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时候的故事700字

小时候的故事700字(20篇)

篇1:小时候的故事

都说童年的时候是最纯真的,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总是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在我童年时期,就总是让家里人哭笑不得。

那时候还是个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很喜欢画画,见着什么就画什么,但总是画得一团糟。有一次我把目光投向了正在看报纸的老爸,心想,我每次画的不是景物就是物品,还没尝试过画人像呢,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于是我悄悄拿来纸和笔,坐在老爸跟前,有模有样地画了起来。大约二十分钟后,我十分满意地欣赏自己的“杰作”,忍着笑,把它递给老爸看,还对他说:“老爸,我画得是不是很像啊!”然后我突然爆笑起来,飞也似的跑进房间,把门紧紧地锁住。果不其然,老爸瞟了一眼就“气势汹汹”地来到我房门前。叫道:“你个小兔崽子,你爸有这么丑吗!”只见画上有一个矮矮胖胖的人,耳朵大大的,头上只有稀疏的几根头发,两只手和两只脚又粗又短,两只脚站立的姿势还呈外八字形。这简直跟我爸是风马牛不相及,难怪老爸会那么“生气”,我会在房间里笑得前仰后合。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忍俊不禁。

也许是在更小的时候吧,我还做过更糗的事,还是和画画有关——给衣服添彩,不懂事的我,竟然在妈妈新买的白衬衫上画了许多花花草草小动物之类的,事后被妈妈抓去臭骂一顿。还呆呆的。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我们疯玩了好久,回到家时妈妈还没下班,我怕妈妈发现我的球鞋脏了要骂我,就把鞋很仔细地洗了几遍,但是鞋子湿漉漉的怎么办呢,这样子也会挨骂的。我灵机一动,把鞋子扔进了洗衣机甩干,结果发现还很好用,直到现在妈妈都不知道我曾经把鞋子放进洗衣机里甩干的事情。

如今我已渐渐长大,想起小时候那么多幼稚好玩的故事,就忍不住乐个不停,我很怀念小时候那美好的时光。

篇2:我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的我非常淘气,总是捣乱,调皮,连大人有时候都拿我没辙。现在,大家就看看我小时候的故事吧。

  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妈妈下班回到家,换完拖鞋,就把手中的钥匙包放在鞋柜上,走进厨房,围上围巾,烧饭去了。我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溜到鞋柜前,动起了坏脑筋:这个钥匙包应该很重要,我把它藏起来,让妈妈焦急一下,肯定很好玩。便从鞋柜上,“偷”走了那个钥匙包,放进了上衣口袋里。过了一会儿,妈妈烧完菜,叫我先去吃饭,她自己先把明天要用的东西放到包里,准备一下。不出所料,突然,妈妈尖叫一声:“啊!我的钥匙包呢?”妈妈立刻把家里里里外外,翻箱倒柜地搜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我坐在旁边,暗自偷笑:“嘻嘻……你再怎么找都没用,因为此刻的钥匙包就在我的手里,除非我先交出来,否则谁都找不到。”妈妈看到我冷眼旁观的样子,说道:“快来帮我找找我的钥匙包,别呆坐在那里。”我答了一声“哦”就装腔作势地去找了。

  刚找了一会儿,妈妈突然目光锐利,盯着我的上衣口袋,说:“你上衣左边的那个口袋里藏了什么?”“没,没什么呀。”“拿出来给我看看。”妈妈用命令的口气说道。“真……真的没什么。”我结结巴巴的说道,做出要抵抗的样子。但纸毕竟是包不住火的,在妈妈的逼问下,只好把钥匙包交了出来。最后,当然逃不过妈妈的一顿臭骂。

  怎么样,看了我小时候的经历,你一定也那我没辙了吧?我就是一个调皮,爱捣乱的女孩,虽然总是发生这种事,但却丰富了我童年的时光。

篇3:小时候的故事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有三种人在你身边忙碌:家人、朋友、配偶。家人带给你幸福,是你失意后的港湾;朋友带给你欢乐,是你闲暇时的玩伴;配偶带给你美满,是你辛劳后的体贴。

  我觉得手足之情大于天,因为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很好地证明了朋友的重要性。而且,只有多交益友,广交朋友。才能扩大自己观世界的视野,才会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而我却有这样生死患难的朋友。

