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熊猫基地作文600字

大熊猫基地作文600字(6篇)

篇1:大熊猫基地

  今天,我们全家人去了一个地方,它不是动物园,也不是公园,更不是谁的家里,那里有我们的国宝。No,no,no,告诉你吧,那个地方就是熊猫的家园—熊猫基地!

   我们首先观看了“小熊猫2号活动场”,然后是“熊猫太阳产房”,最后观看了“大熊猫1号活动场”。

   说起“小熊猫2号活动场”,你们肯定都会想,那里的小熊猫肯定很多吧!也许你们会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其实不对,那里只有三只小熊猫!其中2只还是双胞胎,才两月大小,另一只刚三月。它们三个在一张大木板床挤成一团,毛茸茸的,胖乎乎的,眼睛闭的紧紧的,太可爱了。

   “大熊猫1号活动场”里有三只成年熊猫。第一只大熊猫在木头做的房屋上甜甜地吃着竹子,根本不理睬我们,它一口接着一口,真的有那么好吃吗?它的样子就像我们在吃汉堡。第二只大熊猫在它的花园里转来转去,它的身体摇摇晃晃。慢慢吞吞的。这时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大熊猫上前和他来了个“熊抱”。看来大熊猫对人还很热情嘛!

  参观完熊猫的家园,我对大熊猫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又想起《功夫熊猫》这部电影里的“熊猫大侠”了,哈哈哈,熊猫们真是太可爱了!


篇2:游大熊猫基地

  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我只有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大熊猫在地球上,只有我们四川和秦岭一带才有,所以特别珍贵。今天我就见到了真正的大熊猫。

  星期天,我和爷爷婆婆一起来到了大熊猫基地,那可是我们四川最大的大熊猫培育中心了。我们来到了大熊猫博物馆,那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大熊猫标本。有刚出生就死了的大熊猫,它多么可爱呀!只可惜它那肚子里可恶的蛔虫导致它最后的死亡。

  我又来到了小熊猫的活动场地,你可别把小熊猫和大熊猫搞混淆了。小熊猫可不是幼年的大熊猫,它是另外一种动物,属小熊猫科。它长像似狐狸,有着长长的棕色的尾巴,请记住它的名字“小熊猫”!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熊猫的产房,那里躺着三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大熊猫。它们都还很小,像白色的小老鼠一样静静地躺在宝育箱里。毛茸茸的,可爱极了!一个月以后,它的四肢、眼睛周围、耳朵几个部位的毛色都会变成黑色,太神奇了!

  成年的大熊猫更加憨厚可人,它们的形态看似笨笨的,其实它们很机灵的。因为珍贵,所以它们还是中外友好邦交的使者,被作为国礼赠送到全球好多国家呢!

  我多么想拥有一只大熊猫当作自己的宠物呀!我爱你,大熊猫!

篇3:参观大熊猫基地

今年国庆,我们去成都和爸爸一起过节。爸爸带我们游玩了好多地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熊猫基地了。

一到熊猫基地门口,我就看见里面有成片成片的竹林。也许是太渴望见到熊猫了,爸爸妈妈还在买票,我就凑到门口往里看。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我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只刚睡醒的大熊猫伸了个懒腰,转过头来,摆了个酷酷的造型,准备让我们给它照相......

爸爸妈妈的喊声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我们一同走进熊猫基地,首先参观的是熊猫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我知道了熊猫本是几百万年前的肉食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迁,它们才改吃竹子。尤其值得惊叹的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变化中,与熊猫同时代的大量高大威猛的动物都灭绝了,而外表温顺、神态憨厚的熊猫却勇敢地活了下来。这大概就是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吧。

走出博物馆,我们来到了小熊猫的活动场。那里有两只小熊猫,都是棕黑色的。一看到人渐渐多起来了,其中一只就表演起爬树技能来。小熊猫爬树可真快,一转眼就爬到了树顶。它好像还不满足,又在树枝上荡起了秋千,摇来荡去的,可淘气啦!小熊猫从树上下来的动作很特别:头朝下,屁股朝上,轻松自如、耀武扬威地挑了下来。看完它的精彩表演,我将目光转到了另一只小熊猫身上。它们俩怎么不一起玩呢?据工作人员介绍,小熊猫喜欢独居,不喜欢群居,所以即便是在深山野林中,甚至是受到某种威胁时也互不来往。爸爸却开玩笑说:“也许是今天上午它们俩闹矛盾了吧!”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熊猫活动场,去往下一个目标——大熊猫产房参观。工作人员正在精心地照顾熊猫宝宝。熊猫宝宝十分可爱,同时也十分脆弱,所以连照相都不允许,大家只能隔着玻璃排队参观。我十分喜爱熊猫宝宝,排队看了三四次还是看不够。

我们穿过茂密的竹林,哇,又是一片新的天地一一大熊猫活动场。这里有几十只身材高大魁梧的大熊猫,场面十分壮观:有八九只大熊猫躺在木架上睡觉,憨态十足;有五只大熊猫睡在树上,险象环生;有三只大熊猫在相互挠痒痒,相处和谐。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几只吃竹子的大熊猫身上。它们吃了拿,拿了吃,不知吃了多久才起来散步,真是够懒的啊。

参观完熊猫基地,我对熊猫更喜爱了!

