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年级上册400字作文传悄悄话

四年级上册400字作文传悄悄话(6篇)

篇1:有趣的传悄悄话游戏作文

星期六,我去上作文课,一推开门,就看见同学们就有的笑的,有哭的,他们在干什么呢?噢!原来在玩传悄悄话,我赶紧加入了进去。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A、B、C三组,我被老师分在A组的第二个。老师把一句话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用手做成一个小喇叭,对我说:“……很青。”都是着急惹的祸,我竟没听见前两个字,我只好对后面的人说:“小青很青。”最后,最后一位同学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小脚很青。对答案时,你猜怎么样?哈,哈,原来是“小琴人很勤。”后来我们又玩了几次,全是全军覆没。

这个游戏真有意思。它使我明白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

篇2:传悄悄话游戏

今天,我们在兴趣班里开展了有趣的游戏——传悄悄话。

游戏即将开始,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心情那都是激动万分呐!

游戏开始了,李老师先给我们说了游戏规则:分成两组,每一组六人,李老师把两张小纸条给了每组的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看过纸条之后,就把纸条上写的东西传给下一位同学,就这样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位同学时,那位同学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写出,再交给李老师。

李老师的一声口令下,游戏开始了,我是第二位,压力有些大啊!我的心可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啊”。只听见前边的同学说:“花猫吃鱼不吃“猪””。啊!这么奇怪的话,不对吧!我顿时犹豫了一下,只见后边的同学都等着迫不及待了。不管了!就这样吧!我又把这句话传给了下一位同学。

最后要核对答案了,只听前边的同学说正确答案:“花猫吃鱼不吃“桔””。啊!是桔!完了!我在心里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听清楚;为什么不再让前边的同学在说一遍呢?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呢?为什么……唉!李老师打开我们组写的来念:“黄毛吃鱼不吃猪”。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花猫”我没传错,可那个“猪”……一瞬间,我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一定要镇定。果然,下一局,我们组就胜利了!

通过这次的游戏,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紧张,只要镇定住了,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篇3:传悄悄话

上课了,钟老师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传话游戏。” “YES,我可以跟其他同学说悄悄话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整个教室忽地也热闹起来了。

游戏开始前,老师宣布传悄悄话的规则,并把我们分为两大组。接着,老师叫一个同学上去看了一遍。“老师我还没看完呢,你再让我看一遍吧。”逸锴说。老师又让逸锴看了一遍。“游戏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逸锴胸有成竹地转身说给林佩听。林佩大声地呐喊:“你在说什么,不要说太快。”逸锴只好捂住嘴巴,把林佩的耳朵揪过来说。林佩听后把这句悄悄话说给了耿琦,耿琦没听清楚就冲着我说,他眼珠子咕噜噜直转,还在那里发呆,我在那里紧张得要发火听,我听到的内容好像“有八个妈妈”,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前面的同学既紧张又激动。耿琦同学好像在想:糟糕了,我怎么说了“八个妈妈”,肯定是错的?我看透了他的心理。同学们紧张的脚都在跺地,手在不断地用拳擂地。我在想,一句话怎么会传得这么乱呢?哦,《弟子规》说的好“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浴琦急忙地跑上去。她好像在想:天啊,反正听到什么,就写什么吧。黑板上的答案很奇怪,浴琦写了“叮叮”两个字,越鸿写了“栾先生拎着软卧车厢软皮箱走进”。当我们看到“栾先生拎着软卧车厢”几个字时,大笑了起来。钟老师的答案出来了,是“栾先生拎着软皮箱,走进软卧车厢。”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一句悄悄话传得这么乱的原因,是缺少队员的配合。

有的同学大声笑着,尤其是逸锴笑得满脸透红。在热闹的传话游戏中,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偷听;有的同学紧张得连话也说不出;还有的同学拼尽了力气跟另外一个同学,可那个同学怎么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通过这个传悄悄话的游戏,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总是输是因为缺少队员的配合,所谓的“团队合作”也许就是这样来的吧。

篇4:好玩的传悄悄话游戏

瞧,我们班正在玩传悄悄话的游戏呢,不时传来“叽叽咕咕”的讲话声。

我们被分为了A、B两队。我在A队,游戏规则是老师给每组的第一个人发一张纸条,他们要熟记这句话,并且把这些内容用悄悄话的形式传给后面一个人,依此类推,传到最后一位同学时,上黑板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很紧张,因为我是我们组的第一个,任务艰巨啊,希望我们队能够又快又准地传到最后,得到第一。

