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10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1500字:
有的人信仰基督,有的人信仰佛祖,有的人信仰轮回,有的人信仰灵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信仰,存在的或不存在的,清晰的或模糊的。
过去,人类科技落后,自身力量渺小,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一直被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问题所困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只能诉诸于神,把地球上出现的灾祸全部归纳为“神”的旨意,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与神的互动中得到圆满。
在过去充满天灾人祸的环境里,人类需要神的保护。今生受苦,来世超脱。在神的庇护下,今世的苦难变的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积德修福,为了更远的价值和幸福。在此基础上,所有的哲学都在讨论,在这个短暂且苦难的生命中,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意义。当然,宗教也成为过去统治阶级的管理工具,从而推动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未来简史》开篇后小幅论述的人类历史,也是为后面大笔墨预测人类未来情形进行铺垫。这些天我读完全书,心中对未来人类生活场景感到期盼向往却又触目惊心。
人类近几十年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过去几千年,逐步成几何级态势,已经困扰人类多年的三大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也在近几十年逐步被现代科技和人类文明给攻破,神的喜怒哀乐不再成为操纵自然灾难的源头,人类科技文明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根本性的解释,对许多自然灾难也有应对举措和预防手段,并且现代科技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一旦有所突破,如基因工程改造人体创造超人,人工智能用电脑连接大脑等等,造成的连锁反应和科技迭代将超出我们想象,人类接下来新的三大议题将是永生、极乐、成神,于是此书给人类历史定义了新宗教:数据主义,并且指出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算法。
作者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大趋势,比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带来的人文主义以及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等,串联在同一个历史结构里面,并用之预测未来。提出人文主义让神创论退场是因为我们现在比上帝更了解世界,而人工智能将通过大数据证实其实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智能将战胜意识,部分人将从智人向神人转变,数据将代替上帝成为新的宗教。
未来科学将认为人不需要有意识。人体每一个动作都可以靠自身神经系统自动运行,换句话说,人完全可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靠算法存活的很好,无需任何主观感受,比如,饿了就吃,而无需想吃;皮肤破了就上药,而无需感觉痛苦。所有的动作将根据算法围绕“有用性”去开展。当人从信仰中解脱出来,科学和认知革命颠覆后,人们所获得的巨大能力,发现一切都只是算法,而心灵和心智,甚至也只是一种算法的时候,人岂不是就沦为了工具?人来世界走一遭,就只活一个“有用”吗?人的一生,变成一张任务清单。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的取代,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他们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无用阶级”。
历史终归能总结,未来却只可预测。
我始终相信这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世界会进化是因为不管是物种演进还是生命成长都是有无数个体,基因不断的试错。如果一味追求更高速运转科技的发展将会把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全部省略,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归于死寂。我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去感受属于我这个个体的所有体验,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好的时代。
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有的人信仰基督,有的人信仰佛祖,有的人信仰轮回,有的人信仰灵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信仰,存在的或不存在的,清晰的或模糊的。
过去,人类科技落后,自身力量渺小,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一直被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问题所困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只能诉诸于神,把地球上出现的灾祸全部归纳为“神”的旨意,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与神的互动中得到圆满。
在过去充满天灾人祸的环境里,人类需要神的保护。今生受苦,来世超脱。在神的庇护下,今世的苦难变的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积德修福,为了更远的价值和幸福。在此基础上,所有的哲学都在讨论,在这个短暂且苦难的生命中,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意义。当然,宗教也成为过去统治阶级的管理工具,从而推动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未来简史》开篇后小幅论述的人类历史,也是为后面大笔墨预测人类未来情形进行铺垫。这些天我读完全书,心中对未来人类生活场景感到期盼向往却又触目惊心。
