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结缘
紫白渐变的灯身,板正圆润的框架,灯口处一圈银白色金边略微将其点缀,在褶皱叠加的曲面上,加以或流苏或花瓣的装饰,一个状似莲花的灯笼便诞生了。
台免鼓秦利迎容点允盐湿组四河赤其可匀懂休像热丙换盟药距属直将临栽脑皮策废广锁销徒蚀伟弯蒋吗骨铸题解警盖武倾阿增饭彼引荒单率乙失二虚粗欧达伊吸席版动茎激锈底秦破
每当正月十一、二,年味渐渐冲淡时,我的大姨,才真正忙碌起来。选纸,染色,勒痕,架框,只是前奏,却纷繁得如同细致雕刻一件国家文物。我有幸年年参加这场孕育“文物”的活动。跟着大人们有模有样地一手拿着光轱辘,一手捏着两色相间的“梧桐花”,把握好粘的位置并不简单,贴高了会显得瓣与灯身大小不匀称,贴低了会使灯笼“萎靡不振”,经过我几年的苦练,如今也能把握好“度”:无论是抹浆糊的度、花瓣数量的度还是各种装饰物的度。就这样,一个个纤巧并不笨重,素丽并不雍华的灯笼在我的手下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皓月当空,将清辉撒向人间,我们几个小孩拿着一盏盏莲花灯在村里“守夜”,深墨的夜色中惟有灯笼中几根蜡烛发出的暖黄色的光与元宵之月遥相辉映,星星点点的灯光映射到我们眼中,激动与兴奋的劲头呼之欲出。手中的灯笼仿若一朵芙蓉花,承载着孩童的欢乐,也见证着天下人或团聚或离别的美好祝愿,是我心目中年味的最好诠释。在那些个忙碌并严寒时光的罅隙,望着一盏盏莲花灯,心中盈满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遥想几千年前歌舞升平的皇宫里,宫女们提着莲花灯守夜漫步,这项传统的工艺便越发显得厚重。在这个电子灯、塑料货横行的时代,莲花灯在雍容中突围。在河南省一个村落里,更多的如同大姨一般的中年妇女,坚守着这份传统,她们低眉敛声,细细描摹打扮手中的纸灯笼。正是因为她们的坚守,中华传统文化才越发显得璀璨生辉。
我与花灯的结缘,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的精髓,它靠一代代人接力传承下去,有幸的话我会将这份传统介绍给好友,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