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怎么写好比喻句

怎么写好比喻句(3篇)

篇1:写好比喻句的方法

  导语:别像小编一样比喻句都写不好。这像是一个比喻句吗?( ⊙ o ⊙ )

怎样写好比喻句?

“一道闪电,只见山北边,白茫茫的云海,就像几万匹马向前跑着一样,顺着丹江,一直往东滚着。有几次风把云块推过来,玉山就像个大佛爷凸着肚子,把它又挡回去。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上呀,就像个唱戏的大舞台。”

这就是一段描写山区雷雨时情景的文字,写出雷雨时电闪、雷鸣、风卷、云涌的景象。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除了其准确的用词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运用了合适、准确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你看,它把云海比作几万匹向前飞奔的马儿,写出了风起云涌的磅礴气势;把一望无际的天空比作唱戏的大舞台,突出了当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热闹气氛。使我们虽未亲身经历,但也仿佛身临其境似的。由此看来,使用正确、形象的比喻是将文章写具体、生动的一个好办法。的确,比喻有很多很好的表达作用,它可以把未知的事变成已知的,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说得具体,把平淡的事物说得很生动。但如果比喻运用不当,反会弄巧成拙,闹出笑话来。

那么,怎样正确地使用比喻呢?

首先,我们在平时对事物观察要细致全面。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性,而这可比性又必定是这两者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观察要细致,思考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选择最富可比性的喻体。千万不能草率从事,随便拿来就用,这样只会笑话百出。其次,比喻不仅要贴切,还要易懂。有这样一句比喻句:我今天买了一支钢笔,样子跟潜水艇似的,头尖尖的。这里的“钢笔”是我们常见的,而“潜水艇”倒是大家不太熟悉的。这样的比喻就不太好,达不到运用比喻句的目的。

再次,使用比喻句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确性。例如: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前去,照相机的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用“捕获野兽”来比喻记者们围住白求恩,显然是极不恰当的。最后,写完一句比喻句,还要仔细看看句子前后的搭配是否确切。如“小河像飘动的绸带”,这一句把“小河”比作“绸带”,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飘动的绸带”,因为这样一来,使人感到这绸带是飘在空中的,那用来比喻“小河”自然是不恰当的了。因此,只注意比喻物和被比喻物搭配妥当还不够,还要注意其他词语的搭配,否则也会出病句。

这样看来,要写比喻句其实不难,但要写好比喻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你能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动动脑筋,一定能用比喻句使笔下的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正是文章或句子显得档次高的原因,所以,写好比喻句,对提升文学素养尤为重要。

篇2:写好比喻句方法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实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的比喻原理

  生动

(4)使文章更生动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篇3:如何写好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 《桂林山水》 )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我的战友邱少云》 )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 )

2、 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狱中联欢》 )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 的确是林海。( 《林海》 )

2、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草船借箭》 )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 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 《凡卡》 )

2、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开国大典》 )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