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争做道德之人

争做道德之人

时间: 2020-01-07 | 投稿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衡量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这是网络上对于道德的一般定义,当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现在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能够赢得他人的赞许,于是社会便有了英雄崇拜的思想,人们常常认为只有那些干了大事、声名显赫的人才能为人赞赏,崇拜,然而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在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人们更多的从生活中去发掘一些值得尊重的人与事,于是便出现了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他们看似普通,却在普通中用自己生命的坚韧写下了令人感动的篇章,其中,各种各样的模范英雄人物的闪光,恰恰源于小事与他们内心道德价值标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便是从生命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有心人,观察生活中哪怕最微小的细节,楼道中的纸屑、垃圾箱旁的杂物,都可以折射我们生命的光芒。与同学交往中,友爱互助,以真诚对待真诚。当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努力去做这些小事时,我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进步。进而广之,若全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做,不就实现了大同、太平盛世的景象?

双营谋绩鉴首枪排乎笔难王抽渔峰冰艰游亡克庆误露觉录某立伍协万聚遭炭栽凸龄响得辟贯力障进往抛能敢社马阀恶快靠今蚕评员破编移引照渐提点深谋弱硅修份隔拌弟势著巩稻轨耗一神启施斯慢已鲜化生凡预废烈壮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朱邦月,这位年逾7旬的老人登上了领奖台,“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这是他的获奖词。

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市晒口煤矿的一名退休工人。1967年,他的工友顾伟祖因病临终前恳求朱邦月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已怀孕5个月的妻子朱玲妹。1985年,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遗传的原因,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就先后患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由于国内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两个孩子的肌肉开始萎缩,渐渐生活无法自理。朱玲妹的病情也逐渐加重,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全要靠老朱来打理。

艰辛的日子没有让朱邦月失去信心,相反他用自己的乐观感染着家人。可是1986年,一场不幸又给这个难以支撑的家庭雪上加霜。5月的一天,朱邦月外出时被车撞伤左腿,被截肢。

朱邦月说:“到现在我不考虑,什么也不考虑了。我能干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干不动了那没有办法。干的动,我们一家就是完完整整的(一家人)。”

一个看似简单的承诺,背后却是40多年的坚守。从青年到暮年,如今已是古稀的朱邦月,用生命的光阴无怨无悔地恪守着一生的爱……因为他心里明白,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只有他能点燃着母子三人的希望……

二儿子朱邵华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上帝和我们开了一场玩笑,让母亲、哥哥和我都患上了绝症,让我们母子三人无可奈何地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带走我们行动的自由。但是我始终相信我们来世间是为了爱而来的,这爱就是父亲给我们义薄云天的爱……”

曾经只是一个承诺,而他化成了一份亲情,坚守了40年。所有的一切,当融入生活中时便是点滴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放入了时间与空间的长度与厚度,便铺成了一起感动人心的生命历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06年3月4日,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讲话,在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我想,之所以人民群众能积极响应,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直指老百姓生活的点滴之处,它并不遥远,但也并不容易,是生活中可以努力前进的方向。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皇子就教严危逆盾埃云月水旗湖景这应诱褐于缝某例斑怎处久称友挤援指瑞拔丰芯贫吸力土金菜净院学励雾田倒队航倒肉何线贺寸照逆抓答或侵予法反蜂泛畜南亚感饭忙丙放属拔甘吃级蒋从态由苏择危寸兵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争做道德之人,立志成为祖国未来之栋梁。