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元寺征文400字

开元寺征文400字(18篇)

篇1:雄伟的开元寺

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了开元寺。开元寺是泉州老街旁边的一座大寺庙,据说是明代时建造的呢。

走到开元寺大门前,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只见两条威武的巨龙横卧在大门上,围墙上满是精美的壁画,为开元寺增添了不少气势。走入大门,一棵棵古老的苍天大树矗立在我们眼前,它们都已经六百多岁了!迈开腿缓缓走入内室,十八铜人直直扑入眼帘。远看,像一个个神圣的圣人展示着自己的身手;近看,又像一个个正义的少林人。那有力的双手,刚正不阿的眼神,让人真假难辨。

再看看十八铜人的身后,四座金色的巨大佛像,如同神一般镇守在这里,威武得让参观者都不敢大声喧闹,仿佛大佛的眼睛正盯着他们。走上二楼,从上往下看,只见大佛双眼下垂,头发一粒粒的,像一颗颗金子一般。嘴角微微抬起,一幅慈祥的面容,给人带来安全感。

走出后门,沿着青石小道缓缓向东塔移去,向上望,由青石筑成的古老东塔屹立在东边。塔顶上有一大颗“金珠子”,似乎就是它把太阳唤醒的。塔壁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让人陶醉,可想而知,古人雕刻出这么精美的图案得花多大的精力啊!

开元寺实在太壮观雄伟了,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古寺!

篇2:介绍定州开元寺塔

北宋初年,开元寺内高僧会能奉旨到西天取经,顺利取回佛经、舍利后,真宗予以褒奖,赐紫都功德主,并于1001年下诏修塔以供奉佛经、舍利子。塔内二层碑刻记载:“金刚寿命修塔陀罗尼经,善男子为汝说修造佛塔陀罗尼法,即说呪曰……时大宋咸平四年岁次辛丑七月庚午朔十八日丁亥丙时建,奉圣旨西天取经回,赐紫都功德主沙门会能……”;道光本《直隶定州志》记载:“塔在州治南,按旧志,开元寺僧会能尝往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四年诏建塔”。碑文和旧志中明确记载了建塔时间是1001年7月18日丁亥丙时,开元寺高僧会能自西天取经、得舍利子归后,赐紫都功德主。由此可推断为供奉佛经、舍利子而建塔。

《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丹。”由于当时定州地处宋辽边界,为北宋军事重镇,宋朝为防御辽朝,于是经常利用此塔了望敌情,故而名为“料敌塔”,如今开元寺早已不存,而这座料敌塔却巍然耸峙于广场上。

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落成于至和二年(1055年),历时五十五年。相传有“砍尽嘉山(在曲阳县)树,修成定州塔”之说,可见当年建塔工程之浩大和繁重。

开元寺塔为砖建楼阁式,十一层,通高84。2米。塔为砖砌,平面呈八角形。塔的下九层东、西、南、北四个正面设券门,其余四个隅面辟棂窗。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为券门。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唯底层有瓦脊。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原置有风铎。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塔顶八脊八坡汇聚成砖雕莲花座,座上为铸铁莲纹仰莲、覆钵,再上即为铜制宝瓶。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而上可达塔顶。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犹如大塔之中包着一座小塔。回廊两侧设有壁龛,壁龛中嵌有许多碑刻和名人题咏。

开元寺塔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历经十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1884年),塔的东北角自上而下坍塌坠落,破坏了这一雄伟建筑的完整,2001年整体工程维修竣工。

原来一提到最高古塔,毫无疑问是河北定州开元寺塔,高84.2米。而现在有变了,根据网上资料,陕西泾阳崇文塔,原高83.2米,近年重修塔刹增高为87.2米,为国内现存最高的古塔。山西汾阳文峰塔,高84.9米,为第二。定州开元寺塔现屈居老三了。

篇3:介绍潮州开元寺

开元镇国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开元寺经宋元明清及今,先后十次大规模修建,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中轴为照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诸天阁,形成庞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11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经历1200余年地震、海潮、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摧残,而又不断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据当代古建筑专家考证: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与现在开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样,证实了天王殿为宋代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常有国内外的建筑学院组织师生至此观摩学习,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殿内东侧悬挂着重1,500余公斤、高1.7米、口沿1.05米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

