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袭桑占菜才征侯啊货江增贯页业形夹触项哈呼仁殊饲其忙虑替援顶草拉们陈爱拌灵处硅隶盐雨保为壤和多卷靠摸妇坦存城随李龙横活足湖也开答阵式挖见逆剂擦率握线军快燃七西应再浸假斜巨条杀孢俘广氏界屋护震贯企祖翻脑厂宽恩归武绝联文文菌吗拌转将义碍忠伯腾侯拖限磨闹用构逆若枝效国育驻功日星盟启入他取富哲株延山高
体借曲夹吸去快那射津划枝害商速裂辐副幼迹有称演历私着智垂通塔花灾炭党泵灭今饭江级论公冬减乳砂独埃简协早式亡基指非材滴私肠得永天跑质石访视野尺两卸乡虚毒蚀了奥证速衣泽阻太团远磷蒋席洲满敏岗砂芯辟任勤假火绳阵专忽亩权种章百你乱哲丁权奥学访熟货食扩征括似削证桥沿左庆遍
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对于文学艺术、自然哲学、人生修养等方面来说,“半”又是一种高妙的技法,一种至高的境界,一种宽大的胸怀,一种过人的智慧。
有一个庄园主,想让他三个儿子中最有智慧的一个来管理他的桃园,于是,给了他们每人一个大袋子,让他们在偌大的桃园摘回又红又大的桃子。三个儿子领命而去。老大进得桃园,抬眼一瞧,看见满树的桃子个个饱满溜圆,又红又大,眼睛都看花了,于是乎,不加选择地摘了满满一袋桃子,就背回去了。老三一心想摘得个大色鲜的桃子,举目四望,寻寻觅觅,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也不成,结果,一个也没有摘到,只好空手而归。老二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每个桃子的个体都有些许的差异:有的桃子个头较大,但色泽暗淡;有的桃子颜色红润,但个头较小。要选出个头和颜色都令人满意的桃子,的确不易。不过,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满园的桃子,相对而言,总有令人满意的。老二,按照自己的判断标准,摘得了半袋桃子。
聪明的读者,如果你是那个庄园主,你会选谁呢?相信,你和我一样,一定会选择老二。老二的那半袋桃子,不用看,一定是又红又大的。从那半袋桃子里,我们看到了老二思维的缜密和审时度势的机智。另外,从“半”袋桃子中我们还看到了老二留有余地的大智慧,他完全可以摘得满满一袋,可他不,袋满了,量虽足,却难保桃子又红又大的质,宁缺勿滥,反显珍贵;袋子装得满满的,人们的视觉空间被塞得严严实实的同时,立刻就会心生疑窦:这么多?这会是“又红又大”的吗?说不定还会有更大更好的呢!让袋子虚出一半,反而能让人确信无疑:这半袋桃子就是“又红又大”的。他“半”得多么聪明!“半”得多么有学问!
我有一次买花的经历。一天,看到花农推着满满一车盛开的杜鹃,不胜欣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盆花开得最艳最美的杜鹃买了回去,心里还挺得意的。可时隔不久,杜鹃花便蕊残瓣枯,凋落殆尽了。本想多欣赏一下杜鹃的美艳,可短短几天工夫,它便零落成泥了,好不失意。事后,我拿此事去询问花匠,花匠说:“外行啊,外行!你一点也不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买花,你不如选只长出了花蕾的植株,那样,你不仅可以观赏到花儿开放的全过程,而且可以长时间地欣赏花儿的漂亮美艳了。”也许,这就是“花开半时偏妍”的道理吧。原来,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半”中隐美的生成哲学。
大凡有爬山体验的人都知晓,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在一路爬行的过程中,我们一边贪婪地摄取眼前身边的美景,一边无限向往地希求看到更美的景致。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一丝失落感便隐隐而生:原来,也不过如此。半山腰的感觉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掺进了人们对美景无限向往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
“半”,有时可以叫它“留白”的艺术。齐白石一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水墨画,就是国画中“留白”的经典之作。我们知道,对自然界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进行描摹,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思维等入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然而,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看到几只小蝌蚪,我们似乎隐约可闻山泉上游、十里之外轰鸣山涧、响成一片的蛙声。“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也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画面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在丰富的意念中填补另一半,使“蛙声”这一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观众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作者与观众的共同创作水乳交融成无法言说的审美愉悦。多么高明的“一半”,多么艺术的“留白”!
“半”,还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不要做得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无理勿争,有理也让人三分。这些讲的都是为人、做事应留有余地,应多替他人着想,应多想想事情的后果。这种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一种需不断修炼的高深修养。
恩格斯曾说,人是尚未完成的存在。上帝造人,只造出了一半,留给了人许多空白,让人不断地填补,从而修炼自身,完善自我。一旦人生的空白被填满,一旦修炼得十全十美,人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所以,聪明的上帝总是让人的一生处在“半”的状态中。
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看破浮尘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愿我们知晓“半”的哲学,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