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份牵挂作文

一份牵挂作文(5篇)

篇1:我心中的那一份牵挂

无论你身在何处,你都是我心中的牵挂。

——题记

爸爸,你现在远在广东的一个城市里不分白天黑夜的辛苦工作着。虽然与你常常通电话,但你是否知道,你身体的健康状况一直都令我牵挂着。爸爸,听女儿一句话,把身体照顾好。

爸爸一直都有胃病,但他从来不在我面前显露胃疼时的痛苦。但那次爸爸那额头上渗出的汗中,让我看见了那难忍的巨疼。

记得那是去年的冬天,我们一家到姥姥家吃饭。吃得尽兴时,姨父非要和爸爸划拳喝酒。那时爸爸因胃病戒酒好长时间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老爸爽快地答应了。我转头看妈妈,妈妈的眼中露出一丝担忧。

因为不沾酒很长时间了,每喝一杯,爸爸都会闭紧眼睛,一口灌进嘴里,咽下,再来……反复多次。最后姨父醉倒在酒桌上,爸爸也被搀扶到床上睡下了。我长吁了一口气,因为老爸的胃病没有发作。

吃罢饭,我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这时妈妈端来一杯苦丁茶让我给爸爸端去。我急忙走进卧室,打开灯,我发现爸爸不在床上。我忙放下杯子,在屋里找了一个遍。这时,我发现姥姥家的后门没关上,我想爸爸肯定出去了。我走到后院,透过路灯的光亮,我隐约看见树下面有人影。我壮着胆子问:“是爸吗?”我分明觉得我的话语中还带着颤音。

“珊啊!什么事?”

“噢,是爸爸!”我走了过去。一阵酒气向我袭来。“这么冷,快回屋里去。”我听出爸爸的声音有些不对劲。我急忙问:“爸爸,你的胃又疼了?”

“没有,我就是喝得太多了。走,咱们进屋。”

我扶着爸爸,刚走到路灯下,爸爸突然用手捂着胃,腿也站不稳了,脸上一脸的痛苦。我忙用脚把脚边的凳子移过来,让爸爸坐下。爸爸还捂着胃。通过路灯,我看见爸爸的额头上渗出好多的汗,脸也变得卡白。我心痛极了。我刚准备去喊妈妈,但被爸爸拉住了。他说:“珊儿,没事的,过一会儿就好了,别去叫***妈了,让她休息一会儿……”

“不,你看你都痛成这样了,还不让妈妈知道……就告诉你别喝那么多酒,你不听,我知道你不想扫大家的兴,可你也别不把身体不当回事呀?”我带着哭腔说。

“爸说了,没事的……”话还没有说完,爸爸疼得发不出声音了。他抬起头看着我,露出一种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神情。我忙说:“我去帮你拿药,你再忍一会儿。”

很快,爸爸吃了药,回房间躺下了。

客厅里笑声阵阵,可我却独自一人呆在阳台上,想起爸爸的神情,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

现在,爸爸远在广东,每次爸爸打电话回来我都会问他的胃是否又疼了。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女儿长大了,懂得心疼老爸了,你老爸我身体棒得很!”我笑笑说:“注意饮食,不要喝酒,小心你的胃!”我不知道爸爸的胃病是不是好些了,作为女儿每过一天我的心中就会增加一份对爸爸的牵挂!

每当爸爸回家要走时,我都会在老爸的药瓶上贴上小纸条“要注意按时吃药!”,或者在老爸的手机上存入一句要他注意身体的短信……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对父亲的一片孝心。

篇2:这样一份牵挂

上中学的时候,正是叛逆的时期,加上总有那么些事情繁琐而不如意,让我觉得整个人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依稀记得父母的一声声“想你啊”令我不耐烦,觉得他们唠唠叨叨。记得父母的一句句“注意身体,多穿衣服”长辈们的批评,唠叨,多么烦!

突然的一天,让我理解了那些“唠叨”所包含的情怀。

那天晚上,我的小外甥出生了。从此,我心里又多出了一个位置。

十一国庆长假,我的小外甥因为肺炎住院了,不让探望。一天去一次医院找医生了解状况便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每次,我第一个下车,飞快的走着。

第一次,不知道怎么走。无奈,只好被迫停了下来。第二次,我又是第一个下车,飞快的走在楼道里。只听见急促的脚步声……

从一次次的匆忙中,一次次的急促的脚步中。忽然发现,我心中似乎多了些什么。

没在他身边,总想着他。他的哭声,总让我心中泛起一阵痛。我忽然发现,我心中多了份牵挂。

讨厌小孩的我,因为这份“牵挂”,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忽然,理解了许多……长辈们的一声声问候,唠叨变得动听了。每次,总让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暖意。

这样一份牵挂,让我瞬间明白了那些唠叨,那些批评。当我自己也有了牵挂,我才发现原来被牵挂着的感觉这么好!