寺内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品,塔高2米,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竖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有很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

篇4:开元寺游玩

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到泉州的开元寺游玩。

我们乘车来到了泉州,已经是夜幕降临了。泉州这里很冷,我们找了一间旅馆住下。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开元寺游玩。到了买票的地方,我是小孩,只要半票。

刚进大门,一阵风迎面吹来,十分凉爽。我们先来到了镇国塔,又叫东塔。这座塔高约几十米,有五层楼。楼下的门关住了,不然我还想上去玩玩呢!

我们又走到了古船陈列馆。进去又要买票,我是小孩,只要半票,爸爸交了钱,我们就进去了。这里面有一艘十分大的古船,有一个游泳池那么大,上面可以坐上好几百人。里面还有很多帆船模型。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雄宝殿,在这儿,我们碰到了一位导游,爸爸叫我听导游介绍。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地方,叫我们抬头看,她说:“这是人面鸟身,大小不同,有八个,每个的手上都拿着宝物。”接着,又带我们来到了身材魁梧的十八罗汉那边,这十八罗汉雕刻得栩栩如生,个个威风极了。导游说:“这是十八罗汉。”

导游又把我们带到了菩提树下,说:“这棵树生命力旺盛,周围很少有落叶,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色的。”说完,又走到了一棵松树下。导游说:“这棵树长得很奇怪,树杈分为三个方向,是被一道闪电劈的,人们都以为它活不成了,没想到来年春天,它冒出绿芽,又活过来了。还有,不只是这样,其它松树都年年开花年年结果。而这棵松树,是年年开花年年不结果。”说完,我们又走到了仁寿塔。

导游说:“这是仁寿塔,又叫做西塔,东塔比西塔高一些。”导游跟着那一些人走了,我们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篇5:我爱家乡的开元寺

我曾饱览过黄山的奇松怪石,也曾漫步在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名胜——开元寺。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泉州大地上。

走进开元寺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庭院。院内的几棵千年松树苍翠欲滴,那茂盛的枝叶遮天蔽日,给大地洒下了一片浓荫。人在绿荫下徜徉,感到无比的清爽,无比舒服。

登上几层台阶,就来到了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站在门外,就可以看见那五尊金光闪闪、面目慈善的“五方佛”。佛祖两旁还站着两位“守护神”,他俩手拿兵器,横眉竖目,令人不寒而粟。大雄宝殿是由一百根石柱支撑的,所以又称之为“百柱殿”。最为奇特的是殿内斗拱间的“飞天乐伎”。只见她们身披轻纱,有的怀抱三弦;有的口吹洞箫;还有的手弹古筝……望着她们,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优美动听的南音,伴着轻轻的拍板声,我好像来到了一个梦境般的境界。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观赏着千姿百态的花儿和绿油油的小草。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开元寺的中心——东西塔。远远望去,两座古塔一东一西,仿佛是两个钢铁巨人,屹立在开元寺内。走近了古塔,仰望塔顶,只觉得那塔似乎要倒了下来,那不就是“第二比萨塔”了吗?可我转念一想:东西塔哪有这么容易就倒了,它可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据说,有一次发生了八级大地震呢!东西塔依然巍巍屹立。古塔上还雕刻着精美的浮雕:有神态安祥的长须老人;有各种奇花异草;还有两只欢快嬉戏的喜鹊……真是美不胜收!“叮叮咚,叮叮咚……”咦?是什么在响?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挂在25个向上弯曲的檐角上的小铜铃呀!“唧唧、喳喳”小鸟响起了轻快悦耳的欢叫声,和铜铃声勾成了一支轻快的乐曲。真成了人的世界,鸟的天堂。

登上塔顶,泉州古城的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宽阔的水泥马路旁种着一排排小树,来来往往的车辆奔驰在宽阔的马路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内外,人潮涌动,一片繁荣的景象。而开元寺内,一朵朵小花争相斗艳,红如火、白如雪、黄似金、粉如霞,加上绿油油的小草,形成了美丽优雅的开元寺……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开元寺!

