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护自尊

维护自尊(3篇)

篇1:维护自尊

还记得,初上中学只是一个什么都有不懂的丫头。脑海常回荡着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亲人的叮嘱:努力读书,考上重中。所以我特别注重主要课。所以,我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没多久,政治老师说要进行第一次测试。凭以往对其他老师的了解,我猜想政治老师一定以分数看人。因此,我暗暗鼓足劲,争取考一个好分数,以便给政治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那天上午,政治老师把试题抄在黑板并声明,如果谁的速度慢,可以不抄题,只写答案。可是我为了保留一份完整的试题,还是只顾着抄题了。抄完后,我才开始做。没多久就要交卷了。当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下可惨了。  

接下来的那几日,我整日提心吊胆,郁郁寡欢。我怕政治老师会像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堂上一一公布分数,然后用一种嘲讽的目光看着我并说不得出尖酸有话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进行“特殊教育”。我曾目睹了太多差生无助的绝望的眼神。  

该来的还是会来的。政治老师终于提到了那次测试。老师的声音仍同平常一样和缓、亲切,她对那次测试作了简单的分析。最后,提及分数时,她说我们班最低分是28分。那一刻,我清除楚那是我无疑,政治老师后来说不得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只是在乎“一个想给予老师好印象”的我是多么的不愿听到的名字从老师的口呈蹦出来,然后成为别人和笑柄。可始终我没有听到,甚至别人的名次也没有和以前一样被公布。惊奇形怪状中人偷偷地抬起了头,我的目光和老师的不期而遇。那是一种我在其他老师眼中不常看到的目光:并无丝毫的责备与嘲讽,却包含着无限的理解散与鼓励,甚至含了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紧张的心情便平服下来。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更何况事出有因。但于那时的我,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真的,处在那个初一年龄段的我们其实是很敏感和脆弱的。我们的自尊尤其强,甚至连一点点伤害都不愿承受。老师理解了我们,她维护了我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教会我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虽然,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不浪花。但有一朵不浪花,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圣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烧着那初一生活。  

篇2:维护自尊的眼光

我的家在乡下,三年前考取了镇上的一所中学,全家都为我高兴。我与奶奶的感情最好,临走那天我抱着奶奶哭了。

镇上的学校环境很好,整个校园都很美,我为能在这所学校读书而自豪,总以为环境好,同学们的心灵更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里是城镇,有些同学的穿戴都很讲究,在他们的眼里,衣服打扮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和贵贱,因此他们看不起乡下的孩子。

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做作业,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有人找。”我连忙奔出教室,一边跑一边听见别人说:“这个老太婆是她的什么人,衣服怎么这样旧?”有人还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投向我。我一听心中一凉,恐怕是奶奶!下楼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奶奶一见我就喊:“孙女,让奶奶看看,变瘦了没有?”我先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走过去。奶奶并没有发现我的表情,只是一个劲地说话:“看,奶奶给你带好吃的东西,让你补补。”说着就打开那我很熟悉的布袋一样一样给我看。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楼上有许多鄙视的目光,但我终于抬起头,朗声喊道:“我的好奶奶!”奶奶似乎发现了我异样的表情,以为我身体不舒服,心疼地说“注意好好休息,我这就回去。”说着,又抚摸着我的头发,转身要走。才走出几步,楼上又隐约传来取笑声,好像M同学的笑声最响。此时,望着奶奶的满头白发和蹒跚的身影,我抬头挺胸,大步追上去,有意放大了音量喊道:“奶奶,我送送你!”奶奶转过身来笑着说:“傻孩子,这么大了,还撒娇。回去吧!”背影逐渐远去,楼上的世俗眼光却还在向我威逼而来。

我昂着头,走上二楼,那些同学围上来问我来人是谁,我毫不犹豫地高声回答:“是我奶奶!”我维护自尊的眼光恰好与M同学的眼光相遇,我发现,他那复杂的眼神中似乎少了几分嘲笑,多了一分不安和歉疚……

篇3:维护自尊

莎士比亚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诸葛亮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在慢慢人生道路上,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寻求自尊心,从而战胜困难,让自己的身心得以完全的放松,获得最后的成功。那么,处于逆境的我们是否更应该注重“自尊”这一名词呢?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但由于对功名富贵的蔑视,不愿趋炎附势,所以他很随意的去见当时的督邮,县吏拦住他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府,不然有失体统,督邮将会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听到县吏的话,陶渊明更加生气,无法忍受这种有权势的人,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完后,陶渊明取出官印,包封好后,还赋上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彭泽-----那一个可以让他撑起养家糊口担子的地方。像陶渊明一样,虽然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但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人数不胜数,在朋友那听来这么一个故事:古时饥荒的年头里,一户富人设了施舍粥水的驿站,看见踉跄而来的一个男子就吼道:“喂,过来,吃着过吧!”那个男子真的十分饥饿,但出乎意料的是,他靠近后回答说:“我就是不吃‘喂,过来吃这个’才落得今天的地步,现在已如此了,又怎么会吃这个呢?”说完,他又决然的,离开了。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让我们时时维护自尊吧,使逆境中的自尊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