篇3:情谊是我心中那一份牵挂

要问我啥动物最可爱?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猫”。要是问我为什么?我会答:“因为我家的小猫——小小”。

说到这只猫,真是“猫如其名”,一点也不大,小得只有拳头般大小。刚出生的时候呀,还只是拇指头般大小的一团团、肉粉粉的小球呢。不经意间,已经长大了。别看它小,却很活跃,平日里,最爱到阳台上伸伸懒腰、晒晒太阳,神情享受得不得了。可一到吃饭时间,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它就坐不住了,东找找、西找找。要是能找到吃的,那还好一点,还只是狼吞虎咽而已,要是找不到呀,哼哼,可有你好受的了。

此时的它就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咿咿呀呀”地不知在哼些啥,身音却很低沉,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感。有时还会使出独门绝招——死死地咬紧你的裤腿,死活都不肯松开,除非面前摆着“美食佳肴”,否则的话,嘿嘿,走着瞧!

谗是它的恶习之一,还有玩也是它的一大“亮点”哦。说到玩,我甘拜下风、自愧不如。它可真会玩,什么玩球、玩捉迷藏等,反正呀,它是越玩越搞怪、越玩越百态。你想知道它是怎样玩的吗?comeon!

周末的早上,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色如此明媚,我的心情也棒到了极点,于是,我想起了小小,恰好它正懒洋洋地趴在那儿。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我就陪它玩玩吧。我笑嘻嘻地蹑手蹑脚地向它的窝走去,问道:“你愿意陪我玩玩吗?”没想到,它竟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好像是迫不及待的样子。嘿,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它竟早就找好了地方藏起来,等着我来抓了,真像是只温顺的小羊啊,(咦,咋听起来我就像大灰狼了)呢。哎,不管那么多,找了再说。

开始时,我对它是满不在乎,嘿,不就是一只小白猫嘛,看我的“火眼金睛”,于是,我怀着一种胜利者的心态,漫不经心地找寻了起来,不过,很快我就紧张了起来——找不到了!

经过如此“惨痛”的经历后,我开始警惕了!我一步三回头,终于,给我找着了一丁点儿的“蛛丝马迹”——一个布满了白线球的篮子里,一团粉白的小东西,好奇的眨巴着眼睛,小嘴巴努努的,仿佛是在说:嘿,没想到你竟然还会找着这儿,算你厉害!我服了。

不过我因祸得福,还发现了它的另一大“潜能”——当特务!想不到呀想不到,它竟然还有隐蔽的天分,看来我得好好的培养它才行了,没准,它会是特务第一猫呢。

只不过古语有云:“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就在上个月,叔叔来我家玩的时候,看到小小如此乖巧、如此聪明。不禁对它起了“坏主意”——想把它送给我三岁的小表弟玩!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仿佛晴天霹雳般,一蹶不振。本来我是依依不舍的,但无奈爸妈的循循善诱打动了我,更何况这本来就是在奶奶家抱回来的,只是叔叔让我先挑而已。否则,又怎会有这三年的美好时光呢?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归原主?

再见了,小小,虽然现在你我天各一方,但我和你的那份情怀,是永远无法忘怀的。也许,那份情谊,会地久天长,但更会成为我心中的那份牵挂。

篇4:心中的那一份牵挂

牵挂如丝,即使时间如刀,也斩断不了羁绊;牵挂如月,即使乌云蔽空,也仍然在我心中散发着清辉;牵挂如风,纵然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心中的那一份思念!

牵挂是对亲人的思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对舍弟,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家弟苏辙的牵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牵挂。一轮明月,承载着太多人的牵挂,带着牵挂,把淡淡的清辉,皎洁的月光还有对亲人的那一份浓浓的思恋送给他们,家是爱的港湾,漂泊的游子身在异乡,有谁不思恋亲人,不思恋家乡呢?无尽的愁绪,千丝万缕的牵挂,随着明月而去,赴向远方的亲人。

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朋友,不需任何词加以粉饰,他是生命中最懂你的,始终与你风雨共途的人,即便被你连累,也无怨无悔,送上一份牵挂吧!纵使相隔千里,也阻挡不了炙热的心在共鸣。朋友之间的羁绊,比地还要厚。我们无须像李白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无须像王维一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之间,无须多言,一个眼神,便可道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离别之情。长亭内,浩浩烟波,斜晖脉脉,离别途,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个孤单影子的人。纵使离别殇,我们对朋友的牵挂也会如同清风一样随他而去。朋友放心吧,我会一直牵挂着你!