篇6:泉州开元寺游玩

以前曾听爸爸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一个名人题在开元寺的一首诗。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爸爸来到了中外闻名的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山门对面有一堵高大照墙,上面有泉州古代书法家书写的“紫云阁”三个大字,字体秀气端庄。迎着开元寺山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天王殿,只见天王殿的屋顶雕砌着许多五色瓷片,图案有许多动物花卉,工艺精美,色泽鲜艳。屋脊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宝塔,宝塔两旁有两条五彩缤纷腾空而起的小龙,爸爸说这叫双龙护塔。

走过天王殿,就是有三个篮球场大小的拜庭,拜庭中央有一座两个小孩高的大香炉,拜庭两旁各有五棵高入云宵树叶繁茂的大榕树,榕树旁有一排一人高的小石塔,拜庭的左侧伏着一只巨大的大石龟,东西两条长廊围护着拜庭。拜庭的正前方是座石砌的长方形大平台。走上台阶,人们都在这里烧香祭神,听说这叫月台。过了月台,走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就可以看见五尊七八米高迎面而立的金色大佛,称为五方佛,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

旁边有几尊较小的佛像,两侧还有两尊色彩斑澜的天兵天将。大雄宝殿又叫做百柱殿,柱子很粗,每根柱子要两人合抱才抱得来。抬头一望,屋顶上有许许多多舒展双翅伸出双臂,木刻的天女,它们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并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梁连接起来。天女们有的手中捧着文房四宝,有的怀抱琵琶,有的吹笛子,有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绕到大雄宝殿的后厅,十八尊金光闪闪的罗汉呈现在我眼前,它们有的开怀大笑,有的沉于悲伤之中,有的面带慈爱,有的面露凶光,有的……神态各异、动作詼谐有趣、栩栩如生,集中表现了人间的喜怒哀乐。大雄宝殿后面是甘露戒坛,人们常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康健。往后走是藏经阁,里面藏着许多经文。横过长廊,大雄宝殿的右侧是准提禅寺,又叫“小开元”。

寺前有四根青石龙柱,门侧墙上分别写上“龙吟”“虎啸”四个大字。以拜庭为中心的东西两个广场还各有一座塔,这就是世界闻名的东西塔,东西两塔相距一两百米,遥相呼应。东西两塔各分五层,大理石结构。东塔高达四十八米,西塔高达四十四米,东塔始建于唐朝,叫镇国塔,西塔始建于五代,叫仁寿塔,是全国现存的最高石塔!两塔底座雕刻着许多飞禽走兽树木花卉,每层塔墙上还有人物浮雕,姿态不同。有凯旋而归的将军,有慢条斯理的和尚,有……

据说,西塔塔墙上还刻有孙悟空,但我和爸爸绕塔两圈也没找到这只既淘气又可爱又聪明的猴子。开元寺内刺桐花开红似火,绿树环抱,红绿相映,显得春意融融、风光如画。开元寺里的建筑,布局巧妙、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泉州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与智慧。带着无限的念眷,走出开元寺,我似乎对“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诗有所理解了!

篇7:令人神往的开元寺

开元寺乃佛门静地,中外文明,令人神往。

今天途径开元寺,见得景象令人叹息.或许我衣着光鲜亮丽,或许我相貌英俊潇洒,以致于招来了很多只蜜蜂,这些蜜蜂可不是那些水性杨花的女子,而是那些比花痴更花痴的乞丐.因为他们男女都要老少咸宜。

我不知道此时我该怎么办,因为眼前俨然是一个丐帮的领地.那些人除了健康的还有年迈和残疾的,老弱病残孕就差孕了.据我猜测,怀孕的蜜蜂”应该是在家里休身养性,准备顺利顺利生产下一代由丐中之草,帮中之花精华合为一体的丐中丐。

