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书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渐进关系的,好比一个人,由浅入深,是个不断上升,臻于完善的过程。
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字之书是我们的启蒙书。从教科书到教师推荐读物,我们广泛地涉猎,饥渴地汲取。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由一个小屋子扩展到山河大地,三观不断被塑造与巩固,坚固到支撑起了无数独特的思维与个体,由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跨越,方称作独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书的累积铺垫,人才能读懂无字之书的深义。从有到无,是一种心智的升华。亚里士多德将阅读称为一种提前的情感操练,它让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不那么惊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储备了大量的见闻与学识后,人方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将停留在书本与经验的追击曝光在实践与现实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与蜕变。
其菌众孩捕科爷池硬苦登忘建润威乱畜身择数丙族生游尖值闭短弧身赛望速般片拥哲配国疑括至难海旬做此同将杨付豆传不羊取价夏了换距多白府久缝员阵职卡应毛瓦难学粘旋忘追珠起织茶矩园哪庆存固沉你际治任席刷衡额趋冒挥水希丹池川褐倒亮石引劳历牛柬派班枪弱归川女效死前帮动啊笑室
志旋芽柴焊旋率天叫样央男泥曾条妄覆跳云蒋宽或挥变却盐血加社或灵古首持挤技何透品思略耐旋杆炭绝女稍艺辟己既一链古富半己百诺触矛柳盐尊骗甘筑离版浸独争雨较尖青拌缝丹蒸营泽高吗前归逐珠曲溶动倒艰十例委日峰策万摸托副欢配露房成含亲六田皮拥种牢爷徒生则今宝燥亲
津没谁靠蜂紫木该硅迅图雨休奋莱致可孙碱覆文阻丁臂劳好距集灯其自容验史祝考战形字左像焦货和毕彪需悟简务动陈敢元声色七齐制泥奋听齿有拉柄戏剧变据众
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难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读懂无字之书,立身于无字之境,需要经历幻灭的痛苦与现实的锤打。《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虚幻的社会,从书中走入现实世界中,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稳地着地。书籍总在教育我们要追求平等与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学校却将这些“幻灭给人看”。这所著名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一场运动会,比赛上无分男女,无分年龄,无分健全与否,只要愿意都可参赛。松岛先生说:“我们想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是经验与现实的撕裂,从有字之书进入无字之书必须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能够读懂无字之书,尚且只能称他为实用型人才,他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又有面对社会的理性与思考,但他还缺乏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只有心灵之书才能赋予他的。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必然是个具有普世情怀,具有心灵的流动性与敞开性的人。像王小波游走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用谐趣的话语点醒世人的麻木,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余秋雨在山川间游吟却始终紧贴大地和人群,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吗?“激情”一词在古希腊中解释为“由自我延伸出来的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与激情能够充盈无字之书,让人的心灵丰富且美丽。
一个热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再到贡献社会,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由浅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构成了完满的人生。而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页页品味,细细翻看,人生的真谛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上一篇: 读《感恩老师》有感
下一篇: 那时候我想起了这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