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1000字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1000字(20篇)
在一次地震当中,刘伟失去了双臂。以后,他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如果照顾他。后来,他每天都要学会用脚吃饭、穿衣。经过几年的磨难,他终于学会用脚吃饭,穿衣服。后来,他决定要学习游泳。可是,游泳要用四肢才能游泳,如果要用两肢游泳,那要怎么游呢?于是,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经过努力他学会了,并且游的很棒, 但是,他的身体发炎了,他的爸爸妈妈更加的关心他了。
他又开始弹钢琴了,他经过了艰难而又艰苦的磨难,终于学会了弹钢琴。
在中国的达人秀里,他的钢琴演奏获得了全国第一名。他的父母高兴极了都为他骄傲。
他站在舞台上,用脚弹出了动听的歌声
看了这个电影,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心,任何事都能做成的。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感动中国》让我明白:因为爱祖国,有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跟随将军回乡务农,扎根并奉献农村一生的龚全珍以及中国航天团队,因为爱职业,因此有了98岁高龄依旧工作在第一战线的“良心医生”胡佩兰;因为亲情之爱,有了身患绝症,为了孩子未来的苦绣《清明上河图》的姚厚芝。
中国古老的美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位列第一。
爱,超越年龄,阶层、民族,在这些不同的职业,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辉,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还可以传承。当我们看到90多岁的刘盛兰老人老有所养,当我们看到残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亲和女儿,当姚厚芝年幼的儿子那样动情地出“我爱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现场的眼泪,还收获了对社会的信心。
都说中国梦,中国梦其实源于每个人普通的梦,关键在于有爱,在于坚持爱,传承爱。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明天会截然不同。
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拥抱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让爱的力量充满整个中国,让爱充满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中,让爱传万家。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11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昨晚,写完作业,打开电视看见电视里正在播放《2013感动中国人物》,刚开始我没什么兴趣看,当我看到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事迹事,我不禁震撼了。
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高秉涵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仅为他的那种精神感叹。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2013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个个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夫妻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 ,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我祝愿这对夫妻好人能有好报,能够幸福美满的过完一生。
晚上,看着“2012年感动中国”,我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和那些人相比,我只能做一根纤维,而他们却是一座座陡峭挺拔的高山!而我认为最高的要数12岁小学生何钥了。
在一个小村庄里,她即将小学毕业,却不幸被查出患有脑瘤晚期疾病。家里已经为她治疗欠下了10多万元,而他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她知道自己快死了,便叮嘱家人要无偿捐献器官,刚开始,因为这个想法,爸爸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但她仍执著地劝告父母,最后,父母被说服了,自己也陷入,昏迷┉┉。最后,她的两个肾分别捐给了一个藏族小伙子,一个甘肃市民,肝被送到上海也被成功移植,后来,藏族小伙子一家人经历了许多周折,找到了何钥的父母,双方紧紧拥抱在一起,从此两家人成为了一家人,何钥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我流泪了。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如何去帮助别人!据说,师生为她捐的2千多元,她问爸爸:“这钱我可以支配吗?”爸爸点点头,没有想到的是,她却把这笔钱捐献了出去。这不只一次,汶川大地震时,她还捐出了自己所有积攒的零花钱,还要求父母也捐出一个月工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呀,我的零花钱全部存在在自己的信用卡,从来没有想到捐出去。
何钥死亡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唱着“五星红旗――”这首歌,我知道她是用尽了生命最后力气在唱,场面非常令人震撼,他没有哭,没有一滴眼泪,坚强地支撑着生命的分分秒秒,她也不愿放弃生命,但死神就这样像一把无情冰冷的利剑深深插入他的身体,将这个不幸又幸运的人折磨得不得动弹,只有歌声能帮他驱走黑暗,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番苦痛的挣扎,她的头,在忍受极端的痛苦,若是别人或许早已发不出声音,眼里只有绝望。
天空中,或许有一颗小小明亮的星星,正善意地眨着眼睛,看着被重获新生的病人会心一笑┉┉。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2012感动中国人物”。
看完后,其中令我感动的有三个人:年幼的小女孩——何玥;年轻的人民教师——张丽莉;孝顺母亲的好儿子——陈斌强。在这些优秀而伟大的人们当中,小小年纪的何玥最令我敬佩,印象至深。 何玥12岁,仅仅比我大了一岁。这正是花一般的年龄,而她却被查出得了严重的脑肿瘤,病痛一次次地折磨着她,她顽强而乐观地生活着。
一次,她在病床上躺着时,无意间听到医生和她家人的对话,说她活不过三个月了,于是她就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我死了,我愿意无偿捐献器官。”直到临走两天前(我想她那时应该是很痛很痛的),但她依然记挂着这件事,她反复地说:“一定要把我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那时,她才12岁,能冷静地面对面死亡的阴影已属不易,居然还能想着别人,说出这么让人佩服、震惊的话,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看到上面的小片段,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了一下,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
直到现在,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以赤诚之心,换感动你我
昨天,学校里组织我们去看“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我对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个,是好医生吴孟平。对他的感动,源于他作为一个医生要拥有的''医者人心"。他的颂奖词,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为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是呀!他都九十岁了,却仍在手术台前忙碌,设生处地为病人着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虽然这些,仅仅是最基本的医生的守则呀。不过,现在能有几个医生能做到这点呢?对病人冷言冷语,开药能贵则贵,真不知道他们的良心去哪儿了。
我又想起吴孟超的话:“作为医生,没有能力为病人治病,是一种遗憾。”这才是真正的医者啊!