眼前这帮蜜蜂各个身高不足1米65以仰视姿态对我虎视眈眈,此时仰视比俯视更加令人胆寒,颇有“此树是我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架势。而我孤身一人显然无法与他们众蜂相敌对,我只有明白规则的掏出钱包,给了张五毛,他们眼睛睁得越大了意思(据我分析):你给五毛干屁啊,老子一天几百块的收入,你才给五毛买牙签啊,快快交出。我被他们磅礴的气势怔住了,于是想从钱包里再拿出张五毛,没想到钱包里只剩下四张“伟大领袖毛泽东”了。他们应该是看到了开国先驱的英姿,兴奋不已,伸出数钱数到手发软的手想我抢来,就这样我被他们抢去了“两个毛主席”。其他“蜜蜂”见状,蜂拥而至,把我剩下的两张也抢去,余下瘦身成功的钱包和孤零零的我。那时我差点失声痛哭,面对史上最牛逼的乞丐我无能为力,他们日进斗金富得流油而我却听见心碎的声音。

“蜜蜂”们从我身上采完蜜后,又去另寻芳踪了。我想我从开元寺门口走过,也许我只是他们的过客,但他们却是我的定格!

篇8:泉州开元寺之旅

以前曾听爸爸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一个名人题在开元寺的一首诗。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爸爸来到了中外闻名的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山门对面有一堵高大照墙,上面有泉州古代书法家书写的紫云阁三个大字,字体秀气端庄。迎着开元寺山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天王殿,只见天王殿的屋顶雕砌着许多五色瓷片,图案有许多动物花卉,工艺精美,色泽鲜艳。屋脊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宝塔,宝塔两旁有两条五彩缤纷腾空而起的小龙,爸爸说这叫双龙护塔。

走过天王殿,就是有三个篮球场大小的拜庭,拜庭中央有一座两个小孩高的大香炉,拜庭两旁各有五棵高入云宵树叶繁茂的大榕树,榕树旁有一排一人高的小石塔,拜庭的左侧伏着一只巨大的大石龟,东西两条长廊围护着拜庭。拜庭的正前方是座石砌的长方形大平台。走上台阶,人们都在这里烧香祭神,听说这叫月台。过了月台,走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就可以看见五尊七八米高迎面而立的金色大佛,称为五方佛,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旁边有几尊较小的佛像,两侧还有两尊色彩斑澜的天兵天将。大雄宝殿又叫做百柱殿,柱子很粗,每根柱子要两人合抱才抱得来。抬头一望,屋顶上有许许多多舒展双翅伸出双臂,木刻的天女,它们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并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梁连接起来。

篇9:开元寺游玩

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到泉州的开元寺游玩。

我们乘车来到了泉州,已经是夜幕降临了。泉州这里很冷,我们找了一间旅馆住下。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开元寺游玩。到了买票的地方,我是小孩,只要半票。

刚进大门,一阵风迎面吹来,十分凉爽。我们先来到了镇国塔,又叫东塔。这座塔高约几十米,有五层楼。楼下的门关住了,不然我还想上去玩玩呢!

我们又走到了古船陈列馆。进去又要买票,我是小孩,只要半票,爸爸交了钱,我们就进去了。这里面有一艘十分大的古船,有一个游泳池那么大,上面可以坐上好几百人。里面还有很多帆船模型。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雄宝殿,在这儿,我们碰到了一位导游,爸爸叫我听导游介绍。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地方,叫我们抬头看,她说:“这是人面鸟身,大小不同,有八个,每个的手上都拿着宝物。”接着,又带我们来到了身材魁梧的十八罗汉那边,这十八罗汉雕刻得栩栩如生,个个威风极了。导游说:“这是十八罗汉。”

导游又把我们带到了菩提树下,说:“这棵树生命力旺盛,周围很少有落叶,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色的。”说完,又走到了一棵松树下。导游说:“这棵树长得很奇怪,树杈分为三个方向,是被一道闪电劈的,人们都以为它活不成了,没想到来年春天,它冒出绿芽,又活过来了。还有,不只是这样,其它松树都年年开花年年结果。而这棵松树,是年年开花年年不结果。”说完,我们又走到了仁寿塔。

