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800字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800字(6篇)

篇1:读《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有感1500字

读《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有感1500字范文:

若《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卢思浩,我想我会潜意识的将其归纳为鸡汤书,然后弃之不顾。可是当自己看着思浩大大(这是我们书迷对他的爱称)从六年前身无分文的落魄写手到如今被众多书迷喜爱的青年作家,我想我们这些跟着他一路走过来的书迷自然懂得其中深意。这本书涵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的人生三情、迷失彷徨、错过遗憾和勇敢无畏。可今天这篇读后感我想写给人生三情中的亲情,也借此写给我的爸爸吧。

它有一章的主题为“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里面写了思浩大大和他父亲的嬉戏玩闹、和他母亲的斗嘴吵架、和他奶奶的生离死别。思浩大大说:“颠沛流离了这么久,才知道家有多好。”而此刻写下这些字的我,也在心底默默说了一句“看过那么多风景,才知道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家。”思浩大大说:“尽管知家好,可那时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还是拼命的想去更大的世界,每一次跌落失败回到家恢复元气之后,却又走得那么坚决,连头也不回。因为怕这一回头看着他们那沧桑的面庞、斑驳的白发,消瘦的身影,自己会停下来。”


思浩大大说他在国外读大学学金融的时候,学习压力比中国的高三学子都大。有好几次他老爸跟他视频的时候说:“要是太累了就回来,别把自己身体给搞垮了。家里你的房间我每天都会给你收拾,你回来就还跟以前一样。”他说,每次听到他老爸说这句话鼻子就很酸,想哭,可是自己是个大男人,哪能在老爸面前哭哭啼啼的,所以每次都要转过身调整一会。一转过身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于是欲言又止。可是我们都明白那些欲言又止的背后藏着多深沉的爱。

而我,好像直到高中的时候才算真的明白老爸的爱我的方式。初中的我很叛逆,每天回到家要不然不说话,要不就是话不投机便吵起来。那段时间我以把我爸气着、对我无计可施为胜利的标志。我爸不太爱说话,所以每一次我都赢得很轻松。后来高中选了一所离家挺远的且封闭式的学校,因此要隔很久才可以回家。而每一次回家我老爸都会做好我爱吃的一桌子菜,我的房间也都如我走的时候一般无二。有一次半夜在学校里生病,实在疼得睡不着便给我老爸打电话说:“老汉,屁股疼得我快死了,怎么会这么疼呢……然后就哭了。”而第二天一大早就看到我爸穿着厚厚的大衣在宿舍门口等着我,我便跑出去牵着我爸的手去医院了。

思浩大大因为热爱写作放弃了金融业的工作,他本以为爸妈会指责他不务正业。可他的父母却在他写作最艰难的时候偷偷买下好几百本,骗他说:“你的书卖出去不少。这么多读者喜欢你,儿子你要加油哟!”而我身为女儿身,却并无太多大家印象中女孩子的模样,而是异常热爱背包去不同的城市体验生活。每一次放假我本该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回家时,我却在不同的地方“颠沛流离”。而这些都要谢谢我的老爸。于我而言,要多幸运才能遇见我的大朋友——我的老爸。我老爸虽不善言辞却能够支持我去做我想做的,只要知晓我安全,他便放心让我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初我坚持离开家来到上海上学,他并没有阻止我。可每一次离开家的前一晚,他都会趁着我偷偷睡着的时候蹑手蹑脚的到我的房间拿着相机拍下我的样子。可是他却不知道每一次他按下快门键的时候我都会记得他是如此的爱我。

写到这里我已有些哽咽,不知该如何继续,便用这一段话结束全文吧!在这条理想之路上,我被嘲笑质疑过,也曾被现实磨得失去所有的棱角,甚至一度想过放弃。可是想到在那个家还有人做着饭等我回家,我就要更努力。每一次离家,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让那个家里的人知道我很好,请不要为我担忧。老爸,请记住,无论我走“颠沛流离”多久的路,我总会回家的,因为有你在的地方才是家。这些年,谢谢你,老爸!以你的精神陪我“颠沛流离”了这么久!

篇2:《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

闲暇的时候最爱去书店,一直认为远离喧嚣和嬉闹,去翻一翻纸上触手可及的文字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一个周末,当我走过一排书柜,目光一下就定在这本书的书脊上——“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轻轻呢喃它的名字,便下定了要将它精读一番的决心。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卢思浩,是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大学生,他将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记录下来,细致,温柔。他在澳大利亚待了好些年,可是读到他的动态,好像不过生活在国内的另外一个城市。虽然有着距离,却让读者们都以为他能和我们同时看同一个太阳,迎同一片月光,道了晚安就能各自入睡,就像从没有过三个小时的时差。有种人就是暖暖的,连同它所经历的青春,都是暖的。有种文字不是笔写在纸上,而是手刻在心里。当有风吹过时,不会四散,反而会愈加坚定。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你,所以你才会睁开眼都是他。少年的力量,自始从容;温暖的力量,持续至终。