  那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炎炎夏日,热得发慌。空气晒的扭曲从这边望向那一边,汗水浸透了双眼,那山和树就像电视不完整的信号一般扭来扭去。哥们几个热的汗流浃背,就有人提议去河里游泳。也顾不上太阳的暴晒,一窝蜂的都向河边跑去。

  找到一块河床平整的,没有石头的水域。“扑通,扑通”全都跳下水。北方的孩子哪会游泳,只是生疏的狗刨而已。水文不是很高,齐胸罢了。我们打水仗,扔河泥,玩的不亦乐乎。正所谓“乐极生悲”,我渐渐的离开了选好的位置,结果脚猛地一下踩空

  脚底是冰冷刺骨地河水,没有选好的那边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温度。更可怕的是,我感觉这突然的断层河床下有一只凶恶的怪兽,我的身体逐渐被拉下去了。我吓呆了,什么也忘了,当我只有一颗脑袋露出水面时,我才想起来求救、挣扎。水雾朦胧中,我向着背对我的朋友们呼救:“哎,XX,快救我。”

  几个正在玩耍的小伙伴,迟疑的转过身,定睛一看,全都吓坏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全都快速的游过来。先冲上去的小伙伴又失足在下面,幸好后面的人把他拉住了。“把手给我。”他大声呼救。无奈我的身体越漂越远,连他的手指头都够不着!

  我的头也被淹没了一半,嘴巴里的“救命”还未喊出来,就先被灌了一口苦涩的河水。啥叫有苦说不出?这就是了。我的双脚用力的乱蹬,我又重新呼吸上新鲜空气了。“救”又沉下去了,“命”我的声音断断续续听不太清,而那边朋友也是心急如焚。

  我双手乱拍,双脚乱蹬。突然,我的手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艰难的扭头一看,是一块丑陋的礁石。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抱住石头,慌乱恐惧的心也得到一丝慰籍。我把身体尽量往石头上靠,这就足以让我宽慰了!“我在这儿,快来救我。”我大声呼救,声音也不像刚才那样颤抖。

  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较胖的人站在河床高的地方,然后手牵手,也竟然渐渐的够到了我的手。我立刻抓住他的手,然后身体就被他们拉过去了。当我成功脱险时,伙伴们累得虚脱。我*在岸边,大口大口喘息着。树叶沙沙低响,仿佛在为我庆祝鼓掌。青草摇曳,是为我紧张的心情平息。河面依旧荡漾,要不是刚才的凶险,谁能知道一个幼小的生灵差点泯灭在这里。

  直到现在,一回想起来这次的劫后余生,就总是心有余悸。如果没有朋友,那将会怎样。

篇4: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一个暖暖的午后,阳光透过那明亮的玻璃窗倾洒一地。我翻开妈妈的相册,看着妈妈五岁时的一张黑白照片。这时,妈妈走到跟前,不由自主地给我讲起她小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的日子可艰难啦,妈妈说。外公家里很贫穷,平时难得吃上一回肉。偶尔外公用五毛钱买回一斤肉来,全家人高兴得就像过节一样。因为穷,那时候的小孩很少吃零食,五分钱一个的冰棒就是妈妈少有的零嘴,时常只用两分钱也能买到一个快化掉的冰棒。那个年月,为了生计,外公、外婆整天忙着干农活,几乎没有时间管妈妈学习。妈妈做完作业以后,还要帮着割猪草喂猪、生火做饭。那时候农村的小孩几乎没有什么玩具,田里的小花小草就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

妈妈平静地讲述着,平缓的语调里隐约透着几分苍伤……

那个年代,不仅外公家穷,整个村子也很难找出一两户家境富裕的。那时候村里只有一户人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当夜幕降临,那儿就是妈妈和很多小孩的乐园。村里也没人买得起洗衣机,洗衣服只能用手搓。平时也难得照回像,只有等到过年时,才能到县城里去照。那张妈妈五岁时的黑白照片,还是外婆过年进城走亲戚时,带妈妈到当时的国营照相馆去照的。

听着妈妈的一番诉说,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零食天天有,玩具堆满屋;洗衣有洗衣机,煮饭有电饭锅,照相有家用照相机,电视一个比一个高档,热水器、燃气炉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这一切,让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这一代真的是太幸福了。

