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炳作文500字

阿炳作文500字(9篇)

篇1:阿炳传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双目失

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调。

听松:乐曲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率领义勇军士,进行卫国战争的故事。阿炳在此曲中间寄托着抗战胜利的心情。乐曲个性鲜明坚强,引子气魄阔大,一、二、三段都满含着不平凡的情调和结构,成功地抒写了奋斗的勇气和胜利的把握。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

寒春风曲:这是阿炳又一首二胡曲子。阿炳自己说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杨荫柳先生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寒冷的风,从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的唉叹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大浪淘沙: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加进了琵琶的技术的。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乐曲结构紧凑,共分三段,音乐情绪从原来的深沉忧怨发展到活泼有力最后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

龙船: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乐曲中琵琶的弹奏是模仿端午节民间比赛龙船时,龙船上的罗鼓声与歌唱声。开头是模鼓,中间为好戏段,每段是一个民歌或一段器乐曲调,各段之间,又夹进模仿罗鼓的部分。

昭君出塞:这是阿炳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篇2:阿炳

阿炳的苦难一生,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度过的。无锡解放后,他这个小小的身影才被人们发现,但他经历的太多太多了。

夏天,骄阳似火,街上没有几个人,太阳把大地晒得象要冒烟一样,阿炳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手中的二胡发出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似乎世界对他没有什么不公平,他没有做任何乞讨的动作,显得很有自尊。

秋天,应该是丰收的季节,但在内战时期,“丰收”这个词对于人民来说显得不那么真实。阿炳很伤心,他在发烧,浑身发抖,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来。当他正准备拉二胡时,一辆卖水果的单轮车横撞了过来,苹果落了一地,阿炳虚弱的身体倒下了,但他马上爬了起来,又开始了演奏。

冬天,风呜呜地吹着,阿炳穿着单薄的破衣服在街头拉二胡,手指有些不听使唤,但他鼓励着自己拉出好听的音乐,只要再坚持几天,自己就能赚来一件棉衣穿了。

阿炳想,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篇3:走进阿炳的心灵

美妙动听的小提琴;抑扬顿挫的钢琴;悠扬婉转的笛子;情意悠长的古筝;厚重回响的腰鼓;调皮活泼的口琴,回味无穷的风琴……在这些乐器中,同学们肯定会有喜欢的乐器吧,也只会想起这些吧!但是我不会,我第一想起的不是这些,最爱的也不是这些,大家猜猜,我喜欢的乐器是什么?也许它已经被遗忘了吧!嘻嘻,让我来说吧!是二胡!你们也许会惊讶,也许会嘲笑,没什么好想的,我并没有说错!

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主人,一位可以将它的特质淋漓精致展现出来,并热爱珍惜懂得、了解它的人,而二胡也不例外,它的主人生活并不美好,甚至很凄惨,他不能看到自己心爱的乐器,但他了解它,珍惜它,热爱它,即使看不到,但对二胡的热爱并不有过黑暗,心心相通,他仍然可以将二胡的特色表现出来,让毫无特色的快要被遗忘的乐器又再次站了起来,这次他震撼了所有人,让他和这二胡永远刻在我们心中,他就是——阿炳!

阿炳,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谁又能真正的走进他的世界,去了解他呢?!阿炳拉的曲子很好听,但谁又可以真正的走进他的音乐,聆听他的心声呢?!其实我们只要仔细的,稍微放点心思去听,就可以从中读到,听出太多的感情,有倾诉,有悲哀,有抱怨,有哭泣……这哪是一个单纯热爱音乐的人写出的歌,他分明就是把二胡当成了一本日记本,一个朋友,一个伴偶……无声的倾诉化成了有声的倾吐,阿炳的歌声往往能带动人心让人沉醉。

