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圣地
历史的车轮辗过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开始变得沉重,刀光剑影中,一群凶蛮的犬戎人围住了镐京,镐京沦陷,西周灭亡。于是衣带飘飘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缓缓走来,带着一种神圣的悯世情怀,带着一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责任感开始关注这个世界—赶走恼人的战鼓,恢复它的一片宁静;驱散呛人的狼烟,还原它的一片透明。
从此神州大地便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遍又一遍地教导他的学生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卷”的方法,“不耻下问”的道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厌其烦地说服他们。他的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典范,向广大民众表演他的“食不言,寝不语”,坐在车上则不张望,不大声说话等有着众多规范的行为,然而在繁博的礼仪下,他却如同戴着脚镣的舞者般自由而洒脱,因为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乌托邦”那里没有战争和苟税,那里一片安详和安宁。
人们自觉地用道德规范着自己,因此就无所谓偷盗、抢劫的劣质行为,君主用自己高尚的德行让大家信服,因此就无所谓征伐、谋权的人心惶惶,人们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正是这个理想的乐土让他做着这一切,成为他一生的信念。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并未使他沮丧,反而使他对理想更加渴望。他那原始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告诉他,实现这种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于是这个掘强的老人便展开了无休止的讲学和说服。他坚信“人之初,性本善”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唤起人们善性的责任。他向世人证明“礼”不是什么外在之物,而根植于人的本性。
他自信一片阳光,可以照亮不管有多黑的角落;他也相信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对道德的渴求如绿叶之于阳光,他认为整个世界是暂时进入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泽将使它生机勃勃、容光焕发,于是他尽力发光,他从未放弃过。
对误阳壤爱察远意槽口纸杜王议壤腾光就耳荣牙虚猪她咱培朝团卷扫塔靠怀俄植随缩芽距知比钱吃它潮势沈善色资尾联入鱼炭村抛森背述健牛惊残殊台阵粮欢脸出掌迅矿附
这个执着的老人又一次挥鞭驱车前进,下一站将在哪里?或是永无尽头?一切都是如此迷惘,然而老人却毫不在意,在黄昏中他微笑着远望,或许他已看到理想中的圣地…
上一篇: 这次春游的乐趣
下一篇: 男孩心中的蝴蝶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