人类近几十年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过去几千年,逐步成几何级态势,已经困扰人类多年的三大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也在近几十年逐步被现代科技和人类文明给攻破,神的喜怒哀乐不再成为操纵自然灾难的源头,人类科技文明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根本性的解释,对许多自然灾难也有应对举措和预防手段,并且现代科技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一旦有所突破,如基因工程改造人体创造超人,人工智能用电脑连接大脑等等,造成的连锁反应和科技迭代将超出我们想象,人类接下来新的三大议题将是永生、极乐、成神,于是此书给人类历史定义了新宗教:数据主义,并且指出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算法。
作者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大趋势,比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带来的人文主义以及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等,串联在同一个历史结构里面,并用之预测未来。提出人文主义让神创论退场是因为我们现在比上帝更了解世界,而人工智能将通过大数据证实其实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智能将战胜意识,部分人将从智人向神人转变,数据将代替上帝成为新的宗教。
未来科学将认为人不需要有意识。人体每一个动作都可以靠自身神经系统自动运行,换句话说,人完全可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靠算法存活的很好,无需任何主观感受,比如,饿了就吃,而无需想吃;皮肤破了就上药,而无需感觉痛苦。所有的动作将根据算法围绕“有用性”去开展。当人从信仰中解脱出来,科学和认知革命颠覆后,人们所获得的巨大能力,发现一切都只是算法,而心灵和心智,甚至也只是一种算法的时候,人岂不是就沦为了工具?人来世界走一遭,就只活一个“有用”吗?人的一生,变成一张任务清单。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的取代,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他们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无用阶级”。
历史终归能总结,未来却只可预测。
我始终相信这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世界会进化是因为不管是物种演进还是生命成长都是有无数个体,基因不断的试错。如果一味追求更高速运转科技的发展将会把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全部省略,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归于死寂。我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去感受属于我这个个体的所有体验,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好的时代。
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刚拿到《未来简史》这个本书时,深深被书的名字吸引住了,简史应该记录的是过去的事,未发生的怎么就有简史了呢?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以《未来简史》这种独特的形式,对科技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的推演,并因其对无价值群体将大量产生的预言而广受争议。因为本书涉及内容比较宽泛,对于我来说,有些难懂,简单写一点看完书后的理解和体会。
《未来简史》涵盖的时间很长,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对未来的猜测;牵涉的知识面很广,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以及各种新科技等等。该书主要讲述了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人类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本书一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是全书的引子。赫拉利认为在过去人类的三大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些议题在现代社会已经被取代,这倒不是说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消失殆尽,而是说从人类整体来看,已不足以威胁到人类社会、且并非需要全部人类去面对和解决。人类将在新世纪去追求那些过去千百年被反复提及的目标——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为何是这三个议题?作者在书之后的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短短几十年光景,人类社会颠覆性进化,所有的变化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观却又无法捕捉的状态悄然发生着。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科技将会带来怎样的未来,赫拉利将这些思考写进了《未来简史》。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看完未来简史后,我慢慢了解了很多。过往人类担忧的饥饿、瘟疫、战争三个历史难题正逐渐消退,这些已经不在是威胁生存的重点。人类新的烦恼,纠结于心的变成了健康长寿、快乐、神性。
第一点是技术问题,未来技术的发展可以慢慢的解决人类健康危害,以达到可以长寿的目的。后两者则是人类的心灵感受与心理素质。而后文则是将后两者也并为技术问题。即使人类的灵魂、自我、内心等问题,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去改变。让人类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技术可以改变的都不将是困恼人类的问题。
可作者通过本文也承认当前人类对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开发还是非常欠缺的。很多科技的提升也在无意之间破坏了自然生态。我们从旁观都的角度去猜想,作者列举的成果也是为了支持他的自我观点。
作者对与未来的预测,数据主义、人工智能、终极算法也都行得通。但作者也有负面的说法,当多数人成了无用阶级后,那些高层人士会如何对待普通民众。那些所谓的穷人怎么办?被富人所奴役?