无论时光的飞逝有多快,镀金的岁月始终不会被变幻的空气腐蚀。那种金色所经历的是沧海桑田的变迁,所包含的只是柴米油盐的朴实无华。我们应该感谢上苍,让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但感谢的同时,我们应该更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

篇5: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夏日的夜晚,我和妈妈在空调间里,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都要五六点钟起床吃早饭,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她要翻过一座山,走好几里路才到学校呢!每天回家还要给外公外婆做饭,吃完饭还要洗碗筷,然后去做作业。

有一次,妈妈考了一百分,外婆为了奖励她,给她烧了鱼、红烧肉。。。。。妈妈看见红烧肉馋得口水直流,因为她已有半年没吃了,她顾不得洗手,用手拿起红烧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听妈妈讲了妈小时候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6:小时候的故事

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

那些路边的嫩绿的小草

那些路边的轻轻绽放的花儿

那些种满小树的小山坡

那些游乐着小鱼儿的小池塘

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到过的

有我的痕迹的地方

还有那些在小路上闹便扭的小孩子

那些他们脸上天真烂漫的表情

。。。。。。

这些那些让我想起小时候

想起小时候的我

和我的往事

想起我窝在爸爸妈妈的怀里

那撒娇的可爱

想起爸爸妈妈给我讲他们的小时候

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好长好长的故事

一点一点的

将我的小时侯的梦

塞的满满的

我现在想起时

开心的笑了

篇7:小时候的故事

虽然我今年才十岁,可对我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却没有太多的印象了。所以今天一放学回家,我就缠着妈妈说我小时候的故事给我听,只见妈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把你带大真不容易啊!”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要长期的出差在外,所以是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在我不到两岁的那年有一天,妈妈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带我的奶奶的电话,说我拉肚子了,一个上午就拉了五、六次,妈妈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就跑来看我。在平时我如果看见了妈妈都会很高兴的跑过去,可那天我只是坐在靠门边的小板凳上轻轻地喊了声:“妈妈”。就再也没有声音了。妈妈着急的就抱着我跑向了医院。“怎么到现在才带孩子来?你看孩子都拉得没精神了!”医生责备道。

妈妈惭愧的低下了头。等医生开完了药,妈妈又抱着我去交费、拿药、去病房挂水。小时候的我非常胖,所以挂水戳针都在头部,我不干,又叫又闹,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帮医生把针头扎进我的头上。一瓶水挂完以后,我明显有了精神,看见病房里其他的孩子都在吃午饭、吃零食,我就拽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饿了,我要吃东西。”“是啊!都拉了一上午了,小肚子也早拉空了。也该饿了,”妈妈抚摸着我的脸说道“岑岑,可现在就妈妈一个人带你来的,我怎么能放心把你一个人扔在这儿去买东西呢?” 那时的我还小,也不懂事,看见没有吃的东西,就大声的哭了起来。“我饿,我饿,妈妈我饿!”我一边哭一边喊。妈妈紧紧把我抱在了怀里,摸着我的头,也哭了起来。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难过,靠紧了妈妈的怀里,抬头忘着妈妈,心里想:妈妈,您带我可真不容易啊!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您!

妈妈又一边抚摸我的头一边笑道说:“ 其实你小时候许多有趣的事情。那时侯的你最爱做的游戏就是捉迷藏了,只要一有时间,你就拽着我来做这个游戏。一般都是你藏妈妈捉,知道你是怎么藏的吗?”我疑惑的张着大眼睛摇摇头望着妈妈,“通常你都是把头藏在桌子低下,或者埋在被子里,就大喊,妈妈我藏好了,看你能不能找到我,全然不顾你的身体和屁股还在外面呢?”哈哈哈哈,我大笑起来,“那不是一找就找到了吗? 听起来有点像掩耳盗铃的故事啊!”“是啊!可我通常都假装找不到你 ,满房间的找你、喊你的名字,最后你就会很满意也很开心的跑过来,说道,妈妈你真笨,我不就藏在这里吗。”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童年的我是那样的可爱,同时我也发现,妈妈对我的爱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

妈妈,我爱您!

