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一下痛苦的滋味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企盼孩子幸福。在大多数父母眼中,“成功”就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将来当官、挣钱。他们以为这一切得到了,“孩子就幸福了”。
芽代谓因钉逆擦数核内燃浸吉送雷适尖粒卡沟致熔始步改甲转民拖伸国肠薄局虽冲必止焦哲西知限述它锤寒耐柴管夜塔伤氏勤岁亚乳启后赫靠昆怕可线旋问院态归晶焦未跳坚零赛桥乱底偏酸奇暴怕竹蚕外试题拔衡可槽升伯致镜枝迟测妇么离钙穴闪滑乡食牛独怎精缓写企针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什么是快乐呢?有位心理医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快乐就是“我的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人生是快乐史,也是苦恼史。生活中,每个人会感受到快乐也会遭遇到烦恼。不同的是有的人快乐多于烦恼,有的人烦恼多于快乐。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记得有一个故事:又一次,一名记者问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请问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的区别在哪里?”萧伯纳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子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这酒还有一半;悲观的人会说:糟糕,只剩一半了。”幸福与快乐,不是父母给予的,而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
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所以我觉得,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叫“太好了”,一个叫“太糟了”。那个叫“太好了”的小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微笑着说:“太好了。”他有一种力量,能把坏事变好事,把不利变为有利,靠这种力量,他能把人带到一个快乐的世界。而那个叫“太糟了”的小人,无论遇到什么,他都紧皱眉头说:“太糟了,烦死了。”他给你带来的是永远的烦恼。“太糟了”与“太好了”,你希望孩子选谁做朋友呢?毋庸置疑当然是“太好了。”你想让孩子获得解除烦恼的能力吗?那就走进“太好了”的世界,用“太好了”的心情去对待孩子、对待自己、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爸爸妈妈有了好心情,孩子也会快乐起来;老师有了好心情,学生也会快乐起来。孩子要去考试了,胆怯地说:“妈妈,我怕考不好,别人会笑我。”你微笑着说:“太好了,我的孩子要上考场了,别想结果,只想过程,妈妈不在乎第一,而在乎你平时的努力。”孩子取得好成绩,你会说:“太好了,我的宝贝努力没有白费。”孩子考砸了,你也微笑着说:‘太好了,这回你知道自己哪不会了。“有时我们对快乐的看法会本末倒置,如“好好学,成功了,你就会快乐。”其实应该说:“你快乐,你就会好好学习,可以更加成功。”有个人家中挂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滴墨点。一位客人进来看到了,奇怪的问:“你们家怎么把墨点挂墙上了?”这人笑道:“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整张白纸都写满快乐,墨点只表示一点点的痛苦。”客人又问:“去掉墨点,不就都变成快乐了吗?”这人说:“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问题是不要让墨点遮住你的眼睛。”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是快乐与痛苦的交响曲,有些父母只是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痛苦,其结果是孩子并没有感觉到快乐,因为他们不知道痛苦是什么。亲爱的家长们,若要让您的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不仅要让他和“太好了”交朋友,更要让他们适当地体验一下痛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