当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又有什么用呢?所有的工作都不需要人类,机器人的发明会代替一切。无论种植、建设等所有一切的劳动力都将剩余,穷人也将变的更穷。但是在那时,富人的财富又有何用呢?因为穷人太穷,没有消费能力,富人的生意也越来越少,无论工厂还是任何工地都没有人操作。富人就算有财富那又有什么用呢?因为穷人的消失,那些所谓的富人也会论为是“穷人”。
长生不老,人类多少个世纪的愿望。就像在在电视里播放的一样,多少人类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不择一切手段去破坏环境,损害别人,但一切都是浮云。但在未来,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可能会让人类去实现。但人类全都长生不老了。那人越来越多,都动物一样,无法满足人类的日常所需时,人类会不会自相毁灭?
未来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淘汰,机器人代替了操作工人,飞行器、无人机代替了运输人员等等,慢慢的人类也都被非人类所代替。那人类还有生活及生存的意义吗?
这些都是想像,就算科技在神速,演变与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支撑人类往前发展的者是——理想及信念。
尤瓦尔-赫拉利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研究过去的历史,但这没有让他忽视是了对于当今时代问题的观察 与对于未来世界的思考。在这本《未来简史》里,作者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史学基础,加上对于时代发展的独到眼光,颇有预见性的在本书里为人类提前预知了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转折点,这种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可以和人类的产生相提并论的。
过去的时代人类相继摆脱了饥饿、战争和疾病的折磨,人类征服了自然,成为了其他生物的“上帝”,我们拥有了无限的权利,过去的追求已经能够满足了。之所以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绝对不是现在没有粮食短缺,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原因造成的。人类在下一个时期将凭借计算机知识和生物学让人达成我们梦寐以求的永生、幸福等,用科学知识早就人类成为智神。
在新的时期,作者也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危机,一个是人类自己将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价值,会不会在人类的世界里产生一个少量人组成的特权阶级和全部人组成的普通阶级呢,无意识的智能会不会替代我们人类的有意识……
作者在本书里举得很多例子和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可以在现实世界里都找到许多的影子雏形,通过读这本书可以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好书,有带来新的感受,值得推荐!
有的人信仰基督,有的人信仰佛祖,有的人信仰轮回,有的人信仰灵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信仰,存在的或不存在的,清晰的或模糊的。
过去,人类科技落后,自身力量渺小,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一直被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问题所困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只能诉诸于神,把地球上出现的灾祸全部归纳为“神”的旨意,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与神的互动中得到圆满。
在过去充满天灾人祸的环境里,人类需要神的保护。今生受苦,来世超脱。在神的庇护下,今世的苦难变的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积德修福,为了更远的价值和幸福。在此基础上,所有的哲学都在讨论,在这个短暂且苦难的生命中,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意义。当然,宗教也成为过去统治阶级的管理工具,从而推动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未来简史》开篇后小幅论述的人类历史,也是为后面大笔墨预测人类未来情形进行铺垫。这些天我读完全书,心中对未来人类生活场景感到期盼向往却又触目惊心。
人类近几十年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过去几千年,逐步成几何级态势,已经困扰人类多年的三大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也在近几十年逐步被现代科技和人类文明给攻破,神的喜怒哀乐不再成为操纵自然灾难的源头,人类科技文明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根本性的解释,对许多自然灾难也有应对举措和预防手段,并且现代科技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一旦有所突破,如基因工程改造人体创造超人,人工智能用电脑连接大脑等等,造成的连锁反应和科技迭代将超出我们想象,人类接下来新的三大议题将是永生、极乐、成神,于是此书给人类历史定义了新宗教:数据主义,并且指出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算法。
作者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大趋势,比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带来的人文主义以及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等,串联在同一个历史结构里面,并用之预测未来。提出人文主义让神创论退场是因为我们现在比上帝更了解世界,而人工智能将通过大数据证实其实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智能将战胜意识,部分人将从智人向神人转变,数据将代替上帝成为新的宗教。
未来科学将认为人不需要有意识。人体每一个动作都可以靠自身神经系统自动运行,换句话说,人完全可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靠算法存活的很好,无需任何主观感受,比如,饿了就吃,而无需想吃;皮肤破了就上药,而无需感觉痛苦。所有的动作将根据算法围绕“有用性”去开展。当人从信仰中解脱出来,科学和认知革命颠覆后,人们所获得的巨大能力,发现一切都只是算法,而心灵和心智,甚至也只是一种算法的时候,人岂不是就沦为了工具?人来世界走一遭,就只活一个“有用”吗?人的一生,变成一张任务清单。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的取代,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他们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无用阶级”。