牵挂是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愁怨。“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之后,夜深人静之时,便会有着一抹哀怨的惆怅。远方的盛世烟火正在绽放,却只留下自己在孤影自怜。千丝万缕的牵挂,搅动着你的心,陪你度过这漠漠漫长的夜。只给人留下一个空寂的背影和一声长长的叹息,人散后,钩钩新月凉如水。那牵挂,那思恋,那遐想,随着心飘向了远方。那一片冰心,或许已被牵挂充满,即使强颜欢笑,也掩饰不住眉宇间的愁绪,牵挂啊!愿你能使我早日与亲人,朋友相见。

看,亲人,那一朵白云承载着牵挂,为你们送来我的思恋;看,朋友,那一群大雁是我的信使,为你们送来我炙热的心,但是不知道清风何时才能送我与你们相聚,共忆那美好的时光呢?

篇5:给他一份牵挂

  一个山里的小伙子,因为遭受爱情的打击,一时间心灰意冷,看破红尘,跑到背后山上的寺庙里,出家当了和尚。 
  母亲上山去劝他回家,他不回。父亲也上山去劝,他还是不回。妹妹接着去劝,他仍然不回。他已经铁了心与青灯为伴超脱尘世。  
  母亲天天往寺庙里跑,他为了显示心意已决,干脆拒不相见。  
  一家人都拿他没有办法,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父亲整天唉声叹气。 
  这件事惊动了在私塾里教书的舅舅,舅舅也到寺庙里来看他。他说,我已决意当和尚,你要是也是来劝我回家的,就免谈。舅舅说,人各有各的愿望,你想出家为僧,你母亲想让你膝前尽孝,这些都无可非议,我也不想干涉。只是,你母亲年岁已高,你每天还让她爬这么高的山来看你,实属不该。 
  他说,又不是我让她来看我,是她自己要来的。  
  舅舅说,她天天爬山来看你,是担心你,怕你在这里生活不好。要不这样,你今后每天晚上敲完晚祷的钟后,再单独敲三响,表示你在这里一切都好。反正你家在山脚下,听得见钟声,你母亲听到了,知道你一切都好,就不会担心你,也用不着爬上山来看你了。要是你在这里生活得不好,就敲四下,你家里人也会知道。  
  不就这点事吗,还可以避免母亲天天来烦他,他同意了。 
  自此之后,每天晚上敲完晚祷的钟后,他都会补敲三下,那是为他的家里人敲的。  
  母亲果然没再上山来烦他,父亲没来,妹妹也没来。但他每天敲那三下钟时,不得不想起他们,那钟是为他们敲的啊。  
  这样过了十来天,这天晚上当他再次敲完那三下钟后,出了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他家的方向也传来了钟声,一连响了九下。  
  他知道那钟声是他家里人敲响的,但他家里怎么会有钟呢?而且一连响九下,表示什么意思?这一夜他没有睡好,脑子里尽想着这两个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这样,他一敲完钟,家的方向就会响起九声钟声回应他。  
  他忍了两天,有些忍不住了,第三天借化缘的机会回了一趟家,看到家门口果然挂了一口大钟。妹妹告诉他,这钟是家里专为他买的,家里人通过钟声知道他在庙里生活很好,也就放心。但他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啊,为了怕他担心,家里才买了这钟。每天敲九下,是父母和她三个人一起敲的,每人三下,表示大家都好。  
  他这才释怀,又回到了庙里。自此之后,每天山上山下钟声回应,传递着相互的信息。 
  这样过了一月,突然有一天,当他再次敲完钟后,却听不到家里回应的钟声,他的心里犯起了嘀咕,家里怎么了,怎么不敲钟呢?第二天,家里的钟还是没响。家里出了什么事吗?他在山上待不住了,连夜赶回了家。  
  屋门口已没有那口大钟。他冲进屋里,还好,父亲在,母亲在,妹妹也在。只是家里多了一个人,那是舅舅。  
  钟呢?他问。  
  舅舅说,卖了。  
  为什么卖了? 
  你都回家了,不再当和尚了,家里还要那口钟干什么?  
  他讶然。他没说过他不再当和尚啊。 
  舅舅说,出家人讲究的是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你如此牵挂家里,说明你尘缘未了,不适合当和尚了。别硬撑着了,还了俗在家尽你的孝道吧。  
  他犹豫再三,还是脱了僧袍。父母又要回了儿子,妹妹又要回了哥哥,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  
  这一切都是舅舅的主意,舅舅说,他既然死了心要当和尚,再怎么劝说也是没用的,不如给他一份牵挂吧,有了牵挂,他的心总有一天会回来。  
  的确,要想让一个人回心转意,要想让一个人重拾生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份牵挂。有了牵挂就有了思念,有了思念就有了爱,有了爱,再冰冷的心也会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给人爱,就给人牵挂,亲情如是,爱情、友情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