书中满满的都是青春年少时的心事——有迷茫,也有坚定;有欢笑,也有哭泣;有过无数个想要放弃的念头,也有千万个坚持下去的理由。时光大好,我们在自己年少的心中轻轻地种下一颗年轻的种子,埋下自己青春的誓言。为了这份誓言,我们将在迷茫中前进,在无奈中寻找方向。即使我们的道路和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份给自己的誓言将是我们走过青春这段路的力量。

世界就是如此,一个人想要成长就必须不断碰壁,不断在得到后失去一些、在跌倒中学习一些,而最残酷之处在于,哪怕你哭得撕心裂肺,清早醒来窗外仍旧车水马龙,人语喧嚣。这世界上只有你能懂自己,所以必须怀揣着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想尽办法融入一个圈子,踮起脚尖来证明你比别人高,都比不上好好取悦和充实自己。不妄自菲薄也不需要吹捧,应该确信自己就是有能力站在想去的地方。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在青春这条路上只有奋斗能给你安全感。永远不要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别忘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不管多难多远,尽管带上给自己的誓言,坚定地往前走。

誓言是站在河中央的树,死亡之前拒绝一切漂流。

它的陪伴根深蒂固。

篇3:《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

人生是一本书,我们走过的历程就是书的内容。一本好书,我们总是急于翻到最后一页,一睹为快,但又为错失了中间的精彩而遗憾不已。

这个寒假我在家拜读了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感悟甚深。

初次拿到这本书,只见扉页上写着“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自认为很是有道理。本书主要讲了作者身在异乡墨尔本的生活经历,感悟以及借自己与朋友的人生故事发表对于生活,对于友情,对于梦想,对于爱的见解与看法。读来发人深省,让人心中不觉暗暗称赞。

我们之所以觉得成长是一件糟糕的事,是因为我们变成了曾经鄙视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你会发现自己是幸运的却也是孤独的。我们会发现世界远比想象的宽广,却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认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可能够走进心里的却越来越少。我们都在逐渐失去中得到一些,在不停跌倒中成长一些,可是甭管当初跌得多痛,我们都得继续往前走。

在关于生活部分,作者借助23岁女博士生的事例告诉我们:世界太大,别人的路是参考,要在身边熙熙攘攘的声音中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那些所谓闪闪发光的牛人跟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已学会了不抱怨,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做该做的事。承认自己的软弱比故作坚强有用的多。这世上没有什么能一下打垮你,就像没什么能一下拯救你。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活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我们好似一无所有,又好似拥有一切。对我们来说,所谓的未来就只剩下了现在。

关于友情部分,作者借助自己小伙伴老陈、包子、D姑娘等人的真实事例教育我们:虽说在爱情来临时我们会忽略友情,但当爱情的光消散后,你会发现在你身旁支撑的一定是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的越来越少,但留下的一定是朋友,不管你们当初的关系如何。

关于梦想部分,作者借大丹的故事警示我们:当你还有青春的时候,别悔恨青春。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有些作死拦不住,那就作到死,死透了,也就甘心了。

关于爱的部分,作者借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诫我们:如果分离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更强大更好地面对分离。爱是用心,不是敷衍。

还有好多的话想说想写,但也只能言尽于此,真心希望大家去看卢思浩的这本《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著名的心性疗愈师作家、生活艺术家素黑是这样评价卢思浩的作品的:“卢思浩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细密为感觉打点滴,用行走为青春撰写孤独史,治愈跨年代的集体迷茫流行病,教你决心不把自己的世界让出去。”

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结局,但是对于生活,每一次结束就是新的开始。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篇4:读《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有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卢思浩,卢思浩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细密为感觉打点滴,用行走为青春撰写孤独史,治愈跨年代的集体迷茫流行病,教你决心不把自己的世界让出去。

本书由36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在为你的心灵疗伤,也是在为这个社会的美德,礼仪,平等,真诚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填补。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让我感动。讲的是作者在墨尔本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个残疾人,他一直看着那个人,旁边那个女孩就说:“不要一直盯着他看,你这样对他很不礼貌。”每一次上课前,他们同一小组的人都会在楼道耐心的等他。看到他时,没有一个人会去扶他上来。对此,你或许有疑问,这是否体现了同学间的冷漠和对残疾人的漠视?显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希望“他”能自己走上来,即使摔倒,也要自己站起来,继续向上走,等他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他们会说:“好样的,你真棒。”

作为一个残疾人,我自身感触很大,我以前总以为,他们不去帮我,是瞧不起我,瞧不起残疾人,后来我才发现是我自己理解错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为了让我能够独自面对困难,然后战胜它。

不必要的帮助只会让残疾人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和伤害。渐渐疏远他们,也是如此。

希望更多人可以意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们都是不同的。可能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是少数派,可能他们的遭遇让他们和常人不同,但这都不是他们的问题,这也不是任何人的问题。每一个存在都是合理的,尝试理解或许是徒劳,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停止漠视和指责。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帮助更多的人。