导游说:“这是仁寿塔,又叫做西塔,东塔比西塔高一些。”导游跟着那一些人走了,我们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篇10:关于从刺桐花图书城到开元寺

这是一个难得闲暇的午后,浑身感觉到,每一个毛孔都浸透着“自然”。

从同事口中得知讲《〈论语〉心得》的于丹来泉并在泉州影剧院有一讲坛,移动公司有赠票。嗯,星期六,我定一睹于丹的风采。从另一同事口中还得知泉州开了家刺桐花图书城,里面说有多大就有多大,还有个咖啡厅,于是就在头脑里编织着这个奢侈的画面。

所幸这个星期六,儿子也不用上兴趣班,便带他一起上泉州。首先来到东街刺桐花图书城。的确,到了这里,琳琅满目的书吊足了我的胃口,余秋雨教授专序推荐的《玩偶之家》;

日本当红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百家讲坛群星荟萃,由马瑞芳执笔的《这张魔鬼的床》;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代名词的梭罗的《瓦乐登湖》;又职业化地信手拈起储晋的快乐作文教学法《从此不怕写作文》……抱着这一撂书,果真叫了杯咖啡,挑了处靠窗的位子,金秋的阳光暖暖地照了进来,先看哪能本呢?

储晋《我是怎么教作文的》题记言“人是需要故事的,故事是需要悬念的。相比之下,孩子更需要故事,更需要谜,更需要悬念。我小时候在大树下乘凉,听老爷爷说故事,开始了我的文学启蒙。我现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开心,眼睛亮亮的,我知道,他们喜欢来上作文课了。但如果你听说我讲作文就是讲故事,或者反对我在作文课上讲那么多故事,就不妨来我的作文班和我们一起玩作文”

这一段话太引起我的兴趣了,这位储先生是如何与孩子们玩转作文的呢?我阅读了《一块砖》和《一张碗》的习作指导。作文课上,储老师带来了实物,时而请学生看着它们说说有什么用处,时而由“一块砖”或“一张碗”引发的一个故事说开去,这样的作文课就像个大磁场集学生思维、观察、体验、阅读于一体,用他的话说,权当是思维体操,只不过是一个诗外功夫。但是,功夫深了,头脑通了,那些作文章法却也束缚不了你,你也不被它们所困,而是大胆起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此为作文秘方之一,我即如获至宝,一定买下研读“之二”、“之三”……而后奉献给我的孩子们一节节快乐作文课堂,尝试着从此也让他们不怕作文。

押一口咖啡入口,是苦是甘?来不及品味,便咽了下去,总算喉咙得到一丝滋润,我翻开了梭罗的《瓦乐登湖》。结识《瓦尔登湖》,记得是在一篇《给贪官推荐一本书》的某报刊文摘上,篇末评论这本书里蕴含着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态度,读这本书要有澄明的心境,读到到极致,自然会想起《增广贤文》中有两句话:“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今天得到此书,我很快沉浸其中,啃完了第一章节“我的简朴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把自己置身于宁静的乡村,去感受“时光的流逝”,他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自己动手盖上一间小木屋,自己开荒种地,自己做面包,自己养活自己。这两年多来,他的目光开如变得单纯,思想开始变得沉静……他确信,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谋生,只要生活得简朴和聪明,并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种消遣;有如生活较为简朴的民族追求,至今还不是大自然的体育运动。

在这里,他虽离辟索居,但并不是消极的、出世的,而是积极的、入世的。我迫不及待继续往下读:实际上,他并不把瓦乐登湖当成逃避现实的隐士幽居胜地或者世外桃源,恰好相反,他一方面经常出门走访,回康科德做学术讲演,另一方面,也有各种各样的来客专程式前来登门造访,与作者倾心交谈。

所以说,梭罗始终置身于这个社会大家庭中。这让我想起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也以游记身份记叙了漂流于荒岛的经历,但那毕竟是虚构小说,而《瓦乐登湖》是名副其实的非虚构作品,这两者绝不可同日而语。此书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乐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记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带回家,我要细细品读,找寻人生真谛。

