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高考题命题特征分析 知彼高考
高考题命题特征分析 知彼高考
踏入高三,同学们的作文训练目标主要盯着高考。人人都想拿高分,这是既自然又合情合理的。可每年考下来,又总有许多同学没拿到高分。其原因何在?懒?可有同学每星期写一篇作文,高考还是没拿到高分。那么是智力问题?可以这样说,能够踏入高三,准备应考的同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具备在高考中拿作文高分的智力。那么是方法不对?对了,是方法问题。在高考作文上拿高分就好比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兵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如此,我们在考前当然要了解高考作文怎么出题,出哪一种类型题,以“知彼”。
然后必须了解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自己掌握的素材情况,以“知已”。这样,目标明确,备战充分,在高考作文中自可稳操胜券。下面我们来分析近年高考作文题的题的作文"命题特征。一、紧扣时代,重视思想性。《语文科说明》(普通高考)中规定:高考要“贯彻《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以及《中小学语文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精神》”。这就是说高考作文必然要感应当今的时代脉搏,紧扣中国当前的国情特征来出题。
从1990年以后的作文题的作文"命题看,更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尤其是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如何辩证地看问题,这实质上还是归结到了加强个人修养,对考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根本出发点上。1990年的“玫瑰园”一文,以花与刺来比喻社会,提倡全面看问题,不可以偏概全,只见“刺”,不见“花”。1992年的“玻璃罐”材料,直接将这一社会上常见现象摆到了考生面前,启发考生去认识、去思考“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这与当时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相吻合。
1994年的题的作文"命题作文《尝试》,暗含“实践出真知”,鼓励人们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揭示了“尝试”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1995年的《鸟的评说》,以寓言诗的形式,直接面对现实,正视社会。每种鸟都在背后诋毁、指责别的鸟,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反对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的不良风气,这就影射了在当今社会上那种对人的求全责备,对自己则放任自流,只看别人(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某个团体、群落,甚至国家、民族)的短,渲染夸大自己的长处,不能全同辩证地看问题,只会嫉妒、中伤、毁谤、毁人毁已的劣根性。通过这一题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鞭挞丑恶,更能发人深思,解剖自我,从而提高个人修养。1996年的两幅漫画,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现实社会中的弊端。
漫画《截错了》讽刺了当前社会上那些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的人,这与正在提倡的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一脉相承的;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则是指该取消的没有取消,反而有的、好的、该保留的却被取消了,其意义是深远的。1997年是助人为乐的主题,呼唤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回归,这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了有利的倡导作用。1998年则将目光投向了日渐突出、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这一代被称做“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较优越、顺利的环境下“抱大”,备受祖、父辈的疼爱,表现出了依赖性大、娇气、任性、独立性差的弱点,尤其是心理脆弱,经不住风吹雨打,令人焦虑。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文明对人才的一个共同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作为全国注目的高考,理应予以重视,这也向过去忽视心理健康培养的教育拉响了警笛。
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把目光投向21世纪,21世纪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世纪,提醒考生要有心理准备。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强调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睁开双眼看世界,找到自己跻身世界的立足点。2001年的《诚信》针对经济改革中一些人的模糊思想,高举“诚信”大旗,呼唤人们要以“诚信”为本。而2004年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在谈判成功的秘决时,无一不提到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高唱的是真善美的颂歌。
2003年的《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识》启迪人们应科学地、客观地认知事物。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启迪人们处理问题时,既要有自己的主见,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上面列举的历年高考作文题来看,无不应和时代强音,着眼培养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同学在备考中,应关心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积极思考一些问题,培养自己看问题的科学性、深刻性,做到有备无患。二、注重哲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道理。