游戏开始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讲台,老师给了我一张纸条,我定睛一看,笑得合不拢嘴,上面写着:吃完一把香蕉,地上一堆葡萄皮,只有吃苹果,才会吐下菠萝皮。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这句话背了下来。回到位上,老师一说开始,我以光速传给了下一个人,后面的人还在不停为我们加油,传到了第三个人时,情况急剧改变,真是错的越来越离谱,我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忍不住了,大声喊道:“你们传错啦。”可这时,于浩然已经在黑板上写句子了,他摸不着头脑地说:“到底是什么?”断断续续写下了:吃完一个苹果,吐下了一片菠萝皮。让所有人捧腹大笑,我在下面捶胸顿足。再看B组最后那个队员,他一脸茫然,选择了弃权,倒数第二个人上去,竟然写的是:妈妈的马不走,妈妈就骂它。他们两个人写的句子和我,杨宇瑞背的完全不同,简直是面目全非,所以这局我们两组平局。

第二局王紫琳一下来,就嘀嘀咕咕地对我说:“乌龟在河里洗澡,癞蛤蟆说你真恶心……”可后面的声音却越来越小,我什么也听不见。所以我就稀里糊涂地传了后面的人,结果最后面一个人写道:乌龟在河里洗澡,癞蛤蟆说它很丑。而B组写得就更加荒唐了,所以我们又一次平局。

有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的游戏可真有趣,同时我也明白了,耳朵听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的。

篇5:一场传悄悄话游戏

“嘘——听——”教室里不时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大家也都交头接耳,这到底是怎么啦?哦,原来同学们正在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传悄悄话。

我们全班被老师分为了两个小组。老师先给第一个人一张纸条,第一个人需要把纸条熟记心中,再用悄悄话的形式传给下一个人,此类推传到最后一个人时,这个人把他的所听内容写在黑板上,看看这句话会不会大变样。

比赛前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都紧张得冒汗了。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如果第一个人传错了,后面就全错了,而如果最后一个人听错了或者写错了,那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我却轻松多了,在中间只用传就行了,谁不会传呢?

游戏开始了,第一个人拿到纸条,先是惊讶地“啊”了一声,然后就赶紧背了起来,我有点紧张了:不好,肯定有很多字!我得准备好。

游戏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传了起来,第一个人快速的跟我说了起来:“一朵粉红的荷花,趴着一只活蛤蟆。”我在心里又念了一遍才放心地传了下去,我看看对方组都快传完了,急得直跺脚。终于传完了,最后一个人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还有几个人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他们的团队。下面轮到检查时间了,老师验证了对方的错了好几句,笑到断气,可怜的“大荷花”变成了“大河马”,又变成了“大蜜蜂”,班级里一时笑得停不下来。

又一轮开始了,这次我是最后一个。大家都传了起来,我却紧张不已,好不容易传到了我,结果我完全是一头雾水,根本没听懂几个字,只好胡乱蒙了几句,写了下来。

有一句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要亲眼见到才能相信,不然一传十,十传百,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篇6:一场传悄悄话游戏

“啊,什么呀,听都没听清楚!”我抱怨道,“完了,这下肯定糟了……”

为了玩好这个游戏,我们可是伤了脑筋啊!我仔细地听着前面一个人在讲什么,耳朵说“我听见了!”但是大脑却在说:“不,我只听见了两个字。”传话游戏的第一轮以失败告终。当我们在相互指责对方,说对方有错时,第二轮又悄悄开始了。“化肥会挥发,化肥会挥发,化肥会挥发。嗯!记住了!”我转身凑到第二位同学的耳边,双手成筒状,小声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化,肥,会,挥,发。”他听完便皱着眉头,嘟囔着:“啥呀,你刚才说了什么,我什么都没见。”哎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于是我又凑到那同学的耳边说了一遍,见他又皱眉头,我就知道,他又没听清楚。但这位同学没多说什么,转身凑到第三位同学那儿,窃窃私语了一阵。这句话被传来传去,马上就要传到最后一位了。我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这句话虽然短,但是特别绕口,也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我心想着,真替他们着急呀!预热的时候,我们把“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这句话传的只剩下两个字。又把“一个老爷爷姓顾,上街买醋又买布”传成了“爷爷把酱油错买成醋。”这次看样子可能又要出笑话了。

最后一位关键人物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写上了“小花”二字。什么呀!好好的四个字,怎么成了两个字?我想不通,传成“化肥”这两个字很正常,可这次怎么会传成“小画”呀,这和原句毫无关系嘛!

后来我才发现,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比如我挖了一个洞,可能就会被传成我家被小偷挖了一个大大的洞。俗话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次游戏也算是验证了“耳听为虚”的正确性了。也许,我们在路上听到的一些传言,就是这样经过了几百个人的口,早已经“大变形”了。(公众号:芒果作文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