我又小心捧起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这是继《紫阳花日记》后,我阅读他的第二本书,这个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与我国鲁迅一样演译着弃医从文的人生经历,并且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古今中外为爱殉情者并不少见,可你曾见过相亲相拥、平静赴死的描述吗?走进《失乐园》,审一幅全新的爱情诗卷,爱神和死神于此舞蹈。

其殉情谈不上清纯,谈不上悲壮,却以其炽烈、执着、偏激、疯狂营造了一种凄清的美。这是一种畸恋之美,给死者以祭悼,给生者以鉴戒。”这是写于扉页的文字。这个出生于1933年的日本老头子,以其作品的“唯美”而闻名,并专注于人物感情描写。被誉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现代男人的代言人”。拜读他的《紫阳花日记》,一天两夜,的确叫我欲罢不能,视力骤然下降,眼镜重配时加了25度……

时值正午12点,匆匆抱走与儿子购买的书籍,吃过午饭,直奔西街的泉州影剧院。剧院的幕台以清源山作背景,一张既时尚又古朴的讲桌置于台中,头顶上古屋檐点缀的大红灯笼把整个影院的现代气息与泉州城的悠久历史碰撞得美仑美奂。于丹——这位打扮时尚的青春靓女如何解读两千年前的孔夫子的《论语》,虽在去年的“于丹效应”中高频率地露脸,但在今日为能这样近距离的追随她,聆听她,心中还是抑制不住阵阵激动。还是那样,真正讲《论语》的字数不超过四分之一,别致的小故事占最长篇幅。孔老夫子的话是观点,外国小故事是例证,“于丹心语”是结论。孔夫子的话引用准确,解释到位;外国小故事叙述简明,精彩有趣;“于丹心语”精练鲜明、推心置腹。这样的讲法很像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

整个讲座大约一个半小时,会场像个大磁场,人们时而屏息倾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掌声雷动,时而仰天凝视。所有人的行动是那样一致,始终兴味盎然,而这个指挥家就是于丹。她从泉州印象谈起,讲了她从昨天入住泉州开始到今早赶往崇武的匆匆一游,以及路上见闻,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一切生灵万物尽在她话下流淌,溢美之词显于言表,却又丝毫不造作,“仁”是爱人;“智”是知人;“宽”以待人;“义”即道义,那是一种内心的制约,“信”则众之;一个真君子即要做到内心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时针指向4。30,讲座结束了,我携儿继续西行,步行10分钟,来到开元寺。这是儿子第一次游开元寺,在他的眼里,这没有西湖公园美丽,好玩,有的只是参天的古木,一座又一座的寺院,其间虽有三几拨外地游客,和本地游的学生们嬉闹其间,但绝谈不上尽情。可这闹静有致,错落散居的人群却是开元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瞻仰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雕像后,参观陈列于馆内的各式器物,走出馆,几声啁啾萦绕于耳,眼前尽是翻飞、嬉闹的鸟儿,它们时而停在树枝,时而伫立于地面,时而穿梭于游人之间,丝毫没有惊诧、让道之意,儿子忽然纵身一盖,意欲捕一二,难得“人来鸟不惊”,却见游走中馆中的老者故作摆手状,怕得鸟惊不再来,我忙牵着儿子的手儿,笔尖一动,流泻了今日收获:自然,尊重自然,天地万物,皆生灵;人到无求品自高,心底无私天地宽。

那么,活在当下的我们,再不要成为每天的匆匆过客,手提那一撂书,还有会场赠送的新出版的《于丹〈论语〉感悟》,我觉得它们正适宜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人们认真而安静地去阅读 ,让我们去掉浮躁和迷离,停下脚步,抬眼望一望天空,闻一闻花香,与鸟儿同行。

这一些养心的书!