另一位,是张平宜。她是一个台湾人,却抛弃年薪百万的工作,来到海峡另一边深处——大营盘麻风村,只为履行自己的承诺,为这儿的孩子建一所学校。“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她让麻风村的孩子看见了世界对他们的温柔笑容,让他们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是孟佩杰,她只二十岁,同样是“90后”。但是,她却没有同样出生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对物质的热切追求,对亲情的极度冷淡。“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不知为何,看着她灿烂的笑容,我的胸口总有种压抑之感,觉得这个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涩渐渐膨胀开来,想哭。她的笑容,很美丽,很从容,但也充满了艰辛。看着她,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地触动。
那些无私的人啊,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我们良心的谴责,用他们那颗不为回报的赤诚之心,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感动之花。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虽说“不论背景、身份、知名度”,但“十大人物”总是煜煜生辉,做出了意义非凡的大事情。
当然,一个人令人“感动”,总归是有事为证,但令人感动的事,未必要有多么伟大的意义,意义非凡的事情不一定“感动度”高。意义是理性分析的产物,平凡的人往往比声名赫赫的人更能做出感动人的事。声名赫赫的人物,做事经得起“理性分析”,不太会做出“不理性”的事,“合乎理性”,正好是不利“感动”的。
感动诉诸感性。感性是柔软的、弱质的,只能在心灵的柔质材料上着陆。
以下是近段时间“感动”了笔者的几件事:
……山东郯城县农民孙文流拖着断胳膊断腿从河南爬行千里回到家乡。孙文流没有计算过一路艰难,这个出省打工却被打残了身体的农民身无分文,被打伤后,老板将他扔出工厂,被巡夜民警发现送到医院,又因无钱医治被医院赶出来。入地无门,上天无路,孙文流却想着“我要回家”——他也只能回家,从酷暑到寒冬,历时6个月,他爬回家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让我们为这“天无绝人之路”一哭。
……一对从重庆到武汉打工的夫妻下错了车,丈夫陈启园寻找转乘汽车时遇车祸被撞断了腿,妻子邵春真毫不知情,在下车的路边苦等三天三夜。直到一名警察接到报警,千方百计找到已住在医院的陈启园,夫妻二人才得以“抱头痛哭”。邵春真说,丈夫去找车未回,她身上没有钱,更怕换了地方丈夫找不到自己,就在原地等着。
……从昆明驶往泸州的一辆卧铺车被货车撞翻,15人死亡,19人受伤。车祸次日,一名未满一岁的婴儿躺在一直昏迷不醒的母亲身边饿哭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好像被孩子的哭声“闹”醒了,但不能说话更动弹不得,泪珠从她的眼角流下来。医护人员将孩子送到母亲怀里,孩子咬住乳头吸吮起来,哭声戛然而停,母亲焦虑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这母女俩分别是此次车祸幸存者中伤势最重、年龄最小的人。母亲张红敏腹腔内淤积了600毫升淤血,还未脱险。孩子由于在撞车时被母亲紧紧护住,伤势较轻。车祸后的第三天早上,刚能张口说话的张红敏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记者,她家是云南昭通大关人,丈夫在一年前外出打工,不慎摔死……
当被理性武装起来,你那么坚强,如同披上了铠甲;你服膺真理,到处发现“意义”。然而,感动不需要这些,它到达被理性盖住的心灵底层,使你在一瞬间放下武装,回到你作为一个感情生物的本源。
你设想自己就是那个千里爬行的民工,设想自己作为一个“下等人”在陌生的城市苦坐三天三夜等待惟一熟悉的亲人,设想自己的母亲也曾如张红敏那样赐你一切。哪怕相隔万里,感动人的事情总能将你放置在其中,使你进入“设身处地”的状态,从而泪如雨下。
一天,我在网上看见感动中国人物的新闻,其中我觉得高淑珍这位人物的故事十分令人敬佩,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我真想象不到当时的情景,是多么壮观。
高淑珍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的孩子,却从来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随着时间的过去,人慢慢变老,体力也大大比不上以前,加上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艰难,她总是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生活过得好一些。
多么令人惊讶,很多人都会收养孩子,但是高淑珍不是几个,而是近百名的残疾儿童,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这些儿童不但不能帮忙,还要人照顾,看得出她很辛苦。在生活中,我收养过一只猫,它以前的主人觉得没用,把它赶走,我见这只猫这么可怜,样子又不丑,就把它带回家,给它东西吃,给地方它住,只要它还活着一天,我都会继续养它,绝对不会抛弃它。
高淑珍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跟她相比我真是远远也不够,她不求回报。明知道是有病的小孩,明知道自己会很辛苦,明知道不会有钱,但她还是毫不犹豫的收养这些儿童,一个下来,开支一大笔。高淑珍的行动和精神值得我向她学习。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这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她是何玥,一个12岁的学生,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虽然何玥离开了,但是她的生命还在爱中延续。 当我观看这段视频时,被何玥的行为感动了,可是,接下来,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今,人心是如何,为什么捐献器官的人就这么少?自己如若去世了,却可以与另一个人一起存在于世上,让另一个人因为你,可以继续活在这美好的世界,这样不好吗?让自己带着别人的一份感动离去不好吗?人心,真的如此冷漠,以至于,一个小女孩捐出器官,可以让那么多人感动?! 我曾经去过医院,看过许多因缺少器官的人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骨瘦如柴,像何玥这样的人真少见。
当你也受一下这样的痛苦,你是否也会签上那器官捐献同意书呢? 中国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下面让我们再看下面一则材料。数字显示,目前大陆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供需比是1:150。比如,有30万肝病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全国只能开展2000例左右的肝移植手术;约有100万做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但每年只能开展三四千例肾移植手术。中国卫生部和红十字会曾在一些省市试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但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大陆10个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在试点的一年间竟没有实现一例自愿器官捐献。据统计,自1986年~2006年20年来,上海市捐出自己遗体的市民不足4000人。上海市全年死亡人数约10万人左右,每年却只有300人志愿捐献遗体,百分比仅千分之三。
为他人做些什么吧,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良心,单纯的爱,单纯的奉献,多美……