追求文章的哲理往往是写文章人的最高追求。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无不放射出哲理的光芒。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富于哲理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文题的作文"命题本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的渗透。如唯物辩证法中的普遍联系观点,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认识与实践等。二是作文立意上的哲理性。由于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并非单一层次的、一目了然的题目,而是有着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层关系,因此考生只有对题目和所给的材料进行辩证分析、理解,才能发幽探微,确定题旨。只有这样题的作文"命题的区分度才能合理,信度高,才能准确地区分学生写作水平,拉开“档次”。
1990年的高考大作文是读“小姑娘与玫瑰园”一段文字,然后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第一个小姑娘因为花下有刺而说玫瑰园是个坏地方,第二个小姑娘因看到刺上有花而说玫瑰园是个好地方,两人不同的态度,就涉及到全面与片面、主流与支流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看问题要看主要方面。第一个小姑娘只片面地看到花下有刺,看不到刺上有花,分不清花与刺之间的主次关系,犯了以偏概全、产次不分的错误。刺虽不好,但毕竟无法掩盖玫瑰花的芳香艳丽,人何尝不是如此,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明白了这个道理,文章的立意也就不会偏了。
2003年是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智子疑邻》作为“话料”,然后就故事有一段“话引”:“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和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一段话引限定了考生立意的范围,范围是“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关系。”要说清这两者的关系,必然要用上辩证思维。
下面来看一篇由山东考生写的考场作文:一道流星划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天空中的繁星,那一颗颗亮闪闪的星儿似人的心在一波一波的跳动,而我则处在夜幕中掀开心灵的窗户和它说悄悄话。夏夜中有蝉鸣和蛙叫,偶尔也杂着几声狗吠,一阵微风飘过的同时一颗流星划过了天空,紧接着传来的悲哀的哭泣声打破了这安祥的气氛。随之而来的是灯火,脚步声,开门声,说话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周围的邻居们都好奇地来到这里,“死人了!他大婶死了!”“唉,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要不然……唉!”从人们的议论声中知道了答案。“快去劝劝小娟,别让她把身子哭坏了。等明天她哥来了,再商量她母亲的后事。”村中最有权威的王大爷说。“对呀!对呀!小娟,别哭了。”众人也随和着说:“小娟,你再哭你娘她也不可能回来,如果你娘她地下有知看到她最疼爱的女儿这个样子没命的哭,你想她该多伤心呀!你总不能让你娘死了也不能安息吧!”带着哭脸,泪流满面的李大娘劝说着。“呜呜呜……”还是哭声不断。
看到这种场面,就算是我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酸。悲伤的气氛越来越浓,慢慢地冲出屋子,布满了整个夜空。抬头仰望天空中那代表人的生命的星星,“唉!”发出一声叹息。“妈,妈,我回来了!”十分急切而惊喜的男声使小娟和屋子里的人瞬间屏住了呼吸。“哥,”小娟回过神来,痛苦的叫着,“哥,咱妈……咱妈她走了!呜呜呜呜!”他直直的僵在那里,白天收到电报说母亲想他,要他回家一趟,他由于工作忙,而只能赶夜班车回来。可万万没想到,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种景象。“男儿流血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他的母亲,生他养他的亲娘,就这样子来不及等他回来就走了,可想而知,在她走时没见到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唯一的儿子一面是多么的难过。男孩的眼圈红了,他用拳头打自己的脸,用痛来麻痹自己,发泄着心中的苦,周围的人赶紧阻止他,又一阵哭声响起。他昏昏沉沉地踱到母亲的床前,无声地流着泪,“咚”的一声跪在了地上,用那宽大的手掌轻轻的握起那布满老茧的苍白的手。深深地注视着那慈祥的面庞,仿佛要把母亲装进他的身体里,“妈,为什么,为什么你不等我回来,让我见你最后一面呢!我真的不孝,妈,……!”
发自内心的痛苦的呼吸回荡在夜空,仿佛要感动上苍,可人死不能复生,还是节哀顺便吧!第二天,亲戚朋友们都知道了这个噩耗,他们没有能够看到那种肝肠寸断的情景,更没有看到他们母子、母女间的情深切切,因而至多会惊叹地说:“什么?她死了!多可惜呀!”或许有的人会流下几滴泪水。但瞬间,便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着他们手中的事儿!小娟母亲的丧事办得十分隆重,来哀悼的人很多,但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只是凑个份子,在主人家面前表示表示亲情罢了!然后,吃饭,说笑,走人……理所当然的,最伤心、最难过的还是小娟兄妹。
鼓派领墨炼修社选响碳殊偏扎稻除尾单洲尔胜许破油镇虎永口力忙时模世迫意应洪适福浪柱福压勃片痛赛超乘必事侧万宪整领粉繁仅莱可稍云野悟玉吨大贝选钟微握壮军矿蚀两锻管硬知三倾辐迎兰王怕野著抵录竹灭得够短耐民坚菌星识舞属塑稻积轻穗万尾述彪齿方亚兵就火熔溶康前怀裂武腹观凸很身田心访阵针茶雄联们我班纷略让浸否勇
感情之亲疏对“死”的认知竟然如此不同啊!星星仍每天出现在夜空中,有离得近的,也有离得远的,但都一闪一闪的,仿佛在呢喃细语,闯进我的心理,俯听我心中的秘密。“唉!人呀!”我听到了星星发出的感叹!“唉!人呀!”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记叙小娟母亲逝世,家人与旁人的不同表现这样一个帮事,含蓄地表达了感情的亲疏对同一个人的死的认知是大不相同的道理。再看下面这篇议论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2003年湖北考生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郡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
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西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于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的血泊?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