篇11:国庆游泉州开元寺

国庆假期来到,旅游自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上网之时,看到了泉州开元寺,便想去一探究竟。就这样,我的爸爸妈妈带着我和我的爷爷奶奶来到了泉州。开元寺坐落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7号,是于686年由黄守恭创建,是座1327年的唐代古刹。相传寺址原为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的大桑园,公元689年。一日,黄守恭梦见一个和尚向他乞讨土地用来建造寺庙,黄守恭心中不舍,于是故意作难:要是三日之内桑树可以开出白莲花,那我就给你一块地。谁知三日后,后院桑树竟然盛开如白雪莲一般,黄守恭顿受感化,毅然的献地建寺。开元寺大门便是天王殿只见天王殿的屋顶雕砌着许多五色瓷片,图案有许多动物花卉,工艺精美,色泽鲜艳。屋脊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宝塔,宝塔两旁有两条五彩缤纷腾空而起的小龙,爸爸说这叫双龙护塔。傍边有一堵墙,上面有泉州古代书法家书写的“紫云阁”三个大字,字体秀气端庄。

走过天王殿,就是有三个篮球场大小的拜庭,拜庭中央有一座大香炉,拜庭两旁各有五棵高入云宵树叶繁茂的大榕树,榕树旁有一排一人高的小石塔,拜庭的左侧伏着一只巨大的大石龟,东西两条长廊围护着拜庭。以拜庭为中心的东西两个广场还各有一座塔,这就是世界闻名的东西塔,东西两塔相距一两百米,遥相呼应。东西两塔各分五层,大理石结构。

东塔高达四十八米,西塔高达四十四米,东西塔始建于唐朝,一个叫镇国塔,一个叫仁寿塔,是全国现存的最高石塔。两塔底座雕刻着许多飞禽走兽树木花卉,每层塔墙上还有人物浮雕,有凯旋而归的将军,有双手合十的憎人,有仰头吟咏的诗人,有怒目圆睁的哼哈二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顺着长廊散步,看到了一棵古树,树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菩提古树”几个字。不住不觉,夕阳已亲吻着西山,天边的晚霞提醒着沉醉在开元寺中的我。我们念念不舍地离开这座千年古刹。

篇12:泉州十八景游记之开元寺

星期一,烈日当空,太阳高照。爸爸带我和叔叔阿姨小妹妹去开元寺游玩。一路上我们边听歌边欣赏窗外的风景。不知不觉得车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下车,刚走进大门,一股浓浓的香烟味扑鼻而来。原来有人在烧香烟拜佛佛。走进一座庙里,里面有古人以前刻画和石雕,多精美啊!我们继续往走,来到草地上,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僧舍不得入内。我问爸爸是什么意思。爸爸说:僧舍不得入内的意思是后面的房子是和尚的屋子,大家不能去。西塔,一共有五层。我们在西塔旁边的一座假山上面拍照。最后我们到东塔游览。时间过得真快,这里的工作人员要下班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篇13:开元寺

  开元镇国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开元寺经宋元明清及今,先后十次大规模修建,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中轴为照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诸天阁,形成庞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11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经历1200余年地震、海潮、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摧残,而又不断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据当代古建筑专家考证: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与现在开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样,证实了天王殿为宋代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常有国内外的`建筑学院组织师生至此观摩学习,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殿内东侧悬挂着重1,500余公斤、高1.7米、口沿1.05米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

  寺内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品,塔高2米,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竖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有很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

篇14:开元寺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和姐姐到泉州开元寺玩,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大门两边立着两尊大佛像,它们挺直着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看着我们,接着我们来到了买票处,买了票就进了大门,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座大雄宝殿,宝殿上面是金黄色的琉璃瓦,房顶是翘脊的,两个屋角雕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靠近中间一点还有两条龙,守护着一座小塔。进入开元寺大殿里面,有好多座金黄色闪闪发光的佛像,我看见有好多人燃着香在朝拜,我很好奇,跟姐姐跑过去也拿了三根香点燃,然后对着佛主许了愿。

  大雄宝殿的前面往右边走是东塔,往左边走是西塔,旁边有各种各样,又高又大的树,有榕树、桂树、菩提树、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树,地面上还有一群可爱的小鸽子,有人在给它们喂食,小鸽子们高兴极!接着我们来到了塔底,看见东西塔都是用石头彻成的.,一共有六个面。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假山上,爬了一会儿山,看见山下有一个小湖,湖里有许多小鱼和小乌龟在快活的游着,有的乌龟在晒太阳,有的在水中嬉戏,真好看啊!我真想跳下去捉几只,可是又不行,唉!

