候能听到真诚的安慰;于是,许多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希望在自由的世界里找到快乐;于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孩子,选择了结束自己认为很痛苦的一生。

  表面在怎么独立、自强的孩子,背后总会有一颗脆弱的心需要人去安慰。现在的我们只需要精神上的补给,而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奖励。人的精神是支撑人活下去最大的勇气,只要精神上快乐,再残酷的现实我们都是可以面对的。家长们,你们是该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了!

篇5:精神追求

  中国人的“大”情结似乎古已有之。阿房宫北构而西折,一宫之间气候不同,这怕是古时大的典范。如今更不用说广州塔、上海中心直冲云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楼也越造越高。但就是在这大城市之中,高楼大厦之间,人的心却越来越小。

  中国人的“大”情结不能只局限在对于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更应当追求精神之大,心胸之大。

  大有什么不好?长城大得令人叹为观止,绵延不绝,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壮语;故宫大得气势恢宏,处处透着皇家威严,才令人肃然起敬;莫高石窟大,众多洞窟无一不透着千年文化的绚烂。中国文化大气磅礴,久经历史的洗礼而不褪色。

  古有竹林七贤不畏强暴,坚守节操,这是精神之大。司马迁受宫刑,却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经典,这是精神之大;文天祥视死如归,“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迈,这是精神之大。

  可见中国人的“大”情结自古以来便不止于外在形式之大,对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也有“好大”情结。

  在城市化规模空前巨大的宋朝也是宋词鼎盛时期,有豪放词人的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大胸怀,如苏子瞻,如辛弃疾这是文化之大,精神之大。

  反观当下,城市规模变大却没有带来文化之大。学术抄袭之风屡见不鲜,学历造假等令人不齿的事件频发,更有令人震惊的肖传国买凶打人事件。似乎人心变小了,都向“名利”看了。再难见如国学大师季羡林那样沉醉于国学研究,也难见像钱学森那样放弃优厚待遇,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巨人了。更逞论文化之大,精神之大,哪还有当年“踏破贺兰山缺”的气概?

  中国人的大不能再只有对于物质财富追求之大,对于城市规模的追求之大,而要更看重精神之大。

  当流行歌曲都在哼唱爱情苦痛,故作儿女情长姿态,“神”曲泛滥,会有谁曾想到“丹青卷,书岐黄,锦绣一册翰墨香”?又有谁还记得“文为圣,儒宗皇,春秋百家自登场”?当懵懂的孩子们学唱着《忐忑》时,还会有谁想起“昔我往,杨柳垂;今我来,雪霏霏;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大有什么不好?大气磅礴,多有气派!而这“大”不能仅仅是城市之大,更是精神之大!

篇6:关于精神追求的名言

  1、其实对我们这个本已缺乏精神追求的浮躁的年代,宣传读书无用恰似对一个食不果腹的人大谈食肉有害健康。不读书是一种自绝于人类以往的精神财富的行为,以惰性为个性。你要做反叛者吗?请先做创造者。作者:周云蓬 出处:春天责备

  2、虽有鸿鹄之志,却不得不做燕雀之事。那些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不过是 洗洗澡看看表,舒服一秒是一秒。而那些行而下的物质层面,无非是 上班签到下班打卡,能混一天是一天。

  3、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恰好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执拗的精神追求,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作者:周国平

  4、坚强是一个人在无法找到依靠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竖起的丰碑;坚强是一个弱者灵魂深处的自尊;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不断成长起来的自信;坚强是面对苦难时的精神支柱;是应对无常人生的试剂,是一个人在成长之路上必须学会的精神追求。

  5、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点儿好的,穿点儿好的,再找个老伴儿,不对,不对我们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叫精神焕发,老树生新芽,金色的夕阳多么灿烂辉煌!作者:赵丽蓉

  6、我去跑步不纯粹是一种体育锻炼,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职责,一种生活必需,或者说一种精神追求。

  7、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命寄托,一种人生境界。作者:钱文忠

  8、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拯救世界,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创造未来,但是为苦难的世界担当心不在焉痛苦,却应该是一个作家的精神追求。我写苦难,就是因为希望苦难的现实能够改变。虽然我还没找到改变的道路。出处:萧红

  9、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上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10、持续性看,新世纪的爱情会变得更加多元化。痴萌女醒醒吧,所幻想的精神追求幻有爱情情节收敛起来吧,换给你的只要期望的感觉、伤心的失望、嚼心的绝望。什么爱呀情了,如今的社会爱情跟着进入多元化,什么从一而终、什么白头偕。变换爱恋对象,不断坠入爱的生活方式早已得到人们的容忍和喜爱。三千青丝的旧事已经剪断,过往的一些喜欢的讨厌的人或事,别迁怒自己,出现同情可怜显得破无意义。自己感受都憋在心里面,闷的饮食不规律、身体坏零件,处处是毛病,还死心眼大话满不在乎,看着很自爱实质你不会爱。没瞧见阳光很好,别仗着我正好走过你的身旁老欺负我,不感染我怎么享受太阳的温暖,老让我尝尝月亮冰冷。听你的心跳声,胃都伤心扭曲了,恨死你了。

  11、知道您老人家爱打高尔夫,这是一张贵宾卡,也就百八十万,不值什么钱啊。 高尔夫这项运动,还是很健康的嘛! 嗯!是是是! 挣到了钱,就应该有一些这样的高雅的精神追求。 大老总啊,您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我要当这个村长,就是为了拿地方便,咱直接盖个高尔夫球场!出处:饭局也疯狂

  12、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丧失精神追求。不自弃、不沉沦、不颓废、不虚假。活着,就去追求梦想吧!

  13、是的,他在我们的时代属于这样的青年: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或许他们各自都有需要对方改造的地方;改造别人也就是对自己本身的改造。作者:路遥 出处:平凡的世界

  14、儒家讲“慎独”,是在没有监督时的道德自律。而孙少平的精神追求,也是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的个人的选择。他的周围不是一个能够欣赏和奖励他的这种追求的环境;他也没有如许多“爱书之人”那样如孔雀般陶醉于自己的才情,展示自己的品味;他甚至不是因为专业上的纯粹的热爱而去学习。他对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仅仅是因为他把自己作为一个高贵的人,来由衷地尊敬和爱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个动物,潦草的对待;或者当成某个社会角色:“白领”、“x总”,从这些角色中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成就感。

  15、有些爱情超越了外在的条件和常理,更专注于对方的性格、思想、价值观、精神追求等内在稳定的因素,这种爱情才是高尚的(Noble)、健康的(Health)、永恒的(Forever)、自由的(Free),若你见之我所见,闻之我所闻,就会感我之所感……作者:周靖添 出处:周靖添散句

  16、冒险是一种精神追求, 不是所有人都有。

  17、人生要有信仰,哪怕是精神追求也好。这样,我们就不会在静下来的时候,不会迷茫。

  18、肺子、肾什么的仅仅是人体器官而已。 为了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那种东西不要也罢

  19、我们热切地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但唯一可观察的只有身处的这个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急切地竭尽全力去寻找答案。这就是科学、学问和知识,这就是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作者:薛定谔

  20、与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壮士绝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以街市间的惯性目光去看,他们的行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以一种强烈的稀有方式,提醒人类超拔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他们发觉日常生活更容易使人迷路,因此宁肯向着别处出发。别处,初来乍到却不会迷路,举目无亲却不会孤独,因为只有在别处才能摆脱惯性,摆脱平庸,在生存的边界线上领悟自己是什么。作者:余秋雨 出处:霜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