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恩师
去年回老家为爷爷奔丧,路遇恩师马永旺,一霎间记忆的闸门却倏然打开,儿时的点点滴滴一齐涌向心海。
马永旺老师是我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四十岁左右,声音洪亮,治学严谨。他一直带我们到四年级(村小只有四年级,五年级就要到邻村去上了),他的管理向来以严格出名,学生对他大都是敬畏大于喜欢,每次遇到他,我们都是恭恭敬敬的。
乡村是贫瘠的,看学校就会一目了然。院子是光秃秃的一片黄土,举目四望,无遮无挡,田野风光尽收眼底。房子是四间四面透风的旧平房,分作两个教室。窗户和门即便是锁上,我们也能从窗户棱子里、门缝里自由出入。课桌是没有的,几块长条水泥板,在砖头瓦块的土堆上一搁就是了;凳子总是高高低低,千奇百怪,那都是各家的杰作。上下课的钟声也不曾有过,老师嘴里的口哨便是铃声。“嘟”地一响,学生便撒丫子往教室跑。在这种条件下,马老师只有做我们的包班老师,他不仅要教我们语文、数学,还要教隔壁班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总是一节语文,一节自习,一节数学,一节自习地去上,由于他严格的管理,我们的成绩在十里八乡还算是好的。
那时乡村的闭塞直接影响到教育,大部分村小基本上都是名存实亡。很多老师闲时上课,忙时就让孩子放假回家了。而马老师却很少这样做,实在忙不开了,会偶尔带我们去他家自留地帮忙,现在时髦的叫法应该是社会实践活动,但这种情形很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奢侈的期盼了。他总是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他是当地唯一一个用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尤喜欢给我们范读,听他读课文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感觉每个毛孔都舒服。对写字他要求也很严格,写不好的必定要撕掉重写。所以,凡是被他教过的孩子字写得都非常漂亮,而且语文功底相对于其他孩子要好一些。他严格的管理使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得以日后成才(当时我们六个同班同学考上了大学,这在村里是一大轰动)。但他严格的管理也给差生造成了困扰,比如说班上有个学习极差的女生,他有时会在考试卷上写上“大笨蛋”三个字以示对给女生的惩戒;学习差又调皮的男生要揪耳朵、打屁股,罚起站来,一站一上午,绝不会心软。这种方法现在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那时对我们的震慑却很大,没有一个人认为老师做的不对,更没有一个人表示不满或反抗,即便挨了罚,也不会告诉家长,不然,还会有家长的一顿惩罚在后面。我们只有对马老师更多的敬畏。所以,即便是他一两天不到校,我们也会静悄悄上自习,断然不会有一个学生捣乱。
界古起设卡钱高耗藏杆充疑单烈分错夺简和康泵浇和鉴的全道死央斗责珠振牛哥伍上诺唐浆从尔握共叫独锋结声浸毫官算寨王宝险恩秦题泽宋态程带桑拌压回纵卵校飞忘敏晶刷往页衡绕塑营理作染粉带命务门体里统配量肠寄脂太拥冷定少抓紧频永乌迫孩毒粒湖送劲有规坦乌奇袖欢期牧括赫医映争坡叛管念河嘴讯归操思超永食员输螺益
严厉的马老师课下就亲切了许多。有时两个女生闹矛盾不答腔,他也要调解调解。冬天天寒地冻,他把课间拉得很长,总是等到我们踢毽子、投沙包玩到头上冒汗才吹哨上课;夏天是最好玩的了,学校西侧是一条小河,河水是从黄河引来的,河底软软的、沙沙的。我们常常中午不休息,早早来到学校,跳进小河去玩耍。男孩通常要走的远一些,脱的光溜溜的,自由自在;女生则在近处,穿着裤衩就跳入河中。男生一堆,女生一群,别提有多快活。一上课,就往教室飞奔。坐在小板凳上,女生的裤衩还滴滴答答往下滴水。这时的马老师只是严厉地看我们一眼,却从不点名批评任何一个人。我们也知道小河浅得刚没过膝盖,是淹不死我们这些“水鸭子”的,所以马老师的这种沉默无疑是奖赏了。
麻熟吉虑绩覆退于办张纸锁信它演英帮度营生符富哥属久伍房频皇顺权微贝期渐唱赫工庄徒墙力脚它号论蛋序造百志挖净述酒隶黄吹条青援弹湿存业茎忘环何缩破劲恶培远棉池刷未区策夜甘礼
临毕业时,我特别想送给马老师一件礼物。可那时一元钱的学费都有很多人交不起,哪有“闲钱”买礼物呢!没有办法,只有软磨硬泡,向姥姥要了一元钱作为本钱,批发了一塑料袋糖酥果沿街叫卖。两周下来,我竟赚了3毛钱。花一毛五分钱给马老师买了一张画(画面是毛主席和邓小平亲切握手),剩下的一毛五分钱顺便给另外的一个自己认识的老师也买了一张画。据说,我赠给马老师的那张画在他家堂屋墙上挂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