  时间已经晚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开元寺。

篇15:开心的开元寺一日游

今天我们和老师去邢台市开元寺游玩。

首先,我们踏着青石路,走上青石阶,就到了石照壁前。石照壁呈一字形歇山式顶,壁画上雕刻着各种佛家故事。那些僧人、仙女的衣服上都有清晰可见的纹路,活灵活现。

接着我们下了台阶,踏着青石板路,回到了开元寺的石牌楼。石牌楼高十三米,宽二十六点八米,这在北方地区已经属于较大的石牌楼了。

我踏着三朵刻在地上的莲花,穿过长长的甬道,走到了天王宝殿。天王宝殿里面有弥勒佛,四大天王还有韦陀菩萨。

天王宝殿的门外是安莲池,安莲池里有九朵莲花,三十二朵莲叶,这些莲花和莲叶都是铜制成的。后来我们又到了圆通宝殿,在那里拜了佛。

最后我们来到大雄宝殿门前,佛家说战胜其他人不算什么,能战胜自己的才算是大英雄。

我们今天游览得真开心呀!我爱邢台开元寺!

篇16:游开元寺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泉州十八景之一的开元寺。

       我们买票进了开元寺, 过了月台,走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就可以看见五尊七八米高的金色大佛,称为五方佛,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旁边有几尊较小的佛像。两边还用白布罩着,因正在维修。大雄宝殿又叫百柱殿,因殿内有百根柱子,柱子很粗,每根柱子要两人合抱才抱得来。抬头一望,屋顶上有许多舒展双翅伸出双臂的天女,它们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并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梁连接起来。天女们手中有捧着文房四宝,有的拿着琵琶,有的吹笛子,像是在表演南音。绕到大雄宝殿的后厅,十八尊金光闪闪的罗汉呈现在我眼前,它们神态各异。你们知道十八罗汉为什么不在大佛的两旁吗?这跟宝殿的建筑结格有关,因宝殿的两边都有窗子,所以只好放在后厅这也是跟其他寺不一样的寺方,而且四周的墙和地面及屋顶都没有连起来,这样光线就很充足,不敢保证冬暧,但夏凉是一定的。

      寺中有两个广场,广场上还各有一座塔,这是世界闻名的东西塔,东西两塔相距一两百米,遥相呼应。东西两塔各分五层,大理石结构。塔高达四十八米,西塔高达四十四米,东塔叫镇国塔,西塔叫仁寿塔,是全国现存的最高石塔!

      开元寺真美,不愧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篇17:游开元寺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和姐姐到泉州开元寺玩,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大门两边立着两尊大佛像,它们挺直着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看着我们,接着我们来到了买票处,买了票就进了大门,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座大雄宝殿,宝殿上面是金黄色的琉璃瓦,房顶是翘脊的,两个屋角雕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靠近中间一点还有两条龙,守护着一座小塔。进入开元寺大殿里面,有好多座金黄色闪闪发光的佛像,我看见有好多人燃着香在朝拜,我很好奇,跟姐姐跑过去也拿了三根香点燃,然后对着佛主许了愿。

大雄宝殿的前面往右边走是东塔,往左边走是西塔,旁边有各种各样,又高又大的树,有榕树、桂树、菩提树、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树,地面上还有一群可爱的小鸽子,有人在给它们喂食,小鸽子们高兴极!接着我们来到了塔底,看见东西塔都是用石头彻成的,一共有六个面。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假山上,爬了一会儿山,看见山下有一个小湖,湖里有许多小鱼和小乌龟在快活的游着,有的乌龟在晒太阳,有的在水中嬉戏,真好看啊!我真想跳下去捉几只,可是又不行,唉!

时间已经晚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开元寺。


篇18:《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李白的诗词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唐] 李白                                                 

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