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观后感
余华说:“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庸常的生活难免平凡乏味,但在平庸之上,为何不蓦然远望?
在班上看了一部奇幻喜剧片,名为《土拨鼠之日》。初闻此名,我还以为是一部纪录片。但看完之后,才知道这个滑稽的片名之下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故事——气象播报员菲尔,执行任务偶遇暴风雪后,停留在前一天,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从而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故事。
曾经欣赏过另一部美国电影《暮光之城》,其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你的生命无穷长时,你该如何度过每一天?”这个问题的主角用他的行动给出了答案——他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四处沾花惹草,寻欢作乐,到中期的无奈、疲惫、绝望,最后终于修炼身心,打磨自己,并最终得到解脱。平凡单调无趣的生活在影片中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并引发我们对庸常生活的警惕和思考。
没错,《土拨鼠之日》和《暮光之城》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关于蜕变。可是,这个话题早被人讲滥了。于是乎,我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切入,那就是平庸。
突然想起我喜欢的一曲歌《安和桥》,鼓声循环了66次,共敲了396下,每一下都重重地敲在心上。马头琴从2分04秒持续到2分34秒,持续了30秒。优美的马头琴是短暂的,而单调的鼓声更持久,更能敲击人回味的思绪。
叛试抛史混脚什米然弹叛轴众容乱大输循虽故建哲队树鼓硬龄完路胸迹茶四第某从份道散役川景旱采远订写世增冠李录紧堂锻栽陶称灰微尤剥认穗忘镇喜平狠明罗绝床破求万底矛或虽律争示扩秘尚尚神矛径况绍造质密
生活就是这样,恰如单调的鼓声,处处平庸,但这并不是你甘于平庸,不去望远的理由。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小片段,当主角经历几次时光回溯后,他一脸疲惫地问两个伙计:“如果你每天都重复前一天干过的事,过着同一天的日子,你会怎么办?”
一个伙计耸耸肩:“我的人生就是如此。”
美国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曾说过:“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只是到了七十五岁才埋葬。”在被埋葬前的五十年里,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重复,其平庸的真相多么令人惊怕。
谁不曾年少轻狂?谁不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又有谁不被岁月流放?回首过往,庸者只不过是花落水凉,尘埃落寞,激情逐渐退去,梦想如空中的泡沫球一般散发着七彩的光晕,却瞬息幻灭,继续着的日子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前一天的故事罢了。
我们总是太容易在失去的时候才后悔人生的碌碌无为,可是,为何当初选择了行尸走肉般的生存方式?
这是快节奏生活的无奈吧。
很多人本来有着一腔热血,却因现实的消磨与冲击而逐渐麻木起来。他们置身都市,看似忙碌奔波,实则茫然若失,不知何去何从。现在的我们不也如此么?每天重复着饭堂教室宿舍的单调生活,连翘首以盼的篮球赛都难以参与了,又怎能做到心无旁骛,一心向佛呢?
影片中的人们正是为了避免被生活的负面情绪吞噬,才会有看似荒诞的“土拨鼠之日”。也许有人会说,“春天什么时候到来,看看天气预报不就行了吗?又何必大动干戈,搞什么‘土拨鼠之日!’”我想说,这看似荒诞的言行其实是我们单调生活的一剂良方,它让我们苦中作乐,支持我们前行。
就在主角抱怨每天都一样时,另一个伙计说:“老兄,你看这半杯酒,有人说它半空,还有人说它半满。”一切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角度变了,生活的气象也随之改变。
生于世,长于此,与其长叹今生孤寂难耐,碌碌无为,不如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我为所当为,慷慨归来,能于平庸之上,蓦然远望,望那生命脱俗的风景,品那单调中并不荒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