篇8:奶奶小时候的故事

轻柔的微风抚摸着脸庞,阵阵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一片落叶被风儿吹到了湖面上,湖面上荡漾着一圈圈波纹。我和奶奶漫步在天鹅湖边的小道上,惬意舒适,往事不禁又浮现在奶奶的心头,随着湖心的波纹荡漾。

在奶奶还很小的时候,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上学的学校非常破旧,还是在农户的房子里腾出来的一间屋子用来上课。教室里异常简陋,只有墙上挂着一块硬硬的木板,就算是黑板了,与我们现在的上学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早晨上学的时候,奶奶必须得在五六点钟起来,连绵不绝的陡峭山路得可着劲儿走一两个小时呢!上学时还得带上一条大长凳和一个小板凳,为什么要带呢?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教室里没有板凳和桌子,只能自己带。大的当桌子,小的用则来坐着。上学的时间是没有饭吃的,奶奶一天只吃两餐,早晚各一餐,中间漫长的十小时即便再饿都得硬扛着。

听奶奶讲到这里,我打住了奶奶,问道为什么要挨饿呢?干嘛不吃点东西?奶奶耐心的回答说:“饿了就饿了,饿了也没东西吃,就算再饿那也只能回家吃。”我顿时惊讶了,竟然还有这样的艰苦生活。

让我感到更为惊讶的是,奶奶说她们晚上回到家,只吃一些用热水煮的萝卜饭,或者将豌豆叶子煮熟就是小菜了。要说吃的最好的东西那就是白面了,那时的面很稀少,想吃一次必须用家里本就为数不多的大米换,那时就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了。当然,如果有人浪费粮食定要按家规处置。说完,奶奶忍不住提醒我:“所以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蹉跎了美好岁月呀!”

幸福生活的总是来之不易,都是长辈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步步摸爬滚打寻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因为这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使命。

篇9: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篇10: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

  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

  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着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篇11:林肯小时候的故事

   林肯是美国的第15任总统。林肯小的时候,家里没钱送他上学,但他渴望读书,他买不起书,就想方设法借书读。
  
  有一次,妈妈让他去邻居家送木柴。告别的时候,小林肯突然见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就再也挪不动步了。他站在邻居的书架前,入迷地读了起来。邻居见他这么喜欢这本书,就大方地借给了他,让他拿回家去读,还叮嘱他不要把书弄脏了。小林肯感激地说:“谢谢您,我一定好好保管。”
  
  小林肯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起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一直到妈妈催促他上床睡觉,他还舍不得把书放下呢。
  
  临睡前,小林肯小心地把书放在柜子上,上面还盖了一张旧报纸,这才安心地躺下了。
  
  半夜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小林肯忽然被“滴答滴答”的水声惊醒了,他赶紧跳起来,扑向那本书。可是已经晚了,书已经被从屋顶漏下来的雨水淋湿了!林肯捧着书,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他拿着书到了邻居家,局促不安地说:“真对不起,我把您的书弄脏了。可是,我没有钱赔给您,就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
  
  邻居见到小林肯诚恳的样子,就亲切地对他说:“算了,这本书就送给你了。”
  
  小林肯高兴极了,他连声道谢,然后捧着书回家了。    

篇12:焦耳小时候的故事

  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打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篇13:李连杰小时候的故事

