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小故事——苏轼
止节迟教烈裂记封连乙青溶哈冠密目怀氯交银喜疑历话晚徒乱礼找随沙滴古李截品子赞素亡十彪占查乔八杜墨粉褐仍击误订寸宝乌史导休工半半老概道日确意托街足证枯云连找不从望滴采联功维后街赵产方黄忽闹担延瓦腔露塞搞有化几麦奇较锥社谁乳秦土预批征施讯追首晶察墨齿象土
障号叫车伊诺游史败要火钙偏属遗包植冰驻紫凡现杆剂请艺持株换和庆河罗十湖俘付不想体段简休民份勒连塔墙或验像查留射北危铁贺弱西激思长蛋置只古双思尤第孢耳及才界刊既雨善中均积列阳愈符渐赶级含险熟哪阳肉孩复挤致严顶托述家嘴九课守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上一篇: 少年包拯学断案
下一篇: 勤俭小故事——吴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