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 2019-05-17 | 投稿

林语堂先生以后世的眼光为苏东坡作注,认为他,思维豁达,知道生命凝结于刹那之上;思想民主,救贫民于饿殍;一生流离,却闪耀着智慧与从容之光。他对苏东坡的评价之高,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细批流年,盖棺定论,无可指摘。因而,王安石这个几乎影响苏轼宦海浮沉的政治人物,就站在了苏东坡的对立面。林语堂评价王安石时说: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妄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的了。

一个“再”一个“庸妄”,愤恨之情得以彰显。而正是这样的政治视角,让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毕竟以后世的目光来看,王安石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的思维远超于同时代的人,他提出的多项经济主张,于现在依旧适用。最主要的是,国人习惯从人品与出发点来评价事物的对错,王安石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一生清廉,而变革的主张也是以国富兵强为出发点,事实证明确实使得宋朝国库充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军费开支。近现代以来,为王安石翻案的人不再少数,认为他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但任何的评价都应该放在当时的时间背景下,以审判者的眼光来评价过去的是非,其实都是极端不公平不公正的。林语堂先生说,无论是王安石还是苏东坡都没有坚持到看到新政带来的恶果,王安石深爱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受尽凄寒苦楚,这一点他其实是非常遗憾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不流血的革命。虽然王安石的新政,使宋朝陷入朋党之争,无数贤良被迫害,但一切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因为旧党、士大夫对新政的抵触,才导致了王安石只能任用奸佞和心狠手辣的大臣,王安石需要成功,而纵使这些人使得百姓颠沛流离,但是不得承认,这些官员确保了新政的强有力执行。而王安石确实实现了宋朝的国富兵强,至少司马光的政策不能确保军费开支,而纵使后期宋室宫阙在北方铁蹄之下化为灰烬,新政也确实让宋朝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不过,就新政对当时的社会影响而言,我们仍旧有理由说新政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项看起来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与民情,产生的影响是迫害性的。政治格局大换血,奸佞当道,让朝堂再无贤臣良将可抵御北方强兵;税负沉重,百姓颠沛流离,社会动荡不安,也无人成为宋朝强有力的后备军。百姓、军队、国家,每个人,每个集体都在垂死挣扎,不能说这是新政的错,这是大厦将颓,一个朝代走向末路时的必然场景。但我们依旧可以说,新政是压垮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一切都有了归因,后世之人也可以聊以自慰。

只想说林语堂先生和其他反对者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眼光去审视,都会让自己的结论有据可依,只要保持着对历史的宽容,又不忘对历史的审判,个人的观点没有高下,不过是自己的一点执念与坚持。

粉富未客胡孟民脱矿美吨饭黎泽石落粒请立摆案思粉好园凸限奋街纹却议有超绝庄冷统衡电若斗尽油战浪迹保迅视性穷立蒋粮召暴索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