  李连杰小时候不是因为过于淘气所以才被送去学习武术,其实那时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调皮是从后来开始的。  
  李连杰的家庭成员有母亲、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是最小的一个。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从不让他下河游泳或骑自行车。任何冒险活动,哪怕只带有一点点危险都是被禁止参与的。8岁时李连杰才开始上学,不知为什么老师总是很喜欢他,也许是因为他太听话了吧,老师选他当体育班长,职责是带领一到六年级的同学做课间操。因为李连杰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老跑调。每次到了音乐课期末考试时,每个学生都必须单独唱一首歌。当老师最后叫到他的名字时,他站了起来。“李连杰,你今天嗓子痛,是吗?那么你可以不参加考试了。坐下,100分。”老师就是这样善解人意地照顾他。  
  练武源于巧合  
  李连杰从1971年夏天开始习武,那时暑假放一个月的假,家长不希望无所事事的孩子们在街上乱逛,于是把他们送进现在的北京体育学院暑假学习班,糊里糊涂地,李连杰就被分在武术班。当9月份学校开学后,包括李连杰在内的20多个人却被通知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回到这里接着训练,其中李连杰是唯一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鲜感过去了训练变得越来越苦,3个月的训练后,又有一部分人退出了训练,20个人中只剩下4个人。一年过去了,9岁的李连杰准备参加平生第一次比赛,实际上,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武术比赛。这次比赛既不是政府举办的也没有奖金,唯一的奖品就是:最棒的表演者会被公认为“优胜者”。然而,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精英。比赛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这是李连杰第一次离开家,平生第一次离开北京。离家的那天早晨,李连杰的母亲开始哭起来,但最后他还是去了济南,最后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在总理面前表演  
  回到北京后,李连杰突然接到通知,从现在开始,他每天只用上半天学。可是增强训练强度是有原因的,中国那时需要举办一个重要的外交赛事 -泛亚非拉美乒乓球锦标赛,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赛事,国家要邀请一些国外选手前来参赛,这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外交的重要时机。组织者计划在开幕式上表演一些节目,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外国友人的面前,其中包括京戏、舞蹈,当然也少不了武术表演。武术团计划表演5个节目,李连杰参加其中的3个。训练是无法想像的累,为了使表演完美无缺,他们先后进行了12次彩排,每次都有高层领导来对表演进行评估。真正登台表演的时刻到来了,他们的表演非常出色,领导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们就是想出错也错不了,实在是练得太熟了!后来国家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们,李连杰回忆说:“可以想像国家总理亲自接见并且称赞你的表演,那是怎样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更是终身难忘。”

篇14:张艺谋小时候的故事

  1999年的春夏之交,我找到了张艺谋妈妈家。张妈妈沏好了茶,递给我一张名片。名片正面印着: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编辑部张孝友教授。背面则是: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中华医学会皮肤科西安分会委员。下面是访问张妈妈的录音整理。 
  我1950年生了艺谋。他的生日是4月11日。艺谋出生的时间是早上7点钟。艺谋他爸叫了一个日本人的太太接的生。  
  艺谋的名字是我父亲给起的。我爸想了又想,拿一张红纸条,写了三个字:张诒谋。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诒者勋也。我父亲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成就。因为这名字,艺谋上学后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由于“诒”字不好写,有人把他的名字写成张治谋,有人写成张冶谋,还有同学跟他开玩笑,叫他张阴谋,他一气之下就自己把名字改了,叫了现在的“艺谋”。  
  生了艺谋,我在家照顾了他一年。一年以后我考取了医科大学。他爸工资很低。我一上大学,还要用他的钱,家里头钱就比较紧张,境况也越来越不好。  
  艺谋小时候很可怜,穿的是补丁衣服和我婆婆给他做的布底鞋,我都不记得我给过他零花钱,能吃上饭就行了。  
  艺谋6岁上的幼儿园,每天我送他去,有时候他不想去,我就背上他,哄着他。他自己现在都能记得。  
  后来家境越来越不行。他爸爸的工资不高,才六十几块。我毕业以后拿的工资也才五十九块五,拿了好多年。1954年我生了老二,1957年我又生了老三。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艺谋姑姑的女儿,比他大一两岁。在小学阶段,艺谋受这个表姐的影响比较大。他表姐很爱画画,艺谋就跟着学。表姐画美女,艺谋画武士,另外他还刻画,刻了好多武士,各式各样的。“文革”期间,艺谋已经学彩色画了,拿毛笔来画,画梅花,画人头像。这小家伙在我们这儿还很有名,“文革”开始以后,艺谋画了十幅毛主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人头像,是很大的十幅画,摆在院子里,他还画了一幅贴到门上。
  在小学四年级以前,艺谋一是爱画画儿,另一个是爱看小说,整天抱着看。他小时候营养差,身体不太好,有一次他在班上昏倒了。我把他弄到我们医院检查才发现他贫血。他住在儿科的病房,我一有时间就去看他,每次去就看见他在抱着很厚的一本书看。一次查房,我也跟着去了,儿科的何教授发了脾气,说:“张大夫你怎么搞的,这么小个娃,你让他看那么厚的书,多费脑子呀!”我马上把书给没收了。  
  艺谋最喜欢看的是民间故事和名着。什么《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艺谋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已经把这些书看完了。后来我听他表姐说:“谋谋小时候和人家巷子里头的小孩儿玩儿,他从不跟谁打闹,人家就叫他讲故事。好多小孩儿都围上来,都听得入神了!”  
  艺谋能静心听课,是个很专心的人,像他爸。他爱学习像我,所以,尽管他放学后老看小说,学习成绩还是很好。他每学期都有个三好学生证拿回来,我没给他保留,也从来没有贴在墙上,因为我感觉他就应该这样。你可能觉得我对孩子教育得不够,但艺谋到现在也不自负,我从来都没有培养他高人一等的感觉。  
  艺谋他爸是个闷脾气,艺谋自己也是,他偶尔回趟家,就跟他爸两人都在那儿坐着,你拿报纸看我也拿报纸看,各看各的,谁也不吭声。有时我都睡了,他还在那儿看,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跟我们没有什么话可说似的。我意识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家不过是他歇息的地方。但我还是跟他说,艺谋,他是你父亲嘛,你回来应该问问他的情况,问他身体是不是好,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他又不需要你帮他做什么,但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人年纪大了,是需要子女来温暖的。 
  听了这些话,艺谋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连连点头。从那以后,艺谋一回家,就主动找他爸爸说话,他爸爸也就开始话多了。他爸爸那人很有意思,话匣子一旦打开了,也会有很多话说的。有时候我就在里头插话,这样家庭气氛就比以前活跃了。艺谋回家不爱说话的原因我明白,性格只是一方面,还有,他年轻,心思都用在自己的事业上了。  
  其实艺谋有点怕他爸。他从来没说过,但实际上我能看出来。艺谋拍《红高粱》的时候吸那个纸烟。萧华过来告诉我们,说艺谋的烟灰缸有多少多少。我一听就觉得这事可不得了。他爸以前就是吸烟的,虽然后来戒掉了,但他那个气管炎就落下病根,一直好不了。于是,他爸跟我就一块儿专程到西安去了一趟。到了他那儿一看,果不其然,有烟味儿,有烟灰缸,都在那儿放着。他爸当即给他写了张字条,让他立刻戒烟。  
  艺谋吸烟我以前是知道的,也说过他几次,但是没有效果。我们专程去了西安,他爸爸又写了字条,表明了态度,他就把烟给戒掉了。后来别人问他为啥不吸烟了,他就说:他想多拍几部片子。但我知道这是他爸爸起了作用。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艺谋他爸爸是个很严厉的人,他感情细腻却不外露,这一点艺谋也像他爸爸。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父子俩掉过眼泪,即使是在一家人各奔东西的年月里。只有一次,艺谋他爸爸病重了,艺谋大老远地跑回来。我就对艺谋他爸爸说:“谋谋回来了。你有啥事想给孩子说,你就跟他说说吧。”结果他们父子俩抱头痛哭,我也跟着掉了不少眼泪。