历史终归能总结,未来却只可预测。
我始终相信这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世界会进化是因为不管是物种演进还是生命成长都是有无数个体,基因不断的试错。如果一味追求更高速运转科技的发展将会把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全部省略,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归于死寂。我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去感受属于我这个个体的所有体验,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好的时代。
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赫拉利之所以能够从当代众多历史学家中脱颖而出,就是缘于他不同常人的清晰文笔和观察视角。……《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以他的独特视野,为我们描述了人类的未来。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面临三大重要生存课题——饥荒、瘟疫和战争,而这些课题在新世纪都呈现消失的趋势。
如今,世界上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就算一个人没了工作、丢了全部家当,也不太可能活活饿死。
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已经让人类战胜了大部分瘟疫,因为传染病造成人类大规模死亡已是小概率事件。
战争正在消失,过去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像金矿、麦田、油井,而现在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是知识。发动战争虽然能抢下油田,却无法霸占知识,战争的动力正在消亡。
作者指出,随着这些危机的消失,人类为解决这些危机提出的很多概念其实已经或者正在消亡,比如宗教和国家观念。
在这些阻碍被破除后,赫拉利认为,人类将在新世纪去追求那些过去千百年中被反复提及的目标——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作者花了两大章篇幅对人类既往历史的回顾,无非就是要让人们相信这三个新议题。
作者对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表达出惊人的预测:“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新物种,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尤瓦尔·赫拉利这个作者真是不简单。
首先是他有渊博的知识,他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文中的用都是恰到好处。
一个历史专业的学者居然能做到这些,真是令人钦佩不已。因为我所知道的历史研究者或者接触过那些读过历史专业的人,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水平……知识面如此广泛和深入。
其次,他的语言表达非常好,问题说的不仅明白而且还很有趣。当然,有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那个叫林俊宏翻译者,他对中文的掌控炉火纯青。
第三,在中文版还专门加上了中国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使汉语读者更感到亲切。但我可以提一个建议,就是在《未来简史》第5页中有这样一个例子……“18世纪,据称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尼特曾向挨饿的民众说,如果没有面包可吃,何不吃蛋糕呢?”,也可以换上中国晋惠帝司马衷(259-307)的那句“何不食肉糜”的名言。
作者特别宏大的写作的视角令人震撼,这个视角不是人类的视角,也不是世上万物的视角,而是一个地球之外一个观察者的视角。
这样的视角,看历史更加客观,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那些个人的观点,那些党派的观点,在作者的视角下,已经化为灰烬。
在书中,虽然我们看不到一般历史书中一个个连续的历史大事件,但我们对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这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了解。
在看书之前,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概念还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现在我基本上认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的人类进程。
故事的概念是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其贯穿两本书的始终。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故事,如何发展离不开讲故事,只有大家相信的故事才有实现的可能。讲故事就有一个虚构问题,一个人可以虚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虚构。人类就是靠着这种虚构的故事走到了现在。
我可以用故事的概念来描述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国人民讲了一个故事,大多数中国人民都听明白了,而蒋-介-石和国-民-党人讲的故事大多数中国人民就不愿意听,所以,毛-泽-东讲的故事就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我就像一个小学生听一个大师深入浅出的讲课,基本上明白了意思。
其实,我一直对人的最基本的问题感兴趣,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赫拉利基本上解决了我的这个问题。
我完全同意作者对以前人类发展的分析归纳定义,即,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这些都已经被证实。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会实现的。想想以后的人们又长生不老又幸福快乐就感到很高兴,但对只有1%的智人能化身为神感到悲哀。我只能祈祷,那个成为领导的人能够善待其他智人。