篇5: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有感

“总之,有些人后来真的再没见过。而对还能陪伴至此的人,一千个一万个感激。

——卢思浩《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有些友情是不会被时间打败的妖孽,但即便如此我们都不再像从前一样能时刻陪伴时常联系。唯愿你过得好,像你的照片一样好,愿你能顺利,想你当时憧憬的那般,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像你一直等待的那样。来日再聚,再把当时的傻逼事儿和回忆下酒。”曾经偶然看到这句话,心猛地揪成一团,一种莫名的情绪久久盘旋于空中,不肯落下,最终化为记忆深处的浓浓的一抹悲哀。关于友情,我想那些浩浩荡荡的穿过我童年、青春的人儿是懂得的吧。

那是个单纯得近乎“傻逼”的时代,现在想想,竟觉愚蠢、幼稚到令人发指。你用一种低头的姿势闯入我的生命里,这些,我都清晰地记得。

小学时的记忆,可能早已被我们丢在了去往呼啸青春的路上,可是,你知道吗?我仍然记得你。我一转学,便幸运地和你做了同桌,你大大咧咧,竟和那时性子冷漠的我很合拍。我们分享着各种故事,那时的你,像个“度娘”,在我眼里,是个无所不知的“天才儿童”,我们一起谈论幼稚的八卦,小小的年纪,就对同一个偶像动了凡心。你其实一直很优秀,学习优异、多才多艺,只是你用低头的姿势伪装自己,让我误以为我们是同类。

在每个温暖的午后,我都会想起每次数学测验那天下午放学时的情景。那时,我们有个极度负责任的数学老师,她要求我们按照分数的高低上去讲错题,而那时刚转学的我不知为何数学成绩直线下滑,所以每次都会留在最后几个走。你成绩很好,老早就完成了,我一个人在题海中疯狂抓头,抬头看你的位置,你竟还在。只是不久,你便起身。

我有些失望,突然感觉身后有人,一转头便看见你满脸笑意的脸。我很开心,真的很开心……你耐心地告诉我该怎么改,我实在写不到时,你才将你的试卷给我看,待我讲完题,你就和我一起走。可是,你记得吗?我们回家的路线不过是两个相反方向,共走之路不过就校门口那一段罢了,你不知为何,还是会在每个那样平静的下午等着我一起放学,那时的你,就是这么执着。

所有的回忆都被时间凝结,如今,我们天各一方,几乎再无交集,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在曾经那个蠢萌的时代,还有我这样一个渺小的存在。

时过境迁,原来我们都一不小心失去了原本的世界,在现在,以及未来,又有了各自新的世界。不管如何,我唯愿你做最好的自己,路途上,不要再孤单。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篇6:《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的读后感

这本书的味道至今还回旋脑中,我常把书比作美食。遇到一本好书,自然作为一道饕餮盛宴饱餐一顿;而一本不值一看的书,我便食之无味,毫无兴趣。《颠沛》这本书真是余味十足。

“先变成最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很感动,能写下这句话,我们有多少次抬起头来正视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还是在一次次的人情世故中曲意奉承,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一个人,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本来外貌,又何来喜欢自己呢?所以人们在这浮华的世界越来越浮躁,拼命地寻找,拼命地摆脱,却无能为力。这外界纷扰的声音太多了啊!总念着别人的看法,其实批评与赞美又与我何关呢?与其不断改变自己,逐渐失去自我,还不如堵上耳朵,沉淀内心。先学会取悦自己,再去想取悦他人。这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书中的友情是经过细心提炼的。“我要的是你这个朋友,不是口袋。”哆啦a梦之于大雄就行一个百宝箱一样,灵便好用,关键是没人时还能一起打闹嬉笑。可在久的陪伴也有别离。等到哆啦a梦消失在时光的尽头,大雄才明白,他渴望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那个陪自己度过酸辣苦涩的机器猫突然从自己的世界消失,连天空都失去色彩。所以,他想要的,是哆啦a梦啊,那个珍藏回忆中兄弟一样的朋友。借用作者的一句话“遇见总是有意义的,哪怕只有告别。”

关于青春,世界上每个人都以自己最热烈的形式绽放着青春,也只剩那么一丁点回忆了。有关朋友的,理想的,还有情感……其实还有多少未来,只剩现在了。什么青春易老,时光逝去,我们都处于这个略现尴尬的年龄。趁现在,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和自己共振的人。青春只要还能勾勒,你就还拥有青春。“当你还拥有青春时,别悔恨青春。”

关于父母,作者形象的把他们比作铠甲和软助。这样两个可以给你希望的人有时可以让你充满勇气,去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有时也是你永远无法割舍得牵连,就像太阳之于太阳,水之于鱼。不管盔甲还是软肋,只要知道身后有你们,就觉得很好。

“愿那些错过的人,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还能再度重逢。”

这也是我们最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