篇15: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周恩来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着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着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特别时行戴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越来越大,越来越精致,到现在我也还保存着“两毛巾”毛主席像章。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敬爱的周总理胸前也戴了一枚毛主席像章,但是他戴的不是当流行的圆形毛主席像章,而是一种长条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上,1/3的地方是毛主席头像,2/3的地方是毛主席书写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有一回,周总理去广州,宾馆里的女服务员胆子挺大,要跟周总理换像章。那时候,如果能得一枚好像章,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收获。周总理笑着说:“你喜欢我戴的这枚,好啊,那就送给你。”一听这话,姑娘赶紧自己动手摘下了周总理戴的像章,又把自己戴的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给周总理别在胸前。到了晚上,周总理又把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摘下来,仍然换了一枚为人民服务纪念章戴在胸前,这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一直戴到他去世。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充分体现了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是敬爱的周总理伟大一生的光辉写照。这里,讲几个周总理生前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当中,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吃穿冷暖,把全部的爱献给人民群众的故事。
  和老百姓一起坐公共汽车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篇16: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今天,妈妈和我说,小时候妈妈三姐妹每天都是穿比较破旧的衣服。而且都还是大的穿了让小的穿。我在妈妈小时候的照片上看到,妈妈得衣服上有一个洞。妈妈还告诉我,以前外婆给一元零花钱让三姐妹分,有时候妈妈分到四毛,有时候三毛。为了多分一毛她还常和二姨小姨打架呢!现在的我们比以前的儿童幸福多了!