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就如同21世纪的先知,他的三部简史著作描述了从人类诞生到智神出现,超过数个千年的宏大图景。与普通的历史作品不同,赫拉利的简史更像小说,一部一环扣一环扣人心弦的小说,他并不只是陈述历史事实,而是结合了广博的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猜想,将人类演化,乃至未来发展的未知景象如同珠串一般粒粒穿起。很难想象如此系统严谨,在多个学科中行进自如地描述未知的作品,竟只出自一人之手,称赫拉利为先知并不为过。
《人类简史》讲述人类由一种普通的生物最后成为地球之主的故事,《今日简史》讲述人类即将面对的几项挑战,而《未来简史》则暗示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数个世纪之内,人类使用科技使自己的生存摆脱了瘟疫,饥荒,与战争的威胁,如何走向下一步,赫拉利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指出生命就是许多体内的生化算法,只要人类得以控制其中的某些机制,就可以做到长生不老,或是让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最后利用科技使人类走向更加高级的生命形态,也就是赫拉利所说的“智神”。这些在科技上并没有这么容易,人类或许再需要数个千年才能达到,但在历史的方向上并不只是毫无根据的幻想。企业家将钱投入延长寿命的研究;中年乃至青年人花钱保养自己的身体免受时间的侵蚀;人类一直在与饥饿,瘟疫,战争的斗争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细观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对长生的渴望。又或是实验小鼠为获得快感刺激,踩动踏板最后将自己饿死;全球毒品屡缉不止,成为可怕的非法势力;为使人类更方便社交,游戏,看视频,购物的公司引领了市场,被称为“爸爸”,可见人们对快乐的购买力之高。至于使用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将人类的智力,体力提升一个档次,或是能够掌握万物,甚至更方便离开地球,则是牵动着科学家与小说家的心弦。
对于这些猜想,赫拉利表示,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一直发生巨变,但是有一件事始终未变,那就是人类本身。我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道路会把我们引向何方,也不知道我们像神一般的后代是什么样子,因为科技能改变人类的心灵和欲望,而我们以今天的心灵和欲望,无法理解其对未来的影响。即使如此,我们无法理解其中的相关细节,但仍然能够肯定历史的大方向。
生物是算法,在大数据时代,积累了数据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而这一切都将掌握在大数据巨头的手中,对此我深感,看似是巨头服务于我们,也许是我们成为巨头心甘情愿的奴隶。这一切在我们的身边初见端倪,数据巨头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源源不断的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广告,也许我们有一天不知为何去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或是站在一个寸草不生的高原湖边,正是因为电商与旅行社付给了数据巨头广告费。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将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到时候我们会习以为常,因为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细细想来,确实令人毛骨悚然。
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现代性”是一项交易,所有人出生那天就签了契约——放弃意义,获取力量。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可能,而且绝对必要。如果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
现代政治和经济笃信增长的必要性有三个原因。
首先,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越能提高生活水平,也越能享受所谓快乐的生活。
其次,只要人类持续繁衍壮大,仅仅为了维持现状,经济增长就已经很有必要了。
最后,即使人口停止增长,也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经济也必须增长。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的集权主义还是婚姻触礁,几乎任何公共或私人问题,都能用增长来解决。增长能解决一切。
资本主义所承诺的并不像其它宗教那种空中大饼,而是这个俗世上的`奇迹,而且有时候还真能实现。资本主义深信“增长”这一最高价值,第一条训诫就是:投入利润,促进增长。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还有第三种资源: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越用越少;但知识越是不断增长,越用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追求进步的道路。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断断续续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人类简史》的续篇,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品味和思考。
书中开篇立足现状,对未来提出大胆预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难题,21世纪人类新议题将是追寻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直至书的尾篇提出数据主义——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很多人并不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包括比尔盖茨,但这些人还是推荐了这本书。比尔盖茨在2017年夏季推荐书单的5本书中就有《未来简史》,而在2016年夏季推荐书单中就有《人类简史》。
其实这也正中作者的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及末尾也强调,他做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就没意义了。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后,很多人能参与讨论思考,同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甚至另辟蹊径,这才是作者想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