早年因交友不慎患上了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人世,再加上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这更是使他雪上加霜,火上浇油,度过一天又一天,可是还是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往事如烟,这些往事使他的心不禁颤抖起来,而拿起二胡,将自己的想法化作音符拉了出来,音乐连绵起伏,升腾跌宕,委婉时让人安心,高昂时让人震撼,也许有太多的抱怨。拉着拉着,他的倾诉变化成了一串串音符,一串音符又化为一篇日记,他将自己的心情映在了这串音符上,记在了这片日记里,又刻在了这首永垂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其实,阿炳的愿望非常小,非常单纯,单纯到不含一点杂物,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她用如泣如诉的二胡曲倾吐对人生的追求,表达他对命运不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管生活怎样穷困潦倒,不管命运多么坎坷,只要信念在,一切都在,让我们向这位民间艺术家致敬。我们要学习阿炳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4:学习阿炳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弋,山下有一清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一首响遍全中国人耳边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它的创始人是一个名叫阿炳的瞎子,他的原名华彦钧。他的世界是悲惨的,他的遭遇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在一个中秋夜,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了二泉。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淙淙的流水声一直萦绕在他耳畔,他突然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师父说:“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听到不同奇妙的声音。十年里阿炳跟着师父相依为命,在阿炳心里师傅早已成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可是忽然有一天,师傅驾鹤西去了,这时阿炳的心灵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他每天在师傅的灵位前回忆以前师傅在的日子,阿炳每天以泪洗面,是啊!师傅是唯一关心阿炳的人,只有他才会在意阿炳,自己最亲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厄运又悄悄降临了,阿炳因为身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每天自己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整天想:“哎,我是个废人,师傅已离我而去,那我还苟活在世上干什么呢。”可是,突然他想:“不行!我不能再这么意志消沉下去,我要振作,如果师傅泉下有知的话,肯定不希望我这样生活。师傅,您放心,我一定会振作起来的!”阿炳对音乐的热爱超过了一切,生活穷困,和病魔根本不算什么:“我即使看不见了,但我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对音乐的热爱是任和东西都泯灭不了的!”这是阿炳心里的呐喊。

阿炳整天戴着一副墨镜,操着古琴,卖艺度日,阿炳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在街上卖艺。夏天,火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阿炳还在街头,他冒着中暑的危险在街上卖艺,拉二胡已经拉得大汗淋漓,身上没有一块地方是干的。他想如果师傅在肯定会说:“阿炳走咱别拉了,回家去,看你大汗淋漓的。”一边说一边擦汗。可现在已没人去关心阿炳的死活了,每想到这个,阿炳的心就撕心裂肺地痛。冬天,在大雪飘飘的街上,阿炳没有棉袄,只有一件单薄的小背心冻得瑟瑟发抖,嘴唇已变成紫色。拿二胡的两只手已经在颤抖。这时,他又想如果师傅还在的话,肯定会把我的手握住含着泪说:“可怜的孩子,都冻成这样了走师傅回去帮你熬碗姜汤。”但这些阿炳已经体会不到了,阿炳的心里简直就是放在锅里油煎啊!生活越是艰苦,阿炳对安定生活就越是向往、渴望、期盼。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再次来到了二泉。如水的月色,月光照耀在水中有许多水影倒映在墙壁上,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耳畔。渐渐的,渐渐的,他想起了师傅说的话,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用琴声把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流水、月光带着感情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下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春风拂过你的脸颊,高山流水,这似乎是阿炳在赞美那优美的景色,或者是阿炳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让人沉静在其中。这似乎是阿炳在叹息自己命运多么的不幸,又是阿炳在为师傅的离去而感到伤心。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从委婉连绵到了高潮。它已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似乎是阿炳在倾诉命运对他的不公。厄运带给他的痛苦。与命运抗争的呐喊。二泉映月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他用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二泉映月》更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情感。

阿炳和厄运病魔抗争的决心坚持不懈。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正因为阿炳顽强的毅力才有今天这首名曲的诞生。在这过程中,阿炳克服一道道难关。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他那顽强的精神是让我所敬佩的。我们认真学习阿炳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定会迎来最美的春天!

篇5:阿炳在音乐上有伟大的成就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自幼四岁丧母,江苏无锡人,他精通各种民间乐器,擅长琵琶。

阿炳12岁那年,开始吹笛子了,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吹,而且还在笛尾上挂铁圈,从而增强腕力,后来索性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时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了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的二胡的弦比一般的弦粗的多,这与他常年的练习是分不开的。

1941年阿炳成为了道士,平时靠油钱为生,有人看中了他的钱,于是,骗他上街头吸鸦片,抽大烟,由于上了瘾,而鸦片发作难以控制,他几乎用尽了所有的积蓄,来买鸦片,生活过的穷困潦倒,在他21岁那年,因为长期抽大烟,吸鸦片,导致双眼患了眼疾,34岁那一年,双目失明,因生活所迫,被逼无奈,只能流浪街头,靠卖艺为生,可是,命运总是折磨着阿炳,他流落街头,被人歧视,受紧侮辱,阿炳就这样,承受着黑暗的痛苦,和内心深处的挣扎。我仿佛看到了夏天时,他冒着烈日的暴晒,在火辣辣的太阳光下受烈日的烘烤。冬天,他穿着一袭破衫,拿着二胡在角落里受尽了风吹雪打,呼呼的北风吹过,把穿得本来已经破烂不堪的衬衣的阿炳吹的双唇发紫,上下的牙齿架打个不停,而身子早已冰冷无比。可想而知阿炳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但是,这些事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他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正是因为克服了这些困难,才有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的诞生,在这首曲子当中包含了阿炳在还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伤,时而傲然,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透露着伤感,和对光明的向往。