现在的我们想什么有什么,和妈妈那个年代没的比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以后等我长大,要让妈妈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

篇17:爸爸小时候的故事

每次爸爸喝完酒,就会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而且讲起来滔滔不绝,眼睛发亮,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多彩缤纷的童年。

因为爸爸小时候长得又高又胖,而且力气大,人也聪明,所以在他住的小区堪称孩子王。为了证实这个看似吹牛的称呼,我还特意问了我爸爸的童年好友,我现在的平叔叔和华叔叔。他们说小时候都是爸爸带着他们玩,而且他们还特别愿意跟着爸爸跑。倒不是因为爸爸又高又胖力气大,而且爸爸头脑聪明,总能带着他们玩一些有趣的游戏。

别人家的孩子玩捉迷藏都是在小院里或者是房间里,爸爸玩捉迷藏则是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到公园的小山里。而且爸爸还会免费教他们如何用树叶伪装自己,爸爸还会用木头和纸做枪支、手榴弹,然后分发给小伙伴们。据平叔叔回忆,有一次爸爸带着他们玩捉迷藏,结果爸爸爬上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谁也找不到他,最后爸爸还在树上发现了一个鸟窝,偷了鸟妈妈的两个蛋送给了平叔叔和华叔叔。总之,只要是我爸爸参与的捉迷藏,就会变得妙趣横生。

在我爸爸十岁生日的时候,他得到了他童年最珍贵的一件礼物——游戏机。这是他求了爷爷好久爷爷才给买的。收到游戏机的那天,爸爸生日蛋糕都没来得及吃,就带着小伙伴开始玩了起来,常常玩到半夜还舍不得睡,早上还起得特别早。爷爷奶奶觉得这样下去爸爸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下滑,于是就明令禁止爸爸每天的游戏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可爸爸是谁,他哪里会善罢甘休,于是对策出现了!

爸爸把游戏机的声音关了,早早地躺在床上躲在被子里玩,果然爷爷奶奶就没发现。后来他把这一绝招传给了平叔叔和华叔叔,于是,悲剧便发生了,有一次周末,爸爸他们三个在房间里玩游戏,和往常一样,为了不让爷爷奶奶发现,他们谎称是在做作业,而且把游戏机的声音给关了。可是平叔叔觉得没意思,干脆用嘴巴配音:“啊,呀,我打!”他们三人沉迷在游戏的世界,完全不知道平叔叔的配音成功引来了爷爷的注视。从此以后,爸爸的游戏机便被没收了!

听完爸爸小时候的故事,我笑得合不拢嘴,觉得爸爸的鬼点子实在太多了!但也因此特别担心,我以后可就不能在爸爸面前耍小聪明了,因为他用的鬼点子简直比我吃的米饭还要多,我可不想被他抓住。

篇18:爸爸小时候的故事

从小,我就听过不少故事,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等。而我最喜欢听的是我爸爸小时候的故事。

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家里没有钱,生活条件远远不及现在。但是每次提起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就露出笑脸,说个没完没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讲他在夏天时发生的故事。我想夏天的故事发生不外乎乘凉,吃冰棒。但是爸爸说的故事虽然小,但是很有趣。爸爸他们小时候不要说空调了,连个电风扇都没有,夏天那么热,就只能自己做扇子。麦子收割过后,奶奶就去把麦秆上部剪回来,大约剪30厘米左右,把秆子在锅里煮一会,染上各种颜料,捞起来去晒干,还要准备毛竹片,劈成30厘米长,0.5厘米厚,2厘米左右宽,当扇子的柄。其他,准备好针和线就可以了。首先就是把准备好的麦秆编成大约2厘米的长条。把几条麦秆相互折叠缠绕在一起,并且要紧凑,否则做出来的扇子不耐用容易散架。我奶奶是做扇子的一把好手。有时候爸爸和叔叔也照着奶奶的架势学着做扇子,虽然做的不好,歪歪扭扭的,但是奶奶还是会夸夸他们。奶奶自己会边织边缝,把麦秆条一圈圈地缝起来,麦秆条没有布那么软,不小心就扎手上了。经过编编缝缝,直到扇面有脸盆那么大了,扇面就算完成了。最后把做好的扇面装上竹柄缝住。有的为了好看还要在扇子上画画或者缝一片自己绣好的画。到此,一把扇子就大功告成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会做扇子,人手一把,夏天的傍晚,吃过晚饭,搬个椅子围坐在院子里,摇着扇子,看看星星,聊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