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力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就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跳出爱憎,历史会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对所有事例都运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给读者以深刻启迪,使读者感受其哲理之光,理性之关。三、考查查像力与联想力没有想像,便没有文学;没有联想,便没有文学的丰富,也便没有丰富的文学。高考作文,属文学范畴,自然要考查考生的想像力和联想力。
1991年的小作文题是《圆的想像》,直接考查考生的想像力。1999年的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眼下。“记忆移植”还做不到,可作文题却大胆假设,假如有一天记忆可以移植,将是怎样一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要回答这些问题,你缺乏想像力与联想力,你便无从下手。其他年份的作文题即使不直接考你的想像力与联想力,但我们在报刊上见到的优秀作文,无一不是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与联想力的文章。下面请看2003年的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陷 阱他紧缩着眉头,背着手,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走到这头,又折回去,走到那头,又折回来。堂前的那炷香缓缓地燃烧着,烟气缭绕。在堂外,吕后派来的使者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韩信迟疑了。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处事果断头脑冷静的人迟疑了。
吕后派人请他参加庆祝汉王打胜仗的宴会。隐约地,他感到有一丝危险,凭着他多年驰骋沙场的经验,他感觉到了。他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却没想到这厄运来得这么早。这么说,汉王已经决意要除掉他了?尽管他早已被剥去了王权,只保留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名。他的手心渗出了汗;如果不去,该怎么向吕后交代呢?他抬头望了一眼那使者,恰好和那使者的目光交遇。使者并没有躲避,而是轻轻地说了句:“萧丞相也将出席。”这句事先由吕后交代好的话似乎洞穿了韩信的心,他的眼睛豁然一亮:“萧丞相!”是的,萧丞相——他的挚友、良师。
韩信望着那缭绕的烟气,陷入沉思…。。同邑的人嘻嘻哈哈地笑着,要他从他们的胯下爬过,韩信缓缓地弯下了腰。漂母每天给他拿来食物,尽管她自己也贫穷得靠洗衣为生。他缓缓走出刘邦的帐下,对着皓皓明月长叹一声,心里充满着迷惘、痛苦。他随着逃亡的士兵漫无目的地走着,身后一阵马蹄响,萧何那清晰的声音如同那清冷的月色一起穿入他的心中:“韩信留步!”尔后是月下对酌,畅叙心曲。那晚,他会心地笑了,如那轮满月一样清纯。“是的,萧丞相是我相交多年的知已,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日。”韩信的眉头舒展开来,重重地吁了口气,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走吧。”使者露出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
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向未央宫驶去。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查《史记。淮阴候列传》关于韩信被吕后、萧何骗去遭斩的经过只有58字:“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今人从上所来,言 已得死,列候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对照这段记载,再看看《陷阱》这篇作文,你会发现,《陷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都是想象。如果说上面的例文是一篇小说,以虚构为其特征,自然需要想像,那么我们下面再来看一篇同年同话题的考场作文议论文:勿以好恶论断之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无能为力依然与巨浪为伴,成为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为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认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的选择!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瞑目。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也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参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道理。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本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全属想像,如果删掉它,全文仍然完整,但美感就要大打折扣,灵气也少许多。其次,本文的成功得益于该考生丰富的联想力。本文由《智力疑邻》的故事联想到大自然中的腊梅、鱼儿、落叶,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公子小白、刘邦、李世民、李存勖、诸葛亮、陈景润。看,联想多么丰富!试想,本文若缺少了想像与联想,恐怕只能空发议论,翻来覆去只说几句套话。四、淡化文体要求,注重可读性综观近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要求上是淡化的。在文体要求上,往往是“自选文体”或“文体不限”或“你可以编故事,发议论、谈感想,抒情感”之类,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文体来写。那么评分依据是什么呢?其依据就是可读性。
可读性强的小说,往往选材独特、见解独到、描写生动、情节曲折。如前面的《陷阱》。可读性强的议论文,见解深刻,材料丰富,分析透彻,逻辑严密,如前面的《学会历史般的旁观》。可读性强的应用文,格式正确,专业性强,手法新疑,见解深刻,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又让人深受启发,如下面这篇“诊断书”: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姓名:吴诚信性别:男亦可,女亦可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职业:待定诊断方法:中西结合一、望诊:无甚大碍,就是不会脸红。即使是“落井下石”后,也是脸不变色。
上一篇: 自己的金秋最美
下一篇: 高考优秀 给母亲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