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报为题作文

回报为题作文(2篇)

篇1:以回报为题

  爱是一曲欢乐之歌,浸染着我们的心灵;爱是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爱是一杯浓浓热茶,温暖着我们的心房。爱就是蓦然回首,望着时间长河,几许回忆,几许快乐涌上心头。

  小时候,爱是母亲的手。总是那么温暖,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每逢过马路,那双手都紧紧攥着我的小手,慢步向对面走去。现在我长大了,昔日幼嫩的双手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大小也超过了母亲的手。可母亲还是习惯的用温暖的手攥着我的手,带我向前。不经意间,望见你昔日的青丝染白。而那双手,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但是变粗糙了,一别昔日的柔软。

  我一直从未留心母亲的手。在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永远是年轻的。可是当你还没有注意到岁月的时候,他已经悄悄到来,同时也给母亲的手带来了沧桑。而在我幸福的成长历程中就是这双手给我无声的爱,给我习以为常的关怀。但我却从不知晓。母爱,经历时光的洗礼,只会变得更伟大。

  再大些,爱是朋友的鼓励。有一次竞选班干部失败,我的心情十分郁闷,因为我在之前十分努力,也十分想得到这个职位,却还是失败了。这个时候是谁放学后特地和我走在一起,不停鼓励我,让我又燃起斗志?是你,我的朋友。之后我因打篮球而受伤,住进了医院。看着天气渐渐炎热,日历被一页页翻开,我知道期末考试就要来临了。但我此时却不能重返校园,准备冲刺。我心里十分焦急,眼前白色的天花板仿佛就是空白的答卷。但是你出现了,我的朋友,你又一次帮助了我。每天都带来老师发的讲义试卷,又给我讲述重要的知识点。看着你的身影,我明白了,这就是友情。

  而现在,爱是老师的教导。痊愈之后我回到学校,老师有专门为我补课。可是我在考试中失利了。无情的红色在试卷上留下烙印,我的信心也随之崩溃。老师,是你为了让我拥有自信,数次与我谈话。又在作业批改的下方留下鼓励的话语。感动自我的心底而生:这不易言表的爱,几个行动几行字就诠释了。

  回想这时光的碎片,我看到了爱。母亲的双手,朋友的鼓励,老师的教导,都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中。为了你们,母亲,朋友,老师,我将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夺得成功。而这些,都是对你们的爱的回报。


篇2:以回报为题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失衡的。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前者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出自己的大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

  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其实,就一段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等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这样做,于人于已皆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甚至还提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准则,这都没有错。因为这种道德准则其实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于是否涌泉相报,这似乎无关紧要,重要的“报”的表示。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位溺水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他接受了。结果有人议论说他太贪心,但孔子说,你做的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这便说明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是的,我认为孔子的看法更符合人性,更接近人的心里,且更具有社会效应,在今天应该提倡。

  如果在付出的时候少一点回报的期望,多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的少一点对等的要求,多一点满足的情感,那么,我们就一定活得更加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