爸爸小时候虽然不及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但是他们的生活有趣、快乐,可以和家人一起自制扇子,在大树下乘凉。可是现在我们与亲人,伙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产品。真希望能够回到爸爸小时候,去亲身体验下他们的那些有趣的事情。

篇19: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我的妈妈是我见过的人里,长得最最漂亮的。所以,她小时候的故事,听起来也总是感觉美美的。

我的外公在街上有一间商铺,专门卖渔具,我的妈妈从小便和外公外婆生活在渔具铺。在渔具铺的左边是一家理发店,右边是一家裁缝店。这两家店是我妈妈最常去,也是最爱去的地方。

据妈妈回忆,她小时候特别害怕吹风机,总觉得那种吐出热风,还呼呼乱叫的东西像个小怪兽一样,简直可怕的要把人吞掉。所以,当理发店传出吹头发的声音时,妈妈总是吓得躲在放渔具的柜子里。直到有一天,外婆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进理发店经过了吹风机的洗礼,变得又美又时尚以后,妈妈才开始对吹风机产生了好奇。后来,妈妈便是对吹风机爱不释手。只要理发店没有客人,妈妈就要跑到理发店的椅子上坐一坐,让理发师傅给她吹一吹头发。妈妈觉得,吹一下头发从理发店走出去立刻就会美丽动人。

外婆说那时候理发店的师傅特别怕妈妈过去,因为妈妈从来不给钱,还会提特别多的要求,有时候理发店的师傅想糊弄一下妈妈,故意不插电,拿着吹风机在妈妈头上晃,被妈妈发现以后还咬了理发师一口。这实在是太搞笑了!

除了理发店,妈妈还经常跑去隔壁的裁缝店玩。起初,是要求裁缝师傅给妈妈做漂亮的小裙子,后来总是觉得裁缝师傅做的裙子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干脆找裁缝师傅学习缝纫机,自己上手了。为了做一条妈妈心目中最完美的裙子,妈妈偷偷把外公给外婆买的新衣服拿去进行了改造,而且改造过后的结果是外婆也穿不了,妈妈也穿不了,白白浪费了一件新衣服。外公每次提起这件事就满脸无奈,毕竟那是外公攒了很久的私房钱买来给外婆做生日礼物的。

听完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我觉得妈妈的美是有原因的,因为她真的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哈哈!

篇20: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妈妈每次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都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舅舅,也就是妈妈的哥哥。因为妈妈是家里的小女儿,所以外公外婆还有舅舅都特别疼爱她,这也造就了她的任性和刁蛮。

妈妈小时候特别爱闯祸,但是从未因此受到过半点惩罚,因为我的舅舅总是无时无刻的保护着她。

妈妈小时候特别羡慕男孩子会爬树,于是就央求舅舅教她。舅舅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把妈妈带到了小树林,挑选了一棵枝丫比较多的树,让妈妈试着抓着枝丫往上爬,刚开始还挺平稳,后来妈妈感觉自己已经学会了,速度就快了起来,蹭蹭蹭就爬上了树顶。妈妈高兴的在树顶高歌了一曲,决定学着舅舅的样子抱着树干滑下来,结果快要落地的时候,听到“噗”的一声,妈妈的裤子被树枝给刮破了,而且是大腿到膝盖一条长长的口子,腿上的皮肤还破了一点。妈妈在树顶的快乐立刻烟消云散,张嘴就哇哇大哭起来。舅舅没办法,只得跟妈妈换了裤子穿着。

他俩一回家,外婆很快就看出了端倪,拿着手里的衣架就要打舅舅,一边打还一边说:“你这么厉害,怎么不把自己的裤子弄破,非要去祸害你妹妹的裤子,明天上学你就穿着这条破裤子去吧。”这时候轮到舅舅哇哇大哭了,而妈妈呢,居然在一旁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还好舅舅是真心疼爱妈妈,直到最后也没有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外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是妈妈犯了错,她都会怪在舅舅头上,而舅舅也总是乐意被她冤枉。因此,妈妈还给舅舅取了一个外号,叫做“背锅侠”。

现在,妈妈和舅舅都长大了,妈妈也从那个调皮不懂事的小丫头变成了我妈妈,她说她报答舅舅小时候对她的恩情,所以,舅舅现在总是来我家蹭饭,每次吃饭的时候,舅舅和妈妈就会给我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