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我一个什么就够了
给我一个什么就够了(5篇)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题记
时光在指尖悄然划过,我们拼命的的想要抓住它,去发现它留给我们的,只是或多或少,支离破碎的片段。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烧的炭火,爆烤的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那天,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表彰优秀同学,我心里异常激动,在学校的几年里每年我都会得到一个属于我的三好学生“奖状”,今天是最后一个,当然是别有一番意味的。可是……大会召开到最后,我也没有听到老师喊我,叫我去拿那个也许只生活在我幻想中的奖状,这对我是巨大的打击。其实我是一个极其自卑的女孩,自卑与我的身高,自卑于我的长相,甚至自卑于我的所有。“是不是我学习不够努力?是不是我表现得不够好,还是我不善言辞的性格不讨人喜欢?”开完全校师生大会,我拖着身子艰难的回到了教室。同学们那爽朗的笑声,以及他们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喜悦,使我愈发委屈。
我终于崩不住内心的最后一条弦,泪水不自觉的涌了出来。这时班主任进来了。我努力的抹掉脸上的泪珠,却还是掩盖不了湿红的眼眶。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一开始老师问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摇头否认,后来又问我是不是有同学欺负我,我依旧摇头。这种事自然是难以启齿的,难不成叫老师给我再发一张奖状吗?这样带着同情的奖状我宁可不要。最后,还是被老师猜到了,他试探地问我“是不是没发奖状?”我低头不语却没有再摇头。”老师像我解释道,“今天的奖状是新来没几天的李老师发的,可能是你比较低调,老师把你忘了。不要紧的,以后还有机会*聊天进行到一半,我好像对奖状没那么介怀了,便抬起头正视老师。依稀只记得老师说了一句“奖状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好坏,只要心中有梦,何处不是花香满径?努力吧,孩子……”。当我抬起头正视老师的一刹那,发现那个眼神是那么的坚定不移,我有些不解,但还是不懂装懂地点头。
时光如一指流沙,缓缓的在指间流淌,恍然间发现这样一个坚定中又夹杂几分赞许的眼神比一张奖状更有意义。老师,给我一个坚定的眼神,就够了。
听到楼下小女孩在喊:“奶奶,奶奶,你快看那个风筝飞得好高啊”。我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个长长的风筝穿向天际,越飞越高。
记得最后一次放风筝也已经是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了。两年了,繁忙的中学课业使我再也没有放过风筝。我不由自主的去到杂物间找我以前的那只风筝,终于在柜顶的角落里发现了它,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我拿湿布轻轻拭去上面的灰尘,一只活灵活现的老鹰就出现了,小时候我曾经买过好多个风筝,有的丢了,有的坏了,有的送人了,只有这只“老鹰风筝”是我的最爱,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轻轻抚触着这只老鹰风筝,想起了《追风筝的人》当中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是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进入初中之后,总觉的很迷茫,学地也没意思,不知自己未来想干什么,自己的这个风筝是什么,直到这个初二结束的暑假。在这个暑假里,我没有越千里路,没有去补习班,而是读了大量的“闲书”,我由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红拂夜奔》一路读下去,我被王小波的智慧与幽默吸引,我顺藤摸瓜,找王小波书中提到的那些大家去读,弗洛伊德的《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还有《行为上瘾》、《乌合之众》……
整个暑假我自由地沉浸其中,在书的海洋里体悟这些哲学与心理学大咖深邃的思想与智慧,虽然有很多内容我还读的朦朦胧胧,但心里好像豁亮了些。手里的风筝好像越来越沉,有一种想挣脱去飞翔的感觉,我突然明白了我未来想做什么,“做一名心理学家。”我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这就是我心里的风筝!
我上网搜了各大学的心理专业,发现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是比较好的专业,查询的这一刻,我不再迷茫了,感到浑身轻松自在。
楼下的小女孩还在欢快的放风筝,我也找到了我的老鹰风筝,它会带我高飞,越过高山,越过海洋!