今天我读了感动中国人物——朱邦月的事迹,他是一位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71岁的退休工人,家中妻儿三人都患有疾病,71岁的老人挑起了照顾家人的负担。一样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过了几十多年,仍然是一样的动作。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辞: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他的事迹让我深深懂得责任和真情的重要,他对家庭的责任和真情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使得这个家庭每个人对生命充满了希望。并且他面对艰难的生活仍然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担负起我们新一代的责任。同时我也要学习在任何困难面前和艰苦环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不怕苦,不怕难,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辞: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火灾无情人有情,30个救火英雄中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他们看似平凡,但又极其伟大。平凡的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义无反顾献出了宝贵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名救火英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他们可能不擅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是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救火英雄的事迹与近日正在广泛开展的“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交相辉映,映照出了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和英雄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永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是让我们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更重要的是传承英雄精神,争作时代先锋。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30名救火英雄,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的榜样,他们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泱泱大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种英雄精神融入血脉,不断激发前行力量。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平凡,只要能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新时代成就一番新的英雄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个清明,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卢永根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卢老在病榻上领到奖杯。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廖俊波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 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颁奖词: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杨科璋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
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颁奖词: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卓嘎和央宗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颁奖词: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刘锐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刘锐紧跟装备升级步伐,参与完成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改装,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和战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的航迹。
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
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成一批战法、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颁奖词:
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黄大年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颁奖词: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卢丽安
卢丽安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2015年,卢丽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被选举为十九大党代表。
“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
卢丽安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卢丽安效应”在慢慢蔓延。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们的心声。还有她的学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师,向老师学习回报社会。卢丽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儿做的是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益的,能够促进我们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岛内同胞在大陆的发展,都会支持。
颁奖词:
台湾的女儿,有大气概。祖国为大,乡愁不改;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分离再久,改不了我们的血脉,海峡再深,挡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
王珏
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
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 王珏当时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小草”与“高洁兰花”结合。
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
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颁奖词:
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留下丰碑,芳香无尽。 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黄大发
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去最近的水源地挑,必须来回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颁奖词: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谢海华
29年前,湖南农民谢芳在见义勇为时受重伤,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
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 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颁奖词:
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2017年度《感动中国》致敬团体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张丽莉颁奖词
危机当前,没有时间去权衡利弊,没有机会去思考这样做的得与失,而这一瞬间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本质。这一挡,失去了她的双腿,而这一挡,也使几乎全国的人民都记住了她的名字。
教师是良心活,陶行知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的事迹感动着全国人。也点燃了全国人民心里的感动。然而“最美”绝非是仅仅发于瞬间,而是孕育已久,就像那默然盛开的花骨朵,接受风雨洗礼已久。
人的庸俗、渺小或是崇高、伟大,有时在眨眼间,也就在这一念间,因救人而闻名的张丽莉老师,为我们谱写了一支优美的师德之歌,她的名字也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