篇4:走进大熊猫基地

圆滚滚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发,憨厚的表情,你猜到这是什么动物了吗?没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这次暑假到重庆,我天天缠着爸爸带我去看看这可爱的国宝。总算等到爸爸不那么忙了,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带我们去成都大熊猫基地看大熊猫,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买了最早的车票,向成都出发!一路上又是高铁,又是出租车,终于在午餐之前抵达大熊猫基地。

虽然正值中午,烈日当空,可是一进入基地,当眼中看到的尽是绿意盎然的竹林时,好像穿越时光,一下从夏季进入了秋季,暑气全消。这个熊猫基地可真大!我们跟着指示牌东拐西拐,却连半只熊猫都找不到。一打听才知道,由于夏季高温,虽然竹林对我们人类来说很凉爽,可是对熊猫来说却还是高温。由于担心熊猫中暑,于是工作人员把它们都“请”到空调房里了。

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我们走到一个小石屋,透过玻璃往里一瞧——哇,大熊猫都在这里!4只可爱的成年熊猫懒洋洋地躺在装有空调的石屋里:其中一只坐在一堆竹子上,正狼吞虎咽地吃着竹子,好像怕别的熊猫来抢它的食物似的;其他熊猫都在一旁的木板床上呼呼大睡。它们的睡姿真是好笑,一只的脚压在另一只身上,还有一只翻了个身,差点儿就从木板床上滚下来,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接下来我们又排了好长的队去太阳产房,这里是熊猫宝宝出生的地方。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只接近预产期的大熊猫,它们一只在睡午觉,一只在吃竹子。伴随着一声声惊喜的叫声,我看到了一群熊猫宝宝,它们只比我的手掌大一点,身上布满了又细又小的黑白毛发,一动不动地趴在保温箱里,可爱极了!在另一个小保温箱里,躺着一只更小的熊猫宝宝,讲解员说它才出生半个月呢!这个小宝宝还没长毛,浑身粉嫩粉嫩的,真叫人喜爱呀!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基地要闭馆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出大门,带着遗憾对妈妈说:“好可惜没能看到熊猫的户外活动。”妈妈说没关系,带着遗憾回去,我们下次才有再来的理由。再见了大熊猫,明年暑假我还来!

篇5:游玩成都大熊猫基地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来到大熊猫的故乡--成都。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坐地铁来到成都熊猫基地。一下车,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跟着队伍,慢慢地向前走,排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队,终于走进了熊猫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旁的台阶上各式各样的熊猫雕像,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

我们坐上了观光车,只见两边郁郁葱葱的竹林和万紫千红的花朵,漂亮极了!空气非常新鲜,就像一座天然氧吧,真是适合大熊猫居住的地方呀!

我们坐了大约五分钟的车,到了山顶。我们首先参观了月亮产房。我看到了一只很可爱的熊猫婴儿,躺在育儿箱里。这只小熊猫粉嘟嘟的,像一只刚出生的小老鼠,身上没有毛。我心里想,摸上去肯定滑溜溜的,真想摸摸它呀!

我们顺着人流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大熊猫别墅。哇!大熊猫也有别墅呀!真不愧是国宝啊!别墅里面有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一只在睡觉,好像在做着美梦,我都不忍心打扰它。另一只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竹子,它用上肢托着竹子往嘴里送,嘴巴鼓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可爱极了。一根吃完又拿出一根。正看得认真呢,妈妈在喊:“我们得继续往前了,前面还有很多好玩的呢。”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小熊猫乐园,亚成年大熊猫别墅,太阳产房等。

时间过得好快啊!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熊猫基地。我真希望妈妈能再带我去一次啊!

篇6:参观成都大熊猫基地

今天,我和爸爸,丹丹阿姨一起去目前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主题公园和世界领先的大熊猫繁殖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基地参观游览。

大熊猫基地内有21个馆,主角都是大熊猫。原本过着神秘“隐居”生活的大熊猫,家园在高山密林,可它的祖居地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成都大熊猫基地便是人们为它另辟的“伊甸园”。这里生活着庞大的熊猫家族,长幼咸集,其乐融融。或享用笋竹鲜果,或卧地酣睡,或追逐嬉闹,或攀岩爬树,还有母子相依,好一幅天伦之乐图。更令人感动的是:一百余克的新生早产儿被精心抚育成长为一百多公斤健康大熊猫的生命奇迹。

在大熊猫基地的科普馆,我了解到:大熊猫原来是很古老的生物,和远古的尖齿虎是同一时期的生物。而且古时候的中国,打仗的时候还曾经把大熊猫编入部队打仗,那个时候它威猛着呢,可没有像现在那样温顺可爱。我还学到了一个名词:貔貅,原来这就是古人给大熊猫起的名字。

我最喜欢的是基地内的小熊猫。它又叫做九节狼,还叫做红熊猫。小熊猫体形肥胖,比猫大些,但比狗稍小。全身呈红褐色,四肢呈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唇、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因此,在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小熊猫也是一种濒危的哺乳类动物,小熊猫和大熊猫还都喜欢吃竹子,可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大熊猫是猫熊科的,小熊猫是小熊猫科的。在小熊猫馆,有一个调皮的小熊猫可不耐烦给游客拍照摆POSE,一下子就从篱笆的空隙钻了出来,大摇大摆的穿行在游客的脚边,我赶紧跑过去陪它走了一段路,它一点也不怕人,蓬松的大尾巴非常可爱。爸爸在一边把这难得的经历用相机都拍摄了下来。

啊,这是我开心的一天。我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