12月4日 阿炳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他一生中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他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是什么使阿炳在音乐上有伟大的成就呢?是阿炳对生活的向往,和他那自强自息、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正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啊。

篇6:阿炳

大街上,一位盲人拿着二胡,人人却视而不见。他就拉起了二胡,渐渐地,人人都停下了脚步,他得到了一阵阵的掌声……这位盲人就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阿炳。

可怜的小阿炳,几岁就没了爹娘,一直跟着师父过日子。一天,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天下第二泉”下。师父问小阿炳:“你从泉水中听出了什么声音?”小阿炳听了听,除了潺潺的流水声外,什么也没有。他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天真地摇了摇头。师父说:“你现在还小,将来,你会听出来的。”小阿炳又小又平凡,怎么能听得出来呢?

阿炳如此平凡,却成了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我们这些没有患眼疾而身体健康、不愁吃喝的人,为什么不能像阿炳一样呢?

同学们,你们不要埋怨自己不如别人,只要努力一把,你就算是平凡也可以走向成功之路的!

篇7:阿炳,我有话对你说

阿炳,你是多么的顽强。面对人生坎坷的经历,你不屈不挠,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

阿炳,你是多么的正直。人们都称你为“三不穷”,志不穷、嘴不穷、名不穷。我深刻地记住了你,记住了你正直的精神。

阿炳,你多么的伟大。你创作的《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名。

阿炳,你虽双眼失明,但你心灵的光芒,照亮了世界。老天关上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户。

阿炳,你虽是个孤儿,师傅也很早就离开了你。但你靠那动人心弦的琴声养活了自己一生。

阿炳,你用琴声拉出了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泉映月》起初委婉连绵,似乎是你在思念师傅。乐曲高潮时,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

阿炳啊,我牢牢得记住了你,记住了你用一双普普通通的双手拉出的美妙乐曲。记住了你的顽强、刚直、伟大、不幸。阿炳,我想对你说……


篇8:阿炳先生有感

我从您的二泉映月中听出您有一段悲苦的身世,正如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您在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您夫妇俩。您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在您22岁时父亲去世,您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您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40岁时,与寡妇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您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您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您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您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首先,您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您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您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二泉映月》音调和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有着很深的渊源联系,给人以十分亲切之感。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变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扩充、缩减,结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让音乐层层推进和迂回发展,从而塑造出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这样富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为之陶醉,百听不厌呢?

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如果将他比之于歌,则决非王摩诘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诗歌中那忧国忧民的叹息,李白诗歌中《蜀道难》之感慨,屈原诗词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声。比之于绘画,决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扬州八家之犀利、坚挺的锋芒。决非《平湖秋月》一类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所蕴涵之愤然心绪。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标题,也使学者们常常为之争论。在江苏无锡市的西郊,有江南名山惠泉山。山上的一泓清泉,经唐朝“茶神”陆羽品尝,评为“天下第二泉”。阿炳失明前后常常去这里流连,他对故乡的山水充满着深情。然而,面对那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现实。他心中月儿凄冷,泉水怆凉。于是便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倾诉辛酸,遂取名为《二泉映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您的心颤抖起来。您禁不住拿起二胡,您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您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您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您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您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表现原则,从而给听者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您的艺术而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在您早已完全失聪,在爱情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在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控制下的维也纳,当《第九交响曲》响彻云霄时,您的巨着终于战胜了庸俗,许多人感动得痛哭起来,您也在终场时激动得晕了过去。在艺术的巅峰之上,您撷取了心灵的永恒与欢乐,战胜了自己的命运与痛苦。圣洁的欢乐,成了震撼人心的源泉,使不了解您的人陶醉于您的执着的信仰,使仇敌真正从心底佩服您。博爱与友谊成了您的号召与向往。为了心中的艺术,您一生执着的无怨无悔,最恨的是耳聋。音乐中您如在旷野里奔跑,忘记所有的苦难。痛苦便是您欢乐之源,艺术则是您战胜苦难的武器。

您的一生是不幸的,贫穷、孤独、残废,您从未享受过世界给予您的欢乐,然而,您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了整个世界!

篇9: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