夜深人静,房间中的一小片光晕还在暮色中坚守着。
电流穿过灯管的热,我握紧了手中的笔,独自和这道坚不可摧的压轴题苦战着。这道题已经耗尽了我30分钟的光阴,无论我如何抽丝剥茧这道题,仿佛又有抽不完的丝,播不完的茧。而我则像一只蹲守已久的猎豹,一旦题目露出破绽就长驱直入,非得拿下这道题的答案。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这道题像一座布局周密的军事基地,丝毫没有趁虚而入的可能。我开始厌倦了长期的精神紧绷,我疲惫不已,空空的肚子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缓缓点亮的手机屏幕,挑选了附近的一家餐厅叫了一份外卖,随后继续在压轴题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不一会儿一个行色匆匆的外卖小哥敲了敲门,您好,你的外卖。我打开了门,条件反射的接过外卖,脑海仍然被题目所占据,外卖小哥望着我手上的题目,立住不走,也陷入了沉思,只一小会儿的功夫,外卖小哥拍了拍我的手臂,神情腼腆裹挟着一点自豪说:“孩子,这道题我会做。”我猛地一惊,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光打量着面前这位外卖小哥:“这道题你也会做?”外卖小哥拿起了我的笔,在一条隐藏的辅助线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我拿着试卷的手猛烈的颤着,心中顿时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之情。外卖小哥却只是缓缓地说:“我是一个数学爱好者,请给我一个好评就够了。”
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梦。我有一个考四大的梦,外卖小哥有一个数学家的梦。可是真正达到梦想的人像飞蛾扑火般寥寥无几,太多的人走了追求名利的弯路。可他们不知道像袁隆平一样的生物学家是为了人民之温饱而种稻子;像蔡伦这样的发明家是为了人民之书画而造纸。他们的本质是为了服务社会,而太多的梦想家忘记了这个本质。常怀一颗服务之心,让人民,让社会给一个人好评,或许才是当今人所需要的。
我给一个好评就够了,让梦想在好评中生根萌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甜的果。
那年夏天,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那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一名颇有名气的作家。他每次完成一部全新的作品,欣喜得如同孩童得到了糖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开始向往那种感觉。
假期,在家中,我冥思苦想着。一个人,一支笔,一叠纸全部置于同一个房间中。我转着笔,时不时想到了什么,就飞快地写在纸张上,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三分钟热血结束,后面的故事我无法继续,只留下了一筐纸团。
我意识到了作家和我的距离很遥远,远到我难以看清它的轮廓,远到我无法描绘它的美好。我取出了曾经阅读过的名著,又重新仔细地阅读后,才悟到,我所写的“作品”根本不算什么东西。
我不再想去成为作家,不是因为我畏惧去追求梦想,不是因为我害怕梦想被打碎,而是因为我清楚知道,我没有“资格”去追求它。
在后面的几日里,我感到有些迷蒙,有些疲惫,面对世界的花花绿绿也变成一片灰色。我每天用空洞的眼神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用惨淡的脸对自己强颜微笑。可是,失败的挫败感与不甘总是纠缠在我的心中,萦绕在我的脑中。
某一日,爸爸把我叫到他的房间。“你的梦想是什么?”他没有前奏的冒出一句话。刚想回答“作家”,猛然想到了什么,只能将快出口的话咽回去,摇了摇头。在几番追问下,我还是道出“作家”二字。
他笑了,从桌子下取出许多本“书”。“来,我们来完成你的梦想吧。”我惊愕地望着他——这算什么书,这不是我曾经写下的作文,日记和随笔么?我无奈地苦笑了,随即又摇了摇头。我盯着他,他看着我,僵持不动。“轻言放弃,梦想可不只是想想就可以实现的”他率先打破僵局。
父亲开始埋头整理那些“书”,我也好奇爸爸能整出什么名堂来,不由自主地走上去和他一起整理。
我们一起修改那些可以更加完善的“作品”,精挑细选那些精美的“篇章”,清理那些较差的句段……择出所有最美的文段,最后汇编成一本“无可挑剔”的书。我和爸爸站起来,对望一眼,会心一笑。爸爸指着它,我给它赐名《机会》。
机会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它就像荒漠中的水源,它就像蚌壳里的珍珠,需要我们去寻找。只要找到一个机会,就要牢牢地握住它,直到实现梦想。
那几张照片,定格了我儿时的某一个瞬间。
第一张是在一个银装素裹的地方,我和妈妈站在一个与我一般高的雪人旁边。它的身子是用屋前的雪堆积起来的,头是我和妈妈千辛万苦“滚”出来的。雪球的表面凹凸不平,如一个形状及其不规则的陨石,重重地砸在它的身上。照片中,我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拍打着雪人的身子,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虽然隔着屏幕,仍让我忍俊不禁。
第二张是我站在幼儿园门前拍的,道路两旁的草丛绿意盎然,分布在草丛中的几朵花也娇艳欲滴,身后的人群也被硬生生地嵌入照片里,一同构成了我的背景板。站在照片最中央的小男孩笑得眼眯成了缝,小手伸在半空中摆出一个“耶”的姿势。路边的花草在微风中倾斜的身影也被定格在照片中,如此可爱却又朝气勃勃,如同那个男孩,单纯善良。
最后一张是我第一次去海边时照的。我背对着沙滩,张开双臂,摆出一副拥抱大海的姿势。天边的夕阳洒下金黄,照在海面上闪闪发光。我立于沙滩之上,迎面扑来了海风的气息。双脚被海水淹没,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我微微上扬的嘴角,激动与喜悦写在了脸上。看着这个惬意的男孩,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波涛,我怀念我的童年,怀念那个天真的男孩,可是,我回不到过去啊。
翻开了小学的成长档案,想再寻一些成长的足迹。寥寥几页中,时间的痕迹都呈现于我眼前。每看到一张照片,心里就有层层涟漪荡漾开来,她拨动起我内心的回忆,带我重温了小时候的某一刻。可惜,时间过去了就无法返回,我只能独自守着这些照片,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想。
此刻,我不希望得到永恒,不需要天长地久,给我一个瞬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