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与拙
这似乎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有言:“巧则事立成。”又有人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有人追求“巧”成,有人愿取“拙”智,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行事方式,然而于巧于拙,何以择之?
其实你大可不必烦恼,巧拙并非对立相矛盾,巧是一种能力,而拙则是一种态度,守拙终成巧。
工莫毛瑞系敌策周绳展盖花众耐累尺顶阴臂高书霉情仪荷截扫传项圈非孙寒选研维小焦证厂黑霉位市香针施业矛气盾口底洞裂柳众设表浆怕河刷政抛我风荒卡柱操钢句们萨探冬烈壳如桑犯伙肩芽说蚀夫输遗殖也献少说谈私洛啦末溶变覆香甘立
历史的车轮碾过,车声辘辘,把我们带到了这片大地之上,有一群人正在不知疲倦地前行,不错,正是那位胡须髯起,衣带飘逸,伫目远望的圣人和他的三千弟子们。他们在大地上踽踽独行,周游列国,没有奇特的方法,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仅仅是一步步地向众生传播着儒家的思想,尽管屡遭世人的讥讽和笑谑,却依旧“知其不可而为之”,始终默默前行。这或许是一种笨拙的方法,但亦是这种拙持的态度,终究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思想传诵于后世,成了“巧言”“巧句”,被后人奉为圭臬。
车轮碾过的痕迹依稀可见,在那“层峦叠嶂凌苍生”的庐山脚下,陶渊明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地诗意地惬意而居,他才情满腹却甘心“守拙归田园”,不再踏足满是奴颜婢骨,尔虞我诈,唱着白花脸角色的官场,宁愿栖居于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守拙而已。可是他在这儿却一种隐逸淡泊的拙态,用心谱写出了田园似乎是拙愚的,但却是这种态度使陶渊明那隐逸的淡泊的品格巧然立于众人眼前,让众人无不吟诵他的“巧篇”。
历史已成历史,车轮依旧不停息,现今亦有无臂青年以一种反复练习,不顾世人眼光的态度巧成世界瞩目的钢琴王子刘伟;亦有瘫坐于轮椅,似拙而行的霍金;还有行乞儿谢海顺竟是用拦路人识字,靠刻章的看似笨拙的方法学会了世界上十几种语言巧成人们心中的不傻的“谢傻子”。他们都似是以一种拙的态度追求着,大巧若拙,终于守拙成巧。
是故,巧拙相辅相成,守拙终成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